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94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典型案例25道.doc

案例题

1、针对该工程的情况,项目经理部施工前应做好哪些现场准备工作?

2、本工程中应如何控制道路基层的施工质量?

3、项目经理部对电信、电力工程应如何控制?

答案:

1、该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多条现况管线,现况路口交叉多,交通流量大,周围又是居民区。

因此,项目经理部队建设进行现场准备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并以此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根据施工情况,在不影响道路、管线施工以及水、电、热供应方便的地域设置办公区、生活区及材料库房。

(2)施工区域现况地下管线复杂,涉及产权单位多,应事先走访沿线及配合单位,充分做好调查工作。

如现况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等,与新建管线有矛盾,应协商解决。

(3)拟建道路与多条现况道路相交或顺行,且部分道路车辆较多,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导行方案,如社会交通便线和施工便线的设置、路口交通等,做到施工、居民出行两照顾,并注意施工与交通安全。

(4)配合业主做好施工区域内的拆迁工作。

2、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基层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路床施工质量,平整度、压实度的抽验合格率应达质量标准要求,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石灰粉煤灰砂砾进场时,需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要求来料拌合均匀,色泽一致,级配符合要求,且无明显离析现象,外观不合格严禁使用。

(3)应掌握随输送随摊铺随碾压成活。

(4)摊铺前,检查土基纵断高程、横坡、宽度以及压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土基平整,如有缺陷及时修补。

(5)根据设计厚度基层分三层摊铺,每层厚度均为16㎝。

(6)碾压前检查其含水量,使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碾压。

(7)注意养护期内的养护。

禁止重型施工车辆通行。

(8)本工程施工时处于雨期,应充分考虑制定雨期施工措施。

3、工程中电信、电力工程为工程分包项目,应将工程分包给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签订分包合同。

分包单位在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方面应对总包单位即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经理部对分包单位的各项工作应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案例2)问题:

1、该项目经理部负责人签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效?

准备工作中如何解决矛盾?

2、基层雨季施工方案是否善?

应补充哪些内容?

3、填土路基雨季施工更应强调哪些做法?

4、工地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特点的认识是否全面?

请补充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要点。

答案:

1、施工组织设计应有项目经理部的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和部门的审批手续,才能生效,项目部经理签批就执行是不对的。

搬移拆迁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对树木、电杆要找园林、电力部门,对民房要找居民充分协商,按政策办事,切不可强行施工,引发矛盾。

2、不完善。

应补充:

(1)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

(2)工期安排紧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3)做好排水系统,防排结合。

3、工程特点集中安排机具和劳力,组织快速施工,分段突击,本着完成一段再开一段的原则,当日进度当日完成,做到随挖、随填、随压。

4、不全面。

改性沥青混合料表面层施工温度(拌制、摊辅、碾压)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高10~20℃。

改性沥青混合料要随拌随用,如工程量大又需集中供料,需要储存时不宜超过24h,储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料离析现象。

运输中一定要覆盖。

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

摊铺后紧跟碾压,充分利用料温压实。

因厚度为4㎝,可采用高频低振幅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接缝:

纵向缝采用热按缝,横向缝采用平接缝或斜接缝。

(案例3)问题:

1、造成上述质量问题的机理是什么?

2、分述上述措施是否妥当?

依据是什么?

3、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的要点及控制措施?

4、从总结教训出发,按照"城市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施工方法应注意突出重点,请问对于哪些情况,在确定施工方法时应详细而具体,不仅要拟出操作过程和方法,还应提出质量要求和技术措施,必要时应单独编制施工作业计划?

答案:

1、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致使混凝土体内产生很高的温度,但又不易散发,导致混凝土体内部与表面产生很大的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会使混凝土体产生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影响结构物的质量;

2、上述措施均不妥当。

(1)用热水拌和混凝土固然可以提高入模温度,但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是要求降低入模温度。

即便是冬季,也应控制在入模时不冻结为度。

因为自身水化热足以能够保证混凝土不遭冻害。

(2)增加和易性,可以通过其他无副作用的手段。

此时,非但不应增加水泥用量,还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以控制水化热。

(3)52.5级硅酸盐水泥属于累积最终放热量高的水泥,会增加水化热;应使用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1)合理分层分块,控制其每次浇筑的几何尺寸,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2)控制水化热;

(3)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

(4)控制混凝土体的内外温差;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措施:

(1)减小浇筑层厚度(不宜超过2m),分块浇筑时,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宜小于50㎡;

(2)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3)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

(4)冷却骨料,或加入冰块;

(5)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石块;

(6)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

(7)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8)采取温控措施,加强测温工作,并实施监控;

(9)区别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分别采取浇水、覆盖、积水等相应的养护方法。

4、下列情况中,确定施工方法应该详细而具体:

(1)工程量大,在整个工程中占重要地位的分部分项工程;

(2)施工技术复杂的项目;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对工程质量起关健作用的项目;

(4)不熟悉的特殊结构或工人在操作上不够熟练的工序。

来源:

考试大

(案例4)

背景材料:

问题:

1、分述上述方案和做法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

若不符合,请说明正确的做法。

2、在沉桩过程中,遇到哪些情况应暂停沉桩?

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在沉桩过程中,如何妥善掌握控制桩尖标高与贯入度的关系?

4、总包和分包,对于项目安全控制责任是如何分工的?

答案:

1、上述方案中:

(1)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KJ041-2000)(下同)规定;

(2)不符合《规范》规定。

沉桩顺序应从中心向四周进行;

(3)不符合《规范》规定。

沉桩时,应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

调用7月20~22日预制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100%设计强度的桩做法,不符合《规范》规定。

因为虽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了100%设计强度,但龄期仅有19~21天,不足28天。

此处是强度与龄期双控。

2、在沉桩过程中,若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沉桩,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首先明确,沉桩时以控制桩尖设计高为主。

当桩尖标高等于设计标高,而贯入度较大时,应继续锤击,使贯入度接近控制贯入度;当贯入度已达到控制贯入度,而桩尖标高未达到设计标高时,应继续锤击100㎜左右(或锤击30~50击),如无异常变化时,即可停锤;若桩尖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得多时,应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研究决定。

4、实行总分包的项目,安全控制由承包方负责,分包方服从承包方的管理。

承包方对分包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

审查分包方面军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应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分包方;在分包合同中应明确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对分包方提出安全要求,并认真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冒险蛮干的分包方,应令其停工整改;承包方应统计分包方的伤亡事故,按规定上报,并按分包合同约定协助处理分包方的伤亡事故。

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应包括:

分包方对本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认真履行分包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遵守承包方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服从承包方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向承包方报告伤亡事故并参与调查,处理善后事宜。

案例5)

背景材料:

问题:

1、变更方案审批程序是否正确?

应当怎样做?

2、对支架的验算是否全面?

3、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主梁时,支架与模板应满足哪些要求?

注意哪些事项?

4、该安全事故,应依据什么标准,定为哪个等级的事故?

5、事故处理程序是否正确?

对安全隐患与事故应按什么规定程序处理?

答案:

1、该变更方案的审批程序不对。

项目经理批准后,仍须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批。

按有关文件规定: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批,加盖公章,填写审批表;有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程序"。

2、对于支架的验算不全面。

应包括稳定、强度、刚度三个方面的验算。

3、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是:

(1)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验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受载后挠曲的杆件,挠度不得大于结构跨度的1/400。

(2)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及基础的允许下沉量,应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

(3)整体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梁体不均匀下沉产生裂缝,若地基下沉,可能造成梁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应分段浇筑。

4、有关文件规定: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四级重大事故:

(1)死亡2人以下;

(2)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

(3)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该事故应定为四级重大事故。

5、项目经理的事故处理程序是不对的。

对安全隐患与事故处理程序的规定是:

(1)安全事故报告:

安全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上报至企业安全主管部门。

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视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情况,按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处理:

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做好标识,保护好现场。

(3)事故调查:

项目经理应指定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人员,会同企业工会代表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

(4)调查报告:

调查组应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损失、责任、处理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撰写成调查报告,并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确认后报企业安全主管部门。

(案例6)

问题:

指出上述哪些是不正确的做法,分别说明正确的做法。

答案:

1、 做法不正确。

公司技术科是参与施工组织设计评审的科室之一,经授权也只是起组织作用的科室。

其科长无权审批施工组织设计。

正确的做法是报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2、 此做法不正确。

结合变化了的情况,修改、变更施工组织设计是正常的。

但变更方案应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履行变更审批程序。

3、 做法不正确。

此次施工技术交底的对象是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架子工。

他们是接受交底人,应由这些工种的班、组长签字。

4、 预应力孔道摩阻值测试报告中给出的孔道摩阻值属技术参数,按规定"应由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对参数进行判别、签字认可"。

施工员没有资格处理这项数据,所以施工员看后,决定继续张拉是不正确的,应报公司技术负责人处理。

5、 

(1)对于钢筋做出合格放行、投入使用的决定是不妥的做法,缺少充分的依据。

尽管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并有出厂检验报告,甚至是原件,但按照有关规定,需做进场复试。

复试合格才准使用。

(2)对于水泥的放行是有依据的,经复试合格才使用,故是正确的。

(3)对于压力表而言,库存已两年有余,未经检验合格,又未经配套校验就直接使用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做法是:

送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