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乡镇行政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行政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A)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A、组织观念B、价值观C、道德感情D、法律意识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
9.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类型。
A、部内制B、部外制C、折中制D、党统一领导制
10.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与19世纪的(C)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中B、美C、英D、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
A法律制度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ABDE )。
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
C、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D)。
A、墨西哥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E)。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
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我国公务员调配的基本形式是(ABD)
A.调任B.转任C.轮换D.挂职锻炼E.借用
四、简答题
1、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复杂性。
公共行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是非常复杂的。
同时,这些公共行政环境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是互相交织一起,互为因果,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各种环境要素交织在一起,有时很难把这些环境看成是单一的要素,甚至也很难分清公共行政环境的类型。
如果把公共行政环境的多结构性和多层次性加上人为的因素,就使公共行政环境的就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确定。
认识了公共行政环境的复杂性特点,才能认识公共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约束性。
公共行政只能在公共行政环境所提供的空间和各种条件下进行,不能超越它所提供的各种限制条件,必然受到公共行政环境的约束。
(3)特殊性。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4)不稳定性。
如果公共行政环境的变化幅度比较小,比较稳定的,是渐变的,可以称之为稳态环境;
如果公共行政环境的变化幅度比较大,可以称之为动态环境。
动态环境的特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讲公共行政环境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公共行政环境有时也是不稳定的。
公共行政环境的不稳定性可以分解为两个维度:
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以及不可预测的突变性特点。
2、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总结了我党革命根据地时期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吸取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体制。
其特点如下:
(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
统一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各级行政机关之间有明确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中央政府没有设主管地方政府的部门。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受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也是上下级关系。
(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地方政府必须执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决定和行政规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有权撤消同级地方政府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政策和决定。
(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
(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
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五、论述题
1、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2、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乡镇行政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习题答案
《乡镇行政管理》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2、行政诉讼:
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俗称“民告官”。
3、标杆管理:
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4、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D)。
A、确定评估对象B、选择评估标准C、明确评估目的D、培训工作人员
2.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专家咨询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信息支持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
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
A、社会监督B、事前监督C、事中监督D、法制监督
4.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A、税率B、纳税人C、税法D、税种
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C)最早提出的。
A、亚里士多德B、梭伦C、毕达斯D、柏拉图
6.目标管理方法是(D)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菲德勒B、西蒙C、伍德沃德D、德鲁克
7.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
A、市级预算B、县级预算C、省级预算D、中央预算
8.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
A、网上沟通B、横向沟通C、无反馈沟通D、纵向沟通
9.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B、临时方案C、积极方按D、追踪方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C)。
A、2003年1月1日B、2003年5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D、2002年1月1日
1.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
A、质量控制B、标准控制C、成本控制D、程序控制E、计划控制
2.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ACE)。
A、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
B、建议权
C、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
D、行政处分权
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3.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ABCDE)。
A、国防费B、行政管理费C、经济建设费D、社会文教费E、其他支出
4.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BE)。
A.地方计划B.中央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
5.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ABE)。
A、单位费用测量法B、计件费用测量法C、行政职能测量法
D、标准比较法E、人均费用测量法
1、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
拟定方案分两个阶段:
粗拟阶段和精心设计阶段。
决策方案一般有四种:
积极方案、临时方案、追踪方案和应变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8)评估决策。
2、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一是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
二是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
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
(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2、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
①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
②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
③公众参与制定政策;
④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作业3参考
一、机构设置
乡镇均设有党委、人大、政府三大领导机构。
同时,乡镇均设有大体相同的党群部门和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
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
①党群机构:
党委办公室(有的乡镇把党委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在一起,称为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政法委、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
②政府机构:
政府办公室(或党政办公室)、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
③司法机构:
人民法庭、司法所(或司法助理);
④下属企事业单位:
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粮管所、烟草站、社会事务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林业站、卫生院、中学、中心校、邮电所等;
二、管理情况:
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国土资源管理所、林业站、派出所、烟草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有政府办、农业服务中心、计生办、计生服务站、文化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财政所、粮管所、卫生院、中学、中心校等单位。
作为上连县、下连村的中间政权组织,乡镇主要是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
同时,对村民委员会实施指导:
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乡镇人民政府与村的关系应为指导关系,但事实上几乎都是领导关系。
这种行政运行模式,有的专家称之为“乡政村治”体制运行模式。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
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乡镇职能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
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1、政府职能庞杂、错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
一是乡镇职能泛化。
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
2、乡镇职能错位
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
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
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
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
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
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
有的上级部门偏离了责权一致的原则,通过行政命令和资源配置权,把一些本该属于自己抓的工作下放给了乡镇,使乡镇疲于应对若干的“一票否决制”,弱化了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3、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
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另一方面,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
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
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
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出现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事,农民找政府,乡镇政府除了做点解释工作外根本无能为力。
二是乡镇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处于两难境地。
对下,由于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乡镇政府该为农民办的事却无能为力。
直接影响了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他们看见乡镇干部就戏称为“催粮、催款”,因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对上,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
三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
忽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行政运行成本高,市场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乡镇政府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直接插手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具体事务,干涉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
一、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乡镇”是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最低一级地方行政建制,是介于县、村之间的中间层次,具体体现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权关系。
正如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所指出的,“乡镇是自然界中只要有人类集聚就能自行组织起来的惟一联合体。
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乡土中国要重建,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0世纪的百年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谁抓住了农民,谁就抓住了中国;
谁丢掉了农民,谁就丢掉了中国!
”。
根据西方政治学中的公共治理理论,实行地方基层政府的“善治”,是建立现代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的制度保障。
从世界范围看,“乡镇”作为国家依法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已成为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农村行政事务和为基层民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通行做法。
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地方基层政府设置的极大灵活性和变通性。
可见,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基层行政单位的设置,一般都是从便于行政和便于居民参与本地管理出发,综合考虑了历史、地理、民族诸因素,根据一个基层行政单位能否有效管理的地域、人口而确定的。
”过大,又将导致政令不通,行政效率低下。
所以,保持乡镇建制规模的适度性,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满足农民对公共品需求的制度基础。
”
二、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多年来,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遇到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理党政关系。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也就是说,乡镇党委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作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沿指挥部”,与乡镇其他各种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一点是决不能含糊。
同样,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乡镇一级的“政府形象”,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整合的、协调互动的社会政治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乡镇基层政府。
乡镇政府改革更多的是涉及整个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财政制度、户籍制度、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等深层次矛盾和制度性障碍。
因此,我国下一步的乡镇政府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而不能要求县乡财政“自求平衡”。
同时,要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
逐步增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走向市场化经营的轨道。
总之,我国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
四、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应重点保障村干部报酬按月兑现,并给予村一级必要的行政经费,为农村社会稳定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但从长远发展看,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为农村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障、道路与通讯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提供财政支持;
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发展农村新型的集体经济,不断充实和丰富“村民自治”的活动内容。
事实上,只有让分散的、自由散漫的个体农户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才能使基层民主具有内在动力和亲和力。
而“村庄是生产性的和建设性的”,只要真正体现了“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即让农民自由、自主、自治的活动,才能激发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应主要通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股份合作、中介服务、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等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的经济技术服务实体和专业合作组织,促使农民主要以经济利益作为联结方式,重新把高度分散化的农民引入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去。
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合理选择,也是维护公平、保护弱者的有效载体。
然而,我国迄今尚未建立起一套“民主化、法治化的现代农村政治制度;
开放、公平的现代农村市场经济制度;
科学、文明的现代农村文化制度;
赋予农民各种权利的规范的现代农村社会制度。
总之,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是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农民”互动连通、动感传递的合作机制和有效载体,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综合动力系统和平衡机制。
我国在“十二·
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放活农村经济政策,鼓励和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