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610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恩施州利川石家湾煤矿Ⅱ采区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含煤岩系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底部(P2w1)。

由粘土岩、含硅质菱铁质岩屑泥岩、高炭质泥岩、含黄铁矿泥岩和煤层组成,岩性组合简单。

矿区北部十字路井田较厚,4.15~11.50米,平均7.67米;

南部迴龙井田较薄,3.61~7.48米,平均5.51米。

上覆地层:

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2w2)灰黑色含生物碎屑灰质泥质白云岩厚1.20m

——————————整合——————————

吴家坪组含煤段(P2w1)

⑴黑色高炭质泥岩厚0.10m

⑵黑色粉状、块状亮煤、半暗煤。

上部厚0.20米块煤;

厚0.78米

⑶灰黑、灰色粘土岩;

风化后呈灰白色,含星点状、小团块状黄铁矿;

厚1.86m

⑷紫红色、褐红色薄层状含硅质菱铁质岩屑砂岩,岩石致密、坚硬、易碎;

厚0.91m

⑸灰绿色含黄铁矿泥岩厚0.05m

下伏地层:

下二叠统茅口组(P1m):

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

厚>5.0m

由上述可以看出,含煤岩系顶、底界线分明,对比标志明显。

上覆地层吴家坪组燧石结核灰岩、含生物碎屑灰质云岩,接触面平整;

下伏茅口组中——厚灰岩,接触面凸凹不平,灰岩表面溶蚀构造发育,平行不整合界面明显。

矿区煤系较薄且稳定,岩性、层序简单,含煤只有一层。

2、煤层特征

⑴煤层结构及厚度

矿区内煤层赋存于吴家坪组含煤段上部,可采煤一层,煤层呈厚状、似层状,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层位稳定。

据矿区采煤生产井统计结果,十字路井田见煤率100%,可采率96.28%;

迴龙井田见煤率100%,可采率95%。

矿区煤厚由北往南有薄(十字路7104线0.63米)——厚(十字路7101线0.76米)——(迴龙7203线0.49米)的趋势。

十字路井田煤层两极厚度0.33~1.41米,平均0.68米;

迴龙井田煤层两极厚度0.42~0.68米,平均0.55米。

十字路井田北部(7104线以北)煤层呈藕节状,大部分不可采。

迴龙井田南西部(7203线以南)硅质角砾岩取代煤系地层,煤层缺失,构成无煤区。

夹矸一般见于局部,一般呈条带状或不规则扁豆体,偶然沿走向长20~30米,厚0.1~0.3米,均为高炭质泥岩。

煤层倾向80~155°

,倾角8~25°

其直接顶板为黑色高炭质泥岩,间接顶板为黑色含生物碎屑灰质泥质云岩;

直接底板为黑色高炭泥岩,间接底板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灰岩。

⑵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井田煤层厚度的变化,皆系原生因素所致,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不大,仅见局部。

如局部地段因构造运动的影响,煤层底板呈波浪起伏实褶皱现象,褶皱核部因受应力较弱,煤层变厚,两翼受应力较强,煤层变薄。

据井田生产井编录资料反映,原始沉积环境的差异是煤层略有变化的内在因素,煤层直接底板0.00~0.15米高炭质泥岩或粉砂质粘土岩,高炭质泥岩与煤厚呈负相关系,含粉砂质粘土岩与煤厚呈正相关系。

煤层特征表

含煤

地层

煤层

编号

平均煤

层厚度

(m)

层间距离

结构

可采性

视密度

(T/m3)

顶底板岩性

上二叠

吴家坪

煤组

0.75

简单

全区可采稳定

1.43

炭质页岩

3、煤质特征

⑴宏观煤岩类型

根据矿区生产井编录,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亮煤,其次半暗煤,暗淡煤,其特征分述如下:

❶亮煤:

黑色,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贝壳断口,均一状结构,层状、似层状构造。

由于受构造动力挤压而破碎成叶片状、小碎片状及细粒状。

❷半暗煤:

黑色,似油脂光泽,内生裂隙不发育,断口参差不齐,似均一状结构,层状构造。

❸半亮煤:

深黑色,玻璃光泽至强玻璃光泽,断口参差不齐,碎片状、粒状结构,似层状构造。

❹暗淡煤:

黑灰色,块状,致密坚硬,油脂光泽,均一状结构,不平坦状及角砾状断口,裂隙不发育。

通过对比,矿区内煤层上部为半暗——亮煤,中部为亮煤,下部为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局部偶见暗淡煤。

因此,矿区内煤岩类型组合简单,较稳定。

⑵显微煤岩类型

显微煤岩组份分为有机组份和无机组份,有机组份主要包括凝胶类、无凝胶类、半焦炭化物质、焦炭化物质。

其中凝胶基质及镜煤约占70~80%;

无机组份为黄铁矿、粘土矿及其他矿物质。

⑶煤质工业分析

据矿区煤样分析结果,煤灰色为浅灰白——灰白色,含水份1.40~4.06%,平均2.21%;

灰份18.02~34.91%,平均25.24%;

挥发份5.65~8.70%,平均7.52%;

固定碳56.63~72.00%,平均66.79%;

全硫2.44~7.48%,平均4.46%;

发热量16.92~27.31MJ/kg,平均22.65MJ/kg。

属高硫、高灰份、中等发热量无烟煤。

煤质特征表

水份

(%)

MAD

灰分

AD

发分

VDAF

硫分

(%)ST.D

(%)PD

发热量

QB.AB

MJ/KG

(°

)ST

粘结指数G

胶质层厚度

煤种

吴家坪

2.21

25.24

7.52

66.79

4.46

22.65

高硫高灰份中等发热量无烟煤

三、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

1、瓦斯

根据湖北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中心2012年12月29日提供的《煤矿瓦斯鉴定证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3m3/min,属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与自燃倾向性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3年1月30日提供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煤层无煤尘爆炸性。

四、水文地质

1、区内含(隔)水层(岩组)由新至老依次分述如下:

矿区以煤炭沟为界分为南北两块段。

十字路井田位于北部地块—煤炭沟至茅子坝地块上;

迴龙井田们于南部甘溪河——煤炭沟地块上。

矿区内沟谷纵横,岩溶发育,地表分水岭由北东转南西分布。

北西呈陡坡——陡崖接甘溪河,南东呈缓坡接天池河。

矿区内岩溶主要分布在P2C、T1d2地层,其中岩洼地、槽谷、漏斗、溶洞、石芽、孤峰发育。

地形最高标高1683.4米,最低1325米,相对高差358.4米。

地块中部岩溶、溶隙发育,既是含水层储水空间,又是降水下渗通道。

地形坡向南东,与地层倾向基本一致,有利于地下水、地表水的排泄。

矿区分布含水层组均处于区域地下水补给区内。

其特点如下:

(1)T1d2含水层组片状分布于斜坡地带,岩溶发育,接受补给条件好,地下水以垂直下渗为主,进入含水层深部。

(2)分布广泛的灰岩裂隙、岩溶CP2(+P2w4)大部分裸露地表,降水下渗较为有利,下渗后基本由北西向南东泾流,至天池坝季节性河流附近呈小流量泉水排泄,大部分向深层泾流。

(3)P2w2含水层呈窄条带状分布于陡坡地表,岩溶水发育,不利于降水下渗,其富水性弱,泾、流、排条件差。

(4)P1m含水层组仅在矿区外围及局部地段出露,补给方式以集中注入式为主,地下水渗入含水层深部,地下水面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该地下水不会影响矿井生产。

2、矿区含水层与隔水层

根据矿区各岩性组合特征,地表水、地下水出露情况,矿区含水层组有Q、T1d2、P2C+P2w4、P2w2、P1m;

隔水层组有T1d1、P2w3、P2w1。

各含(隔)水层组特征如下:

(1)第四系含碎亚粘土、亚砂土及近代矿产开发矿渣堆积弱含水透水层组(Q)。

厚0.00~10.00m

(2)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下部薄至中层灰岩,强岩溶化,富水性强含水层组(T12d)。

厚>50.00m

(3)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底部薄层状泥岩、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隔水层组(T1d1)。

厚11.18~13.75m

(4)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吴家坪组四段(P2C+P2w4)中一厚层灰岩含水层组。

厚85.00~340.00米,迴龙井田内见泉水零星出露,泉流量6.84~18米3/日。

溶隙、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富水中等。

(5)二叠系上统中部(P2w3)黑色炭质泥岩和含炭硅质岩互层,隔水层组。

厚10.70~22.80米。

层位较稳定,隔水性强,局部地表时含浅层基岩裂隙水。

(6)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下部(P2w2)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水层组。

厚10.10~19.20米。

该层岩溶、节理裂隙不发育,矿坑涌水量表现不大。

(7)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底部(P2w1)含炭质泥岩、煤层、粘土岩,隔水层组,厚3.61~7.48米,层位稳定,隔水性好。

(8)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厚层灰岩强溶化含水层组

厚>50.00m。

综上所述,P2w2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P2w4+P2C为煤层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矿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单一。

矿坑水多为由顶板滴水积聚,煤层底板为粘土岩,隔水性好,底板一般无地下水进入矿坑。

但底板厚度薄,少数矿坑直接底板极薄时开采剥离,矿坑水通过P1m灰岩层中溶洞排泄。

在南部迴龙井田向斜附近,P1m含水层中下地水极有可能进入矿坑,补给矿坑水。

另外,还有老窑积水,储水量稳定具有突发性。

因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正常涌水量2m3/h,最大涌水量5m3/h)。

一、地质资源储量

Ⅱ采区二叠系煤层的地质储量估算,根据上水平揭露的煤层实际估算,Ⅱ采区平均走向长1008m,平均倾向长320m,煤层平均厚度0.75米,容重1.4t/m3,测算地质储量为33.87万吨,可采储量为30.5万吨。

可服务3年4个月。

一、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330天,“早中”两班制作业。

二、采区设计生产能力

本采区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Ⅱ采区布置二个采煤工作面,四个掘进工作面,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

三、采区服务年限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该采区服务年限为:

30.5÷

9=3.4年。

巷道布置和断面(详见Ⅱ采区设计巷道布置平面图和巷道断面图)

该采区在轨道下山每隔80米掘一甩车场落平,落平后掘区段车场,在区段车场前分别掘南北石门,见煤后先掘轨道下山和回风下山联络巷,再沿半煤岩掘区段南北运输平巷,区段南北运输平巷掘至矿井边界留足30米保安煤柱,开始沿煤层倾向向上掘工作面开切眼。

该采区在+1336米水平落平后掘采区车场,在采区车场北侧掘采区水仓、泵房和管子道。

车场前掘石门,见煤后向北沿煤掘30米与回风下山贯通,形成通风系统。

一、采煤方法

该采区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工作面采用截煤机落煤,风镐辅助落煤,工作面落下的煤采用V3溜槽溜煤,人工攉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用DZ10—25/80型单体液压支柱和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

二、采掘工作面机械装备

根据我矿现有的技术及地质条件,采煤工作面切眼遇煤层薄时掘进采用风钻打眼破底;

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电钻割底煤,风镐落上部块煤,人工装煤。

1、掘进工作面机械装备

岩巷掘进工作面采用ZY28式风钻打眼,钻爆法施工,耙斗机装岩,矿车轨道运输。

掘进通风选用选择型号为FBDNO5/2×

5.5KW局部通风机2台,风量为140~235m3/min。

防爆开关2台,型号分别为QBZ-80/380、QBZ-200/380

2、采煤工作面机械装备

工作面配备MJ—37型截煤机,额定电压660V,额定功率37kW,配备风镐4把。

一、通风系统

1、矿井主扇风机选用两台FBCDZ-6-№13/2×

30 

型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主要扇风机风量为700—1250m³

/min,负压650-110mPa,能满足矿井通风需要。

2、轨道、回风下山掘进选择型号为YBT-5.5KW局部通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每台风量为90~180m3/min。

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选择型号为FBDNo5/2×

5.5kw局部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每台风量为140-235m³

/min。

选用风筒直径为40cm,通风方式为压入式通风。

3、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设在距回风口大于10米的支架牢固顶板完好的地方,且必须上架安设,实行专人挂牌管理。

4、掘进工作面风量必须按每人每分钟不得少于4m3配足。

5、各地点施工风流的流向

⑴Ⅱ采区轨道下山施工:

+1392米运输巷(新鲜风流)→局部通风机→Ⅱ采区轨道下山工作面→Ⅱ采区轨道下山(乏风)→+1392米运输巷→Ⅱ采区回风下山石门→Ⅱ采区总回风巷→Ⅰ采区回风上山→矿井总回风巷→回风斜井→主扇抽出地面。

⑵Ⅱ采区回风下山施工:

+1392米运输巷(新鲜风流)→局部通风机→Ⅱ采区回风下山工作面→Ⅱ采区回风下山(乏风)→Ⅱ采区总回风巷→Ⅰ采区回风上山→矿井总回风巷→回风斜井→主扇抽出地面。

⑶201工作面施工:

+1392米运输巷(新鲜风流)→Ⅱ采区轨道下山→+1380米区段石门→+1380米区段南巷→201工作面→+1392米区段南巷→Ⅱ采区总回风巷→Ⅰ采区回风上山→矿井总回风巷→回风斜井→主扇抽出地面。

⑷202工作面施工:

+1392米运输巷(新鲜风流)→Ⅱ采区轨道下山→+1380米区段石门→+1380米区段北巷→202工作面→+1392米区段北巷→Ⅰ采区回风上山→矿井总回风巷→回风斜井→主扇抽出地面。

⑸各个区段巷和工作面开切眼的施工:

均在Ⅱ采区轨道下山各个区段甩车场上端10米以上安装局扇和起动设备,回风风流从各个区段联络巷流向Ⅱ采区回风下山→Ⅱ采区总回风巷→Ⅰ采区回风上山→矿井总回风巷→回风斜井→主扇抽出地面。

二、防尘系统

1、地面设有消防水池,容量为200m3。

2、工作面防尘由地面消防水池通过水管铺设到工作面,工作面装载点设置喷头进行洒水降尘。

3、调整风量进行通风降尘。

三、运输系统

运煤系统:

工作面采下的煤经V3区段运输巷矿车内,人工推车至区段车场,Ⅱ采区轨道下山JTB1.6×

1.0绞车提升到+1392运输巷,CCG1/600防爆柴油机车运到主井井底车场,地面JT1.6×

1.2绞车提升到地面。

运矸系统:

掘进工作面的矸石经耙碴机装入矿车后,区段运输平巷由人工调车推至井底车场,Ⅱ采区轨道下山和Ⅱ采区回风下山绞车提升到+1392米运输巷后,机车运到主井井底车场,地面绞车提升到地面。

运料系统:

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运输与运煤或运矸方向相反。

四、供电系统

1、矿井供电实行井上、下供电分开,井下供电做到“三专”且中性点不接地。

2、工作面供电由井下中央变电所→井下馈电开关→各个用电地点控制开关。

五、排水系统

1、考虑到Ⅱ采区水泵房(+1336米)到+1392米运输巷的高差只有59米,因此选择型号DY6-25×

3即可满足需要。

2、Ⅱ采区最大涌水量为5m³

/h,正常涌水量为2m³

/h。

水仓容量设计为50m³

3、工作面顶、底板渗水、巷道积水,通过巷道水沟自行流到Ⅱ采区水仓,由Ⅱ采区水仓水泵排至+1392米运输巷水沟,通过+1392米运输巷水沟自流至主井井底水仓,由主井井底水仓水泵排出地面。

六、通讯及信号系统

1、工作面及局部扇风机安设位置处必须安设能与矿调度室、绞车房、车场等地点联系的通讯电话。

2、电话机型号为KTH[HBZ(G)-1]型矿用本质安全型壁挂电话。

3、工作面的电话必须随时保证能够正常使用,以便及时将工作面的各种情况汇报给相关部门。

4、工作面运输设备的信号装置采用127V矿用防爆型声光组合信号装置。

5.所设置的信号必须灵敏、清晰可靠,其信号统一规定。

六、压风系统

1、地面安装V-6/8型空压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2、主要巷道敷设直径83×

4mm无缝钢管,各个区段巷和采煤工作面敷设直径53×

3.5mm无缝钢管。

第六节监测监控系统

1、矿井安装了KJ70N型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配备了2台监控主机(一台备用),一台声光报警器,一台UPS不间断电源(2小时),打印机一台,数据接口2台(一台备用)。

安装KJ70型监控分站6台,另备用1台。

2、Ⅱ采区各个作业地点均按规定安装甲烷传感器。

一、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Ⅱ采区轨道下山布置在全岩中,巷道取直,并且尽量一个坡度施工,采用裸巷掘进,喷浆支护。

特殊地点用金属支柱或料石发碹支护。

回风下山布置在半煤巷中。

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见附表3-1,巷道工程量见附表3-2。

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生产期间巷道掘进进度指标确定如下:

轨道下山全岩巷掘进70m/月

回风下山半煤巷掘进60m/月

区段运输平巷掘进70m/月

三、巷道掘进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实现机械化作业,每个掘进头施工配备YT28型风动凿岩机二台、ZWY-80/15、16、19型装岩机一台。

掘进通风选用FBDNo5/2×

5.5kw和YBT-5.5KW局部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主要巷道断面表表3-1

巷道名称

断面形式

支护形式

净断面(m2)

轨道下山

三心拱

喷浆支护

5.26

回风下山

梯形

工字钢梯形支护

4.32

区段运输顺槽

切眼

矩形

单体液压支柱

2.8

巷道工程量汇总表表3-2

工程量(m)

断面

(m2)

支护

形式

岩性

坡度(°

轨道下山上部

车场、绕道

125

5.28

喷浆

全岩

4‰

342

-12°

322

工字钢梯形

半煤巷

-10°

1380、1365、1350区段车场、石门

270

7.48、5.28和4.32

喷浆和工字钢支护

全岩和半煤巷

轨道下山下部车场、石门

50

7.48和4.32

Ⅱ采区水仓、泵房

+1380米区段南巷

420

500

201工作面切眼

80

202工作面切眼

说明:

达产时二个工作面生产,工程量2239m,其中岩巷717m,半煤巷1522m。

工期为12个月。

采区风量计算及分配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由+1392米水平运输巷进风→Ⅱ采区轨道下山→进入区段运输巷→工作面→+1392米区段回风南北巷→Ⅰ采区回风上山→矿井总回风巷→回风斜井→风井回风。

矿井通风方式采用机械抽出式,主扇风机选用两台FBCDZ-6-№13/2×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送风。

一、风量计算及分配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方法计算如下:

(一)按同时下井人数需要风量计算

Q矿井=4NK矿通=4×

80×

1.2=384m3/分

(二)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

1、采煤实际需要风量

各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从以下几方面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1=100(67)qk=100×

0.76×

1.45=110.2m3/min

式中q:

工作面正常生产时的绝对瓦斯涌出量0.76m3/min

K:

备用系数取1.45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60×

1.3×

3=234m3/min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人数最多计算:

Q=4n=4×

45=180m3/min

(4)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最小风量:

Q>15S=15×

3=45m3/min

(5)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最大风量:

Q<240S=240×

3=720m3/min

(6)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工作面实际需风量为:

234m3/min,两个工作面共470m3/min。

2、掘进实际需风量

设计有独立通风掘进头4个,按局部通风机实际风量配风,每台取150m3/min。

4个掘进工作面共600m3/min。

3、硐室实际需要风量

设计只有机电硐室,按机电设备运转发热量配风60m3/分。

4、其它井巷实际需要风量

Q其它=60m3/分

矿井的总进风量为:

Q矿=(Q采+Q掘+Q硐+Q其它)×

K矿通

=(470+600+60+60)×

1.2

=1428m3/分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取最大值作为矿井的总进风量。

Q矿=1428m3/min=23.8m/s

通过以上计算,现有主扇风机能力实测风量为1573m3/min或26.2m/s。

能满足矿井通风要求。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有关安全技术政策、指令、规定,克服麻痹思想,时时刻刻警惕隐患的出现并及时消除,根据本采区具体特点,提出如下安全技术和管理预防灾害措施。

一、瓦斯预防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提高通风质量。

通风系统设置的构筑物,应能有效分控制风流,不得随意拆除。

2、不使用的联络巷与一切废巷等,必须及时密闭。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