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3536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影史复习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③最有前景的大陆电影类型:

类型策略的历史选择。

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①关于《定军山》②关于郑正秋与张石川③关于《庄子试妻》④黎北海导演、主演;

黎民伟编剧、主演⑤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姗姗

3、滑稽短片

《劳工之爱情》(1922)

——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饶曙光)、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成就:

制作过程规范、镜头语言成熟、喜剧元素丰富中国早期电影人有一种面向世界的姿态,每一部电影的字幕都是中英文并制,每一部影片有三个面向,一个是面向传统文化的,一个是面向当下文化的,再一个是面向广大群众的。

(李道新)

讨论:

你眼中的中国喜剧电影

《王老五》1937年华安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编导:

蔡楚生;

摄影:

周达明;

主演:

王次龙、蓝苹、殷秀岑、韩兰根

4、“商务”之短片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任彭年

二、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长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1923)明星公司、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

几个电影公司的情况明星长城画片民新天一

三、武侠片兴起古装武侠神怪

《火烧红莲寺》

——明星公司、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18集关于《火烧红莲寺》关于武侠片

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

①联华公司的崛起:

“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复兴国片”。

②一年间推出11部标准长故事片,如《桃花泣血记》、《恋爱和义务》、《野草闲花》等③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

此外,还有《雨过天晴》、《歌场春色》、《春潮》(“鹤鸣通”国产设备制作的片上发音的有声片)

联华及复兴国片运动罗明佑及联华:

1900-1967,广东番禺人。

1918年进入北大法学院读书,1919年开始经营北京最大的戏影院,1927年建立华北电影公司,垄断了华北五省的电影发行和放映业。

1929年发起“复兴国片”运动。

1930年联合“民新”“上海影戏”“大中华百合”成立联华“联华影业制片印刷公司”,1932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

联华与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

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兴国片运动:

宗旨:

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严肃、认真、有良心;

普及社会教育、对抗外片垄断、提高艺术道德、尊重演员人格

1默片和有声片并存达5年。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由1931年1月明星和上海百代以“民众影片公司”的名义合制。

2默片的杰出代表作:

《神女》代表了中国默片时期的最高成就。

3有声片的成功尝试:

《桃李劫》标志了国产片开始掌握了有声电影的基本称作规律。

4到了《马路天使》堪称30年代有声片艺术探索的集大成者。

51936年,有声片才基本取代了默片。

孙瑜:

纽约摄影学院学习摄影代表作:

《故都春梦》《野草闲花》《小玩意》《大路》《武训传》等

阮玲玉:

默片时期最优秀的女演员

《挂名夫妻》《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神女》《新女性》

蔡楚生(1906—1965):

代表作《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

新兴电影运动与左翼电影新兴电影运动1、中国电影文化协会1933年2月成立于上海、《宣言》、作品2、倡导“电影文化”的概念使得电影再一次担负起文化的使命。

3、它在电影的剧作、导演、摄影、表演等方法上都体现了一种继承基础上的革新如《新女性》。

4、呈现出活泼多样的个人银幕风格。

如《十字街头》。

左翼电影运动1、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左翼剧联”)在《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电影部分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2、1932年,夏衍,阿英,郑伯奇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3、1933年3月党领导的“电影小组”成立。

4、1933年以后,明星,联华,艺华等公司拍摄的大约35部,代表作品:

《狂流》《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女性的呐喊》《压迫》《大路》《小玩意》

国防电影:

1936年5月,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提出“国防文学”口号后不久电影界提出的一个电影创作口号,在此期间摄制的一批影片都被称为“国防电影”。

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号召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必须以电影为武器,全力为抗敌斗争服务。

代表作品:

《压岁钱》、《十字街头》、《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

软性电影:

1933年3月,刘呐鸥、黄嘉谟等人创办了《现代电影》月刊。

刘呐鸥批评当时的国产电影是“字多影少”。

黄嘉谟提出电影应该“是给眼睛吃的冰激凌,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

刘呐鸥先后在《现代电影》发表文章,指责左翼电影是“内容偏重主义”的“畸形儿”,认为左翼电影“充满干燥而生硬的说教”。

主张电影应“丝毫不带副思想”((现代电影》第l卷第5期)。

在第6期上发表《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说“电影是软件,所以应当是软性的。

”正式提出“软性电影”的口号。

代表作品:

《花烛之夜》、《化身姑娘》、《人道》和《粉红色的梦》

第三章:

四十年代

一、抗战期间四个四个创作区域电影机构和从业人员因所处政治区域不同而出现分化:

即四种创作格局

1国统区(武汉、重庆、成都):

也是大后方电影:

内容上直面战争;

表现形式上注重通俗化和纪录性,《塞上风云》。

②租界区(上海和香港):

也是“孤岛时期”的电影。

商业电影类型达到完备,《木兰从军》

③沦陷区(长春和孤岛消失后的上海):

主要的是指“满映”——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和“华影”——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满映”主要为“国策电影”、新闻纪录片,代表人物李香兰。

“华影”主要拍摄新闻专题片和纪录片。

④根据地(延安):

1938年成立了“延安电影团”,主要拍摄新闻片和纪录片,如《延安与八路军》等,摄影师吴印咸。

二、战后的中国电影上海几乎集中了一批战后最为重要的电影企业:

官方的和民间投资的公司。

4年间共生产出150多部(不含香港),80%以上均是由上海的20余家大小的制片公司出品的。

艰难的环境:

成本的激增,器材的匮乏,美片的倾销等。

辉煌的艺术成就:

忠实的纪录和银幕语言的完善

昆仑影业公司风格特点1、忧患史诗风格影片的重要成就:

2、在宽阔的时代背景下,借以表现人物的命运3、对抗日战争这一历史的磨难、痛苦和奋争的纪录4、对战后现实的批判性也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1.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戏剧式结构,叙述了男女主人公抗战前至抗战后的人生悲剧。

2.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则是一部散文化的,一部以描绘日常生活情景见长的新型风格的影片。

3、《万家灯火》表现战后的上海社会现实。

文华影业公司风格特点:

1、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的来把握历史,探讨人生2、通过象征、抒情、细节营造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这种创作倾向被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代表作品:

1、是以桑弧-张爱铃为代表的“桑张”类型:

代表作为:

《不了情》《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2.佐临为代表的纪实性影片,如:

《夜店》《表》《腐蚀》等.

4、费穆为代表的作者电影,如《小城之春》,曹禺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艳阳天》费穆(1906-1951)

三、喜剧电影《王老五》(1937)、《王先生吃饭难》(1939)、《假凤虚凰》(1947)、《太太万岁》(1947)、《乌鸦与麻雀》(1949)、《三毛流浪记》(1949)《王老五》华安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编导:

四,三四十年代重点影片《渔光曲》《十字街头》《大路》《小玩意》《神女》(1934)出品:

联华影业公司编导:

吴永刚;

洪伟烈;

阮玲玉、黎铿、章志直李道新:

从单纯的社会批判走向社会批判与人性批判相结合的高度,使《神女》拥有了超越时空的经典品质。

《马路天使》(1937)明星影片公司编导:

袁牧之;

吴印咸;

作曲配音:

贺绿汀;

周璇、赵丹“谁要是看过袁牧之的《马路天使》,如果不知道该片是在1937年出自一个对法国电影一无所知的年轻导演之手,他一定会以为这部影片直接受让.雷诺阿或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法)乔治.萨杜尔:

《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万家灯火》(1948)出品:

昆仑影业公司编剧:

阳翰笙、沈浮;

导演:

沈浮;

朱今明;

蓝马、上官云珠、高正、吴茵上海《申报》1948年7月13日《万家灯火》广告:

“以无限悲悯刻画人伦至情,以博大襟怀描绘浮世烦忧。

”《小城之春》(1948)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剧:

李天济;

费穆;

李生伟;

韦伟、石羽、李纬、张鸿眉《太太万岁》:

“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太太万岁》绝对是一部被低估的杰作——喜剧本来就是在评论史上容易划为‘不严肃’创作的陪衬物。

然而,剥去《太太万岁》好莱坞screwballcomedy的面具,其内在正是张爱玲自己的创伤,而唯有讨论作品内泛现的意识形态,才更能确定其戳破男性自私社会的严肃意图。

中产社会的娱乐,未必一定与时代社会脱节,在中国面临政治体系大分裂的前夕,《太太万岁》承载了诸多除了政治/经济以外的道德/社会危机。

”(焦雄屏:

《孤岛以降的中产戏剧传统——张爱玲和<

太太万岁>

》,载《时代显影:

中西电影论述》第88页,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一江春水向东流》(昆仑,1947)编导:

蔡楚生郑君里主演:

白杨陶金上官云珠舒绣文吴茵大气磅礴的银幕史诗

小结:

电影语言的进步——镜头、声音、色彩《歌女红牡丹》——《雨过天青》(1931)《生死恨》(1948,费穆)——《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桑弧)电影创作电影批评对三四十年代电影的评价

 

第四章十七年电影

①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的摇篮②前身为伪满映——满洲映画协会、东北电影公司、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更名长春电影制片厂③首任厂长是袁牧之。

东影摄制了大量的战争新闻片,(如《民主东北》)这在今天都成了宝贵的史料。

为拍这些影片,一些优秀的摄影师(如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牺牲了生命。

11949年5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桥》的拍摄。

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长故事片和第一部译制片都在这里诞生。

②长影拥有8个摄影棚,5个录音室,一座现代化的洗印大楼,一个全国最大的道具库,有自己的电影乐团。

全厂有职工2000多人,是一座可年产故事片30部,译制片20部,电视剧上千集,美术片几十本并可加工大批电影拷贝与音像制品的现代化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建厂50多年来,共生产故事片600多部,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材的影片为长。

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风格。

21949年4月中央电业局成立(后归文化部)④1949年7月,新中国正是宣告成立的前夕,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以此为标志,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汇合到了一起。

⑤1949年11月2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建立⑥1951年9月,“昆仑”与“长江”合并,1952年2月与“文华”“国泰”等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上联”并入“上影”。

一、十七年电影创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①1951年3月,在全国26个大城市开展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发展。

《中华女儿》、《白毛女》、《钢铁战士》等。

同时,私营厂的影片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我这一辈子》《腐蚀》《关连长》(文华)、《乌鸦与麻雀》《我们夫妇之间》(昆仑)、等产生的原因:

高涨的激情和旺盛的创造精神;

党对电影事业的相对宽松而正确;

广大文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结果。

②1950年《武训传》公映,受到欢迎。

③195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亲自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

武训传>

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至此,一场空前的政治运动在全国展开了,接着就开展了对文艺界的整风运动。

解放后第一次电影高潮结束。

1952年,公私合营,私营公司完全纳入到政府的管理体制下。

第二阶段1956年前后①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二次高潮.主要原因是:

(1)1953年9月,第二次文代会召开,批评了左的错误倾向,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借鉴国外电影的创作经验。

观摩和讨论,和各种电影代表团去苏联,西欧等国交流活动。

(3)1956年,毛泽东在《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郭维及其《董存瑞》(1955),桑弧及其《祝福》(1956),王苹及其《柳堡的故事》(1957),吕班及其《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汤晓丹及其《不夜城》(1957)。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①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

除了继续拍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之外,创作者也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实生活和建设现实生活反映出来,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中国历史题材的影片,以及文学名著也开始被搬上了银幕。

②艺术上的大胆突破:

将英雄人物的行为,成长,内心世界,优点和缺点都成为丰富人物的心理的内容。

并且,敢于大胆表现人情人性。

③影片的风格样式也比较丰富多彩,喜剧片,惊险片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1957年,“反右斗争”的开始。

第三阶段1959年前后①为迎接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献礼片”的契机,再次激起创作热情。

标志:

59年9月25日-10月24日国庆新片展映共推出新片35部,故事片17部。

几乎全部都是彩色片。

②而1959年共拍摄约80部,达到50年代的最高峰③这些影片题材广阔,风格新颖,形式多样,而且在思想艺术上以及在技术上都突破了过去的水平,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艺术成就:

1.将时代的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之中;

创作方法与时代精神一致;

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2.存在问题:

脱离实际的表达,形成一种套子;

不能真正的深入生活,挖掘生活;

对电影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挖掘较少。

值得重视的影片:

《林则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林家铺子》《刘三姐》(1960)等。

3.同时,反右倾运动开始和三年自然灾害开始。

电影的生产再次出现停顿。

第四阶段1961年6月-1963年12月1.政策的调整:

纠正“左”的错误,相关的文件出笼,出现了繁荣创作的具体措施。

电影理论的发展:

瞿白音《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2.电影创作的过程:

1959年11月-1960年1月,反右倾+自然灾害开始,反冒进,1960年生产40部故事片。

1961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不高质量高,共生产出20多部影片

从1962年到1965年间,每年基本保证20到30部影片的稳步发展。

1.这次创新的幅度较大,在学习了我国文艺传统的同时,提高了艺术片的质量,使之达到了接近世界电影的先进水平,一个高水平的创新高潮即将到来,可惜半途夭折。

2.较好的影片:

《李双双》(1962)、《小兵张嘎》(1963)、《早春二月》(1963)、《舞台姐妹》(1965)、《农奴》(1963)、《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枯木逢春》(1961)、《阿诗玛》(1964)等。

二、导演王滨(白毛女)、苏里(平原游击队、刘三姐)、郭维(董存瑞)、沙蒙(上甘岭)、吕班(新局长到来之前)北影:

水华(林家铺子)、成荫(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崔嵬(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凌子风(红旗谱)(北影四大帅)、谢铁骊(早春二月)、谢添(洪湖赤卫队)上影:

汤晓丹(南征北战)、郑君里(林则徐)、史东山(新儿女英雄传)、沈浮(老兵新传)、谢晋(红色娘子军)

八一:

王苹(1916-1990)

1935年加入西北影业公司。

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2年进八一电影制片厂,1956年导演完成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次年完成的《柳堡的故事》(1957),影响颇大。

后来导演的主要作品有《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勐垅沙》(1960)、《槐树庄》(1963)、《东方红》(1965,舞台艺术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国革命之歌》(1985)等。

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李骏(农奴)、严寄洲(英雄虎胆、野火春风的古城)

三、对十七年电影的总结新中国电影的变化1、商品到工具2、受众从市民到工农兵3、喜剧由讽刺到颂扬4、少数民族电影增多5、儿童、动画、木偶片受到重视6、戏曲片增多特点1、风格自然朴素2、题材以工业、农业、战争及惊险片3、人物多为工农兵4、样式较为丰富问题1、直接为政治服务2、没有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不重视人物情感3、固步自封、缺乏借鉴

第五章文革时期电影

文化大革命“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

一、样板戏电影特殊的电影语言总结:

“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二、故事片故事片的摄制(1973-1976):

共有76部影片,其中较好的影片有《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难忘的战斗》等,其中对《创业》和《海霞》的斗争,也是江青和周恩来的政治斗争。

“阴谋”电影1975年,《春苗》是第一部反“走资派”电影。

1976年《决裂》上映。

此外还有一些影片《反击》、《盛大的节日》、《欢腾的小凉河》等是“四人帮”政治阴谋的代表作。

重拍片三突出: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第六章新时期电影1.徘徊期1977——1978揭批——《十月风云》(1977)《严峻的历程》(1978)革命——《大浪淘沙》(1977)《万水千山》(1977)《拔哥的故事》(1978)反特——《黑三角》(1977)《猎字99号》(1978)《青春》2.探索期1979——19921979《归心似箭》《苦恼人的笑》《小花》《春雨潇潇》《天云山传奇》《庐山恋》《邻居》《沙鸥》《喜盈门》《乡情》《小街》(1981)《城南旧事》《人到中年》《都市里的村庄》(1982)三代同堂关于代际的划分第三代:

水华的《伤逝》、凌子风的《骆驼祥子》《春桃》《狂》

第四代:

成为这个时期的创作的主流:

从1984年到1986年,第四代导演将自己的创作目光转而深入到艺术形象的人文深度和底蕴的发掘,推崇艺术个性和风格的魅力。

如张暖忻的《青春祭》、黄建中的《良家妇女》、胡柄塯的“乡情”三部曲、以及《人生》、《野山》和《湘女潇潇》等。

第五代:

第五代的一次群体塑像:

1983年冬,《一个和八个》(张军钊),标志着第五代的诞生。

其后代表人物和作品有《黄土地》(陈凯歌),《喋血黑谷》(吴子牛),《猎场札撒》、《盗马贼》(田壮壮),《黑炮事件》(黄建新),《绝响》(张泽鸣)等。

王朔电影及其现象1988年,四位大导演米家山、黄建新、夏刚、叶大鹰分别将王朔小说改编成电影《玩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轮回》(根据《浮出海面》改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大喘气》(根据《橡皮人》改编),而这一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

原因:

市民文化的出现;

人们渴望建立新的道德秩序;

商业电影的到来,也促使电影人寻找一条介于商业和文化之间的平衡点。

从此以后,王朔电影的浪潮不减,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代表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精神的价值取向。

第五代的转型:

1987年的《红高粱》和《晚钟》是第五代的转型之作。

①《红高粱》造成了富有“东方风情”的被人称为“伪民俗”电影与“西部片”结合成为了一股影片风潮,也是第五代电影在叙事上的转型。

②《晚钟》的“零”拷贝标志了艺术探索时代的结束。

第四代的突围:

《湘女潇潇》(1986)和《本命年》(1989)这两部影片开始触及到道德所在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以及人性所在的世俗,精神和欲望,这时的谢飞对这五四以来的社会文化的思考具有了现代的意义。

第七章:

市场化时代(1992年后)

娱乐片80年代武侠片——红黄蓝白黑《少林寺》(1981)90年代都市题材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大腕》《2002》第四代:

受第五代的冲击,第四代的导演的创作风格为之一变。

如黄建中的《良家妇女》,谢飞的《湘女潇潇》,就更富于思辨,批判,文化哲学的意味。

九十年代,再次受到商业浪潮的冲击,发生了分化:

如黄建中的《过年》和《龙年警官》、张子恩的《神鞭》;

一部分导演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如谢飞的《香魂女》和《黑骏马》;

另一些导演也就难得再出作品,甚至十年磨一剑。

例如胡柄塯拍完《商界》,在90年代末拍出《安居》。

然而,仅仅凭借这几部优秀的影片,第四代已经很难称为一股潮流。

90年代艺术电影相对远离了80年代艺术电影的反抗锋芒和反思偏好,逐渐变得平和从容,开始适当的加入情节性和趣味性,叙事更加完整和平实。

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陈凯歌:

《边走边唱》(91)《霸王别姬》(92)以及随后的《风月》《荆苛刺秦王》黄建新:

从《五魁》的失败中走出,执着对当下中国城市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的表述是最深刻和执着的。

《站直喽,别趴下》和《背靠背,脸对脸》《埋伏》《说出你的秘密》等。

夏刚:

《遭遇激情》《大撒把》《与往事干杯》以诚实的态度去展示城市中几种生存群落在交汇中产生的那份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