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0022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走进对联,传承文明

——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案例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小学张金兰

一、活动背景及总体介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

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

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

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3、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6、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7、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

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2、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一)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访谈有关老师。

(2)、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对联研究访谈记录:

研究主题:

对联的用处

访谈对象:

张老师

访谈时间:

2012年10月28日

访谈地点:

学校办公室

具体内容

问:

张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

它们有什么用?

答:

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

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

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

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

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XX”网站搜索有关资料。

(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

对联研究记录:

妙联巧对

研究人:

张亚茹、张瑞琪

研究方式:

查阅书籍

资料来源:

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2012年11月3日

研究地点:

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

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

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张瑞琪

(二)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

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

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

(部分)

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

《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

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

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

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1)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

(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

(3)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

(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

(羊)

(5)()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

(虎)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

(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

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

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

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

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

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

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

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

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

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学生的收获。

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

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

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

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

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

采访对方,要对方合作;

制定方案,要小组合作;

课堂上要篇三:

对对联用字的研究(校本课程)

巧遣妙用绽异彩

——对对联用字的研究

研究小组成员:

林培俊(组长)、陈泽宏、陈少娥、陈伟佳、肖焕杰、周圆(汕头市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春节来临,当你路过家家户户的门口时,你是否会对各家门口贴着的红纸产生兴趣呢?

或许你知道这做叫对联,可你是否懂得各副对联的含义?

是否理解对联中某个字、某些字词的用意?

是否知道对联中的用字技巧?

这些疑问使我们对对联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兴趣。

经过老师的介绍与讲解,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曾说过,“对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对联巨大的魅力,使我们对对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发了我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决定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然而,有关对联的知识范围极广,经过讨论,我们把研究的范围定为对联的用字技巧,希望能以此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1、通过研究我国的对联艺术,深入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初步掌握研究对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对对联艺术的鉴赏能力;

3、通过对对联的赏析,对对联用字技巧的研究,学会举一反三,把研究所得运用到学习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一)准备阶段

1、确立要研究的课题范围,利用bbs进行网上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用课余与老师同学进行研讨交流,在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或方向上进行修正,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炼课题,最后确定要研究的课题。

2、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等途径,开始收集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与信息,

3、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

林培俊

搜集资料:

陈泽宏、陈少娥(去图书馆)

陈伟佳、肖焕杰、周圆(上网)

撰写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

按照阅读——体会——分析——提出见解的程序进行研究。

1、将资料搜集整理,精选出有关的重要资料,分析并进行初步交流;

2、深入研究资料,领会对联中用字意蕴,体会用字的艺术;

3、记录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定期与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交流并对课题研究的进展做一个小结。

4、分析、交流后进行整理,综合各人观点与指导老师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最后阶段(2014年5月)

1、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的形式,向同学展示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2、申请结题,总结研究的心得体会,进行成果展示和总体评价。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文学!

.........................

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饰的,因此散发着一种“典雅,精炼,优美”的古典韵味。

我们可以慢慢品尝,细细咀嚼,从中汲取珍珠般的精华,润泽我们的心灵。

对联有悠久的历史,随着

时代的发展,它不断积淀,不断发展,可以说,对联艺术“历久沉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缅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都集中体现了很强的艺术性。

对联既然是一种精炼的艺术形式,就必须使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内容与形式系统的统一起来,从而使人获得鉴赏的乐趣,增加各种知识,受到思想启迪。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种类繁多,有名胜联、集句联、行业联、谐趣联等。

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等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字数相等,字音平仄,词语对仗,句法对称。

因此,要称得上是对联,首先必须具...................

备这些特点,至于是不是一副绝妙好联,就要看作者的炼字和炼意的本领了。

鉴于对联艺术性强,文化意韵浓厚,涉及范围广,我们不可能全面研究,经过这段时间对对联用字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作联用字要平仄相协,音调和谐;

对仗工整,炼字无痕。

........................对联要求平仄相协,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为仄声,下联末句尾字为....

平声。

对联要按汉字平仄声(汉字分为四声,即平、上、去、入,除平声为平声外,上、去、入三声皆为仄声)来排列,上下联的字词要求平仄相协,读起来才铿锵有致。

正如《文心雕龙·

声律》中有文,“同声相应谓之韵,异音相从谓之和”,使人感受到联句的声调美和抑扬律。

...............

一般来说,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因此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史通·

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明确指出律诗中对仗的特点,但对联只有上联和...................

下联,比起律诗来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表现更为形象,更具多样化。

丽辞》中指出,“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因此,对联用字造句,要求鲜明恰当,对...................

仗工整,文雅清新,语繁蕴藉,联语要对人,对事,对物,对意。

对联,一般都是寥寥数语,为什么能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

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概括力和驾御文字的本领。

对联讲究炼字炼意,作者常用精炼的文字,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为读者创造出感情丰腴,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意韵浓郁的各种作品。

因此,联语中的精炼独特的文字可以说是对联的“联眼”,它最能体现出联语的意境,突出事物的形象,高度表达出联语的意旨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正是“着一字,景尽现,意全到,情皆露,................而境界全出”。

此外,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

对联中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对联更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总之,作联要“平仄相协,音调和谐;

对仗工整,炼字无痕”,才不失为一副美联,使人获得鉴..................┌

赏的乐趣。

二、对联的赏析

诗人臧克家把对联称做“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它的“别致”之处在哪儿?

我认为就在汉字词句的巧遣妙用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也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文学,其艺术表现手法也日益增多,用字技巧更是各具特点。

因此,对联具有很高的赏析价值。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如果只空谈理论,而不对对联进行赏析,那么就失去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了。

在此,我们会挑选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联,给合我们自己的见解进行赏析,跟大家共同研究和学习,体味其中的意韵。

在对联中,名胜联的用字技巧最为精湛,只一字就能起到“一字传神”、“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的作用,使对联更增特色。

一副名胜联就是一幅重彩的图画,将秀丽的景色跃然于纸上,使人如临其境,令人神往。

如吉林龙潭公园有一联:

暖松树之坚韧,松干之直挺。

“疏”“劲”两字共同描绘出了树木的葱笼高大,郁郁青青,给人以视觉的真实感受。

其次是“笼烟暖”与“锁月寒”,巧妙化用了“烟寒水月笼笼沙”一句,“笼”“锁”二字作动词,生动传神,把“烟”弥漫在柳树四周的迷朦和“月”柔柔地铺照在青松上的两种美境表现了出来;

而“暖”“寒”意思相反,境界也相反,疏柳上迷朦的烟使人感到暖意,劲松锁月的倒影初看此联,上、下联首字嵌入“龙潭”的地名,很贴切,恰到好处。

细品此联,首先是“疏柳”对“劲松”:

“疏”字写出了柳树之多,柳枝之密;

“劲”字道明了

使人感到寒冷,都给人以触觉的感受,更增添了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还有,联中注意到了动静结合,烟是流动的,月是静态的,一一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总体上看,联语将龙潭山的龙峰、潭水、疏柳、劲松、暖烟、明月糅为一体,动静相结合,分别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渲染,描绘出了一种葱笼、迷朦、雅逸的意境,令人真实地感受到龙潭山的绝佳风景。

还有上下联平仄协调,对仗工整,用字精炼,“笼”“锁”二字境界全出,堪称美联。

一般来说,名胜联多带有永久性的特点,与胜迹互相映衬,融为一体,成为各地风光一个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又如杭州净慈寺有一联: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这是一副名胜风景联。

作者乾隆是一位身为九五之尊的风流天子,他喜爱诗文,在位时曾多次南游,饱览了江南各地的名胜风景,本联就是乾隆游玩西湖净慈寺时留下的。

净慈寺座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作者不仅通过这副对联将净慈寺周围的景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而且运用了楹联中比喻、夸张的艺术技巧,将云间树色、竹里泉声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

如上联的“云间树色千花满”,写的是远景、静景,它把云雾中的树木在阳光照射下出现的奇异景色,形容为像长满着各种花朵,千姿百态,千娇百媚。

下联的“竹里泉声百道飞”,是写近景、动景,将竹林里传出的淙淙泉水声比喻为从千百道竹缝间飞出一样传入耳中,似一曲清脆悦耳的动人乐曲。

树色泉声,组成一幅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画图;

耳闻目睹,令人如进入一种清幽高雅的仙境之中。

这副对联,不仅写景形式活泼,丰富多彩,而且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用字讲究。

如上联的“云间”对下联的“竹里”,“树色”对“泉声”,“千花”对“百道”,“满”对“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对得十分巧妙,恰到好处。

尤其是上联的一个“满”字,把云间树色的生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像真的长满着千百种奇花一样,绚丽夺目;

下联的一个“飞”字,将山涧的泉水声响描摹得活灵活现,好象泉水声真的从竹林中飞出传入人的耳中一样,形象逼真而又生动。

它把净慈寺周围的山水神髓点透出来,对全联起到了画龙点晴的妙用,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这副对联题在千年佛地净慈寺,是最恰当不过的。

佳联与胜迹相结合、互相衬托,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它不仅帮助人们了解了胜地的特色,而且使楹联倍添了诗情画意。

其次,有许多的名胜古迹还因文客骚人赋诗作词而名,所以许多联句集合前人的诗句或词句来表达,给对联增添上一层厚厚的文化色彩,更能感染人,而这种集句成联的技巧称为“集句法”。

集句...篇四:

《对联》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之前,教师在讲授这届课时所能用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多,这是由本课内容知识性较强的特点决定的。

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使原本平面的、单薄的课堂变得立体而丰富了,电子白板的运用,给课堂带来巨大的变革。

具体到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电子白板依托自带的资源库和导入的素材库,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完全由学生对教学顺序进行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打破了多媒体教学使用课件时的机械和僵化,课堂教学由教师的预设,转变为了师生的共同生成。

2.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在讲授本课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是主要教学目标。

利用放大镜、电子笔等设备,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归根结底,电子白板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中不能过于倚重,本节课显现出的问题就是白板的运用与教学设计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白板有些喧宾夺主。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应该把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放在首位,让电子白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够充分,有的同学跟着大家一起热闹,对于讲故事,猜对联都比较感兴趣,但却没有扎扎实实地掌握对联的常识,使得课堂的效率偏低。

篇五:

对联文化研究

高一三班组

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对联文化研究,对此作如下:

对联,可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

历经千年而从未衰老,其魅力不言而喻。

既是文化就有其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类文化相互交融,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现代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独特而生动的体现。

对联文体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而且具有比其它文体更加突出的装饰功能、实用价值和趣巧特征,故特别为广大华人读者所喜闻乐见。

对联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的研究和调查,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并了解对联。

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联存在的价值以及保护对联传承对联文化的重要性。

并能让我们认识到前辈们的智慧与语言魅力,从对联中去了解古人骚客们所寄发的情感。

从而激发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