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羽本纪》:
“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
项羽本纪》:
“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名词的意动用法
3判断题:
(1)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
(2)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那些?
5标点并翻译短文
(1)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
说林下》
(2)孟柯,邹国人,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作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
孟轲荀卿列传》
第三节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练习题)
1判断题:
(1)动词经常用作意动。
(2)数词很少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
2填空题:
(1)《左传·
昭公三年》: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参”的用法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名词术语: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5标点并翻译以下短文:
(1)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
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故事因于世,而备于事。
《韩非子·
五蠹》
(2)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伏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四节常用副词简介(上)(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
(A)殊孔雅(B)良、尽、加
(C)颇愈、滋(D)极、益、弥
(2)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
(A)悉、皆、专(B)尽、偕、特
(C)俱、具、但(D)举、毕、咸
(3)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
(A)既、方、寻(B)向、旋、会
(C)会、已、行(D)曾、尝、业
2判断题:
(1)古汉语副词“仅”可以表示范围之大,往多里说。
(2)古汉语副词“颇”既可以表示程度大、深,也可表示程度小、浅。
(3)古汉语副词“寻”与表示长度单位的“寻”无关。
3填空题:
(1)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
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类。
(2)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
4标点并翻译以下短文
(1)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天下莫忿,汤、武是也。
处胜人之势,不以胜人之道,厚于有天下之势,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桀、纣是也。
然则得胜人之势者,其不如胜人之道远矣。
《荀子·
强国》
(2)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
“可食乎?
”曰:
“可。
”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王杀臣;
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战国策·
楚策四》
第五节常用副词简介(下)(练习题)
(1)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
(A)信、必、盖(B)良、乃、实
(C)宁、诚、果(D)固、即、殆
(2)在下列四组敬谦副词中,既可以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动作行为的一组是:
(A)请、敬、谨(B)幸、惠、辱、蒙
(C)敢、窃、伏、伏惟(D)忝、猥
2判断题:
(1)“姑、且、聊”都表示暂时让步的语气和情态。
(2)“不”“弗”的用法完全相同。
(3)“父子相夷”和“父子相传”两句中“相”的含义相同。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句中“见”的含义相同。
3填空题:
(1)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态,约可分为六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副词“不”“弗”的异同。
(1)赵简子问于称抟曰:
“吾闻夫羊殖者,贤大夫也。
是行奚然?
”对曰:
“臣抟不知也。
”简子曰:
“吾闻之,子与友亲,子而不知,何也?
”抟曰:
“其为人也数变;
其十五年时,廉而不匿其过;
其二十也,仁以喜义;
其三十也,为晋中军尉,勇以喜仁;
其年五十也,为边疆将,远者复亲。
今臣不见五年矣,恐其变,是以不敢知。
“果贤大夫,每变益上矣!
”《说苑》
(2)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
“耕田之利几倍?
“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
“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
“无数。
“今力田疾作,不得
衣余食;
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之。
”《战国策·
秦策五》
第六节常用代词简介(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
2.“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4.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5.“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
6.《左传·
隐公元年》:
“姜氏何厌之有?
”句中的前置宾语是疑问代词“何”。
7.《山海经·
北山经》: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句中的“是”是代词,用作主语。
8.《庄子·
逍遥游》: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句中“其”的语法作用相当于“水之”。
二、说明下列短文中已标明号码的加点词的词类、用法:
1.上[1]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2],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①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君何如?
“臣②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③为为我禽?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④之所以⑤为陛下禽也。
”(《史记·
淮阴侯列传》)
注:
[1]上:
旧专指帝王.此指刘邦。
[2]不:
同“否”。
①陛下②臣③何④信⑤所以
2.昔人言[1]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2],而言者死。
燕君甚怒其①使者,将加诛焉。
幸臣谏曰:
“人所忧者莫②急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
彼自丧其③生,安能令君④不死也?
”乃不诛。
(《列子·
说符》)
注:
[1]有言:
原文作“言有”。
[2]不捷:
指行动迟缓。
①其:
②莫:
③其:
④君: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2.何为“无定代词”?
举例说明。
四、标点短文:
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颜渊》)
2.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韩非子·
说难》)
五、翻译下列短文: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袭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出袭发粟以与饥寒者。
(《曼子春秋》)
2.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
“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史记·
张仪列传》)
第七节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感叹词简介(练习题)
1.介词“被”是由名词“被”引申虚化而来的。
2.连词“而”、“以”通常只连接名词。
3.“姑、且、聊”都表示暂时让步的语气和情态。
4.古汉语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之”,同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完全相同。
5.两个或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如《孟子·
梁惠王》: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可以表示两重或三重语气。
6.《史记·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句中“以”作连词用。
7.《战国策·
齐策》: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句中“也”表疑问语气。
8.两个或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其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二、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察今》)()
2.扶苏为人仁,谓蒙括曰:
“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李斯列传》)()
3.古之兵,弓、剑而已矣。
(《淮南子·
汜论训》)()
4.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司马相如列传》)()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6.强奏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7.龟蛇同弗灵于狼也。
(《中山狼传》)()
8.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
三、标点短文:
1.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暗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梦溪笔谈》)
2.岭南气候不齐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日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弹寺扣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东坡诗话录》)
四、翻译下列短文:
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退。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
冯异传》)
2.有雪,勿令从风飞去。
劳雪,今地保泽。
叶又不虫。
每雪轨一劳之。
若竟冬无雪,腊月中汲②井水普浇,悉令彻泽。
有雪则不荒。
(《齐民要术》)
第八节特殊的语序(练习题)
一、说明下列各句加点数词的用法及特点:
1.一屠晚回,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2.盖—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捕蛇者说》)()
3.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曹刿论战》)()
4.君既系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
(《谭嗣同》)()
5.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国语·
齐语》)()
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7.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8.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踰者,峭也。
(《韩非子·
五蠹》)()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谓语前置”。
2.何谓“宾语前置”,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四种情况。
三、标点下列短文:
1.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寡人也。
“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韩非子·
难一》)
2.二匹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因可乎?
陈涉世家》)
1.故用兵之法,十则固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
谋攻》)
2.大宗今封闭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条才于异代乎?
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资治通鉴·
唐纪》)
第九节特有的句式结构(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判断句2.被动句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译文:
1.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察今》)()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3.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世说新语·
方正》)()
4.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其众。
《赤壁之战》)()
5.操军破,必北还。
(《赤壁之战》)()
6.五人者,盖当蓼洲用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1.汀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两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水经注》)
2.竹之始生,一寸之荫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免起鹃落,少纵则逝矣。
(《东坡文集》卷四十九)
1.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
2.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
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
皆曰:
“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宣王悦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语法练习题答案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答案)
1
(1)√
(2)×
(3)×
2
(1)实词的活用:
古汉语中,各类实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比较固定的,每一个词属于哪一个词类是比较固定的。
但古汉语中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有时候可以临时改变它们的基本功能,由甲类词用作乙类词,也就是说,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
这种情况,叫做“实词的活用”。
(2)词的兼类:
某些词同时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是一种常规的语法现象,不是临时性的语法现象。
3
(1)①动词②名词③代词
(2)①形容词②副词
4答:
(1)划分词类得依据和标准不同。
现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
古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古代学者根据词的词汇意义的“实”(实在、具体)和“虚”(抽象、不具体、不实在),将汉语的词划分为“实字”和“虚字”。
为了照顾传统的说法,现代学者在划分故汉语词类时,也就不仅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和同其他词组合的能力),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实词和虚词的范围不同。
现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副、代、叹八类词,虚词包括介、连、助、语四类词,共十二类。
古汉语的实词和虚词各包括哪些词类,古汉语共分几个词类,学者们的看法至今仍未一致,一般来说,名、动、形、数词归入实词,人们并无歧义;
量词,由于上古时期极少,汉代之后才逐渐多起来,因此不少教材根本不涉及量词,代词是一种半实半虚词,因为绝大多数代词(如“之”“其”)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所以有的人根据传统的说法,把它归入虚词;
副词,由于词义比较“虚”人们一般把它归入虚词;
叹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归入虚词;
助词,有的教材把它们归入代词连词,等等。
总之,同一个,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语法著作里,往往有不同的词类归属。
5
(1)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
“犬马最难。
”“孰易者?
“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
译文:
有一个门客为齐王作画。
齐王问:
“画什么东西最难?
”他回答说:
“狗和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
“画什么东西最容易?
”他回答:
“画鬼怪最容易。
狗和马,是人人都熟悉知道的,从早到晚都出现在人们面前,一定要很像,所以难画。
鬼怪是无形的东西,不现露在人们面前,所以最容易画。
(2)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臣弑其君,可乎?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
“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
“在古代人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说:
“为臣的人杀掉他的君主,可以吗?
”孟子答道:
“毁灭仁爱的人叫做贼,毁灭正义的人叫做残,残贼的人叫做独夫。
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个‘独夫’殷纣,没有听说杀过君主。
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答案)
1
(1)C;
(2)B
2
(1)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1)名词的意动用法:
是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3
(1)√
(2)×
这儿讲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判断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除了要看它们特定的上下文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外,也要考察它们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语法作用和语法功能。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主要语法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同位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也不表示判断,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其中必定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这里有三种情况:
①这两个名词构成主谓关系,前者作主语,后者活用为动词谓语,起叙述作用。
②这两个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前者活用为动词谓语,后者做它的宾语。
③这两个名词形成动补关系,前者活用为动词谓语,后者作它的补语。
(2)名词前如有“能”“可”“欲”“敢”等能愿动词,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3)名词前如果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4)名词前面如果有介宾词组作状语,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5)名词后面如有代词“之”“我”等作宾语,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6)名词后面如有介宾词组作补语,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7)名词如果用“而”或“以”连接,那么,它就活用为动词。
(连词“而”“以”通常只连接动词和形容词,不连接名词)
(8)名词前面如有辅助性代词“所”字,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9)名词的后面如有辅助性代词“者”,这个名词的又是作“者”的修饰语,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5
(1)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
“子勿击也,子亦犹是。
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衣服出去。
天(忽然)下雨了,他脱掉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家,他的狗没认出他而向他叫。
杨布发怒,想要打他。
杨朱说:
“你不要打它,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
以前你的白狗出去,变成黑的回来,你难道不感到奇怪吗?
(2)孟柯,邹国人,受业子思之门人。
孟柯,邹国人,在子思的学生那里受业。
通晓儒家学说之后,游历齐国奉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他。
……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富使兵强;
楚、魏任用吴起,打胜仗削弱敌国;
齐威王、宣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诸侯来东方朝拜齐国。
天下各国正从事于合纵或连衡的外交活动,把进行战争看作有本事,可是孟轲却讲述唐、虞以及夏商周三代的仁德,所以到哪儿都不相投。
不受任用,便和学生万章等人编订《诗》、《书》典籍,阐述孔子德意旨,写《孟子》七篇。
第三节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练习题答案)
1
(1)×
(2)√(3)×
2
(1)数词活用为动词
(2)使动用法和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一般动词
3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使宾语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