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6880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知识点考点Word格式.docx

速度分为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分为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决定因素:

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速率由路程和时间决定

  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速率无方向

  了解:

速度和速率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考点:

速度、速率的概念、方向与计算

第四节: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3、会数据处理

4、画速度—时间图像

5、能看懂s-t图像和v-t图像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加速度:

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用a表示

2

3、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加速度: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变化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

关于加速度的八个“不一定”

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负加速度不一定小于正加速度;

加速度不断减小(增大),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减小(增大)

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2、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

方法一:

根据v-t图像,看随时间的增加,速度的大小如何变化,若越来越大,则为加速运动,反之则为减速运动。

方法二:

根据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间的关系,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为加速运动,反之为减速运动。

加速度的计算

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及了解。

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判断。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原理和步骤

2、数据的处理

3、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

方法一:

依各相邻计数点间的加速度求

方法二:

逐差法求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

速度均匀变化

(3)由v-t图像说明凡是倾斜的直线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两种情形:

a与v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加

a与v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设初速度是

,末速度是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两种特殊情况:

当a=0时,公式为v=

做匀速直线运动

=0时,公式为v=at,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的应用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微分思想

2、公式推导:

用v-t图像推导(面积)

用公式推导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逆向转换: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用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和图像法来解决问题

用v-t图像描述位移

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2、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平均速度公式:

,x=

t

公式使用时,均为矢量,要选取正方向。

灵活选取公式求解(无谁想谁法,即题目中没有出现哪个物理量则找也未出现这个物理量的公式),共涉及五个物理量,知道其中的三个物理量,可选取两个公式求另两个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a、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

又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b、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

=

C、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

的关系为: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设t=0开始,以T为时间单位,则:

a、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1:

2:

3:

b、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C、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d、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6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

(1)基本公式法

(2)

(3)平均速度法

(4)比例式法

(5)图像法

7、“追及”“相遇”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的灵活运用

运用公式、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追及”“相遇”问题的求解。

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条件:

只受重力;

由静止释放。

特点: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也叫重力加速度,为g,一般认为大小为9.8

规律:

所有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都可以直接使用,只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利用

利用公式

求解。

方法三:

利用速度公式v=gt求解

方法四:

利用多次求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像,根据图像斜率求得。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物体下落的快慢有物体的重力决定。

2、伽利略的逻辑推理,猜想和验证。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图示,分类

2、重力

3、重心的确定。

说明:

这一节内容初中已经学过,所以高中不会细讲。

弹力

 

1.弹力的产出条件:

(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常见的几种弹力的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

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4.弹力的大小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掌握几种常见的弹力

弹力方向的判断

利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摩擦力

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当他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时候,在他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

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

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存在、方向及计算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合力与分力是作用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

3、实验: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4、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作用与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

5、求力的合成的方法:

三角形定则你、平行四边形法则、正交分解法

合力的求解

平行四边形法则,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力的分解

1、分力:

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叫原来那个力的分力。

2、力的分解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

拓展: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力学计算题中会受力分析。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及应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误差分析、注意事项

3、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F=ma

利用F=ma解决实际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公式: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

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了解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画出示意图

(3)、求出合力F

(4)、由F=ma列式求解。

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题。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1、基本单位:

物理学中七个物理量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

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的物理单位

3、单位制: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总和叫单位制。

4、分类:

力学单位制、国际单位制。

说明:

这一块知识点高考不考。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

“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

“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3、注意区别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六、七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理想实验法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2.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a、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b、合力与速度无必然了解,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了解

  c、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a、轻绳

  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

  ④弹力可做瞬时变化

  b、轻杆

  ①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②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④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

拉力、压力

  ⑤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c、轻弹簧

  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②弹力的大小遵循的关系

  ③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a、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

  b、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

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

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

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c、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

  ①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

  ②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

③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

以上全是考点。

高一必修二(人教版)人命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等时性;

②独立性;

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

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

判断时要紧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

明确物体的初速度的方向;

分析合外力的方向;

分析两个力的关系;

4、小船渡河问题。

曲线运动的条件,特点。

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的判断。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小船渡河问题。

第二、三节:

平抛运动及研究

1、平抛运动

(1)特点:

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

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

(3)平抛运动的几个有用的结论

.①运动时间:

,即平抛物体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仅取决于下落的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②落地的水平距离

,即水平距离与初速度和下落高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③落地速度:

,即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和下落高度有关。

④平抛运动,任意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

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且

的反向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为水平位移的中点。

平抛运动的规律

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圆周运动

1、.圆周运动:

指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即物体运动轨迹是圆。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

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

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

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

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3、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线速度与角速度间的关系:

(2)线速度与周期间的关系:

(3)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

(4)考虑平率f:

4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特点:

线速度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是恒定不变的

性质:

是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到解题之中

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其计算。

 

第五、六节: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1、向心加速度: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原因,这个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

公式:

意义:

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方向:

总是沿着圆周运动的半径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公式也适用于非匀速圆周运动。

3、向心力: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力就是向心力

方向:

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作用:

只改变线速度方向,不改变线速度大小

不是质点做圆周运动才有向心力,而是由于向心力存在才迫使质点不断改变其速度方向而做圆周运动。

大小:

向心力来源:

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一定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若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则为物体所受合外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力,而合外力在切线方向上的分力则用于改变线速度大小。

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及其相关计算

用向心力的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第七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火车弯道转弯问题

2、拱形桥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4、离心运动

5、解决圆周运动相关问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2)、明确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及其圆心位置,进一步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或向心力

(3)、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列方程

(4)、求解或分析讨论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日心说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应用开普勒三大定律分析问题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适用条件:

严格来说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以下几种情况也是适用的:

①、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

②、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

③、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①基本方法:

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

说明: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3)引力常量G的测量及物理意义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运动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万有引力与重力:

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天体质量计算的方法

(1)、

(2)、

(3)、

(4)、

3、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将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卫星绕行星动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

(2)、若已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和星球的半径,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则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是在有关计算中常用到的一个替换关系,被称为“黄金代换”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

宇宙航行

1、人造卫星

2、、卫星的轨道

3、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

v1=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