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7221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docx

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难点:

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2、教学用具:

硬币数枚,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无误的回答的。

例如,你明天什么时间起床?

7:

20在某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人有多少?

你购买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

等等。

2、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

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

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7)似然法与极大似然法:

见课本P111

3、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抛一石块,下落”.

(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4)“如果a>b,那么a-b>0”;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6)“导体通电后,发热”;

(7)“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8)“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

(9)“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10)“在常温下,焊锡熔化”.

答:

根据定义,事件

(1)、(4)、(6)是必然事件;事件

(2)、(9)、(10)是不可能事件;事件(3)、(5)、(7)、(8)是随机事件.

例2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

射击次数n

10

20

50

100

200

500

击中靶心次数m

8

19

44

92

178

455

击中靶心的频率

(1)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

(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

分析:

事件A出现的频数nA与试验次数n的比值即为事件A的频率,当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时,这个常数即为事件A的概率。

解:

(1)表中依次填入的数据为:

0.80,0.95,0.88,0.92,0.89,0.91.

(2)由于频率稳定在常数0.89,所以这个射手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0.89。

小结:

概率实际上是频率的科学抽象,求某事件的概率可以通过求该事件的频率而得之。

练习:

一个地区从某年起几年之内的新生儿数及其中男婴数如下:

时间范围

1年内

2年内

3年内

4年内

新生婴儿数

5544

9607

13520

17190

男婴数

2883

4970

6994

8892

男婴出生的频率

(1)填写表中男婴出生的频率(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3位);

(2)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是多少?

答案:

(1)表中依次填入的数据为:

0.520,0.517,0.517,0.517.

(2)由表中的已知数据及公式fn(A)=即可求出相应的频率,而各个频率均稳定在常数0.518上,所以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是0.518.

例3某人进行打靶练习,共射击10次,其中有2次中10环,有3次环中9环,有4次中8环,有1次未中靶,试计算此人中靶的概率,假设此人射击1次,试问中靶的概率约为多大?

中10环的概率约为多大?

分析:

中靶的频数为9,试验次数为10,所以靶的频率为=0.9,所以中靶的概率约为0.9.

解:

此人中靶的概率约为0.9;此人射击1次,中靶的概率为0.9;中10环的概率约为0.2.

例4如果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那么买1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请用概率的意义解释。

分析:

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1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所以做1000次试验的结果也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买1000张彩票有可能没有一张中奖。

解:

不一定能中奖,因为,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即每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此,1000张彩票中可能没有一张中奖,也可能有一张、两张乃至多张中奖。

例5在一场乒乓球比赛前,裁判员利用抽签器来决定由谁先发球,请用概率的知识解释其公平性。

分析:

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因为每个运动员先发球的概率为0.5,即每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是0.5。

解:

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因为抽签上抛后,红圈朝上与绿圈朝上的概率均是0.5,因此任何一名运动员猜中的概率都是0.5,也就是每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

小结:

事实上,只能使两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的规则都是公平的。

4、课堂小结:

概率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的科学,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是认识、理解现实生活中有关概率的实例的关键,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形成概率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来理解现实世界,主动参与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感受和探索。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

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

C.不可能事件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

B.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

C.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D.以上均不对

3.下表是某种油菜子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请完成表格并回答题。

每批粒数

2

5

10

70

130

700

1500

xx

3000

发芽的粒数

2

4

9

60

116

282

639

1339

2715

发芽的频率

(1)完成上面表格:

(2)该油菜子发芽的概率约是多少?

4.某篮球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如下表如示。

投篮次数

进球次数m

进球频率

(1)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为多少?

5.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

“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

”学了概率后,你能给出解释吗?

6、评价标准:

1.B[提示:

正面向上恰有5次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该事件为随机事件。

]

2.C[提示:

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3.解:

(1)填入表中的数据依次为1,0.8,0.9,0.857,0.892,0.910,0.913,0.893,0.903,0.905.

(2)该油菜子发芽的概率约为0.897。

4.解:

(1)填入表中的数据依次为0.75,0.8,0.8,0.85,0.83,0.8,0.76.

(2)由于上述频率接近0.80,因此,进球的概率约为0.80。

5.解:

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概率为90%指明了“降水”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知道:

在一次试验中,概率为90%的事件也可能不出现,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90%”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

7、作业:

根据情况安排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

P(A∪B)=P(A)+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化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二、重点与难点:

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从而使加深学生对概率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教学用具:

投灯片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1)集合有相等、包含关系,如{1,3}={3,1},{2,4}С{2,3,4,5}等;

(2)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1点或2点},C4={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师生共同讨论:

观察上例,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吗?

2、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见课本P115;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

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3、例题分析:

例1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

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

命中环数大于7环;事件B:

命中环数为10环;

事件C:

命中环数小于6环;事件D:

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分析:

要判断所给事件是对立还是互斥,首先将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楚,互斥事件是指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事件,而对立事件是建立在互斥事件的基础上,两个事件中一个不发生,另一个必发生。

解:

A与C互斥(不可能同时发生),B与C互斥,C与D互斥,C与D是对立事件(至少一个发生).

例2抛掷一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为“出现奇数点”,B为“出现偶数点”,已知P(A)=,P(B)=,求出“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

分析:

抛掷骰子,事件“出现奇数点”和“出现偶数点”是彼此互斥的,可用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求解.

解:

记“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为事件C,则C=A∪B,因为A、B是互斥事件,所以P(C)=P(A)+P(B)=+=1

答:

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的概率为1

例3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

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

解:

(1)P(C)=P(A)+P(B)=

(2)P(D)=1—P(C)=

例4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为,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试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

分析:

利用方程的思想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

解:

从袋中任取一球,记事件“摸到红球”、“摸到黑球”、“摸到黄球”、“摸到绿球”为A、B、C、D,则有P(B∪C)=P(B)+P(C)=;P(C∪D)=P(C)+P(D)=;P(B∪C∪D)=1-P(A)=1-=,解的P(B)=,P(C)=,P(D)=

答:

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分别是、、.

4、课堂小结: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

P(A∪B)=P(A)+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

(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

(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

(1)事件A发生B不发生;

(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

1.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与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件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恰好有1件次品恰好有2件次品;

(2)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

(3)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

(4)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

2.抛掷一粒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为出现奇数,事件B为出现2点,已知P(A)=,P(B)=,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

3.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

(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

(2)少于7环的概率。

4.已知盒子中有散落的棋子15粒,其中6粒是黑子,9粒是白子,已知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的概率是,从中取出2粒都是白子的概率是,现从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是多少?

6、评价标准:

1.解:

依据互斥事件的定义,即事件A与事件B在一定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知:

(1)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有2件次品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它们是互斥事件,又因为它们的并不是必然事件,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同理可以判断:

(2)中的2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

(3)中的2个事件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2.解:

“出现奇数点”的概率是事件A,“出现2点”的概率是事件B,“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为P(C)=P(A)+P(B)=+=

3.解:

(1)该射手射中10环与射中9环的概率是射中10环的概率与射中9环的概率的和,即为0.21+0.23=0.44。

(2)射中不少于7环的概率恰为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的和,即为0.21+0.23+0.25+0.28=0.97,而射中少于7环的事件与射中不少于7环的事件为对立事件,所以射中少于7环的概率为1-0.97=0.03。

4.解:

从盒子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恰为取2粒白子的概率与2粒黑子的概率的和,即为+=

7、作业:

根据情况安排

3.2古典概型(第四、五课时)

3.2.1—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P(A)=

(3)了解随机数的概念;

(4)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并能直接统计出频数与频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2、正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与学生共同探讨,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10。

师生共同探讨:

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古典概率模型、随机数、伪随机数的概念见课本P121~126;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P(A)=.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分析:

掷骰子有6个基本事件,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因此是古典概型。

解:

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即(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6点)

所以基本事件数n=6,

事件A=(掷得奇数点)=(出现1点,出现3点,出现5点),

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3

所以,P(A)====0.5

小结:

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两点:

(1)所有的基本事件必须是互斥的;

(2)m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求m值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例2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一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解:

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1,a2)和,(a1,b2),(a2,a1),(a2,b1),(b1,a1),(b2,a2)。

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用A表示“取出的两种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

A=[(a1,b1),(a2,b1),(b1,a1),(b1,a2)]

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A)==

例3现有一批产品共有10件,其中8件为正品,2件为次品:

(1)如果从中取出一件,然后放回,再取一件,求连续3次取出的都是正品的概率;

(2)如果从中一次取3件,求3件都是正品的概率.

分析:

(1)为返回抽样;

(2)为不返回抽样.

解:

(1)有放回地抽取3次,按抽取顺序(x,y,z)记录结果,则x,y,z都有10种可能,所以试验结果有10×10×10=103种;设事件A为“连续3次都取正品”,则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8×8×8=83种,因此,P(A)==0.512.

(2)解法1:

可以看作不放回抽样3次,顺序不同,基本事件不同,按抽取顺序记录(x,y,z),则x有10种可能,y有9种可能,z有8种可能,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为10×9×8=720种.设事件B为“3件都是正品”,则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8×7×6=336,所以P(B)=≈0.467.

解法2:

可以看作不放回3次无顺序抽样,先按抽取顺序(x,y,z)记录结果,则x有10种可能,y有9种可能,z有8种可能,但(x,y,z),(x,z,y),(y,x,z),(y,z,x),(z,x,y),(z,y,x),是相同的,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有10×9×8÷6=120,按同样的方法,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8×7×6÷6=56,因此P(B)=≈0.467.

小结:

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基本事件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无顺序的,其结果是一样的,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观察的角度必须一致,否则会导致错误.

例4利用计算器产生10个1~100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解:

具体操作如下:

键入

 

 

反复操作10次即可得之

小结:

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可以做随机模拟试验,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5某篮球爱好者,做投篮练习,假设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那么在连续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

其投篮的可能结果有有限个,但是每个结果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所以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我们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模拟试验可以模拟投篮命中的概率为40%。

解:

我们通过设计模拟试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可以生产0到9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我们用1,2,3,4表示投中,用5,6,7,8,9,0表示未投中,这样可以体现投中的概率是40%。

因为是投篮三次,所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一组。

例如:

产生20组随机数:

812,932,569,683,271,989,730,537,925,

907,113,966,191,431,257,393,027,556.

这就相当于做了20次试验,在这组数中,如果恰有两个数在1,2,3,4中,则表示恰有两次投中,它们分别是812,932,271,191,393,即共有5个数,我们得到了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近似为=25%。

小结:

(1)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非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解问题。

(2)对于上述试验,如果亲手做大量重复试验的话,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随机函数RANDBETWEEN(a,b)产生从整数a到整数b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例6你还知道哪些产生随机数的函数?

请列举出来。

解:

(1)每次按SHIFTRNA#键都会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而且出现0~1内任何一个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来产生随机数,如Scilab中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Scilab中用rand()函数来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每周用一次rand()函数,就产生一个随机数,如果要产生a~b之间的随机数,可以使用变换rand()*(b-a)+a得到.

4、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研究了古典概型的概率求法,解题时要注意两点: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

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随机数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安排和模拟一些试验,这样可以代替我们自己做大量重复试验,比如现在很多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