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0523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文档格式.docx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修养的调节和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贯穿于教育活动始终,是最高道德标准。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求全体教师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主要内容:

1、教书育人原则;

2、为人师表原则;

3、依法从教原则;

4、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获取报酬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良心

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特点:

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作用:

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评价作用

教师公正

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主要包括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和奖罚分明。

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教师荣誉:

行为调节器,导向和制约,助推器,精神条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一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衔塞责。

(3)关爱学生一师德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一教师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一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必要前提);

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良心感、荣誉感、幸福感)

3、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衡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4、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核心)

5、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最终目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加强理论学习要做到: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②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

③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2、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3、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4、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5、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党和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及师资培训机构、学校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教师及师范生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使他们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个体的职业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转为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过程的必要环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说理疏导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对比教育法、个别教育法、宣传演讲法、自我修养法。

改进师德教育方法:

1、德育与法治相结合;

2、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3、榜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思想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

原则:

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功能:

评定功能、分析反馈功能、预测功能、导向功能

标准:

基本标准:

善恶标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职责标准

素质标准

评价方法:

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加减评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新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2001年至今)大规模改革。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任务:

1、基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2、主要任务:

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的制度。

3、核心任务:

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综合实践课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降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观: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教学观:

提倡研究性学习、直接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学生的潜能开发,并使学生获得最好发展和理想职业的教育,为我国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改革理念:

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统一的课程。

1、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2、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

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

4、课程向学校日常生活的回归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1、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方式的转变。

3、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改革观点:

1、改革主题——实施素质教育

2、基本策略——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3、重心——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4、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新的教学观念:

主要表现: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具体包括:

1、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具有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特点。

2、探究学习

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有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一般学习过程为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3、合作学习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具有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1、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2、有利于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4、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方法: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新的课程结构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

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强调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反馈,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课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独立性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