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640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然而,我们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内容多和中考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究竟如何才能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呢?

由知识教学转变为观念教学是当务之急。

3、由专家老师教导引发的启示

清华大学化学系宋心琦教授指出: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

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专家卢巍老师指出: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

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意义:

1、促使课堂教学由知识教学转变为观念教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倡导观念建构的教学,就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本质,关注整体,不要过分注重细节;

要超越具体事实,引领学生通过深刻思考,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观点、方法。

研究价值:

1、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由掌握知识向提高能力方向的转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

2、实施化学核心观念教育,必然会注重知识与核心概念的认知过程,会强调概念间的联系和知识迁移,会引导教师关注整体、把握本质,引导学生不要过分注重细节,超越具体事实,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

3、与不可捉摸的“能力”相比,化学核心观念更容易与具体的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教师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便有了抓手,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背诵记忆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对知识的应用主要还是停留在搞不完的“题海战术”,耗时多,效率低。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被动地记忆知识、存储知识向主动地理解知识转变?

2、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考试后“遗忘”,毕业后忘得“一无所有”。

如何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从根本上扭转“知识为本”教学所带来的知识学习的短期效应,增进学生对知识深入、持久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3、在初中化学课时紧张、内容多、面临中考等重重压力下,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应用价值,感悟知识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4、在若干年后,学生可能遗忘了具体的化学知识,若将初中化学的核心基本观念深深印在脑海里,将会成为其认识物质、做成科学判断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所谓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的认识”。

化学核心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倡导观念建构的教学,就是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整体,把握本质,不要过分注重细节,要超越具体事实,引领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总目标:

1、通过梳理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事实性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发展脉络,提炼出中学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

2、通过基于化学核心观念的课题教学实践,总结并归纳中学化学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一般步骤;

3、通过理解中学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而抽象出的化学基本思想和核心的认识构架,发展核心观念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使化学教学带给中学生更多的超越事实的具有可迁移价值和持久性的理念。

4、在教师中普及有知识教学转变为观念教学的做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核心观念建构设计能力,进一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培养一些教学骨干,使之成为科研型教师。

各观念建构分目标:

1、元素观建构研究目标

首先是基本成分观: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分—元素组成的,是人们最初为追求世界的本源而定义的名称;

在化学上,元素的实体是原子,元素有不同的种类,在化学上的分类是以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为标准的。

每一种元素对应于核內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物质在一般的人工或自然条件下所发生的多种类、多层次的变化,只是分子层次的微粒之组成或结构的变化,而元素的种类不变化。

2、微粒观建构研究目标

微粒是运动的,相互之间有间隔;

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

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3、变化观建构研究目标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深刻性随外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人们通常据此将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核变化……;

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利用化学变化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控制变化的条件,可以使化学变化向着人们希望的方向进行。

4、分类观建构研究目标

分类是人们整理知识经验的科学方法;

分类是将具有某一种或几种共性特征的一类事物与其他特征的事物区分开来的方法;

分类要依据研究的目的制定合理的标准;

分类的结果会依据标准不同而不同,无论用什么标准分类,都应该做到标准统一,结果明确而有序。

5、计量观建构研究目标

定性认识是定量认识的基础,从定性到定量是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准确的计量是实现准确定量的先决条件;

科学计量的基本要求:

一是准确(精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二是结果易于为大众认知;

有效控制影响因素是实现准确计量的前提。

6、实验观建构研究目标

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面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科学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将实验和思维相结合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实验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7、化学科学价值观建构研究目标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利用物质,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关于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分离提纯、混合融合等多种方法获得新物质或消除旧物质,能够通过化学变化将能量储存于物质中或将物质中已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能够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与规律,能够解决诸如生命、环境、能源、军事、材料诸多领域里的种种问题,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而形成。

2.化学基本观念的构成

3.“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在确定学习课题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回归教材内容,找出核心概念与原理,抽取出基本观念,并对其涵盖的内容进行界定,为建构观念指明方向;

把基本观念整合为几个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期望学生在回忆再现旧知及解决新问题过程中理解;

把基本观点转化为“问题组”的形式表达出来,用问题驱动、引领教与学,“问题组”要分层次,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观念体系,并完善与提升;

根据“问题组”设计学生活动,创设情景让全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与解决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化学观念,从而达成以基本观念统率具体知识,用系统知识提升基本观念,在解决问题中完善基本观念的目标。

4.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明确观念的基本内涵(从整体着眼分层理解观念的内涵);

教学中深入挖掘知识的观念建构价值,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合(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和反思;

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三)创新之处

本课题旨在研究“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包括基本观念的形成、基本观念的构成、“观念建构”教学设计、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等内容,预计能有以下突破:

理论层面:

梳理初中化学基本观念所包含基本观点,初步形成观念体系;

归纳出“观念建构”教学设计的思路;

找到素质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实践层面:

教师:

核心观念得到提升,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把握课标、解读教材、教学设计、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增加课程意识,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彰显教师个性。

学生:

能形成学习化学持久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会了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用化学基本观点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知识获得”与“观念建构”双赢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研究“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建构学生化学核心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观念渗透,关注学生观念的形成。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及有关本课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全面把握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

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

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

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行动研究。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中观念的建构,在实践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念建构”教学设计、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及落实情况等。

第四、经验总结法。

收集整理相关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围内交流、研讨,及时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本实验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3—2014.5):

主要负责人:

马晓成

研究内容和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拟定研究题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研究对象,组织研究队伍,制定出初步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将相关成果写成论文。

第二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14.5—2015.7):

刘丽娟、林杰、沈萍、冯新丽、邹剑

召开开题论证会,各实验学校进行前期检测,确定各自研究重点进行研究。

在本阶段组织研究交流至少两次,各执教教师总结阶段成果,初步形成观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行为方式训练的经验总结,并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

具体分工如下:

刘丽娟:

负责化学观念建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包括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构成,观念教学课堂设计、观念教学基本策略等内容。

写出至少四篇研究论文或案例,开设两节观念教学研究课,并刻录成光盘。

林杰:

负责基于元素观、微粒观的化学观念建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包括有关元素观、微粒观的内涵、教学价值、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策略等内容。

沈萍:

负责基于变化观、分类观的化学观念建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包括有关变化观、分类观的内涵、教学价值、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策略等内容。

冯新丽:

负责基于实验观、计量观的化学观念建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包括有关实验观、计量观的内涵、教学价值、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策略等内容。

邹剑:

基于化学科学价值观的化学观念建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包括有关化学科学价值观的内涵、教学价值、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策略等内容。

写出至少两篇研究论文或案例,开设一节观念教学研究课,并刻录成光盘。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2015.7—2016.6):

各实验学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课题组至少进行两次交流研究,制定实验后期检测题进行检测,完成本课题各项研究内容,各执教教师写出阶段小结或反思至少两份,研究论文及结题报告至少一份。

第四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16.6—2016.9):

马晓成、李静、刘丽娟

各执教教师继续完善研究论文及自己的结题报告,课题组汇集整个课题的研究数据与资料,对检测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写出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评审会。

六、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报告、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反思等,装订成册,争取发表或部分发表。

在各个阶段及时完成,整理汇总,将优秀成果在全市范围内交流研讨。

2、光盘:

将课堂实录、课件等资料刻录成光盘。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学科。

课题实验区的主区域为邹城八中和邹城东滩矿校九年级学生,并以此为基础,辐射到全市九年级学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3、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教学价值》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4、崔素芳《怎样理解“观念为本”的化学教学》山东教育2010(7-8)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主要成员:

刘丽娟林杰沈萍冯新丽邹剑李静李慧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