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方案0504Word格式.docx
《天津市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方案050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方案0504Word格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3系统设计原则
在系统开发时我们将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博采众长,在保证方案可靠性和技术成熟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先进的构架方式,先进的系统硬软件平台,先进的应用软件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确保本系统起点高,技术领先,为各类业务功能的实现提供最佳的技术平台支持。
2、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
可靠性和可用性是我们在本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建设等各环节中考虑的首要原则。
在此次系统开发中我们将采用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规范且具有容错功能的应用平台、全面的系统监控措施、完备的安全手段,确保重要数据万无一失,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可用性。
3、实用性:
实事求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出发,在保证满足各项功能的基础上,保证整个系统易学、易用和易于维护。
4、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和适应国际发展潮流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可平滑扩展的系统硬件体系结构、开放式的系统软件平台、模块化的应用软件结构以及符合国际规范的标准接口,确保系统在处理能力和业务功能方面可灵活扩充,并可与其它系统进行无缝互连。
此外,本系统采用的平台和体系具备强大、灵活应用扩容支持。
5、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系统安全性和业务操作安全性两大部分。
系统安全性可通过系统架构、设备/软件选型、病毒防杀等措施来实现。
业务操作安全性可通过操作权限(包括系统权限、数据权限和角色权限)的授权、分配和管理机制,数据库操作的审计机制,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等身份确认机制,日志记录和事件监测机制,以及使用B/AS/DS三层结构将客户机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隔离等措施来保证。
由于本系统的特点,内部的业务操作安全性将是我们考虑的主要方面。
1.3系统总体规划
通过上述系统分析,我们对系统的整体框架作了全面的设计,设计图如下:
系统整体上分为了四个层面,分别是数据服务层、标准体系层、评定模块层和评定涉众层。
本系统的最终结构如下图所示:
功能结构
说明
数据服务层
底层网络支撑层
基础环境建设,包括数据库建设
应用服务器
标准化体系层
评价标准化体系
主要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建立规范体系
评价流程化体系
数据安全体系
访问控制体系
评定模块层
修习评定
主要的评定模块功能
综合实践评定
基本素质评定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
评定方法层
学生自评
主要的评定方法的体现
小组互评
家长评定
教师评定
社区评定
1.4系统基本技术路线
根据系统的设计思想,为充分保证系统在安全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的开发将采用稳定安全的技术作为系统建设的保障。
1.4.1面向服务架构
面向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面向服务架构是基于统一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通过安全XML技术提供各个具体业务系统的统一接口,通过统一的面向服务面向各个职能人员提供闭环式业务应用和资源整合及共享机制,并提供对整个业务应用的统一监督管理功能。
该平台提供基于安全XML技术的统一调用接口,采用统一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
面向架构遵循统一出口和统一入口的原则,通过统一的门户式服务门户对各个科室部门和患者提供应用服务,对内整合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对上层应用服务的请求,调度下层业务逻辑及其相关业务系统的资源,完成以事件为驱动的工作流和数据流的运行。
1.4.2应用体系结构
系统开发将是采用先进的基于B/AS/DS三层结构,通过B/S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的.NET三层构架平台(Browser/ApplicationServer/DatabaseServer)。
Microsoft®
.NET是MicrosoftXMLWebservices平台。
XMLWebservices允许应用程序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和共享数据,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
Microsoft.NET平台提供创建XMLWebservices并将这些服务集成在一起之所需。
并运行在应用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并通过部署在应用服务器层的专用组件实现对数据库的存取访问,以充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
通过对上层应用服务的请求,调度下层业务逻辑及其相关业务系统的资源,完成以事件为驱动的工作流和数据流的运行。
因此构建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的技术核心概括为:
1.采用多层架构的B/S结构;
2.采用C#语言技术,基于C#技术的分布式计算技术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开发;
3.采用WebService技术;
4.支持Windows等操作系统;
5.采用IIS/.netFramework应用服务器;
6.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7.采用组件技术提供系统的快速开发和更新;
1.4.3安全技术路线
1.4.3.1安全组件
应用系统安全模型如下图所示,用户访问应用系统时将看到动态的菜单,菜单由集成服务框架根据权限控制层提供的信息动态产生用户能够使用的功能。
这些功能将通过应用系统组装、权限配置工具进行管理,分为子系统、应用和模块三个层次进行组织。
提供应用的安全组件调用,保障数据安全。
应用系统安全模型
1.4.3.2登录安全
1)登录方式。
登录账号统一规划,对用户口令进行高强度加密,确保口令安全,记录日志备查。
2)提供用户登录规则管理登录的用户。
1.4.3.3用户应用访问安全
1.提供认证和访问权限的设置,阻止非法用户对应用的访问。
2.平台应用框架提供应用系统根据用户权限自动拒绝访问的能力。
3.保证系统管理员全局管理和局级(即子系统级)的内部管理两级要求。
4.系统管理员可以管理全局的软件模块和组织人员,并且可以定义子系统,并把模块配送给该子系统。
5.应用平台将不同管理体系的业务结构用子系统的概念来实现。
6.不同子系统管理员,在本子系统范围内管理
7.提供模块级权限控制,并具有权限细分等扩展能力。
8.使用应用平台提供的权限控制体系控制到模块一级的读、写等权限,并且可以通过管理工具管理。
1.4.3.4系统运行状态记录。
平台提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日志服务
1.4.3.5数据访问安全
数据访问控制。
对基础数据提供封装功能。
对外提供数据域级的读、写接口。
应用平台通过权限判断来确定应用如何访问基础数据,同时系统可以记录日志。
数据加密:
提供加密API。
第二章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及描述
2.1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分为四个部分:
数据管理部分,评价标准部分,评价模块部分,系统管理部分。
2.2系统各模块描述
2.2.1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是对系统数据进行整体管理,包括:
1.数据输入输出: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将数据进行汇总,可以将数据进行整体导入导出,也可以针对个体信息进行导入导出。
2.数据查询:
对个体信息,依据定义的不同条件或组合条件进行查询结果,察看信息情况。
3.数据维护:
对数据定期的备份和整理,对不在使用的数据进行迁移整理。
2.2.2评价标准
主要是根据教委下发的文件要求,设置相关评价标准,包括:
1.模块修习标准:
设置在七个学习领域内,各科目内的学习模块名称,授课教师,总学时与学分,课程是必修还是选修。
2.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分为三个部分:
1)研究性学习模块:
评价标准的设置,学分的设置;
2)社会实践模块:
评价标准的设置,成绩的设置,学分的设置;
3)社区服务模块:
3.基本素质评价标准:
根据六个维度,十七个要素的内容进行评价标准的设置。
4.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包括三个部分:
1)学业水平考试模块:
考试方式设置,考试成绩等级设置;
2)综合素质评价模块:
设置六个维度评价标准的设置;
3)获奖情况模块:
设置获奖的等级;
2.2.3评价模块
主要是各操作功能模块,包括:
1.模块修习评价:
由授权的任课教师将学生的各模块修习学分录入到系统内,或导入一定条件的模块修习学分。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包括三个部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
学生填写课题名称,辅导教师,学习时数(天数)和体验与收获,由辅导教师录入评价与评定的学分;
2)社会实践:
学生填写实践内容,实践地点,天数和体验与收获,由辅导教师或同伴或家长录入评价,评定学分和成绩与等级;
3)社区服务:
学生填写服务内容,服务地点,天数和体验与收获,由同伴或服务对象或家长填写评语,教师评定学分和成绩与等级:
3.基本素质评价:
由学生,小组,家长,教师,分别填写评价;
4.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包括三个部分:
由教师录入考试的成绩和登记;
由教师录入评价;
填写获奖情况,选择获奖登记;
2.2.4系统管理模块
1.角色管理:
设置不同的角色名称,如学生,小组长,班主任,年级主任,教务主任等不同的角色;
2.权限管理:
根据不同角色默认分配不同的权限,对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权限;
3.密码管理:
每个用户在系统注册之后都会有一个默认的密码,用户登陆后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但当用户忘记密码后可以恢复其默认密码;
4.日志管理:
系统的任何人的任何操作都会被记录到系统日志内。
第三章系统数据服务设计
服务数据层是整个系统的数据资源中心,是数据资源的存储和积累,为系统应用提供标准的数据访问服务并提供备份、存储功能。
数据通过服务封装配置接口、操作接口、管理接口,使得信息的使用满足安全和管理规则的约定,能处理数据服务和数据权限等信息管理需求。
3.1数据服务的设计原则
数据设计和是否合理对于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据的设计方面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数据设计标准原则:
系统的数据的设计根据根据EMIF(Educ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InteroperabilityFramework)数据规范标准。
EMIF数据规范主要采用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两套数据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1部分:
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是为了解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能够彼此交换和使用教育管理信息而制定的一套技术规范。
因此本系统的数据设计也是遵循此规范的而制定的。
2.可扩展性原则:
在系统设计时,每个层次的数据设计所采用应用和服务都应具有可扩展的特点,数据的设计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数据设计可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灵活扩展。
3.可维护原则:
在系统设计时,对于系统的数据允许相应权限的用户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共享原则:
系统内的数据可以为其他系统提供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方便与今后的系统集成。
3.2数据服务总体设计
数据的展现示意图如下:
系统采用的数据都可以由系统本身采集,也可以支持与其他系统做数据接口平台,系统只选择此系统所需应用的数据作为服务即可,
系统的数据可以依据不同需求进行不同查询,并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需要分析的数据可以导入专门的数据分析系统来进行。
系统的数据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可以一目了然。
系统产生的数据可以发布到别的应用平台,为别的数据应用做接口。
3.3数据架构
系统的数据架构从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展现与利用、数据迁移与交换、数据维护管理五个层面进行描述。
数据获取:
及数据的采集可以进行录入也可以进行导入;
数据维护: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清除不再使用的数据进行迁移;
数据交互:
系统内或系统外的数据交换,数据的迁移,转换,和加载迁移进入的数据;
数据存储:
数据可以被授权的用户进行访问,并且保证敏感数据的加密保护;
数据展现和利用:
数据可以按照设定的条件进行查询,并形成报表,还可以由数据挖掘系统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3.4数据模型具体设计
3.4.1学校信息
字段名
字段中文名称
主键
类型
长度
允许空
字段说明
参考来源
RefId
编号
√
Char
32
数据对象的唯一标识符
EMIF
SchoolCode
学校代码
12
前6位为国标省、地、县码,中间3位为当地政府所编乡(镇)码,后3位自编校码
SchoolName
学校名称
VarChar
60
指标准名称,与公章一致
SchoolEName
学校英文名称
180
指翻译成英文的学校名称
SchoolAdd
学校地址
指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区)/县(市、旗)/乡(镇)/街(村)的详细地址
AreaCode
所在地行政区划码
6
参见GB/T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Master
学校校长
30
校长的姓名
BuildDays
建校年月
7
指最初建校年月,格式:
YYYY-MM
Celebrate
校庆日
指学校的校庆日或校庆时间段
DirDep
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名称
SetupCode
学校办别码
1
参见DM—XXBB《学校办别代码》
CategoryCode
学校类别码
2
参见DM—XXLB《学校类别代码》
Economy
所在地经济属性码
参见DM—SZDJJSX《所在地经济属性代码》
MSch
主教学语言码
3
参见GB/T4881《中国语种代码》,用3位数字代码
ASch
辅教学语言码
PostCode
邮政编码
指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Tel
联系电话
Fax
传真电话
EMail
电子信箱
在互联网上的电子邮件信箱地址
IndexAdd
主页地址
在互联网上的主页地址
OrgCode
组织机构代码
9
学校组织机构代码,由八位本体代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History
历史沿革
Text
3.4.2科室信息
SRefId
学校编号
引用“P学校基本信息”的RefId
OfficeNo
科室号
10
指教研室、研究室及党政各科室的代码,学校自编
OfficeName
科室名称
20
科室的名称
OfficeShort
科室简称
科室的简称
ChargeManNo
科室负责人职工号
8
指科室负责人的职工号
3.4.3学生信息
数据对象的唯一表示符
R
CRefId
班级编号
引用“P班级信息”的RefId
RegNum
学籍号
教委下发的
新增
SchoolNum
校内号
学校自编
Name
姓名
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本人姓氏名称
NamePY
姓名拼音
姓名全称的汉语拼音
Alias
曾用名
指曾经正式使用过的姓名
EntranceDays
入学年月
格式:
Grade
年级
学生所在年级:
1-高一年级,2-高二年级,3-高三年级
IdNO
身份证号
18
学生的身份证号或预留的身份证证号
Sex
性别码
参见GB/T2261《人的性别代码》
Birthday
出生日期
YYYY-MM-DD
NativePlace
籍贯码
参见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Folk
民族码
参见GB/T3304《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Health
健康状况码
参见GB/T4767《健康状况代码》,采用两位代码
Belief
政治面貌码
参见GB/T4762《政治面貌代码》
NowAdd
现住址
指本人的常住地址
RegPlace
户口所在地
指户口所在地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区)/县(市、旗)/乡(镇)/街(村)详细地址
RegType
户口性质码
参见DM—HKXZ《户口性质代码》,指公安户籍部门确认的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
本人的联系电话号码
PostAddress
通信地址
通信地址的邮政编码
EMailAdd
学生在互联网上的电子邮件信箱地址
学生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主页地址
Photo
照片
Image
学生的照片数据
3.4.4教职工信息
该教职工的通用唯一标识。
学校RefId
ORefId
科室RefId
5
引用“P科室信息”的RefId
EmployID
职工号
学校或地方教育部门自编的教职工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