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型课题论文文档格式.docx
《地理微型课题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微型课题论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以人口、资源、环境等为主题。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在地理课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图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
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
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
通过对地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地图教学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化繁为简。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
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
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离开了地图的地理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学习。
从事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看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所在,不明白地图的作用,在自主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是脱离地图的看书,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没有读图、析图、理解的意识,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不够理想,令许多同学感到学习地理困难,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首先应交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把“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作为我的教研课题。
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
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
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然,智力因素也占一方面,但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
我们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了解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
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
所以说,地图与地理学是分不开的,它不是简单的学习工具,而是构成地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理教材文字内容最好的说明和补充,是对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事象的扩展显示。
地图给人的特殊感受,在很多方面优越于自然语言,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那可是千言万语不与一X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没有一节课能离开地图教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核心内容。
我认为地理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地图教学的恰到好处。
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理图像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概念。
因此,在地理图像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地理图像是特别重要的任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教材要求充分用好图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而这一些内容的呈现就必须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图,看一下我们的教材教辅以与各种试卷,各种图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因此,各种形式的考试,也都趋向于要求学生具备异性的从图像系统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可以说,能否学好地理,就看是否会读图,是否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没有养成好的读图习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1、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综合运用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地理,是地图和理论的结合。
我们研究地图的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技能,通过看图、读图、绘图等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活动促进地理教学的迅速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愿我们都能够以次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己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会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从地图上获得信息的习惯。
通过阅读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
2、学情分析:
随着世界交往日益密切以与传媒的发展,初中学生对于中国和世界的了解愈来愈多,据统计我校有将近70%的初一学生去过国内或者国外的一些地方观光旅游,有90%的学生对中外的时事热点地区都很感兴趣,可他们中有90%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地图上查找自己曾经去过或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地区。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地图不了解,不知道怎样使用地图。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语言〞,是中学地理课堂中最常用的工具,在地理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在小学没有读图的基础,进入初中以后,对地理课程中出现的地图感到无从下手。
初中生对于图表有陌生感,很多学生拿到图表之后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图表繁杂的表现形式和数字经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初中生普看图的通病。
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图。
比如教导学生在拿到地图的时候先看图表名称,了解图表所要展示的内容。
在这基础之上,利用地图三要素找到图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确他们的性质和概念,对他们进行分类。
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的事物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文字化概括,最后依靠文字进行分析判断。
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面对地图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无所适从,让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图后,该干什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
3、课标
从地理课标来看:
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与地理图表的技能〞是新《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可操作的有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读图,喜欢读图,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
地理图象系统是地理课本的两大内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系统之间紧密联系,贯穿教材的始终。
可以说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图象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直接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由此可见,地图和地理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地理新课标要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用的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地图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具有信息载负的功能。
通过地图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等,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
4、历年试卷
从地理学科的各种测试来看,也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
综合这些年的测试,发现虽然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但效果很不理想,导致读图填图题十分严重,也是很多年来地理成绩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就是地理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图,使学生即使在手头没地图的情况下也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己需要的地图,形成科学的地图形象。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
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提高读图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
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会到会,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兴趣来引导。
常言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我是这样做的:
利用引言,如在学习经纬网时,我这样设计引言:
在茫茫的大海中,惊涛骇浪,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突然遇难,船身正缓缓地下沉,轮船如何用无线电向陆地上报告遇难的地点呢?
陆地上派去的船只又如何找到遇难的轮船呢?
我们学习好经纬网知识后,就能做好这件事情。
激起了了学习经纬网的兴趣。
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如:
“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与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培养读图兴趣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好〞和“乐〞指的就是兴趣。
学习活动是一项紧X、艰苦而枯燥的活动。
因此,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刺激物新颖、强烈、多变,能引起学生长时间的兴趣和注意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
为此,我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威海。
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出示了一X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高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而只有学生自愿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布鲁纳曾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每当初中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我都不按教材的内容上课。
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
面对色彩斑斓的地图册,学生既兴奋也好奇,我趁势对学生说:
“这就是地理课,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是要学会看它,描它,画它,弄熟这本东西我们的地理课就非常棒了。
〞而后教会学生看地图的基本方法认识一些基本图例。
在第一堂课上学生靠自己的努力明白了地球上水比陆地多、所有与水体有关的都用蓝色来表示等。
从此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兴趣。
〔a〕贴近生活
〔b〕多媒体(电子白板)
在条件比较好、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进行教学。
例如:
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在理解公转和自转的同时,要知道产生的过程与结果是什么,这既是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更是本知识点的基础。
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变化过程,配以动态演示,使地球的运动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学中,我运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给学生呈现地图,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分析地图,调动了同学们的
比如在讲"
大洲和大洋"
这节时,我力求把教学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把"
东西半球图"
制作成flash动画,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
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
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
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
1、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步骤
怎样阅读地图呢?
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
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
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
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X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
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读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
每一幅地图,尤其是最先接触的地图,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阅读,读图顺序通常是:
〔1〕阅读标题,弄清楚这是一幅关于哪方面的地图;
〔2〕阅读图例和注记,明确各种符号的意义。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区、路线、事物等,可能会在地图上被特别的标记并在图例中有显示。
例如要在图中找铁路,你可以根据图例找到铁路的符号,然后很快就可以在图中找到铁路的位置了;
〔3〕了解地图上的信息并思考你所学到的知识,分析你从这幅地图上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可能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然,不同的地图读图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无论怎么读图,总要有序。
、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
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
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
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
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
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与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
众所周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他们付出长期不懈的正确训练。
选择一种恰当的读图、用图步骤,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循序渐进地培养,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常用步骤:
①、读地图名称,明确地图表示内容。
②读图例、注记,获取准确信息。
③精读地图,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④表述地图,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和再造,当众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素质。
二、掌握读图方法
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循序渐进的教给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
首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这是读图的根本。
在讲“地图〞一节中,对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潮行了深入的学习,并结合具体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读图的基本要领;
其次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图。
比如在学习某一地理区域的位置时,可分别引领学生按照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的顺序进行读图;
再次要适当变换读图的角度。
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时,引领学生分别找出赤道、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这样换角度看图,能进一步加印象。
最后读图时还要深刻理解图中的基本原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比如在学习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让学生理解在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就能迎对任何等高线地形图,告诉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一
常用地理读图方法有
1程序读图法
先看一个故事:
曾有一位年轻的非地理专业老师,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X老师,在东南亚的地图上怎么找不到新加坡这个国家?
我说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国家,没错,你正在找的地图是东南亚的什么地图?
是东南亚政区图吗?
她说“我找的是东南亚的地形图〞。
------经常运用程序读图法可以告知学生什么地图才能找到需要的地理事物或地理信息。
怎样运用程序法阅读地图?
一般分三步走:
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
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表标题,不然有可能会造成X冠李戴的局面。
二看图表图例、注释。
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
三看图表内容。
看时要细,要详。
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1、教师的示X读图是提高初中学生读图技能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中的读图,教师应边读边指图上相应位置,这是提高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读图技能的第一步。
并在指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指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在指城市工矿点时,除了要指出它们所在区域的方位以与附近城市工矿点的位置关系,还可把它们放在交通线上来认识;
指铁路时可指出沿途交汇的主要干线;
指河流时,结合指出它所流经的区域;
指某一区域时,可结合指出本区域X围的主要河流与铁路干线等等。
指出有关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关系中认识所指对象,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较为深刻地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
〔2〕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指图加以区别。
例如南极、南极圈、南极洲与南寒带等一组近似的概念,仅靠叙述讲解,将事倍功半,如能通过在地图上指点(南极),在指线(南极圈),指一个不规则的大陆(南极洲),指一个圆面(南寒带)等形象化的动作,而加以区别,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读图方法:
描述法读图:
在阅读各类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描述和说明。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如通过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理X围以与各种相对位置的描述,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有清晰的印象。
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对地图上的直观印象进行各种位置的抽象概括,最终能够自己用简要的特征来描述具体的位置。
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通过读图完成“活动〞,大部分学生能真正掌握亚洲的基础知识,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等,并能运用地图描述其它大洲的地理位置。
2、对应法读图:
对应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地理形象、图例注记的知觉感应能力,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
多图对应可以通过多X地图的叠置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特别是在因果联系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七年级(上)P38的活动,“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与“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2.23、“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板块的运动与成因了。
3、分析法读图:
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来说,更为重要,也更难掌握。
如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时,我们要求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等分析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结合这个分析结果以与地图上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众多要素去理解分布规律的成因。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使学生轻松理解了抽象的理论,也使他们在“世界的气候〞一节中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去理解和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X以上的同类地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
读图能力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
不少教材都给出了读图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