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56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塑性成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精Word文件下载.docx

2.金属塑性成形主要是靠金属在塑性状态下的体积转移,而不需靠部分地切除金属的体积,因而制件的材料利用率高,流线分布合理,从而也提高了制件的强度。

3.用塑性成形方法得到的工件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近年来,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少零件已达到少、无切削的要求。

例如,精密锻造的伞齿轮,其齿形部分精度可不经切削加工直接使用,精锻叶片的复杂曲面可达到只需磨削的精度。

4.塑性成形方法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这一点对于金属材料的轧制、拉丝、挤压等工艺尤其明显。

随着锻压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机械零件的生产情况也是如此。

例如,在12000×

10kN(1机械压力机上锻造汽车用的六拐曲轴仅需40s;

在曲柄压力机上压制一个汽车覆盖件仅需几秒钟。

由此可见,利用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不但能获得强度高、性能好、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工件,而且具有生产率高、材料消耗少等优点,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汽车、拖拉机、宇航、船舶、军工、电器和日用品等工业部门中,塑性成形更是主要的加工方法。

1.2金属塑性成形方法的分类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可分为轧制、拉拔和挤压三大类。

每类又包括多种加工方法,形成各自的工艺领域。

轧制是使金属锭料或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直线的或异型的,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见表1-1a。

这是由大截面材料变为小截面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机的吨位是12000t,按照我国法定单位的规定,其压力应为12000×

l0kN。

1

料的常用加工过程。

利用轧制方法可生产出型材、板材和管材。

拉拔是将中等截面的坯料拉过有一定形状的模孔,以获得小截面的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表1-1b。

利用拉拔方法可以获得棒材、管材、和线材。

挤压是将在筒体中的大截面坯料或锭料一端加压,使金属从模孔中挤出,以获得符(1

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表1-1c、d。

因为挤压是在三向受较大的压应力状态下的成形过程,所以更适于生产低塑性材料的型材和管材。

表1-1塑性成形方法分类

以上几种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一般在加热状态下进行,但有时也可在室温下进行,视具体条件下金属的塑性和具体要求而定。

这些方法通常都用于连续生产等截面金属材料,因而有很高的生产率。

2

机械制造中的塑性成形方法也称锻压加工,包括锻造和冲压两大方面。

锻造属体积成形,就是通过金属体积的转移和分配来获得机器零件(毛坯的塑性成形方法。

为使金属易于成形和有较好的塑性,锻造多在热态下进行,所以锻造也常称为热锻。

锻造通常分自由锻和模锻两大类。

自由锻一般是在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块料锻成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表l-1中的e—平砧下镦粗即为一例。

进行自由锻时不使用专用模具,因而锻件的尺寸精度低,生产率也不高,所以自由锻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大锻件的生产。

模锻是适于大批量生产的锻造方法,锻件的成形要用适合于每个锻件的模具来进行,表1-1f、g是两种模锻形式。

由于模锻时金属的成形由模具控制,因此模锻件就有相当精确的外形和尺寸,也有相当高的生产率。

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锻造中也引入了挤、轧等变形方式来生产锻件,例如用辊锻方法生产连杆;

用三辊横轧方法生产长轴锻件;

用挤压方法生产汽阀、转向节等等。

这样就扩展了锻造工艺的领域,促使生产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锻压设备能力的增加、新模具材料的应用,对于某些中、小型锻件采用了不加热或少加热的锻造方法,即所谓冷锻、冷挤或温锻、温挤等工艺。

这样,一方面节约了能源,另方面减少或免除了氧化、脱碳等缺陷,这就为提高锻件的精度创造了条件,是实现少无切削的重要途径。

冲压和上述各种体积成形方法不同,它属于板料成形,是利用专门的模具对板料进行塑性加工的方法,故也称板料冲压。

同时,由于一般都在室温下进行,故也常称为冷冲压。

板料冲压时厚度基本不发生变化。

板料冲压的基本方式有冲裁、弯曲、拉延(表l-1h成形等多种工序。

各种塑性成形方法,除上述生产上的特点而外,在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变形状态和金属流动性质等方面也各有特点,如表1-1所示。

表中的应力、应变状态只是从总体的角度上表示了变形区域中主应力、应变的正或负,没有表示出大小,因而是近似的分析方法。

成形过程中变形区域不变的属稳定塑(性流(动,变形区域随变形过程而变化的属非稳定塑(性流(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机器零件的塑性加工多数属于非稳定塑流过程。

当然非稳定塑流过程比稳定塑流要复杂得多。

1.3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在塑性变形的金属学和力学方面则有着共同的基础和规律。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目的就在于科学地、系统地阐明这些基础和规律,为学习后续地工艺课程作理论准备,也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课程的任务是:

1.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金属学基础,研究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以及外部条件对塑性和流动应力的影响,以便获得最佳的塑性状态、最高的变形效率和优质的性能。

2.阐明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和屈服准则等塑性理论基础知识,分析研究塑

3

性成形力学问题的各种解法及其在具体工艺中的应用,从而科学地确定变形体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和所需的变形力和功,为选择锻压设备吨位和设计模具提供依据。

3.阐述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规律和变形特点,以便确定适当的锻压工步和合理的坯料尺寸,使工件顺利成形。

1-4金属塑性成形理论的发展概述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是在塑性成形的物理、物理一化学和塑性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工艺理论。

本世纪四十年代,在大学中设立了这门课程,并出版了相应的教科书。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方面所研究的内容,属于金属学范畴。

本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位错理论从微观上对塑性变形的机理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金属材料的永久变形能力——塑性,也是变形物理方面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

1912年卡尔曼(VonKarman对大理石和红砂石的著名压缩试验,揭示了通常认为是脆性的石料在三向压应力下却能发生塑性变形(大约ε=8%的事实。

1964年勃立奇曼(P.W.Bridgman在3万atm(3040MPa下对中碳钢试棒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了99%的断面收缩率,由此建立了静水压力能提高材料塑性的概念。

合适的加工温度、速度条件也能创造良好的塑性状态。

例如,近年来,一些难变形合金、耐热合金,通过利用先进的成形技术,如等温锻造、超塑性成形等,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塑性成形力学,它是在塑性理论发展和应用中逐渐形成的。

塑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864年,当时,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首先提出了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即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1870年圣维南(B.Saint—Venant第一次利用屈雷斯加屈服准则求解了管子受弹塑性扭转和弯曲时的应力,随后又研究了平面应变方程式。

同年,列维(M.Levy按圣维南的观点提出了三维问题的方程式和平面问题方程式的线性化方法。

但后来一段时间,塑性理论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才有所进展。

德国学者在这方面有很大贡献。

1913年密席斯(VonMises从纯数学角度提出了另一新的屈服准则——密席斯屈服准则。

1923年汉基(H.Hencky和普朗特(L.Prandtl论述了平面塑性变形中滑移线的几何性质。

1930年,劳斯(A.Reuss根据普朗特的观点提出了考虑弹性应变增量应力应变关系式。

至此,塑性理论的基础已经奠定。

到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塑性理论在很多国家中相继发展,利用塑性理论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各种方法陆续问世,塑性成形力学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充实。

第一次将塑性理论用于金属塑性加工的学者可认为是德国的卡尔曼。

他在1925年用初等方法分析了轧制时的应力分布,其后不久,萨克斯(G.Sachs和齐别尔(E.Siebel在研究拉丝过程中提出了相似的求解方法——切块法(slabmethod,即后来所称的主应力法。

五十年代中,苏联学者翁克索夫(yHKCOB提出了一个实质上与主应力法相似的方法——近似平衡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的联解法,并对镦粗时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分布提出了新见解。

近二十年来,应用滑移线理论求解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工作和论文逐渐增多。

现在,

4

滑移线方法除应用于求解各向同性硬化材料的平面变形问题外,人们还正在研究用它来求解平面应力问题、轴对称问题和各向异性材料方面的问题。

五十年代,英国学者约翰逊(W.Johoson和日本学者工藤(H.Kudo等人,根据极值原理提出了一个比滑移线法简单的求极限载荷的上限法。

利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塑性成形载荷一般高于真实载荷,因此称之谓上限法。

其后,对于复杂形状的工件,又发展出了所谓单元上限法。

在五十年代中,美国学者汤姆生(E.G.Thomsen等提出了视塑性法(VisioPlasticity,这是一种由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根据实验求得的速度场计算出变形体内的应变场和应力场。

近年来已开始用有限元方法来研究金属塑性成形方面的问题。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镦粗,挤压、摩擦等问题的有限元解发表过不少文章。

一般认为有限元法是预测变形体应力、应变、应变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强有力的手段。

塑性成形中求解应力、应变等是一项繁重的计算工作。

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对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有限元方法过程复杂,计算工作繁重,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才能演算;

而其他解法中的一些求解过程,如作滑移线场、求应力分布、确定分流点、标定摩擦系数等,都需经大量的计算工作,利用电子计算机,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得较精确的解答,或可直接画出滑移线场和相应的曲线,极大地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可以相信,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今后的发展中,计算技术会愈来愈发挥它的作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必将日益广泛。

思考题

1.试论述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选择日常所见的机械或零件,试分析一下它所采用的加工方法。

如果认为是塑性加工件,能否分析一下其所用成形方法。

3.表1-1中的成形方法有的属于稳定塑性流动,有的属于不稳定塑性流动,其特征是什么?

对于具有相同主应力图和主变形图的成形方法,你是否认为它们有相同的成形性能?

为什么?

4.本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和哪些课程关系比较密切?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