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810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招经典题3Word文件下载.docx

肯普:

提出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是过程模式

迪克 

目标模式的提出者

加涅: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

福勒和布朗:

教师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

艾宾浩斯:

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的首创性研究的心理学家(德国)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席勒:

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

孟子:

从“人性善”的观点强调教育重要性

荀子:

从“人性恶”的观点重视教育作用

华生: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亚里士多德: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康德: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舒尔茨: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

斯宾塞: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格塞尔: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

迷箱"

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

"

量杯"

实验--陆钦斯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

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5、1877年,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心理学》

6、1908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由房东岳翻译

7、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时间是1949年12月

10、我国规定的“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自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是1995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以____、____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学内容。

答案:

五经 四书

5、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五部分。

8、教师应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包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师集体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C)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管理现代化C.教师素质现代化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40.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的激情和应激状态

41.知觉的基本特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18.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38.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是建立关系、了解问题、分析诊断、帮助指导和结束咨询

41.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

操作定向阶段、操作模仿、操作的整合阶段和操作的完善阶段

46.注意的基本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14.品德评价法主要包括奖励、惩罚、操行评语三种具体方式

16.运用教学方法要注意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17.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①练习法;

②实验法;

③实习作业法;

④实践活动法

我国最早于清朝末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41.注意的功能主要有选择功能;

信息整合、加工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监督功能和预测与预见功能。

班主任工作。

这是德育的一条特殊途径;

教学。

应当注意,这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单轨制最早产生于英国

18.学业成绩评定的两种记分法是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12.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具有强制性。

教育目的的功能:

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从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之分。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叫相倚组织

13.陶冶教育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三种方式

36.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更为复杂和困难,具有新颖性、独立性、首创性的特点。

38.高级神经活动具有速度 、强度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

40.心理治疗传统的三大理论体系指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这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这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2.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亮度恒常和颜色恒常性

35.思维的过程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1)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2)信度,显示测验工具的可靠程度;

 (3)效度,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程度;

(4)施测与评分标准化。

37.记忆表象的特点是直观性、形象概括性、______、个别差异性。

6.心理学上解释学生失范行为的观点主要有心理缺陷说和挫折-侵犯说

4.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

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教师的文化形象和教师的人格形象。

18.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教师爱学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我国古代的学科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的学科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提问行为由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我国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是整体印象评价法、操行评定评价法和操行评定法。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

∙一、概念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名称:

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同化:

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顺应: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帮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前 

食物 

——>

分泌唾液

  (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铃声 

无分泌唾液反应

  (中性刺激)

  中 

  (非条件反射)

  铃声

  后 

铃声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注:

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1)强化物:

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移开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2)一级强化物: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如水、食物、安全、温暖等。

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

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

  (3)强化程序:

类型:

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比率程序:

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

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变化时距强化程序)

  (4)惩罚:

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概率的措施。

呈现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给予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移除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6、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组块:

是指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因此,组块又称为意义单元。

  7、复述: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以维持注意于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包括机械复述和有意义复述。

  精加工:

个体有意义地将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利用已有的信息赋予新信息以更多的意义。

  组织:

通过将n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成一个新的信息群或组块使内容简单化。

  8、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是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9、元认知:

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的认知和控制。

  元认知构成:

(1)元认知知识:

有关个体的知识,有关于任务的知识,有关于策略的知识。

(2)元认知体验:

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成功的体验(知的体验)和失败的体验(不知的体验)。

(3)元认知控制:

计划、评价和调控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知识观1、知识是对现实的解释和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2、知识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

3、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性建构。

  

(二)学习观1、学习的目标

  2、学习的实质:

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吸收或接受。

  ②学习是个体组织自己经验世界的过程,而不是发现本体的现实。

  ③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建构。

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信息。

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被提取,而提取过程的本身也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重组的过程。

  ④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磋商建构自己的知识。

 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个体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尽可能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使自己越来越靠近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物的一种需要。

  

(1)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2)缺失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12、认知领域学习各类知识的表征名称:

  陈述性知识

(1)表征:

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线性排序、图式

  

(2)习得过程:

识记阶段(理解吸收新知识)——>

保持阶段(新信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应用阶段(提取、应用新知识)

  程序性知识

(1)表征(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

  

(2)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

陈述性阶段(知道怎么做)——>

意识控制的应用阶段(在程序性知识的支配下能做)——>

自动化阶段(熟练地做,意识控制程度降低)

  (3)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

初步应用阶段(在认知策略的支配下对内调控)——>

熟练阶段(自觉主动地应用认知策略)

  13、问题解决的过程:

(1)定义问题:

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即发现问题。

  

(2)表征问题:

区分无关信息和有关信息、文字的字面理解、文字的深层理解:

理解整个问题

  (3)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类比思维)

  (4)执行(5)检查与评价

  14、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运用学习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

  15、目标陈述三种技术:

  

(1)马杰的行为目标:

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

(做什么?

)②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在什么条件下做?

)③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做学怎样?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如理解、欣赏、热爱等内在心理的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

  (3)表现性目标(前两种会写)

  15、学习动机定义:

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16、成就动机理论:

  力求成功的需要和避免失败的需要:

力求成功者往往将目标定为获得成功,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避免失败者会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因为容易的任务可以减少失败的可能性,而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会得到别人和自己的谅解,从而减少失败(挫败)感。

  二、理解、判断

  1、学习:

主体身上必须发生某些变化,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排除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所致的变化)。

  2、

(1)强化:

  

(2)惩罚:

移除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3、创造性思维特征

  发散思维(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集中思维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

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

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

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

解冻--变化--凝固"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

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

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