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397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果不虚之实修引导Word文档格式.docx

所断之恶业:

所断之恶业分三:

身恶业,语恶业,意恶业。

身恶业分三:

杀生,不与取,邪淫。

语恶业分四:

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

意恶业分三:

贪心,害心,邪见。

一般造业的过程可分为四方面:

首先是造业所针对的事物,然后对此事物产生一个造业的动机,有了造业的动机就会采取各种方便、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后产生结果。

这四个方面称为造业的基、发心、加行和究竟,如果四方面都圆满具足,就称为究竟的业。

十恶业中,杀生、粗恶语、嗔心由三毒引发,由嗔究竟;

不与取、邪淫、贪欲由三毒起,由贪究竟;

妄语、离间语、绮语的发起与究竟都由三毒;

邪见由三毒引发,由痴心而究竟。

总之贪嗔痴三毒是导致轮回业的根本。

2:

恶业之果报:

十不善业的果报,即每一种不善业各有四种果报:

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1)异熟果:

无论是十不善业中的哪一种,如果是因嗔心而造则堕入地狱,如果是因贪心而造则转生饿鬼,如果是因痴心而造则转为傍生。

如果生于那些恶趣中,需要感受各自的痛苦。

或者按烦恼的程度、动机分为上中下三品。

所谓上品者是指贪嗔痴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恶业,最终堕入地狱;

中品者转生饿鬼;

下品者转为傍生。

(2)等流果:

由于异熟果感召,从恶趣中解脱后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痛苦名为等流果。

但是,在恶趣中也有许多与各自的业因相同的各种痛苦。

等流果分为同性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同性等流果:

与前世所造业相同,(今世喜欢造前世所造之业)。

如果前世是以杀业为生的人现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现世也喜欢偷盗等。

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总是见到虫蝇等便杀害它们,喜欢杀生的这些人是前世造杀生恶业的等流果。

同样,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各自前世造业不同,所以(今世)有些人喜欢杀生,有些人喜欢偷盗,有些人不喜欢这些恶业而喜欢善业,这都是前世所造善恶业的串习或者是等流果所致。

如经云:

“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生。

”(不但人是这样),动物也是如此,(如)鹞鹰或恶狼等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恶业的等流果。

感受等流果者:

十不善中每一种不善业各有两种,即是前世杀生果报为今生短命多病。

有些婴儿刚出生便立即死亡,这是以前杀生的等流果,所以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于许多世中刚刚出生便死亡了。

还有些人从孩提时代起便遭受多种不同疾病的折磨,一直到年迈死亡之间,没有不患病的(时候),这些也是往昔杀生或殴打别人的恶业所成熟的果报。

所以,(当我们生病时)不应考虑摆脱这些疾病的多种医疗法,而应精进发露忏悔往昔所造的罪业,弃恶从善等勤修对治法。

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

受用非常贫乏,假若有少许财产,也是被强夺或偷走等,被敌人共同享用,所以,现在财物受用贫乏的那些人,精勤劳作如山王,不如积累如火星般的福德好。

如果自己没有以往昔布施之果而获得财物受用的福分,那么今生(无论)如何精勤也没有利益。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大多数强盗、窃贼每次获得许多财物,若经常获得那么多,恐怕大地也难以容纳,但是那些以掠夺、偷盗度日的人最后却因饥饿而死,同样可以看到商人或享用信财的人等,无论获得多少(财物)也无有利益。

如果有往昔布施的果报,有些人虽然不经少分精勤劳作,但是他们一生中都是财源不断。

若想财富(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于供施。

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前半生造业,大多数后半生就会成熟(果报),如果遇到殊胜的福田,瞬间也会成熟。

所以,为了发财便以谄诳手段经商,或者精勤偷盗等不与取者,即是所欲所行背道而驰,将导致数劫中无法从饿鬼之处得到解脱,今生也是同样,最后以业力感召将变得越来越贫穷,越来越恶劣;

或者虽然拥有少许财产,却无权享用;

或者由自己吝啬之因而导致自己越富裕越觉得贫穷,或没有财物一样;

或者其财产成了恶业的因等。

有些虽然拥有财产却不享用,如同守护宝藏的饿鬼一样。

因此,表面上虽然是富翁形象的那些人,但如果善加观察,他们的财产如未能用于为今生与来世幸福之因的正法上和安闲生活的衣食上,则他们比穷人更可怜!

而且他们现在都已经感受了饿鬼的等流果,这是不清净布施的果报。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

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或懈怠懒惰,(相互之间)犹如仇人相遇一样。

现在大多数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互相怨恨,恶语争吵甚至殴打。

丈夫或妻子认为对方性格恶劣,(其实)这些也是他们各自往昔邪淫的等流果所导致的。

因此夫妻之间互相不要生起嗔恨心,应当认识到这是自己往昔造恶业所成熟的(果报),应当生起忍耐之心。

正如单巴仁波切所说:

“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言诤吵当热瓦。

妄语的感受等流果:

自己经常遭到别人的诽谤或者被他人欺骗。

所以,如果现在自己没有过失却遭到诬陷、诽谤等,即是自己往昔说妄语的果报。

因此,我们不要对造谣者生嗔恨心或进行恶语相争,而应当观想:

以此可以净除我的许多恶业,所以他们恩德极大。

并生起欢喜心。

持明无畏洲说:

“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

离间语的感受等流果:

眷属仆人之间互不和睦,或者对主人进行反驳等。

例如,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家里的雇佣等内部大多数人相互之间不和,并且主人如何劝说也不听从,反而进行辩驳。

一般家庭的雇佣,虽然主人指派他们做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说了两三次还是不听,直到主人生起嗔恨心对他们严厉呵责时,才慢吞吞极不情愿地去做,做完后也不向主人汇报那件事情的结果,性格一贯都是恶劣的。

这些也是主人自己往昔造离间语的恶业所成熟的果报。

所以应当对自己所造的恶业生起后悔心,努力化解自己与他们之间的怨恨。

恶语的感受等流果:

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吵之因。

总之,恶语是十不善业中罪业最重的,如世间也有这样的谚语:

“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

”如此说粗语使对方刹那生起嗔恨心,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是指上师三宝等)仅说一句恶语,也将导致许多世中不能从恶趣中解脱。

绮语的感受等流果:

自己的言语无有威力,并且口才拙劣,虽说实语,可别人也不认为是真实的,在众人中发言也是气势薄弱,无有辩才。

贪心的感受等流果:

不能称心如意,反而经常遇到不悦意的事情发生。

害心的感受等流果:

经常遭受恐怖畏惧或损害。

邪见的感受等流果:

经常处于恶见之中,各种欺诳扰乱自心。

(3)增上果:

(此果报)成熟在外境上。

造杀生恶业者,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者深谷险地等危胁生命的地方。

造不与取恶业者,转生于庄稼遭受干旱冰雹、树木不结果实、(经常)发生饥荒的地方。

造邪淫恶业者,转生于粪坑、淤泥等不悦意之处;

造妄语恶业者,转生于财富不稳固,并且经常遇到恐怖、畏惧的外境违缘。

造离间语恶业者,转生于悬崖、深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造恶语恶业者,转生于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不悦意的地方。

造绮语恶业者,转生于庄稼不生果、季节颠倒并不稳定的地方。

以贪心恶业转生于庄稼荒芜,并且经常出现众多地时恶劣、痛苦众多之处。

以害心恶业转生于经常有恐怖和众多损恼的地方。

以邪见恶业转生于缺乏财富、无有保护者、无有亲友(无依无靠)的地方。

(4)士用果:

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延续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将漂泊在无边的轮回之中。

B:

宣说善之业果

随福德分之善业:

所谓的十善业是指断除十恶业并且修持对治恶业的善法。

如果仅仅不行十不善业还不算十善业,因为尚未守护相续,必须要有断除十不善业的心,才算十善业。

如果在断除十不善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地修持对治恶业的善法,则成为殊胜的十善业。

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所说: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

断除杀生,爱护生命;

不偷盗:

断不与取,行持布施;

不邪淫:

断除邪淫,护持戒律。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

断除妄语,说谛实语;

不两舌:

断离间语,化解怨恨;

不恶语:

断除恶语,说悦耳语;

不绮语:

断除绮语,精进念诵。

三种意善业:

不贪心:

断除贪心,当持舍心;

不害心:

断除害心,修饶益心;

不邪见:

断除邪见,当依正见。

行十善业,同样需具基、发心、加行、究竟四个条件才是圆满的善业。

例如断杀生:

基为他有情;

发心即因了知杀生的过患很大,见过患后欲断除杀生;

加行为静息(防护)诸杀害之行为;

究竟为正静息(防护)圆满。

其它善业可依此类推。

又堪布益西彭措在《因果明镜论》讲述为了现前成就圆满人身八种德相、获取殊胜果利,必须从现时起精进成办八因三缘。

(一)八因

(1)寿量圆满之因:

对于有情生命不作伤害,且远离伤害的意乐。

如云:

“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

承事诸病人,善施医与药,不以扶杖等,害众生无病。

(2)形色圆满之因:

应惠施灯等光明以及鲜净衣物。

又云:

“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姤果,当感妙同分。

”(3)族姓圆满之因:

应摧伏傲慢之心,在尊长等恭敬对境的面前,勤作礼拜等;

又对他人常行恭敬,自处卑下,犹如仆使。

如此能感尊贵的果报。

(4)自在圆满之因:

当人前来求乞衣食等物之人,应常行惠施。

即使不来求乞,也应主动作饶益;

又对困苦之人以及功德田,何者缺乏资具,即应前往供施。

(5)言信威肃圆满之因:

励修口业,断除四种不善之语。

如能不说妄语,不粗口骂人,不挑拨是非,不说无义语,自然言论日趋威肃。

(6)具大势名称之因:

应发宏愿,自己于后世能修种种功德。

且对三宝、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常修供养。

(7)具丈夫性之因:

应欣乐大丈夫身所有的功德,厌弃妇女之身,深见女身的过患;

对乐女身者,遮止其欲乐,对将失男根者,令其得以脱免。

(8)大力具足之因:

他人不能作时,应主动代人作,可共同合力成办时,应主动作其助伴;

此外须惠施饮食。

如此能感大力具足。

二)三缘由以上八因能感得八种异熟果,但得果之后不一定能依此而入于善道,或有反以此而造恶的,为了防止以八果来造恶,所以应再发愿,加上圆满的三缘,即在相续意乐、身口加行以及对境方面都能清净、圆满,这样始能感得殊胜的异熟。

(1)心清净:

观待自己有二:

指修每一因所有的善根,都回向于无上菩提而不希求人天异熟果报;

又意乐至诚猛厉而修诸因,即以纯厚意、决定意猛厉修善。

观待他人有二:

见行同法者(即自行施,他亦行施,为同法者),对于上中下三品,断除嫉妒、比较、轻毁,勤修随喜。

假如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察他人所作之事,见贤思齐。

(2)加行清净:

观待自己:

指对于八因,长时间内不间断、殷重而作。

观待他人:

对未受正行的人赞美令受,对己受行的人赞美令喜,恒时如此不间断,安住不舍。

(他人未修八因,赞叹引导他修;

他人已修,赞叹使其增上。

)(3)田清净:

由以上两种意乐加行,能出生众多微妙果,故对境等同妙田。

随福德分之善果:

十善业的异熟果:

转生于相应的三善趣中。

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增长善根。

感受等流果:

断除杀生,长寿少病;

断除不与取,具足受用,无有盗敌;

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少;

断除妄语,众人称赞且仁慈;

断除离间语,眷属仆人皆敬爱;

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

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

断除贪心,如愿以偿;

断除害心,远离损恼;

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

成熟于外境,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相反,将具足一切圆满的功德。

士用果:

所作的任何善业都显着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出现。

又堪布益西彭措在《因果明镜论》讲述了圆满人身的异熟功德。

此中分八:

(1)寿量圆满:

由宿世引业,感得长寿且能如引安住。

(2)形色圆满:

由于形体、容色的善妙,容貌殊妙;

由于六根的健全无缺,众所乐见;

由于纵横比例协调,形量端严。

(3)族姓圆满:

即生于世间敬重、共同称赞的高贵种姓中。

(4)自在圆满:

具有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有大僚属。

(5)言信、威肃圆满:

凡有言教,为众人所信奉。

由于身语不欺于人,所以人皆信任,且于一切诤讼断证,堪为公正之量。

(6)大势名称圆满:

具有广大的名声、极美的称誉,即对于慷慨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的品德,由德之感召,成为大众所供养之处。

(7)丈夫性:

指成就男根。

(8)大力具足:

指由宿世福业之力,色身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能起大勇悍。

接着讲述了圆满人身之异熟果报:

如前人身的每一圆满之相,能相应地出生殊胜的果报:

(1)因为寿量圆满,长久住世,所以依靠自利利他之行,在长时间内,就能积集增长无量的善根。

(2)因为形色圆满,相貌端严,所以大众见生欢喜,内心咸共归仰,听从教授。

(3)因为族姓圆满,出身高贵,所以凡有劝教,众人都会无违奉行。

(4)因为自在圆满,故能以布施来摄受有情,令其根器成熟,堪为所化。

(5)因为言信威肃圆满,语不欺诳,人都信受,故能通过爱语、利行、同事,有能力摄受有情,速令成熟。

(6)由具大势名称圆满,所以他人的一切事业常能作其助伴,由此使有情生感恩图报之心,乐从其教。

(7)因丈夫之性,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

即由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

由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

依丈夫性,在大众之中心无所畏,且与一切有情同行、交谈、受用,或住屏处,都无嫌碍。

(8)因为大力具足,故能担荷自利他利之事业,都无疲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C:

不动业之因果:

此是冈波巴大师《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中所说:

不动业之因果者,因为修习因地之等至禅定而能得果位之生禅定。

等至(或心一境性)之禅定有八种加行(或预备之阶段)。

禅定本身亦有八种(即四色界定和四无色定)。

此还有特殊之禅定,生禅定(是指生前假此等禅定之力,死后可以生各种不同次第的大界。

此诸天界)在色界则有色界之十六天,无色界则有四无边外天等,现在把这些禅天之因果略为阐述。

安闲住定,离诸障碍,以前行初禅为因,而修持之,则能证入圆满之(色界)初禅,具足寻伺喜乐等支,修习如是三昧,则能往生梵众天,若习特殊静虑则能往生大梵大,无诸障碍。

勤修前行二禅,则能证入圆满之色界二禅。

此时就能离寻伺,具喜乐,修此具喜乐之三味,则得生少光等二禅诸天。

如是类推,修习前行三禅而得圆满三禅,离喜得乐,修此三味则能往生少净等三禅诸天。

至圆满四禅位时,别离一切寻伺及喜乐,修斯三昧则能往生无云等色界诸天。

又于色界四禅心生厌离而修上界之空无边处定,因此而往生于“空无边处天”,次于此生厌离而修识无边处定,则得往生于“识无边处天”,再于此生厌离而修无所有处定,则得往生“无所有处天”,复于此生厌离而修非想非非想处定,则得往生“非想非非想处天”。

前面所说,生厌离心是指何而言呢、这是指因为贪欲日减的缘故,而于下界生厌离心。

又问,在空无边处定时,是否即于定中修观空无边处而因此得名呢?

不是的。

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三个禅定都是在(预备前行之)等至或心一境位时,作各各之修观而得名,在已入(圆满之正式)各禅定后,其人之意识就不再动作了。

至于非想非非想定的意思则是指住于此定时,其人之识甚为迟钝而已。

非想的意思是说非具有明显之识,非非想是说也不是完全没有识的意思。

再者这八个禅定都具有“善心而又专注”的特点。

宝鬘论中有禅不动业之颂云:

“依色界禅定,乃无色定力,故能得享受,梵天第快乐。

(二)宣说出世解脱分之业果:

随解脱分之业:

随解脱分善法既超越了前面所讲的随福德分善业与恶业,又摆脱了投生三有轮回的一切有漏因,是唯一的解脱因。

也就是说,十善业与五度等世俗谛善法的有现福德资粮,以及不住二边智慧的无现智慧资粮,若此二者双运为五道次第所摄,则依之可趋向佛地,所以它是超越世间之善法。

我们应当了知世间之善法有实执和相执,修持随解脱善法时无实无相,摆脱福德非福德之心,即是空性大悲藏。

倘若行持善法时,既无有实执之心也无有贪执之束缚,而如虚幻般行利众事业,则是菩提之殊胜资粮。

也就是说,如虚空般的智慧所摄之善法是解脱道,否则,非解脱道。

如是所说,十善与四禅、四无色本是随福德分善法,但是一个人如若以发心方便与智慧摄持时,那么他所行的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便成了解脱之因。

《中般若经》云:

“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行持,随力而修。

以菩提心所摄之布施财物、禁戒罪行、摧毁嗔恨、勤于善法、一缘安住、了知二谛自性,即以六度善法而行将获得胜果。

随解脱分之善果:

依靠十善业、布施等五度之有现福德资粮与智慧度之无现智慧资粮双运,从而可现前色法二身。

因为有情本来具足自性清净、本体无垢之心性佛智的此心,从其自性光明之现分而言,任运自成具有佛陀色身功德,从空分而言,具足法身功德。

此现空二者无二无别是指所谓的无始善法界。

既然本来具足色法二身功德之佛果,为何还有迷乱垢障?

从未认识自然智慧本面分,成为俱生无明;

从自现执为他现分,成为遍计无明。

因未了知一切皆从实相中产生而执着为我和外境,于是产生迷乱垢障。

虽然本性身是心性自性住佛性,如摩尼宝般任运自成,从彼性中出现有法自性佛性如转轮王般的报身,以及于所化前示现的如影像般的殊胜化身。

这些在为众生时因被垢染所障而不现,虽然为烦恼所障,却不为烦恼所染,如云中之日一般,本来成佛时也是无灭无离而住。

其障垢可以依靠二种资粮遣除,依靠布施等五度福德资粮而遣除色身之垢,依靠观修空性等智慧资粮而遣除本性身之障。

为何依靠福慧二种资粮可以遣除二身之垢障呢?

因为若以基道果分类,基谓本来安住之自性住佛性、道谓观待净除暂时垢染之实修生佛性、果谓究竟功德显现二身佛果。

基:

自性住佛性:

即空性离戏之心性住于法性自性中的佛性成为本性身之离因;

住于有法自性中的佛性成为殊胜色身之离因。

此二者无始以来以有法法性的方式而住。

道:

实修生佛性:

通过发心等暂时学道的方便智慧及福慧资粮而净除如来藏上的一切垢染,使自相续能暂时相似、究竟真实地安住法性。

果:

显现二身果:

最后获得具法色二身功德之佛果。

自性住佛性如净水,实修生佛性如所现之各种影像,它们是本来存在的能依所依关系;

如是住于本基上之自性住佛性如所知外境,暂时的实修生佛性如能知之心,也是能依所依的关系;

自性住佛性以法性与有法之离因方式存在,而无有离果,实修生佛性以能净垢染之对治方式存在,而无有能生所生因果关系之二身的直接因,依靠此佛性能够圆满功德,使有学道之证悟成熟解脱于佛地中。

通过积累二资粮可以净除二佛性之垢,显现功德,最后获得具二身功德之佛果。

三)业果之自性:

如是所说之诸业依世俗谛为缘起而现,胜义谛为空性。

究竟现空无别一味的方式而住。

业之世俗自性:

大全知无垢光尊云:

“轮回的苦乐及善恶趣都是由众生各自行善作恶所致,三菩提及其不同安乐也是由行随解脱分各自不同善业所得。

此业如同画家,一者可变化多种多样;

业如身影,紧随众生身后;

业如不同身体之苦乐,自己所作不会落到他人头上,他人之业也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业如国王,猛烈的善恶业可将众生牵引到善恶趣中;

范围广大如同虚空界;

数量众多如同市场的商品;

互不混杂如同锦缎花纹;

黑白性质不变,如同青莲与睡莲。

随着所积累之诸业而感相应之果。

因此,我应当了知一切皆为业之自性并精进取舍善恶”。

《中论》云:

“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剑轮修心法》云:

当我们仔细研究因果时,发现它们并不真实存在--不论是整体或部分都不能独存。

世间万物看似独立生灭,其实是众缘和合。

我们就在这里体验生死与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因此在这幻象的世界中,请让我们众善奉行,莫造新殃。

当一个瓶子由水滴注满时,既不是最初几滴水的功劳,也不是由最后几滴水所填满的,而是由水、倒水者、瓶子等众缘和合而成。

苦乐的体验也是如此,他们是过去业报的结果。

果报既不是来自第一因,也不是最后的业报行为所成,它是由众缘和合而成的。

因此,在这幻象的世界中,请让我们众善奉行,莫造新殃。

自作自受

在业果之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是何人,造善恶业决定感善恶果,即是每造一种善恶业就各有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四种果报。

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生、来生或者遥远的未来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上成熟它的果报。

即所谓未作不遇,已作不失。

如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业果还自受”。

苦乐法则:

有情没有造能够感受苦乐的业,决定不会感受此等业之苦乐果。

我们感受刹那三门的微小苦乐,一定是相应积集了如是苦乐之因,否则无法感果。

所以说痛苦与安乐虽有种种的差别,就是从善恶业的种种差别,没有丝毫混乱、各别相应而感召得到的。

由此下至无间地狱的凡夫、上及圣者诸佛菩萨,宇宙无量时空之中的圣凡境界,有着种种苦乐的差别,每一苦报必有其对应的恶业之因,每一乐受必有其对应的善业之因,每一种业因必定恰如其分地显现它的果报,既不会颠倒也不会紊乱。

比如行善不可能感苦,造恶不可能得乐,又同样是善业,布施不是相好的根本因,持戒不是增财的根本因。

所以世间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苦乐的法则,永远不可能有什么超越性的变异。

在有情的相续中,有各种各样的善业与不善业,不论是谁,假若造业就一定要成熟,一经造下决定不会虚耗亡失。

成熟的方式为:

①重业先成熟,轻业后成熟;

②如果轻业与重业相互平等时,在临命终时,什么业现前,什么业就应先成熟(或有释云如业力相等,则视有情临终一念注于何业,则何业先熟。

);

③如果此时轻重业还是相互平等,则什么业增上多串习,什么业就先成熟(或:

如临命终时两念并陈,则视念何业力强,则何业先熟。

④如果此时业还是互相平等,何业最先作,则最先作的业最先应当成熟。

(或:

如两念力同,则视何业先作,则何业先熟。

3:

因微果着

业的规律就是如此:

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

即使是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

在自然界中,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长出无量的桃李果实,与此外因果相比,内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极为明显。

我们凡夫人在日常生活的一切威仪中,刹那造善刹那造恶的机会非常多,因此我们随时随处都应谨慎取舍三门的一切作业,对于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遮止;

对于细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