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音乐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4419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元音乐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元音乐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元音乐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元音乐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元音乐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元音乐史.docx

《宋元音乐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音乐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元音乐史.docx

宋元音乐史

宋、元时期的音乐[北宋:

汴梁(开封),南宋:

杭州]

宋元时期是我国音乐历史的重要转型阶段:

1.就音乐性质而言,我国音乐的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有贵族化转向平民化,民间音乐逐步加入商品经济的行列,2.就音乐形式而论,我国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由歌舞转向戏曲.

与市民艺术相适应的新型的娱乐场所:

瓦舍(瓦舍又称瓦市,瓦肆,瓦子,是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勾栏(勾阑,构栏,游棚,是百戏杂剧演出的固定场所,建筑一般有戏台,戏房,神楼,腰棚.表演的伎艺项目有:

嘌唱,唱赚,鼓子词,诸宫调,傀儡戏,杂剧.).意义:

宋代繁荣的娱乐集中地“瓦舍”和固定的演出场所“勾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市民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我国音乐实际上进入以民间音乐的发展为主体的新时期.瓦舍和勾栏为推动各种各样民间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舞台.

艺人的行会组织:

书会(指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从南宋到元代著名的书会有永嘉(温州)书会,九山书会,古杭书会,武林(临安)书会)和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

曲子:

又称曲子词或长短句,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萌芽于隋,发展与唐,五代,宋代空前繁荣.创作方法为倚声填词,多数是前有曲调,然后创作歌词.音乐成分包括:

传统古曲,外来乐曲,民间乐曲,自度新曲.同一词牌的不同变体:

“减字”“偷声”“摊破”“犯调”.曲子有令,引,近,慢等不同的类别,标志着长短不一的音乐形式.

姜夔,南宋饶州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之为姜白石,他是南宋词坛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他的特殊地位是他作品的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相当数量的乐谱完好保存于世,成为中国音乐历史最具说服力的音响史实和书中宋代使用的记谱法原谱.《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自度曲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鬲西梅令》《暗香》

唱赚:

是一种用鼓,板,和笛作为伴奏乐器,以缠令和缠达两种趋势交替进行为特征的说唱艺术.它的脚本家赚词,中间的曲调形式称作赚.唱赚的曲式有缠令(前有引子,中间有若干曲牌连缀,后又尾声的形式叫缠令)和缠达(前有引子,后由两个不同的曲牌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叫缠令).

诸宫调:

:

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兼,以场为主,体制宏大的体裁,曲调丰富,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宋代诸宫调主要伴奏乐器有:

鼓,拍板,笛.金元时期,诸宫调依然很流行.其伴奏乐器是:

锣,拍板,笛.《刘智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九宫大成南北词公谱》.

宋元时期的戏曲发展,有杂剧(宋杂剧的表演结构:

由艳段,正杂剧,散段构成.宋杂剧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元杂剧的结构是一本四折,一折一宫.表演形式是由曲,宾白,科组成)和南戏(以四折一楔子)两大体系.

元杂剧的作家,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乔吉甫《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南戏的作家,作品:

《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与《琵琶记》并称五大传奇.

宋元时的新乐器:

稽琴(始于唐代,被用于宫廷教坊大乐);筝(唐叫轧筝,宋叫,演奏方法:

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笙(宋有竽笙,巣笙,笙);排箫;箫管(有八管,竖笛,中管的名称);杖鼓(是羯鼓的别名,是指“广首而纤腰”“左拍以手”“右拍以杖”的腰鼓类乐器);琵琶(《海青拿天鹅》,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七弦琴(又称古琴,根据演奏风格分为汴梁,两浙,江西等流派,成就最高的是郭丐,作有《潇湘水云》《泛沧浪》《步月》),影响较大的乐器:

三弦,云璈,火不思(宋代有西域传到中原),兴隆笙(元代由中亚地区传来).

南宋的瓦肆勾栏中出现的合奏形式: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

2010-7-822:

30回复

mnb562

0位粉丝

2楼

北宋时的教坊大乐所用的乐器有:

荜篥,龙笛,笙,箫,埙,箎,琵琶,箜篌,方响,拍板,杖鼓,大鼓,羯鼓.

音乐理论:

蔡元定“十八律”,以“三分损益法”十二律为基础.

记谱法:

工尺谱,俗字谱,律吕字谱,古琴减字谱.

音乐著作:

1.《乐书》世称《陈旸乐书》,北宋陈旸于哲宗时完成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2.《碧鸡漫志》由南宋王灼于绍兴年间在其寓所成都碧鸡坊完成.3.《词源》由南宋张炎撰写.4.《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撰写.5.《唱论》由元代的燕南芝庵撰写.

明清时期的音乐(特征:

民歌,歌舞音乐,说唱,戏曲,器乐)

小曲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用乐器伴奏,假如过门,实际上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又叫“时尚小令”和杂曲。

俚曲蒲松龄将他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的部分故事,采用当地的方言和元、明、清是广为流传的各种小曲,编写成有说有唱的,通俗易懂的民间说唱形式。

曲艺分为板腔,曲牌两大结构类型,以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最盛.民间歌舞有秧歌,花鼓,采茶,花灯,打连响,跑旱船,竹马灯.

戏曲的四大唱腔:

海盐腔(元代的南戏声腔和浙江海盐当地的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的),余

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流行于江苏,安徽一带,形成于元末明初),戈阳腔,昆山腔(也叫昆腔,昆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声腔,得益于魏良辅在原有声腔的基础上,继承并吸取北曲和其他声腔曲种的精华,把原单调的声腔改为“细腻水磨,一字数转,轻柔婉转,圆润流畅”的“水磨调”加上笛,笙,箫管,三弦,琵琶,月琴,鼓板等乐器,影响最大的剧目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梦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乱弹,是含义较为广泛的戏曲名词,有人曾把昆腔,高强之外的所有剧中统称“乱弹”,实际上是泛指当时各类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

梆子腔,明末继昆腔衰落之后兴起的规模较大的声腔,源于陕西,山西,甘肃,又称西秦腔,乱弹,秦腔.

皮黄腔,是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的产物.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就是清代下半叶兴盛起来的“京剧”,它是板腔戏曲中最完整的戏曲强调.

徐上瀛(虞山派)的《溪山琴况》是一部关于七弦琴表演艺术的美学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二十四况.

琴曲:

《秋鸿》《平沙落雁》(流传最广的)《渔樵问答》《伯牙问子期》《良宵引》《醉渔唱晚》.

琵琶曲:

《楚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民间器乐合奏的主要形式:

十番锣鼓,十番鼓,潮州音乐,福建南音,西安鼓乐,智化寺音乐,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

音乐理论:

重要曲谱:

1.《神奇秘谱》,明太祖之子朱权从众多琴曲中编选而成,最早刊印的琴曲谱.2.《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由庄亲王允禄奉编撰,成书于清乾隆是一年3.《纳书楹曲谱》,清代叶堂于乾隆五十七年编定4.《琵琶谱》,清嘉庆二十三年刊行5.《弦索备考》,又称《弦索十三套》,蒙族文人荣斋与清嘉庆十九年所编的器乐合奏谱6.《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刊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7.《高和江东》,超比喻嘉靖七年重阳节,较我国正式刊印的第一本《琵琶谱》早290年,是目前仅见的一份明代琵琶谱.

新法密率(其计算成果最早见于《律历融通》),由朱载堉(是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长子,明代的乐律家,历算学家。

主要成果收录在《乐律全书》,其中汇刊的主要乐律学著作有《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发明的.新法秘率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律学理论.

工尺谱:

源于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发展至明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

(特点:

1.原有传统音乐文化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而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传统格局被打破,出现大量革命歌曲和说唱音乐,增加了不少戏曲剧种和新的曲种,自发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2.由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出现,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出现了--新音乐;3.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和音乐社团也逐步得到了建立和发展4.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化频繁,音乐文化曾有过各种政权统治下的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出现,不同色彩,不同目的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

2010-7-822:

30回复

mnb562

0位粉丝

3楼

新音乐:

特指自清末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不同于此前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发展阶段:

1.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2.2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3.30年代以“国立引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全面提高阶段4.40年代以民族解放斗争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早期西方音乐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

宗教歌咏、新式音队、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形成:

学堂乐歌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898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积极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1904年在颁发学堂章程中对乐歌课的开设给予了认可,此后,各地新学堂的乐歌课才形成风气.

意义:

1.学堂乐歌的出现在思想启蒙方面给青少年深刻影响,为中国音乐带来了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2.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方的各种艺术形式得以初步介绍和传播,尤其是记谱法和基本乐理的介绍;3.学堂乐歌为中国造就了一批音乐家.

沈心工:

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家之一,他所编写的歌曲实际上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批白话体新诗,《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工唱歌集》《体操--兵操》《铁匠》《竹马》.

李叔同:

留学日本修学绘画,兼习音乐,在日本曾与增孝谷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5年,他一人创办中国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作品有《李叔同歌曲集》《祖国歌》《送别》《春游》《留别》《早秋》《隋堤柳》.

曾志忞:

留学日本学法律,后入东京音乐学校,1905年发起组织“国民音乐会”,1907年创办“夏

季音乐会”,他的音乐活动分三方面:

音乐的社会普及方面,学堂乐歌的编写,音乐理论的著述.他发表了我国最早的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1904年编译了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本比较完备,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作品《教育唱歌集》《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法》《练兵》《春游》《扬子江》《新》《海战》《秋虫》.

传统音乐(是指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特点:

1.多元化,2.城市化,3.职业化,4.商业化.

说唱音乐:

京韵大鼓:

有刘宝全,张小轩,白云鹏(《提倡国货》《哭祖庙》)三大流派,白凤鸣创立了“少白派”,骆玉笙创办了“骆派”.

山东大鼓:

谢大玉

河南坠子:

乔清秀的“乔派”,董桂枝的“董派”.

20实际的前30年是京剧的黄金时代,北方的名角有四大名旦:

梅兰芳(上演《邓霞姑》《洛神》,对《宇宙锋》加工改造,编演了《木兰从军》,创造了“梅派”,京剧伴奏音乐加用了二胡,月琴),尚小云,程砚秋(“程派”,他主张改变过去京剧创腔过分强调“以字就腔”的做法,提出要“以腔就字”的原则大胆创新腔),荀慧生.叶春善领导的“富连成班”成立于1904年,在北京筹组,原称“喜练成”班,是我国京剧发展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班.

评剧:

《杨三姐告状》,花莲舫,李金顺,白玉霜.

越剧:

“四季春班”,袁雪芬,傅全香.

民间器乐社团有“天韵社”“大同乐会”(柳尧将传统琵琶曲《夕阳箫鼓》改变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今虞琴社”.

广东音乐严老烈《连环扣》

华彦钧,又名阿炳,创作二胡曲《二泉映月》(采用江苏民间音乐材料写成,运用多种二胡弓法和不同力度变化,细致的表现了饱尝生活艰辛的社会底层人们悲怆的心情和倔强的性格,此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