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346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有《稼轩长短句》。

3、了解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

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

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

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

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

活动3:

活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当时韩侂胄当权,他想对金用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是像辛弃疾一样致力于收复,所以并不积极备战,辛弃疾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登临北固亭,览景抒怀,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

1、学生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下这首词,注意:

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

﹙学生朗读全词,教师巡视指导﹚)

2、点名学生朗读。

(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

结合时代背景,本词又充满了悲壮、悲愤。

3、听朗读

4、学生齐读

二、研习课文,品味用典。

此情此景之下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

用典。

(介绍用典的概念和特点。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借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方法:

1、弄清典故的意思(没学过的会有注释。

2、理解用典的意图。

(表达作者的情感))

(一)研习上阕:

1、师读上片,指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四句话的意思。

然后提问: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千古江山、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上片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

孙权、刘裕。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的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辛弃疾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孙权到辛弃疾已有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但是现在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了。

“斜阳草树……曾住”刘裕生于寻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一句“想当年”,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气概。

作者借此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3、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

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觅”、“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

释词:

风流:

才略建树、英雄遗风。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屈辱求和。

4、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5.两位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

当时一个叫林升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临安邸》讽刺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已经国破家亡了,他们竟不思复国还乡,仍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

———讽刺宋室昏聩。

6、上片小结: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情怀。

7、同学可能会忘记还有一典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语出于哪里?

有何作用?

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

作用:

当时的英雄的住处,现在是平常的街道,写出了萧条凄凉,讽刺南宋当局的无能。

8.学生齐读上片(指导背诵,抓住“千、舞、斜、想”四字。

(二)研习下阕:

1、学生自读下阕,找出词中用典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

同学交流、讨论后回答。

2、分析研究用刘义隆典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北顾:

回头北望(追兵)。

②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

(结合韩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故。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①写的是什么?

可堪:

那堪、怎堪。

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犹记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

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而“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②看到佛狸祠的一幕景象,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

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商女不知亡国恨!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正是:

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朝廷无能,百姓松懈,自己一腔热血却又连遭贬谪,此时此刻站在北固亭的作者想到了谁?

廉颇。

师补充典故: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

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

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

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一饭三遗矢)。

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2)、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

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

同学们能够理解他的辛酸、他的悲愤吗?

他的悲愤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悲愤,前有精忠报国之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徒留“靖康耻,犹未雪”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词人陆游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写作本词的两年后,临终前连呼两声“杀贼”才含愤死去,!

用此典故正是: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5、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悲愤情感。

6、齐读下阕,尝试背诵(抓住“元、四、可、凭”四字背诵。

(三)、总结全词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

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

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板书: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四)、朗读全词,完成背诵。

(五)问题研讨:

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掉:

摆动,摇动。

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

现在常常称那些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为“掉书袋”。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1、明确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今人、今事,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2、运用典故的作用:

(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

(用典对语言的作用:

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使立论有根据;

方便于比况和寄意)

3、明确:

综观全词,用典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它所用的除了末尾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

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三、知识拓展:

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到济南大明湖,别忘了参观那里的辛弃疾纪念祠,到江西上饶也记得到阳原山麓,拜谒一下那里的辛弃疾墓。

不论是在纪念祠,还是在墓前,人们都会看到一副有名的对联,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副对联,它是郭沫若题写的,

齐读一下: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有没有同学能够说出这副对联的大概意思?

(注意:

“黍”读shǔ)

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

“铁板铜琶”一词,本是前人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

下联的内涵主要是说辛的悲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抱负。

词风豪放爱国情怀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很好的体现对联所呈现的这两点的。

四、总结、师生同背全文。

同学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辛弃疾借助于这首《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吐胸中块垒,以其豪放的词风,抒写了他的爱国情怀,可谓“句句有金石之声”,沉郁顿挫,忧思悲壮!

这首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是南宋这一时代的最强音,它令我们自然地想起同时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让学生背诵这两首诗),这种思想感情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之一。

用典是辛词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也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把我们的爱国热情熔铸到词的背诵中,放开胸襟,读出豪放之气,读出爱国激情!

(师生同背全词结束)

活动4:

练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煜②柳永③苏轼④秦观⑤李清照⑥辛弃疾⑦姜夔

A.①③⑥⑦/②④⑤B.③④⑥⑦/①②⑤

C.③⑥⑦/①②④⑤D.③⑥/①②④⑤⑦

2、名句衔接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③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⑤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⑦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

⑧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阅读训练

1、比较《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答: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答案:

1、D 

2、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②多情自古伤离别③一时多少豪杰④两情若是久长时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⑥千里共婵娟⑦人比黄花瘦⑧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二、课文阅读训练 

1、D 

2、C

活动5:

测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及答案

1.填空: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

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_____,始终______。

这首词写于1205年。

当时,宰相韩侘胄要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

词人既______,又______。

在登上镇江东北______时,_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

a.说,b.路,c.学说,d.主张。

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

A.人道寄奴曾住。

( 

) 

B.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C.俱会大道口。

D.执手分道去。

(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

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

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

A.望中犹记。

B.不久望君来。

C.怅然遥相望。

D.君还何所望。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3.问答: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3)为什么说这首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一)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作者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字词,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

阅读时须处处留意,字字咀嚼,才能有所得。

1.《雨霖铃》上阕描写了送别的典型环境。

试按要求摘引原文词语作答:

①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送别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送别的心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送别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包括小序)写景很有特色,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心态等各个角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描绘了金兵劫后扬州凋蔽、残破的图景,抒发了悲怆之情。

试将这样的词语找出来,按下面类别摘录:

①写视觉形象的:

②写听觉形象的:

③直抒胸意的:

(二)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写法。

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

阅读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景”,然后再进一步弄清从“景”中传达出来的“情”。

对下面两句话所表现的“景”与“情”怎样理解才正确?

试挑选正确的答案。

1.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A.幽静的B.清凉的C.凄冷的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A.凄苦的B.烦恼的C.恬淡的D.空虚的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单调死板的B.富有生机的C.赤地千里的D.荒凉空旷的

A.惊诧的B.得意的C.悲伤的D.愤慨的

创新能力训练

整理学过的知识,学会在比较中鉴赏文艺作品。

1.下面各句均摘自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代诗词。

请写出每句的出处和作者,这些诗句有何共同之处?

试用《雨霖铃》中的一句词加以说明。

①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⑦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某同学对《扬州慢》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一番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他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请你与他合作,得出恰当的结论:

①两位作者的生卒年:

姜夔1155—1221年

辛弃疾1140—1207年

这说明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首词都涉及到作者的见闻经历:

《扬州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这说明两首词都涉及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要历史背景。

③这两首词都借历史人物抒发现实情怀:

《扬州慢》中提到杜牧。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孙权、刘裕、廉颇。

这种写法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要求指出这两位词人的不同风格)。

学科渗透训练

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言,保持自身的体温并非易事,而水生动物要保持体温则更为困难。

为使新陈代谢保持在低水平,迄今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鱼类都是冷血动物。

根据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言,保持自身的体温并不是太难的。

B.冷血动物是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鱼类。

C.水生动物都是冷血动物。

D.迄今为止世界绝大多数鱼类的新陈代谢都保持在低水平。

1.《稼轩长短句》 

南宋 

辛弃疾 

力主抗金 

壮志难伸 

支持韩侘胄北伐 

反对草率冒进 

北固亭 

抚今追昔

2.

(1)ACD 

(2)Aa 

Bd 

Cb 

Dd(3)Ad 

Bc 

Ca 

Db 

(4)D(5)D

3.

(1)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

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

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2)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

“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

“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

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3)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

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北伐。

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侘胄方面来理解。

(一)1.①寒蝉凄切②晚③长亭(都门)④骤雨初歇⑤帐饮无绪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2.①夜雪暮色,青青、寒水、冷月。

②清角次寒,戍角悲吟。

③悲、怆然、感慨、厌、惊。

(二)1.①C②A2.①D②C

【创新能力训练】

1.①《送友人》李白。

②《孔雀东南飞》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④《送元二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