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940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重点)

2.探究其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及评价。

(难点)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

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

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

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李贽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1.李贽的“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提示 离经叛道中的“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

“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经历

黄宗羲在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2.主张

(1)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意义: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误区警示]

黄宗羲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但是,他的思想只停留在批判君主专制上,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

因此,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是对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2.教材P17“资料回放”体现了黄宗羲的什么观点?

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提示 

(1)观点: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

(2)评价:

这一观点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

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代表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3.思想主张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2)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4.影响: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出自哪位思想家?

这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提示 

(1)顾炎武;

(2)经世致用。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

(1)唯物论方面: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方面:

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辩证法方面:

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三大思想家的历史影响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在世界观方面,王夫之与王阳明的观点有何不同?

提示 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王阳明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

主题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1.李贽的离经叛道

史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史料二 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藏书》

[教你读史]

史料一意思是不要盲目地迷信孔子,史料二反映李贽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问题思考] 两段史料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从中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1)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离经叛道。

2.黄宗羲的思想

史料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教你读史]

史料中划线部分是关键信息,体现了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

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

特点: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顾炎武的思想

史料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顾炎武

[教你读史]

从史料中“明道”“救世”“行事”可以联想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

[问题思考] 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答案 经世致用。

批判空谈,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

(1)批判、继承

①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②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③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神道论”。

(2)发展

①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

②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文化的主导地位。

4.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1.(2017·武汉高二检测)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

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B.宋明理学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故选C。

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提倡自由恋爱、否定男尊女卑、赞颂变革以及肯定农民起义等多层含义,反对封建礼教的虚伪。

A、C、D三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

A.工商皆本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D.注重实学

答案 C

解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体现了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故选C项。

4.(2018·西安高二检测)顾炎武说: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于它的思想遗产,其中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5.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

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实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

答案 A

解析 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的理气观,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有具体的事物,即“器”;“道”(事物的规律)则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器”就没有“道”。

1.(2017·河南学业水平测试)他认为孔子并非天生的圣人,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是(  )

A.董仲舒B.朱熹

C.王夫之D.李贽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孔子并非天生的圣人”可知,这体现的是李贽主张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选D。

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这说明李贽(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D.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答案 C

解析 李贽大胆地向封建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正是由于他对正统思想的怀疑和挑战,才被称为“离经叛道”者,故选C。

A、B叙述不符合史实;D说法错误。

3.(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

A.维护封建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 C

解析 “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选C。

4.(2018·遂宁高二检测)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答案 B

解析 黄宗羲从明朝灭亡的教训出发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而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所以《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故B正确。

5.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

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

“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开朴实学风先河”。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

6.下图是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的一位思想家的塑像,他背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彰显着他的思想火花烛照后世。

此思想家应该是(  )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 C

解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亡天下”思想的总结,故C为正确选项。

7.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思想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答案 D

解析 王夫之是著名的唯物思想家,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等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项是道家老子的主张,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C项是朱熹的思想,故选D项。

8.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

9.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 C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商品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