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537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Word格式.docx

但是,亚当·

斯密的理论是以工人的技能和经验为基础的,工人凭借自己的技能来决定如何从事自己的工作。

尽管由于分工导致了机械越来越多,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生产率却未相应地提高,对资本家来说,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来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40)

这种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

过去资本家主要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判断来进行管理,这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他们需要把这些经验总结提高,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最初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F·

Taylor,1856—1915),西方称他为管理之父。

他是贝斯勒黑钢铁公司的机械工程师。

当时劳动操作还处于手工业阶段。

用火车运生铁,但装车要靠工人搬运。

当时,每个工人一天可以平均装运12.5吨生铁。

他和经理们商量,建议试用计件工资制来提高工作效率,据说这样作能达到每人每天装运20吨的水平,再高也就不容易了。

当时的工资,零工每天1.15美元。

泰罗挑选了一位健壮的工人,对这个人说,如果肯听他的话,可以给他每天1.85美元工资,工人就答应了。

按泰罗的规定,要他工作

4.监督:

包括多方面如对质量、劳动程度、开支等的监督。

5.进行评价:

评价整个劳动生产的好坏。

法约勒还认为要实现上述管理职能,管理者应遵循十四条原则,即:

①分工;

②明确权限和责任;

③有严格的纪律;

④统一的指挥;

⑤统一的目标方向;

⑥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⑦职工报酬要公平;

⑧集权,但要与分权适当结合;

⑨采取分层的组织管理形式;

⑩建立人有其位物有其所的秩序;

⑩待人要公平有善意;

⑩保持人员稳定性;

⑩鼓励创造性;

⑩加强团结合作。

总之,泰罗是从工人的作业水平上进行研究,法约勒则是从组织水平上进行研究,两者都在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发挥了作用。

科学管理理论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3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此原理,将分散的人和设备协调起来,福特制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福特制的特点是产品标准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采用传送带,进行大批大量生产,是泰罗与法约勒的发展。

泰罗和法约勒的共同特点,一是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庸,研究人如何适应机器;

二是过多的考虑技术,因而把企业看作是单纯的经济——技术系统。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1940—1960)

科学管理运动盛行了四、五十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学家发现提高效率固然重要,增加经济效果在管理上更应注意。

前者注意生产速度,减少成本和疲劳,后者注意正确的方针和政策。

方针不对,最高的效率也没有意义,也无法在竞争中取胜。

这样就产生了如何达到好的经济效果而去加强管理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现代管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尽可能的,大量的引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运筹学、排队论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引入管理理论的。

如质量控制,在三十年代就有了,但在四十年代后才获得进一步发展。

对策论在1928年已被提了出来,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略对策、合理运输中才被大量采用。

二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而复杂的机器又需要有技术的人去掌握,因而开始重视了人的作用,认为人的因素不可忽视,由此产生了行为科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约(G·

E.Mayo),1924年一1939年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进行长达十年的有名的霍桑恩(Hawthorne)试验。

迈约等人提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必须重视“人性”,对工人进行“友善的监督”,搞好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便使工人保持高昂的“情绪”。

这就是迈约的人的关系学说。

他做过一个试验,把六名生产电话机零件的女工安置在一间专门的组装室,利用各种方法改变生产条件,并观察其生产效率,通过大量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由于这六名女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集体,她们能协调工作,感到自己是在不受别人支配下进行工作。

他认为生产不仅受到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和社会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的影响,第一次将社会科学引进管理中去,成为“行为科学”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发表于1933年,1939年1941年由其助手发表了《管理与工人》、《管理与精神》进入“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理论学派林立,其中以西蒙(H·

A,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和组织理论学派的影响最大,西蒙继承和发展了泰罗制管理学说和迈约的人的关系学说,创造了较完整的现代管理学理论。

西蒙认为把泰罗和迈约的学说结合起来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具体工作中只有将企业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企业目标。

在泰罗学说的基础上,西蒙提出并十分强调资料在企业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认为企业的决策者不可能做到“全知”,要想搞好企业,必须注意学习和适应环境。

西蒙还把高等数学、统计学、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大型垄断企业和跨国公司决策方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西蒙的理论适应了垄断资本和现代化在大生产的需要,1978年被授与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把管理概括为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的综合体。

可见行为科学是很受重视的。

简单做些介绍:

以谓“行为科学”,是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重视社会环境、人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工效的影响,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的迈约,他认为:

“生产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强调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

因此研究的核心是行为——动机——需要的关系。

马思洛(A·

Maslow)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层,即:

(一)生理需要——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低

(二)安全需要——劳动条件和职业是否安全有保障……

(三)社会性需要——终身有所归属,社交、友谊、爱……

(四)心理需要——荣誉、人缘、器重、自我表现(能力、品德)……

(五)自我成就需要——事业感、成名成家、实现思想、抱负……………高

认为人的需要与动机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低向高发展,就有了动力。

因此,管理工作就需要了解和分析这些需要和动机,以便影响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如创造机会诱导人们为自己的需要而努力,用适应的组织方法把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统一起来等等,这样的理论对管理机构、制度、方法都有很大影响。

许多西方企业将工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栓在一起的措施都是受行为科学影响而产生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在职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一致的前提下,我们对行为科学中那些属于人类共同心理规律的研究成果,也应研究和利用,以改善我们的管理工作。

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这个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

Herzberg)提出的。

他认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会影响人的工作。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奖励,工作的适得其所,职务的责任、权力以及未来的发展等;

保健因素包括行政管理、监督系统、薪金制度、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用这些“保健”因素,象预防疾病一样防止人们对工作的不满。

同时他也认为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因为仅仅防止不满,还不完全能够激励积极性,只有不断扩大工作范围,使工作具有创造性,才能长久地激发工作热情。

X理论和Y理论

美国的麦格雷戈(D·

McGregor)于1957年提出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1.人性就是好逸恶劳的,是没有进取心的,如果没有某种外力,都是不愿意工作的。

2.人需要指挥、控制,对多数人必须以强迫、处罚、胁迫其工作,并用利用人们这种害怕惩罚和被革职的心理去激发他们的工作。

3.多数人都愿意唯命是从,怕负责任,明哲保身。

按着X理论对人性提出的假设,管理的对策就是指导和控制。

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方式就可以了。

麦格雷戈把老的传统管理观念,概括为上述表现形式,称之为“X理论”,他认为这是错误的管理思想。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1.人是喜欢工作的。

工作同娱乐一样为人们所喜欢。

关键是看在什么条件下工作,它既可能是得到满足的源泉而自愿工作;

也可能视为一种惩罚而努力逃避它。

2.外力控制和处罚并不是人们实现目标的唯一办法,人们为了达到承诺的任务能够实现自我控制。

3.人们愿意承当责任并愿意争取负起更大的责任,这是由于自我完成的愿望所驱使的。

4.人类富有高度想象力、才能和创造性。

麦氏认为Y理论能够造成自动地积极地工作态度。

按着Y理论,管理的原则应该是;

目标一致和自制;

应该实行“参与管理”;

让下级有参与决策和提意见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管理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使个人和组织的目标溶合在一起。

X理论,强调的是管,认为管得严才能出效率;

Y理论,强调是人的行为,认为只有从人的行为的本质中激发出力,才能提高效率。

最近,日本一个学者又提出了所谓Z理论,这种理论为,管理者应该把X理论和Y理论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最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学派理论的核心是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群集团的作用。

所以,激励人们劳动热情以提高生产率,是行为学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系统工程理论阶段(1960——)

系统工程理论有人说是始于60年代,也有人说始于70年代。

1975年,H·

Good和R·

Machol合著的“系统工程学”(Systemengineering)一书出版,1960左右开始形成体系。

因为空虚管理理论产生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又称为最新管理理论。

是用“系统理论”把“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从上面已经谈到的情况可以看出,管理科学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在不断发展。

第一、第二阶段,认为企业是一种经济——技术系统;

第三阶段,认为企业是一种社会——社会系统。

由原来的重视物的作用(泰罗把人作为活的机器或机器的附庸),到逐步改变为重视人的作用,并认为现代技术力量更为重要。

这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资本家为了取得最大利润,不能不使自己的管理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这种要求,不能不被迫承认和遵循这一客观规律。

《厶工学概论》有下面一个表,比较清楚地说明了管理的发展和系统工程的产生。

谈到系统工程,许多资料多习惯引用美国北极星导弹的研制(58年开始)和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5月开始),说明系统工程的作用。

北极星导弹的研制,原定计划六年,结果提前两年完成了。

组织研制的单位人员认为提前完成的原因,首先在于采用了系统工程。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全部任务分别由地面、空间和登月三个部分组成。

有两万家厂商、二百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参与研制和生产,参加的人数最多的一年达六十余万名,前后历时十年,耗资三百亿美元。

这是一个综合性强很强的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还要估计各种未知知因素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十分复杂。

许多评论说:

“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是美国系统工程的胜利。

钱学森等同志在《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的文章中曾提到: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开展了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同样碰到了这个问题。

”(指规模巨大的社会劳动的组织指挥),“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方法(指总体设计所体现的方法——系统工程)的科学性。

系统工程学与一般的工程学具有不同的性质。

①一般工程学有自己特定物的对象,而系统工程学则不能把它的对象限定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如各种自然现象、生态的、人类的、企业和社会的组织体、管理方法和程序等等都可以作为它的对象。

②系统工程学除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自然科学知识外,也广泛应用其它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甚至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是一种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的科学。

系统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自然界、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经营以及国家关系等方面在组织上日趋复杂,出现了综合性很高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性关系。

它突破了区域性、行业性和学科性的界限,成为一类具有独特性质的问题。

各个部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从总体的立场出发,综合地系统地掌握它与外界的关系,而各个部门也有一个从总体来考虑自己行动的问题。

因此,过去使用的比较狭隘的孤立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求有一种新的能适应这种发展了的情况的方法,这就是一种从系统的角主度去观察、思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要求就是系统工程产生的客观基础。

2.在大范围内情报流的形式。

由于通讯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和经济过程的各个环节得以迅速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使情报的收集、贮藏、加工、传递的能力大幅度增加,大大缩小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这就使人们有可能较全面地掌握、处理和传递大量的情报,同时被迫在较短时间内对综合性很大的系统性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

这种情况刺激了系统方法的急速发展。

3.最优化技术的出现。

70代年以来随着现代数学、计算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现代化的最优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它的产生对于解决大型复杂的问题提供了合理的可供选择的最优化决策,使得系统的思考方法和最优化管理成为可能。

4.高水平的设备、仪器的出现。

由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使得各种设备仪器高功能化、多功能化、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这就为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同时,装备和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也不断提高,这使得系统地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有了可靠的先进的物质基础,因而促进了系统工程的发展。

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委系统工程讨论会上的发言中曾高度评价了系统工程。

他说:

“系统工程可以解决的问题涉及到改革自然、改造提高社会生产力、改造提高国防力量、改造各种社会活动,直到改造我们国家的行政、法制等等;

一句话,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社会。

所以,我们面临由于系统工程而引起的社会变革决不亚于大约一百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次,那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壮大,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工程技术,即把千百年来人类改造自然的手艺上升到有理论的科学,即此爆发了一场大变革。

系统工程是一项伟大创新,整个社会面貌将会有一个改变。

”钱学森同志这些话高度评价了系统工程产生的意义,并予测了其发展和作用,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第二节医院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医院管理与医院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医院管理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为了实现医院的组织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等。

现代医院管理职能可分为:

对内职能主要是优化医院系统自身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对外职能主要是同通过协调外部环境与条件,保证内部职能的充分发挥,描动医院管理系统的发展;

整体职能主要是融对内对外职能为一体,实现医院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与创新。

医院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边缘必学科。

医院管理学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医院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所以,医院管理学既与医学科学相联系,又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

二、医院管理与医院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医院管理是随着医院的诞生而产生的,但形成医院管理学乃是近代的事。

医院管理学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和独立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形成都与一般管理科学有密切关系,并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医院管理学的形成是一个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医学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渐进过程,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科学管理三个阶段。

(一)国外医院管理发展情况

1.经验管理阶段这是一个宗教的或世俗的行政性管理为主的阶段。

在19世纪末工业革命以后,管理学首先从工厂企业管理产生并发展起来。

它对医院的早期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在欧美国家以宗教为目的由宗教团体建立的医院仍占主位,部分医院由慈善家发起,也有政府兴办的公立医院和医生们兴建的医院。

医院只设病房(不分科室)和厨房等,以抚慰不能在家中治疗的贫穷和垂危病人为目的。

医院的医生都是凭自己的经验操作,医生的培养以师傅带徒弟的个人传授方法为主。

医院的投资者和医生们直接担任管理者,凭其个人意志和经验进行管理,管理的方式没有摆脱小生产和纯粹经验医学的传统。

在西方国家,医院管理者多数是董事会(宗教)、慈善团体理事会的干事,医院的具体管理工作是在医院总护士长协助下完成的。

公立医院任命在职医师为医监或者医务长,在管理干事的协助下对医院进行管理。

其管理职能主要是为医院筹措资金和协调病人、医生、护土之间的关系等一般行政性管理。

2.科学管理阶段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标准化管理为主的阶段。

20世纪开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的规模、结构、医学技术和医疗活动不断扩充与进步。

在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医院要求管理者不但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得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疗技术活动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医疗技术管理。

它一方面表现为一系列医疗技术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统一制订和管理;

另一方面表现为逐步严密起来的科学组织和分工。

1910年美国学者豪兰(Howland)等提出医院管理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倡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教育。

1913年美国外科医生协会成立,把医院标准化作为目标之一。

1917年召开了医院标准化大会,此后,在全美国开展了医院标准化运动,并开始医院评审。

该协会对不符合标准的医院的医生不予承认会员资格。

1935年该协会调查委员会主席麦克依陈(MacEachenl881—1955)出版了《医院的组织和管理》专著,开始形成医院管理学科体系。

为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美国医学会开始组织医院管理人员讲习会。

从1934年开始,美国芝加哥大学设立了医院管理课程。

之后,许多大学都设立了医院管理课程,由大学培养医院管理专业人员。

美国的医院管理学以及医院管理学大学教育的成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等许多国家都效仿美国的做法,纷纷在大学设立医院管理课程(讲座)或管理专业,促进了医院管理学的发展。

3.管理科学阶段这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的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由于基础医学各学科进一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打破了各科独立进行医疗技术的科学管理界限,医生仅凭个人的经验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服务显然不够了,而形成多学科乃至医院非医疗部门的协作。

又因新学科的不断出现,医院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日趋复杂、使得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生、护士、病人之间的简单运行关系转向一个组织过程。

医院的组织指挥不再是以单一的权力结构形式沿着一条指挥链向下传递,而是对医院各专业系统组织有效的协调。

现代管理科学的许多理论、观点和方法,大量被医院管理所引用,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加速了医院现代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卫生战略目标,促进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功能扩大,出现了与社区相联系的医院外周功能单位,迫使医院将传统的封闭管理模式改变为系统的开放式管理。

医院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复杂的技术服务系统,着眼于医院发展的社会利益目标,组织院内外多层次多系统的协作,优化自身的结构,提高在社会卫生保健系统中的竞争能力,从整体上寻求医院新的发展。

为了适应医院管理实践与发展,欧美各国与日本进一步发展了专业机构、专业技术团体,出版医院管理专业杂志和专著,各医学院校纷纷开展医院管理专业教育,使医院管理实践、管理人才培养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了医院管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二)中国医院管理发展概况

中国医院管理,从步人科学管理到管理学的形成,大体起步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80年代。

从清末到解放前,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传人,欧美等国在我国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创办了数百所教会医院。

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协和医院,不仅引进了当时欧美先进医学技术,而且也完全按美国医院管理模式管理医院,它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技术,对推进我国医院科学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有半个世纪处于战争。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军队医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成长。

历经红军时期,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直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医院已发展到几百所,形成陆、海、空军统一指挥的不同层次的医院群。

抗日战争时期,以纪念白求思命名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确立了军队医院办院指导思想和方针,立足国内实际,吸收欧美以及日本医院管理经验,丰富、提高了医院科学管理的内容和水平。

195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关于整顿全国医院的指示》。

1952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了医院行政管理研究会。

1957年,国家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医院工作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医院管理的经验,颁布了《综合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

随后,总后卫生部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各级人员职责》、《医院主要医疗工作制度》、《关于正确处理医疗事故的若干规定》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下发了明确医院工作方针、政策和管理原则、措施的“医院工作十二条”。

1963年,张汝光主编的《军队医院管理》第一版出版,全面总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科学管理经验,成为中国第一部医院管理学专著。

它标志着中国医院管理学科体系的初步形成。

同年,以此书为教材,举办了全军医院领导干部训练班,并为医院管理人员学习运用管理知识、指导实践提供了条件,也为探讨、发展医院管理科学奠定了基础。

1964年,国家卫生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医院工作会议,制定了《城市综合医院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开办全国医院院长进修班,我国医院管理出现了科学治理、学术繁荣的可喜前景。

1966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医院的科学管理以及医院的建设遭受了严重破坏。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电子计算机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医院管理必须改革,使全国医院管理在探索改革和发展中步入了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时期。

开创了中国现代医院管理的新纪元。

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五个标志。

1.管理改革逐步深入大胆改革医院管理中一切不适应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