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7790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全国名村Word格式.docx

1995

1800

280

3400

138

1996

3260

2100

325

4100

164

1997

4796

2700

465

5400

191

1998

5419

300

650

292

1999

7142

3500

970

7050

340

2000

7400

3620

1200

304

2001

9050

3910

1600

7500

375

2002

10000

4000

2200

2003

10865

2805

8000

310

2004

11026

5000

294

2005

11574

5500

3220

8300

700

2006

12000

6000

8350

810

2007

12685

7000

3650

800

2008

30000

3916

12832

1791

2009

35935

10800

3988

2355

2010

43701

13834

2248

2011

43985

12600

1582

数据来源:

课题组在该村调研时,村民委员会提供。

在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及后来的集团公司主导下,自1992~2011年,大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村集体积累和固定资产、以及上缴国家税收逐年增长(见表3),实现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柱、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为支撑的协调、稳定的发展局面。

2011年末,大寨村经济总收入43985万元,比1992年增长58.8倍;

人均收入12600元,比1992年增长11.4倍,上缴国家税金1582万元,比1992年增长86.9倍。

在当前村域经济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约占0.14%,第二产业收入约占98.79%,第三产业收入占村域经济总收入的1.07%。

大寨村已经工业化、集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强村和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明星村”。

大寨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中,始终把处理好国家、集体利益和农民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大寨村的突出特点,随着大寨村域经济发展壮大和时代进步,大寨村更加注重把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优越性,转变为农民能够分享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1)大寨村公益事业建设成就斐然,近20多年来,村集体累计投资2.6亿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仅2011年竣工的八项民生工程,投资就达5000多万元。

(2)不断改进企业盈利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农民收入跃上了新台阶。

2009年,村民入股大寨旅游业,村民每户入股2000元,当年户均分红1800元,2010年,户均分红2400元,2011年,户均分红3000元。

(3)全村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财产保险全覆盖:

村里建有100平米,的卫生室,配备2位保健医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

全体村民福利补助人均1000元/年,取暖补贴每户600-1900元/年,60-70岁老人生活费补贴200元/月、70岁以上的300元/月,村里还组织企业向村民发放米、面、油、肉、酒、饮料等福利品;

村民子女上小学生免费,大学生每年有奖学金(大专800元,本科1000元),新建住房每户平均补助50-70%。

[18]

2、刘庄集体经济发展及其实现形式

刘庄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距新乡市25公里。

2011年末,刘庄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364户、1784人,耕地面积1050亩。

刘庄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模范村之一。

1960年代,刘庄村域经济以粮棉生产为主导产业,实现了粮食亩产1000公斤、棉花亩产100公斤(皮棉)好成绩,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自此,刘庄和老书记史来贺[22]的名字就响遍全国。

1970年代,刘庄村域经济以汽车、拖拉机的喇叭生产为主导产业,成为村级集体工副业发展的先进典型;

1980年代中期,刘庄以医药业作为主导产业,村域经济发展自此进入快车道,摘下了“中原首富”的桂冠。

1990年代以来,刘庄与华西村、南街村一起,以“坚持集体发展化道路、工业强村,让农民既富裕又幸福”而闻名天下。

今天,刘庄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的目标。

2011年,村集体经济销售收入20多亿元,缴纳国家税金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万元。

刘庄一直坚持集体化发展道路,“统一管理、集体专业承包经营”是该村集体经济主要实现形式。

(1)村级组织制度安排。

“村党委(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农工商总公司(经济组织)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村党委和村委会实行选举制,农工商总公司实行聘任制(一年一聘)。

村党委、村委会聘任厂长经理,总经理提名副总经理、各厂的正职,副职由厂里提名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书记、主任、总经理一肩挑,自史来贺书记以来一直都是这样,这套方式很民主、很有效。

[23]

(2)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公司之下有华星药厂、淀粉糖厂、绿园药业、机械厂、农场(13人,经营1050亩耕地)、商业公司、酒店、车队。

总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实行“集体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每年初,总公司向下属公司下达承包任务,任务包括经济指标(细分20多项)、员工管理、集体财产保值增值等几个方面。

任务确定后,各分公司经理和厂长与总公司签订合同书,年末对任务合同检查验收,超产奖励,完不成任务受罚,奖罚都面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所有干部。

(3)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分配形式。

集体经济盈余,一方面用于企业职工每月发奖金,年终统一分红;

另一方面用于村庄建设,大到修路、绿化,小到房屋维修、物业管理费用,全部由集体经济统一支出,村民以享受基础设施分享剩余;

第三方面供给村民居住、生活、福利。

农民住宅,村集体建造后统一分配、免费提供(专栏2);

面向全村农户每天发一次牛奶,每周一、三、五发一次蔬菜,每周一、五分一次肉类;

集体经济还包揽村民面、油、粉条、瓜果、芝麻糖供给,以及医疗、子女入托上学等各方面,把人们向往已久的共产主义“供给制”写在了村民现实生活中。

专栏2刘庄新村别墅比城市更令人向往

刘庄新村别墅,由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设计院规划设计,是集农村特色与城市化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别墅建设呈组团式、分A、B、C、D、E、F六个小区,每个小区内都有2~4个绿化休闲广场,其间宽广的道路纵横交错,绿化面积达15%。

笔者参观新民居时看到:

每套住房470平方米,4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健身房,乒乓球台,储藏室,车库等;

二、三、四层居家,每层都有三室两厅,一厨一卫。

内部精装修,木地板,并配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现代化家具、闭路电视、电话。

别墅小区由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刘庄新村别墅管理办公室管理。

3、西王村集体经济发展及其实现形式

西王村隶属于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原名王家洼,1931年,梁漱溟创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以邹平县为实验基地开展乡村建设,西王村是乡村建设的村庄之一。

历史上,西王村以农业为主,村域经济贫困。

1949年秋,邹平县人民政府将其更为现名。

该村规模不大,新中国成立之初,只有130户,370人。

2011年末,西王村也只有160户,680人[24],村集体尚有630亩耕地,是集团公司之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村民说,“西王村工业化致富之路经过了三个节点,1986年开始起步,1995、1996年有些滑坡,1999年控制住下滑的趋势,到2000年是个小高潮,2000年以后西王一年一个大步上来了”[25]。

1986年,西王村现任党委书记、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将自己的面粉厂捐给集体,在其基础上,西王村投资40万元筹建西王油棉厂,翌年6月建成投产,当年获纯利23万元。

这是西王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西王村展现出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面貌。

村域人口集聚3万余人,产业集聚——两大集团公司同村而立,相距不过千米,是国内仅有的玉米胚芽油产能超过10万吨的两家大型企业。

其一,西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位列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70位,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西王糖业、西王食品、西王特钢。

到2011年末,西王集团总资产220亿元,职工1.4万人,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32.4亿元,利税20.28亿元,上缴税金8.1亿元。

其二,三星集团有限公司业,旗下有十几家子公司,一家(三星油脂中国玉米油)上市公司。

到2011年末,职工0.5万人,销售收入75亿元[26]。

西王村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中国糖都(淀粉糖)”、“中国玉米油城”。

一个行政村域内有4家上市公司,实属罕见。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村办企业,2000年西王村办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集团。

村办企业改制时,资产评估3000万元,留在西王集团作为流动资本,由此形成了“村企合一”的资产结构。

这样产权制度下:

(1)组织体系和经营管理“村企一体化”。

西王村党委、村民委员会、西王集团公司三套班子合一,主要领导人交叉任职,西王村党委书记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西王村委会主任,兼任西王集团副董事长,各党总支书记或党支部书记兼任下属的公司经理,党委、村委、企业集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共同议事,分工负责执行。

村民称其为“党政企三权一体、同轴同心的管理体制”。

在这个体系中,村民委员会对外是独立的机构法人,对内是集团公司专职负责村域社区管理的中层部门。

(2)利益分享“村企一体化”。

其一,为了让村民分享企业集团发展的红利,将集体资产中800万股量化到农户,作为分红依据。

最近4年,分红比例均为30%,年分红240万元,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这是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

其二,企业集团无条件承担西王村建设以及村级组织运转、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部费用。

用西王村农民的话说,“村里的事需要花钱,年初打报告,由集团审批,保障供给”[27](专栏3)。

(3)村民与集团公司“同生共荣”,兴衰荣辱“村企一体化”。

村民200多个股东,村民在集团公司就业,子女大中专毕业后回企业安置,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岗位基本属于西王村民。

“有这些纽带,把村民和企业全部扭在一块,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情感上互动。

有了这些就乱不了套,这就是西王集团稳定发展的基础”[28]。

产权纽带和浓浓乡情把村民利益和集团公司的利益牢牢拴在一起,这是“村企一体化”的精髓。

专栏3西王集团用于西王村的福利开支

全体村民共享的生活福利。

为村民和企业职工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统一免费供暖,每月向村民每人供应30斤面粉,3~4天按人口发放现代农业园区的新鲜蔬菜,每月发放50元超市消费卡。

村民子女的教育福利。

小学到初中每生每月补助生活费20元,升入高中、中专的每生每月补助30元,考取大学每生每月补助50元;

另外考上专科的奖励现金5000元,考入本科的奖励10000元,村民子女与企业签订合同可享受集团公费(15万元/年)支持出国留学;

对小学至大学期间读书的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医疗补助100元。

村民中的老人福利。

年满60岁、55岁的男女村民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130元。

村老年公寓属于“供给制”,村民65岁以上可入住老年公寓,现入住76位老人,年度运转(生活、水费,电费,人员工资,供暖、供热凉水等)经费约100万元,尚不包括房屋折旧和绿化环境等方面的开支。

4、江南五村(集团)的集体经济发展及其实现形式

江南五村,即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金华市花园村、台州市方林村,上海闵行区九星村。

五个村都拥有实力强大的集团公司,个个都是享誉全国的著名经济强村(见表4),在当代“明星村”中位列前茅,都树立了各自的产业第一村标杆[29],盛名远播。

五村转型发展历程基本相似。

1949年以前,五村的农民无一例外的贫困潦倒;

农业集体化时代,五村的农业资料严重不足,加上限制村域工商业发展,五村的集体经济都不富裕。

五村的创业都始于农村改革开放之初:

航民村第一家企业——漂染厂,是现任董事长朱重九利用航民大队队办企业积累6万元,到上海市的某家废品创库“捡”回来的设备,于1979年12月建成投产的;

花园村第一家企业——蜡烛厂,是时任村支部书记邵福星、现任董事长邵钦祥及二哥邵钦培、花园村小学老师郭元奎各出资500元,于1979年下半年建成的;

滕头村第一家企业——滕头服装厂,是时任村支部书记傅嘉良,五赴上海请技师,于1979年办起来的,傅企平是第一任厂长,当年获利6万元!

这是村民们想也没有想到的;

方林村第一个市场——“旧机械设备市场”,是时任方林村党支部书记的方中华上任后筹办的,于1984年10月挂牌营业,当时经营面积不足400平方米,现在的方林村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

九星村书记吴恩福于1994年上任,其时村集体负债1780万元,1998年5月,九星村人奋战100天,建成16000平方米的两个市场,自此走上了靠市场兴村的道路。

表42011年浙江4大名村企业集团经营状况单位:

亿元

村名

控股参股企业(家)

总资产

经济总量

纳税额

税后利润

对外投资

航民村(集团)

28

47.5

总产值90.0

2.91

4.16

6.38

花园村(集团)

29

46.3

总产值87.0

2.16

4.3

0.78

滕头村(集团)

15

15.6

总产值55.4

0.77

1.7

2.06

方林村(集团)

13

14.4

市场交易额136.6

1.65

2.1

1.63

九星村(集团)[30]

17

18.85

市场交易额280.0

2.61

2.5

3.08

五村集团合计

102

142.65

10.1

14.76

13.93

课题组实地调查座谈记录整理。

2008年,“五村合作组织”成立,2011年,“五村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注册(专栏4)。

这意味着中国村域经济联盟发展新阶段到来,意味着农民企业家战略管理能力的跃升,意味着著名经济强村未来发展方向和农民组织化的新趋势。

专栏4五村合作组织及五村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江南五村简况:

航民村,村域2平方公里,338户、1083人,可耕土地800亩、山林200亩、精养鱼塘126亩。

花园村原有183户,496人,面积0.99平方公里。

2004年10月,花园村与周边9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现花园村农户1748户,总人口超近3万人(其中村民4393人),村区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

滕头村,村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现有村民343户,830人,另有6500外来人口,耕地近千亩,主要经营观光农业。

方林村,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现有269户,1076人。

村集体现有方林汽车城160亩,实际经营面积5万平方米。

九星村,全村人口3800人,九星市场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2008年9月6日,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花园村召开了“中国村企集团5村合作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五村合作组织”,按照“合作、创新、发展、共赢”的宗旨,共同闯市场,共同振兴村域经济。

2009年8月9日,“中国村企集团5村合作九星会议”决定成立“五村控股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2日,“中国村企集团五村合作方林会议”召开,笔者应邀出席。

在这次会议上,笔者从轮值主席、滕头村党委书记、滕头集团公司董事长傅企平的《中国村企集团五村合作组织2011~2012年度工作报告》以及“五村联合控股公司”董事长朱重庆等人的讲话中了解到:

2010年6月,“五村合作组织”参股了农业银行上市股份;

2011年2月,“五村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注册登记,注册资金1亿元;

是年12月,杭州西溪五村集团项目园正式筹建,正在积极筹备组建“五村”村镇银行。

五村的企业集团与各自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各异,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及其经营管理方式不尽相同。

航民村集体经济按“双层经营”模式控股村企集团。

航民实业集团是股份有限公司,航民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经营中心)和村民均为集团公司的股东。

1997年,村办企业“改制”,成立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25亿元(当年企业总资本)。

改制时将其一分为二:

其一,注册资本的56%(约1.82亿元)由村集体控股,成立村资产经营中心经营和管理,村资产经营中心作为村企集团的股东,行使股东权利,集体股(分红)年收益1500~1600万元,由村民集体共享。

其二,注册资本的44%(约1.43亿元)作为原始股,按村民(按村龄)占40%、村籍企业职工(按工龄)占40%、企业管理和有贡献科技人员占20%的比例认购。

后又经过2006年、2010年两次配股。

目前,航民集团的股权结构为:

村集体控股51%,村民持股49%。

股份按比例(9%)分红,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2011年,航民村集体收入16000元,职工人均收入35600元,村民人均收入(加分红)40000余元。

另外,村集体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2011年的农业年产值170万元左右。

花园村集体以经营集体土地和房产的方式分享村企集团的发展成果。

花园集团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

企业集团开发利用村集体土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和房产,村集体经济与企业集团产权边界清晰,经营管理及核算村企分开,互不纠葛。

2011年,花园村集体土地及房产租金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6.8万元。

但是,花园集团发育、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花园村;

花园新村建设、村域社区管理、农民生活及福利保障,从来没有离开花园集团。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在组织体系上就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村党委书记。

这意味着企业集团和村域经济发展的责任集于一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园村与集团公司“村企一体”。

滕头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企集团的投资人,企业上缴利润是滕头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

滕头集团公司是滕头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村企集团公司的100%的股权。

组织体系上,村级组织与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交叉兼职,滕头集团公司的五位董事,主要由村党委成员、村委委员兼任。

但是,企业经营管理,村企严格分开,企业按照公司制运营模式运作,村企帐目分开,集团公司利润上缴村集体经济组织。

滕头集团总会计师说:

“滕头集团代替了一般行政村经济合作社的职能,村党委、村委会和集团公司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类似于一般的村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架构。

滕头村也有经济合作社,只履行投资人权利,集团公司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31]截止2011年底,滕头集团公司旗下有74家企业,其中,滕头村控股或参大股的子公司15家。

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左右,集团公司都要召开经理会议,预(概)算各自企业经营利润和上缴数额。

滕头村集体经济收入村企集团利润上缴为主,数量不多直接经营收入为辅,比如村集体店铺租赁收入、山林承包收入等。

2011年,滕头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7100多万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村域基本建设、村政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日常费用、公共服务和村民福利。

村会计介绍,2012年,滕头村仅劳保和福利开支,每月近140万元。

其中村民人人(自孩子出生、户口报进开始)均享的福利补贴,每月每人1300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有1.56万元,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6000元。

村民总结这种实现形式为“基本生活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

滕头村也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案例中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滕头村依据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提出“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滕头村已经达成了这样的目标,世界各地游客称滕头是“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

方林属于市场型村域经济类型,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办市场。

方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成立,其性质为村集体全资公司。

目前,方林村有三大市场,即二手设备市场、二手汽车市场和汽车城。

三大市场的土地、设施等固定资产都属于方林村集体所有,方林村民大会履行集团公司决策权。

方林市场是汽车专业市场,其经营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村企集团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市场的经营管理,实行职业经理负责制。

村民委员会主要成员,担任市场副职(如副总经理),协助职业经理,协调更方利益并监督市场合法、规范运营。

方林集团的经营利润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2011年,方林村集体可分配收入5120万元,主要来源于三大市场的经营利润;

另外,2011年,村办企业的工农业总产值10.78亿元,利润300万元左右[32]。

小结

追踪中国名村集体经济历史变迁过程发现:

一些村曾经开启了村庄自治和乡村建设先河,盛极一时,但很快归于平静,至今并不富裕;

一些村在中国革命风暴的岁月里,不仅为支持革命战争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而且成为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先驱,但终因种种因素制约,村域经济发展困难,有的至今还很贫穷;

一些村从中共早期开始,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曲折路程一路走来,始终保持“明星村”的地位,战争年代是“模范村”、农业集体化时代是“样板村”、改革开放新时代又跻身于全国“著名经济强村”之列,其中突出的代表如西沟村、大寨村、华西村、刘庄等,半个多世纪以来红旗不倒

当前中国农村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经济强村,其中社会知名度极高的“明星村”,村域经济发展,社区城镇化,集体和农户收入极高,农民生活富庶,形成“基本生活靠土地,社会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农外就业、创业)”的生活方式,象滕头村那样,发展成为“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实现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目标。

“明星村”向我们展示了一组村域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的珍贵案例。

归纳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有三种:

(1)集体所有,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生产和管理。

其下,或者由总公司与分公司签订合同“集体专业承包经营(如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或者实行职业经理负责制,由村企集团(如方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

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方式,其经营利润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2)集体所有,集体办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全体村民履行投资人权利和义务,村企集团独立经营。

村企集团的经营利润或者按年度预算全部上缴村集体(如滕头村);

或者按集体股和个人股,由企业集团、村集体、村民和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按比例分红(如航民村)。

(3)“村企一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企集团的产权关系没有严格边界,企业集团按公司制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村民以股本、劳动力投入等介入企业经营管理和分红(如西沟村、大寨村、西王村);

或者“村企分开”,村集体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劳动力及其他社区资源,村企集团独立经营管理(如花园村)。

但无论“村企一体”还是“村企分开”,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村级党政企“三位一体”组织管理结构、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及浓浓的乡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