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教案Word下载.docx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教案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00是()个百?
60是()个十?
(3)9个十是()?
3个30是()?
小结:
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可以提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
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
1060×
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
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
10=3000(份)
b.300×
10先算3×
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
同理:
60×
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
30,60×
30分别表示什么?
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
(3)小组讨论:
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页第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2、书上第60页练习十四第4题:
2、开火车口算比赛。
第60页练习十四第1、2两题:
1)
2)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请学生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28页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300×
10=3000(份)60×
10=600(封)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30=9000(份)60×
30=1800(封)
教后反思:
本节课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算?
”,再分组交流讨论。
作为计算课除了要探究算法的多样化,更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运用算理,而非机械地重复计算技巧。
这节课学生出来的算法只有一种:
3乘1等3,再在后面添上300后面的两个0与10后面的1个0,等于3000。
虽然学生知道“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但为什么要在后面添0,学生不是很清楚。
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出来了一种算法,我指出,10个300是3000,所以等于3000。
第二道算式,60乘10,学生回答时仍然只是说6乘1等于6,因数末尾有两个0,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
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
作业反馈:
作业学生完成得都不错,只是在解决问题时漏掉答,或回答得不完整。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第59页例2练习十四第7、8题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2030×
40300×
70200×
80
400240×
2130×
330×
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87955842
3、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
你是怎么想的?
18×
453×
789×
22×
837×
371×
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页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
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教室的哪些信息?
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2、教学例2:
“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
3、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
2222×
18
(2)小组讨论:
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
18≈2022≈2020×
20=400(个)
方法二:
18≈2022×
20=440(个)
方法三:
22≈2018×
20=360(个)
(4)小结: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
乘法估算
3、尝试解决问题:
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本子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指名学生板演,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2、练习十四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
”这块地有几个93呢?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29页
乘法估算
22×
18≈
方法一:
20=400(个)能坐下
20=440(个)能坐下
20=360(个)能坐下
教学反思:
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
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
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
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3种。
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个因数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数。
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
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解决练习十四第8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
一、93除以3先求出每行有31棵,再估算12行有多少棵。
二、93除以3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约有30棵,再12行约多少棵。
三、3行93棵,12行里有4个3行,也就是4个93,93乘4估算出结果。
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说明,不错。
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
在作业中进行估算时约等号符号的书写经常忘记,写成等号。
乘法口算估算练习课
书上第61—62页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口算与估算
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
口算估算练习课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
1070×
2040×
40500×
70600×
300240×
290×
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1030×
50300×
10300×
40330×
2120×
610×
4、估算:
42×
1168×
1232×
47
45×
1726×
1836×
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四第11题:
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
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
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
集体讲评。
生生互相谈收获。
《课堂作业本》第30页
口算估算练习课
今天上课闹了一个小笑话,在解决养蚕问题时,题目是这样说的:
一张蚕产茧50千克。
但我看成一张蚕产蚕50千克。
还费了老半天的时间给学生说明蚕的生长过程。
写在黑板上时也写成产蚕。
在3班,没有一个学生发现我说错了。
但在2班,我边说边写下“产蚕”时,学生说,老师这个字是草字头的。
我这才发现是“产茧”,而不是“产蚕”。
觉得很是羞愧。
连自己读题都会读错,怎么要求学生认真去审题呢。
今天的作业不难,学生完成得较好。
只是第2题,让学生去求全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估算,或有估算但没有用约等号。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书上第63页例1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
同学们爱看书吗?
四月是我们学校首届读书节,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买书,看看买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出示:
一本书23元。
问:
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买2本要多少钱?
算式怎么列?
买10本呢?
这些算式会算吗?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
(23×
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
估一估,23×
12大约是多少?
生解决,反馈: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
10=200。
B:
23估成20,20×
12=240。
少估了多少?
(少估了3个12)
C:
12估成10,23×
10=230。
(少估了2个23)
2、自主探索:
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
你能算出来吗?
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
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学生练习)
3、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
师:
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
)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汇报: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最好引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
A:
12分成10和2,23×
10=230,23×
2=46,230+46=276
当学生说完算式后,师进行板书,问:
为什么要这样算?
让学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意思。
(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除了用口算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B:
12拆成2×
6,23×
2×
6=276。
哦,你把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拆分,变成了连乘,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谁看明白了?
如果是23×
13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这样拆分吗?
看来变成连乘不一定都能适用。
C:
笔算:
23
×
12
―――――
46
276
5、研究笔算:
1)(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
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
(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
自己试着做做看。
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练习,反馈:
展示学生的竖式,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吗?
(生生提问解答)
主要问题:
①46是怎么来的?
230又是怎么来的?
276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手指着口算的部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
这个算的过程也就是什么呀?
口算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笔算的过程。
(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20是否可以省略。
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作用。
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省略后23是否需要往后移?
为什么3必须写在十位?
23实际上是表示多少?
2)师板书完整算法:
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
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要注意什么?
最后算什么?
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6、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
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
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完整板书)“笔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接着算吗?
指着两个84,问:
两个都是84,意思一样吗?
2、选择练习:
选二道算一算:
32×
1222×
1421×
3434×
21(有什么发现?
3、判断改错:
发现同学们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查一查错在哪儿?
(思考,指答)
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4、一套连环画21本,每本14元;
一套科技书11本,每本29元。
我带300元,可以买哪一套书?
5、趣味练习:
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数学魔法。
魔法就藏在这四道题目里面,用笔算来计算这四道题观察这几题有什么规律,魔法就自然出来。
1123×
1136×
11
规律如:
11的积的方法是:
两头拉开,中间相加。
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呢!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
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
(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
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3×
12=276(元)
23
答:
一共要付276元。
1、本课原是想从旧知识出发,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但在新旧联系处理上还不够紧密。
在出示一本书23元后,问:
你想买几本。
学生说2本、3本,很散,也只是让学生这样说过而已,再提出买2本,算式怎么列,买10本算式怎么列。
只是列出了算式。
改正:
出示后,问:
你想买几本,算式怎么列?
让学生列式计算。
再反馈。
反馈时将23乘一位数的板书一种,乘整十数的板书一种。
再问:
这些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旧知识。
今天我们要问这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这样学生在解决接下来的23乘12时,也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而不会只用竖式。
不当处:
当学生出现另外两种估算方法时,我问:
比准确的结果怎么样?
多估了还是少估了?
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
2、细节处理不恰当,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
在让学生解决23乘12时,学生出来的算法比较多,其中一位是将23分成了20与3。
再20与12相乘,3与12相乘。
这位学生其实是受到了估算时的影响,少估算了3个12,因此他采用了这种方法。
我称许他是对的。
但接下来,我把他的方法给擦掉了。
如果我将他的方法保留着,引出另一种口算的方法。
(将12分成10和2)然后等竖式列出来,学生说了每一步的算理后,让学生找口算与笔算有哪些相通的地方,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其中的一种口算方法就是笔算的过程,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样的比较方法的相通之处更好价值。
还有一位学生出来的方法是20乘10等于200,3乘12等于36,2乘23等于46,最后相加。
这种方法是错的,我没有进行正确评价。
当学生没有出来我所要的方法时,在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时,我可以进行适当适时地点拨。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心中有数,应该让哪位学生展示,都要心中有底,不能随意地点名。
3、算理讲解得很透彻,但算理太忽略。
在算理上,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第一步是怎么来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
但其中的第一步具体怎么算,我讲得比较简单。
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
我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与箭头来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
今天的练习里面,有三道是进位两位数乘法。
练习中的目的是通过将第二个因数分解为整十数与一位数来解决,但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用因数分解,只是用笔算,由于有进位,学生错的比较多。
个别学生在笔算上还有困难。
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2080×
2060×
7030×
2240×
260×
333×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
1131×
3123×
33
2412×
4121×
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
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
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笔算:
2、买来21袋茶叶,每袋24元。
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3、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妈妈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3分钟,应付多少钱?
4、一个餐桌可以坐12位客人,21个餐桌一共可以坐多少位客人?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课堂作业本》第32页。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这节课由于个别学生对笔算的顺序掌握得还不够理想,因此,在学生练习并板演后,我分别请8位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在改同学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