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982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四世界近现文化Word下载.docx

  

(1)在反封建层面,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带有更加强烈、更加明显的政治革命性质,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或巩固政权做了舆论准备。

(2)在反教会层面,启蒙运动将其提升到自然神论乃至无神论的高度,并把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与批判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直接联系起来,使反教会斗争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相同点

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下产生

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不同点

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

路德得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

人的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

信仰与宗教宽容

信仰与思想自由

以另一个权威取代教皇权威

群众基础

思想领域和上层社会

政治运动,群众基础更为广泛

对待宗教态度

对教会势力抱着和解的态度

5、启蒙运动的发展、思想家主张及影响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起始期

英国

霍布斯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洛克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和限制“公权”的设想

高潮时期

法国

伏尔泰

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

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狄德罗

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民主的时代精神

扩展时期

德意志

康德

主张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反对暴力革命

  启蒙思想的世界影响:

  

(1)19世纪末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了进化论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2)20世纪初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3)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4)新文化运动时期,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美国独立战争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天赋人权为旗帜。

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殖民压迫。

  (6)美国l787年宪法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联邦体制:

行政权属总统、立法权属国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

6、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两大思想运动的主要不同点,两者的不同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不同点:

  

(1)时代背景不同: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l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2)基本思想不同:

文艺复兴强调“人性”,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更侧重于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建立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新制度。

  (3)方式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反封建理论,于是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越来越大,因此提出了更直接、更大胆、更全面、更系统的反封建思想。

  (4)影响不同:

文艺复兴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直接推动了后来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不仅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新制度的建立描绘了蓝图。

  启示: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程度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力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系统的启蒙思想。

7、14—l7世纪西欧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及这些变化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方面对西欧产生的影响?

  ①经济领域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加快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②影响:

  意识形态方面:

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社会形态方面:

一方面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解体。

另一方面导致尼德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8、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民主思想的比较?

  ①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产生时,欧洲各国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及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主要内容:

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提倡政治上民主,反对专制王权和封建神权,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构建了美好的“理性王国”;

中国反封建民主思想虽然也反封建王权,但对未来社会却没有理性的思考,没有跳出“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③性质: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中国却没有形成思想体系,只是对封建儒家思想的批判发展。

  ④影响: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动员,并且波及世界,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而中国的民主启蒙思想没有产生深远影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思想解放起到了推动作用。

9、牛顿曾经说过: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是一个科学巨人的谦虚。

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经济方面: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前提和根本推动力。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有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

  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和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建立科研机构,这些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思想方面:

  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打破了精神枷锁。

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宣扬,宗教改革对教皇的否定,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启蒙运动更是提倡理性,抨击专制、等级制度,强调自由平等,为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科学家自身:

  科学家本身面向现实、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也有利于科技的发明和发展。

10、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关系?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之上。

在牛顿力学体系中,时间和空间被视为与物质运动无关而独立存在,是绝对的,即存在着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

这种绝对的时空观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但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和微观世界中的粒子。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质,也适用于高速运动或接近光速运动的物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否定了牛顿绝对的时空观,而且提出了质能转化原理,奠定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牛顿力学体系并未失去光辉。

相反,牛顿力学的理论、牛顿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依然在广阔的领域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1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学的关系?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①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②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理论概括和抽象。

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2)近代科学的特点:

同古代科学相比,近代科学有两个重要特征:

实验性和数学表达。

实验性就是可以用实验的方式反复再现科学发现的成果,数学表达就是可以用代数式说明成果的内容。

12、归纳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表现和原因?

  

(1)阶段及表现:

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6~18世纪是兴起阶段。

以牛顿力学、血液循环的发现为代表。

牛顿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血液循环标志着现代生理学建立。

19~20世纪初是综合阶段。

以电磁学理论、进化论和相对论为代表。

这一阶段,科技和生产结合密切,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飞跃阶段,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代表。

这一阶段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联系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2)原因:

  a.思想观念变化。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b.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c.科学技术的继承与科技的融合。

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体现。

科技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d.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

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的保证。

  e.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

  f.科学家的个人品质:

科学家的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必要的条件。

13、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开始时间

主要成就

特点

主要影响

 

18世纪

60年代

棉纺织:

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

动力: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运输:

富尔顿一轮船

史蒂芬孙一蒸汽机车

①首先发生在英国。

并扩展到欧洲诸国

②以轻工业为主导

③以蒸汽机应用为主要标志

④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②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③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④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9世纪

下半叶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一发电机、格拉姆一电动机)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

本茨一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一飞机)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一电话、马可尼一无线电报)

①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②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①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列强加紧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20世纪

四五十

年代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①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14、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点

  

(1)时代背景:

  ①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的迅速发展。

  ②开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世界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中向前发展。

这一切使得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合乎理性的社会在当时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于是诞生了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l9世纪初期欧洲文学领域的总体特点。

  

(2)主要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成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l)西方文学:

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美国的德莱塞和海明威成为20世纪初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2)苏联文学:

以高尔基为代表,他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其作品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3)亚、非、拉美文学:

以印度泰戈尔、中国鲁迅为代表,由于20世纪初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其作品体现了反对殖民压迫,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16、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①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

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他们的作品都成了一种时代的记录。

②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理想和幻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

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则是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③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

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

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从而塑造出文学史上一大批典型人物形象。

17、印象派音乐与美术的共同点、艺术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①共同点:

它们都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

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

首先,印象派绘画把光和色彩视为认识对象的核心因素。

印象派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出光与色的无穷魅力。

其次,印象派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

印象派主张追求色彩效果,使绘画变得更丰富、自由,也更具绘画特点。

印象派音乐的艺术价值:

印象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

③历史意义:

印象派艺术的崛起,开辟了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使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危机。

(二)易错问题

易错点1:

混淆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思想。

  例1:

“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主张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有()

  ①普罗泰戈拉②苏格拉底③柏拉图④安提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④D.②④

  分析:

普罗泰戈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安提丰认为“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更加重视的是人在社会中的道德教化问题,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故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②③。

  答案:

C

易错点2:

误以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否定和放弃宗教。

  例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完全否定了教会神学思想的统治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

文艺复兴主张人性的解放,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并不反对宗教;

宗教改革主张进一步解放人性,反对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统治地位,并没有完全否定宗教,只是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明显不符合史实,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还没有发展到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的程度。

易错点3:

对牛顿力学体系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例3: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A.前者完全继承后者B.前者完全否定后者

  C.前者对后者有否定、有发展D.两者没有关系

本题易错选B,原因在于对两者的关系把握不准。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也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易错点4:

混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例4: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本题易错选B。

电影是l895年发明的,于l905年传入中国,所以B的说法是正确的。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42年的英国女王不可能在电灯下看电报。

C、D符合史实。

A

易错点5:

混淆诸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特点或代表作品等。

  例5:

在法国,人们由于对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为寻找精神寄托而创作的文学作品有()

  ①《悲惨世界》②《巴黎圣母院》③《人间喜剧》④《基督山伯爵》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分析:

本题易错选C,主要是对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区分不清。

材料所说现象是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而《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

易错点6:

混淆音乐、美术诸流派产生的背景、特点或代表作品等。

  

例6:

色彩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火一样的热情是如图所示作品的特点。

它的作者是()

A.塞尚B.莫奈

C.凡高D.罗丹

本题易错选A,塞尚的代表作是《日出·

印象》,本题中的图为世界名画《向日葵》,作者是凡高,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三)高考预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道路上去。

  ——【英】詹姆士·

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

洛克《政府论》(1688年)

  回答:

  

(1)分析以上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

  

(2)根据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作用。

  (3)两则材料都提到了“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实质。

  解析:

解题关键是紧扣两人的阶级属性去分析,詹姆士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代表,洛克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导致两人的思想倾向、实质目的和影响各不相同。

  

(1)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是神圣的。

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保护一切成员的财产。

如果立法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

  

(2)材料一是力图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

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3)材料一是强调“君权神授”;

材料二是阐明“天赋人权”。

  2、阅读下列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

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

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

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需选举议员或代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

为什么?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处理材料的能力。

材料选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要求联系政治学的有关知识。

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从国家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