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400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费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产成本--基础生产本钱50,贷:

生产成本--帮助生产成本50"

的帐务处置,按规定应在"

敷衍福利费"

帐户内列支。

这样一来,使产品成本虚增了50万元,"

帐户则漏计50万元。

  四、把对外投资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有些企业以材料物质的方法,向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时,不反应在"

长期投资"

科目中,而把减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如某机床生产厂以自己的钢材向某汽车制造厂进行投资,作"

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产品成本,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

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投资收益,再次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

  五、修理费用,反复计入生产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采用预提的办法,计入成本费用,但有些企业为把持利润实现数额,将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反复计入生产成本。

例如某企业每月预提3万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但企业为了紧缩逾额利润,又将实际支出的45万元装备修理费全部计入生产成本。

年终将预提修理费用结转下年度。

这样处理的结果,使企业生产成本虚增了36万元,利润虚减了36万元。

  六、多期材料,一期分摊

  依据权责产生制的原则,会计核算应准确划分各月份的界线,但有些企业违背规定,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累赘的资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项目。

例如,某企业1999年3月购入原材料100吨,计12万元。

当月领用该原材料2.5吨,但企业却将12万元全体计入产品成本,由此造成该企业少计当月利润的成果。

  七、虚计费用,调节成本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本钱和当年利润,有意将不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计入本帐户或者将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转移计入其他帐户。

如某企业为了紧缩当年利润,于12月份以修理车间的名义,虚领资料,计入制作用度帐户,月份终了分配计进产品成本。

由此行动,造成企业本期利润虚减的成果。

  八、回收物质,帐外处理 

  有些企业将回收的废物收集起来,不往冲减当月的领料数,而作为帐外物质处理。

这样的成果使企业不仅没有如实反应产品生产中材料的实际耗费,而且也相对加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成本,少计利润,少纳税金。

例如某企业将职工交回加工后余下的边角余料,不办理交库手续,不填废物交库单,不冲减当月的领料数。

  九、生产费用分配,张冠李戴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将本期产生的生产费用在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进行不公道分配,造成盈亏不实。

例如某服装厂生产男装、女装和童装,1999年10月该企业女装和童装的销售要好于男装,该企业在分配间接费用时,按规定的分配尺度盘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数额后,有意将应分配计入亏损产品的制作费用,加计在盈利产品中。

  十、未用材料,不作退库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本期损益,对车间领用原材料采取以领代耗的措施,将投入产品生产的材料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期末有剩余材料,不管下期是否需用,均不作退库处理。

如某企业基础生产车间10月份多领用原材料20多万元,期末车间未办理材料退回和"

假退料"

手续,财会部门也未作扣减材料费用的帐务处理,校园顺口溜(一、二、三中人都快看)。

由此,该企业造成多计费用少计利润的成果。

  十一、转变分配方式,调节当年盈亏 

  企业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目的在产品费用和本月发出的生产费用,应在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公道的分配,企业应该根据产品生产的特色选择合适本企业的分配办法,但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本期盈亏,往往转变已经选用的分配方式,并且在会计当期不作表露。

  十二、虚估约当产量,调剂本期损益 

  有些企业应用约当产量估算的特色,采取多计(少计)在产品数目的伎俩,虚增(或虚减)利润,来调节当年损益,例如某制造企业年末在产品300件,世界上最美的72个地方,在产品完工水平为60%,约当产量为180件,但在分配费用时约当产量仅为200件,相应地使完工产品少计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也就自然少转了产品销售成本,导致利润增添。

  十三、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利润,将发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或采用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

例如某企业为了实现打算利润目标,12月份将应计入"

管理费用"

帐户的1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挤入了"

制造费用"

帐户,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将上述费用全部分配计入了"

生产成本--根本生产成本"

帐户,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累赘,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利润的结果。

  十四、已销产品不结转成本 

  有些企业对已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只记收入不记成本;

或者相反,对未销售产品视为销售、多转成本。

例如某企业2000年5月销售产品1万件,成本80万元,销售收入100万元,该企业财务职员在进行帐务处理时,只记收入100万元,不转成本80万元,由此造成虚增利润80万元。

  十五、随意改变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某一个会计年度内,一般只能肯定一种计价方法。

方法一经断定,不能随便变革。

如确切须要转变计价方式的,必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表露。

有些企业出于调节当年损益的须要,在年度中间随便改变既定的计价办法。

例如,某企业发出商品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但在11月份时,材料市场价钱上涨,该企业为了压低年末利润,遂改用落后先出法核算出库产品的实际成本,并且在年末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并未表露。

  十六、随便调节成本差别率 

  有些采用打算成本核算的企业,在结转产品成本差别时,通过调高或压低成本差异率的方法,多计算或少计算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以达到虚减或虚增利润的目的。

例如某企业为了压低利润,有意提高产品成本差别率,多转产品销售成本,以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十七、不按比例结转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法销售产品,按合同商定日期确认销售收入,在每期实现销售的同时,应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盘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在分期收款销售的产品实现收入时,人为地断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比率,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以虚增或虚减利润。

如某企业年初销售一批产品价款500万元,成本400万元,在一年内分四次收款,每次收款比率为25%,按季度收款,在4月份本应收取款项125万元,结转成本100万元,但该企业为了体现上半年的利润,采用人为少转成本的方法,结转成本80万元,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十八、任意扩展开支规模,提高费用标准 

  依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各项开支均有尺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很多乱花、乱摊、乱计费用的问题。

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好处,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任意扩展开支范畴和进步开支尺度,从而进步企业费用程度,减少当期利润。

如某企业引导人将其家眷的"

游山玩水"

费用列为本单位职工的差旅费来报销,龙之谷游侠技能加点,使该企业虚增管理费用,虚减利润。

  十九、期间费用,转作待摊处置

  有些企业为了实现既定利润目的,就采用将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总额中,转出一部分数额列作待摊费用的作假伎俩来达到目的。

如某企业年规划利润300万元,1-11月份已实现利润270万元,尚需实现30万元的利润才可达到打算,但该企业根据实际情形预计12月份至多能实现利润20万元。

为了完成300万元的利润目标,该企业财务人员从管理费用中转出10万元计入"

待摊费用"

帐户,并结转下年度挂帐,从而使当期利润到达既定目的。

  二十、应用"

汇兑损益"

帐户人为调节利润程度 

  会计制度规定对外币帐户,快乐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应采用月初或业务发生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帐汇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汇兑损益,可以采用集中结转法或逐笔结转法进行盘算结转,一种方法选用后1年内不得变革。

但有些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多种方法人为调剂汇兑损益。

例如某企业为了调低年末利润,就有意在期末按低于帐面汇率的期末汇率计算期末国民币余额,使当期发生汇兑丧失,减少当期利润等。

  二十一、混杂资天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线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向银行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尚未交付应用前而支付的借款利息记入财务费用。

企业用借款进行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应用前发生的贷款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

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故意混杂记入成本与费用的界线。

例如某企业1999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用于自营营业大厅,期限3年,该营业厅于2000年1月1日竣工并交付应用。

但企业在2000年2月的帐务处理中,依然作:

"

在建工程,贷:

长期借款"

的会计分录,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十二、将利息收入转作"

小金库"

,不冲销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含利息净支出,汇兑净丧失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产生的其他费用等。

但有些企业在实务操作中,违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利息收入转作"

,不冲销财务费用,而虚增期末利润。

如某企业出纳职员将每期的利息收入不作帐务处理,不在"

银行存款"

与"

财务费用"

帐簿上进行反应,而是提取后存入部门"

,留待日后部门搞职工福利之用。

  二十三、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和创办费 

  依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创办费的摊销都应记进"

治理费用"

,作"

管理费用,贷: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的帐务处置,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期末利润,人为地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或创办费),从而多计或少计用度,以到达其目标。

  二十四、坏帐损失不按规定提取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采取备抵法核算坏帐丧失的企业,应于期末计提坏帐筹备,计入管理费用。

作:

坏帐预备"

有些企业为了调高或调低期末利润,就会于期末人为地进步(下降)提取比例,或变动提取根据(应收帐款)的数额,以增添或减少期间费用,来到达目标的。

  二十五、把应计入成本的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 

  依照有关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专项投资用的资料和装备的运输费应计进装备或料的本钱,作为其原值的组成部分;

但有些企业却将这部分运输费列入期间用度而增大了本期利润。

  二十六、职工医药费、挤入管理费用 

  依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职工医药费开支应在"

列支,有些企业为减少福利费开支,往往将部分药费挤入管理费用。

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

如某炼铁厂自1999年12月份开端在报销职工医药费时,作"

现金"

的帐务处理,将医药费全体挤入了管理费用,违背了国度有关制度的规定

从成本结转上看企业偷税手段

库存商品成本是商品价值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成本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检查企业有无少记销售时,应该从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产成品的原材料成本结转上入手。

目前税收征管是“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模式”,同以前征管模式相比,税务稽查工作在新模式运行中显示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但随着税务稽查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各类税收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也不断升级变化,其手段也日益高明,税务人员在检查中所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税务稽查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又要精通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熟练掌握各种查帐技巧,尤其是要掌握商业企业库存商品成本结转方法和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的结转方法。

我们以往的查帐经验是:

税务稽查人员到企业习惯检查企业的销售情况,看企业是否少记了销售;

检查企业的购进情况,看企业是否多抵了进项税额;

检查企业的银行存款帐户和资金往来情况,看企业有无购销业务长期通过往来挂帐,不记购销的情况;

再就是盘点库存,看企业的账实是否相符……却很少有人去检查商业企业库存商品成本和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的结转情况。

甚至我们很多国税干部认为,检查成本是查企业所得税的内容,与增值税无关。

事实上,纳税人往往就在商品成本和原材料上大做文章,偷漏增值税。

而对企业的成本结转方面的检查目前还是我们税务人员在实施税务检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下面笔者就从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两方面分别探讨一下,纳税人利用多结转成本可能采取的偷税手段。

检查商业企业时,我们可以从核定企业税负或者从核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入手,如果企业税负低于以前年度或者低于同行业平均税负率,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高于前期或者同行业的比值,该企业就可能存在少记库存商品、隐瞒销售收入的现象。

如某钢材经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2000年钢材销售收入是360万元,销售成本是330万元,实现增值税6万元,税负是1.67%,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是91.67%;

2001年销售收入是470万元,销售成本是430万元,实现增值税9万元,税负是1.91%,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是91.49%。

在钢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同类钢材经销企业的税负在2%左右、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在90%上下基本正常。

而该企业在2002年的销售收入是530万,销售成本达518万元,实现增值税6万元,其税负是1.13%,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是97.74%,和以前年度及同行业对比都有异常。

经检查,该企业在购进时均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时也为对方开具了销售发票,通过银行结算,并记入主营业务收入,企业购进钢材的数量和销售的数量基本持平,库存几乎没有余额。

从帐面上我们找不出企业税负偏低的原因,但从销售成本的结转上我们看到,该企业的钢材大多时候进销无差价,甚至有时进价高于销价。

通过蹲点、内查外调我们终于发现了企业税负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1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有不通过银行结算,价外收取好处费,隐瞒部分收入的办法偷税。

又如企业购进钢材的价格是2120元/吨,销售钢材的价格其实是2200元/吨,而企业在为对方开具发票时只按2150元/吨开具,另外的差价50元通过现金结算,这部分销售收入就被漏掉了,这时企业的税负也会很低,库存商品成本和销售收入的比值则会很高。

2、企业销售商品时有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行为,尤其是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及其他个人的商品,有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行为,比如企业购进的钢材是100吨,销售给一般纳税人的是80吨,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或者其他个人的是20吨,后者不需要开具销售发票,这样,企业就把这20吨的钢材不记销售,在销售给一般纳税人的开具的发票存根联中按80吨销售额和100吨的数量倒挤出销售价格,这时的销售价格往往会接近进价或者低于进价,80吨的销售额按100吨的库存商品结转成本,而实际卖出的钢材数量与实际库存数量的差额部分的销售额被漏掉了,增值税也被偷掉了,即使企业开具给对方的发票是剪贴式的,在金额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帐面上销售价格偏低的现象。

我们从票面上也很难发现偷税问题,但这时企业的税负仍会很低,商品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却很高。

检查工业企业时,在企业购进、销售、资金往来暂未发现问题的情况下,我们首先也应该从核定企业税负入手,首先要计算一下企业的税负,同时要计算一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产品的成本中所耗用原材料、燃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和外委加工费等外购扣除进项税额项目所占的比例。

如果企业税负偏低,或者外购原材料等占产成品的比重偏高则可能存在偷税问题。

下面我们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一下企业可能出现的多转原材料成本或少记产成品数量的情况。

1、对产品品种单一、耗用材料也单一、生产中不改变原材料实物形态又无在产品的企业,甚至连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计量单位都一致的企业,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企业每月或每批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如果该企业的税负正常,单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一直都是均衡的,或者符合有关部门核定的定额标准,或者接近于同行业的定额标准,则说明该企业不存在多转原材料成本偷税问题。

否则要进一步核实情况,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偷税问题。

例如我们在检查某钢材改制企业2002年帐目中发现,该企业全年购进原钢1,000吨,上期无余额,购进金额1,780,000元,进项税额302,600元;

企业购进的原材料本年度已全部领用,并生产完工钢坯全部销售,企业无在产品,销售额2,116,000元,销项税额359,720元,该企业本年度实现并缴纳增值税57120元。

我们核定该企业的税负为2.699%。

显然税负偏低,同时检查企业产成品入库单和销售发票我们还发现该企业原材料耗用了1,000吨,生产销售的产品重量却是920吨,下角料只有一吨,从金额上看,原材料都转到了产成品成本中,而从数量上明显发现有79吨原材料去向不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分析,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企业把原材料用在了其他方面,二是企业用这些原材料生产的产成品未入库,可能存在帐外帐。

如果是原材料用在了非应税项目,我们只需要转出这部分材料的进项税,补征增值税就行了;

如果这部分原材料是用在了生产上,我们要按一定的标准计算出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数量,通过盘点库存找出这笔产品的去向,如果这批材料生产的产品还在企业仓库,责令企业结转库存产成品,如果已售出,则计算出它的销售额,补征增值税。

2、对在生产中改变原材料实物形态,而且原材料和产成品品种比较单一又无在产品的企业,我们可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材料定额标准或者同行业的定额标准,确定企业产成品的单耗,根据单耗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产成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再与企业生产成本帐中实际结转到产成品中的原材料比较,如果数量基本接近属于正常,如果实际结转的原材料成本大于我们核定的数额,则说明企业多转了材料成本,存在偷税问题,这时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出企业多转的原材料成本,并计算出企业所偷的税款。

3、对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品种复杂,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耗用标准不统一的企业,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核定企业每种产品所耗用原材料情况。

企业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凡能直接进入成本的则直接进入,凡不能直接记入成本的,应当采用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分配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简便、合理的原则下确定。

工业企业共同耗用的材料,其分配的方法一般采用定额比例法和重量比例法两种。

A、定额比例法,对于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健全的企业可采用此方法。

该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1)、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2)、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3)、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4)、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

材料单价

B、重量比例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1)、材料费用分配率=某种材料费用耗用额/各种产品实际重量之和;

(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总重量×

材料费用分配率。

以上内容,是笔者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偷税问题,所采用的一些不够成熟的方法,有时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最大限度地防治税收流失,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苦练内功,狠抓落实,大力强化税收征管,全力堵塞征管漏洞,深入挖掘征收潜力,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以不断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水平,严格控制税源,加大打击偷、逃税款的力度;

强化税务稽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通过大力强化税收征管,全面推进依法治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聚精会神做工作,一心一意抓收入,确保国税任务的圆满完成。

有限责任公司虚增销售成本偷税案

一、案情S市某有限责任公司系国有大型企业,1994年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主要生产专用仪器及其他机器配件,产品90%定向销售给某大型机器制造厂。

该公司系配套专业生产企业。

产品单一,批量大,原材料投入产出、销售价格制定有一定特殊性。

财务采用计划价格核算材料成本和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按计划成本入库。

当一个会计核算期(月)满时,通过“产品成本差异”账户将已售产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996年度申报销售额12077万元,应纳税所得额1290万元,应纳所得税额428万元。

根据工作安排,市国税机关对该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所得税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

针对该公司原材料、产成品均采用计划价格核算,可比性较强的特点,检查人员将其1995年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调出,与1996年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数据做动态比较,通过相对应的数据增减变化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为实施检查找出线索。

从两年的相关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1.销售成本与销售额增幅之比异常(84.87%:

69.26%)。

2.销售额与实现所得税增幅之比异常(69.26%:

2%)。

1995年和1996年主要相关数据对比表单位:

元项目1995年1996年增长%备注销售额713500771207700769.25%不含税本期销售成本523182679671908184.87%应纳税所得额12714690129696582%应纳所得税额419584842799872%税率33%总量分析:

1996年销售额较199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69.26%),而本期应纳所得税额增幅较小(2%)。

检查人员据此推断:

当期销售成本申报可能不实(暂不考虑其他因素)。

检查人员通过查阅相关账证核实发现:

1.“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审核。

原材料从投入到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摊,本年度会计处理无误。

2.“产成品”、“产品成本差异”账户的审核。

1996年度账户累计发生额如下:

“产成品”账户单位:

元借贷上年结转6001685.16本年入库125552515.60本年发出120411577.16本年余额11142623.60“产吕成本差异”账户单位:

元借贷上年结转1851128.99本年入库34595238.43本年发出21806727.06本年余额14639640.36存在的问题:

1996年底“产成品”账户借方余额11142623.60元,而“产品成本差异”账户贷方余额(节约差异额)竟达14639640.36元,出现了年末“产品成本差异”账户贷方余额大于“产成品”账户借方余额的异常现象(14639640.36元>11142623.60元)。

结论:

未按实际已售出的产品结转应负担的产品成本差异额,即:

截留当期应分摊的差异额(贷方),致使本期销售成本增大,应纳税所得额减少。

应当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