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走左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足走左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走左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查自学。
图上画着两个小朋友并肩在路上走。
板书“走”
zou,指名读准音。
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走”的字形的。
走,上面是土,表示在底下行走;
下面部分和足的下面部分一样,在这儿又像迈开大步走路的样子。
指名说“走”的笔画笔顺,边说边书空。
全体学生用手指在桌上写“走”。
巩固练习
比较读音:
zou走
zu足
相同:
声母相同,都是z(平舌音)
不同:
韵母、声调不同。
(读一读,区别一下)
比较字形:
走——足
下面一样(像人的身体和脚)
走:
上面是土,足:
上面是口。
书写指导、作业。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提醒学生:
足:
口不要写得太大,要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的中间。
竖在竖中线上。
撇的起笔在横中线上面一点。
收笔在左下格中间。
捺要平。
上面的土写在上半格,竖笔都在竖中线上,中间的长横在横中线上一点,左稍低,右稍向上。
两个字指导完
教师范写后,学生照样在作业本上写三个。
《荷叶圆圆》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充满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识字、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叶之美,感觉趣味盎然的课文内容。
情境体验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经常运用的方式,本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整合的教学环节以体现语文的味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与体会,让学生学会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中心句“荷叶是……”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出夏天的美好,激发出对美的向往。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PPT课件。
3.荷叶、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老师拿一幅荷叶图,问:
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荷叶呢?
学生观察,回答。
(这是一片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老师随机引导,句子反过来怎么说呢?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出示句子: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指名读,进行评价。
2.引语: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感受荷花的美。
板书课题,指导认识“荷”字(形声字,上半部表意义,下半部表读音)。
在田字格中书写“叶”字。
学生说出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并进行书空。
3.认识了“荷叶”,想不想认识荷叶的朋友们?
就让青蛙带路,帮我们去找它们吧。
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二、探究学习,感受荷叶之美
(一)初步感知:
1.出示问题:
说说荷叶的朋友都有谁?
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关词句。
2.指名回答,随机贴出词语卡片。
“小水珠——摇篮、蜻蜓——停机坪、青蛙——歌台、小鱼——凉伞”。
3.练习句子。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卡片说:
“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把荷叶当作()。
”
(二)朗读感悟:
1.你最喜欢荷叶的哪个朋友?
学生自由回答。
2.请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读两遍,并给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指名回答。
(以下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由安排)
A.小水珠:
(1)出示小水珠动画。
问:
你为什么喜欢小水珠?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小水珠的理由。
(2)那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互评。
(3)老师听出来了,你喜欢文中的“躺”字。
谁来说说什么是“躺”?
学生可以做动作表示。
老师指导学生做出“躺”的动作(头向上,双手扶于脑后,全身放松)。
创设情境并配柔和音乐,学生轻闭双眼感受“躺”:
现在你正躺在一片又圆又大的荷叶上,一阵微风吹来,你的身体随着荷叶左一摇,右一摆,左一摇,右一摆……
谁来说说自己躺着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舒服)
(4)谁能带着这种舒服的感觉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5)出示“晶”字,观察“晶”字结构,并练习说“亮晶晶的()”。
B.小蜻蜓:
(1)出示小蜻蜓动画。
你为什么喜欢小蜻蜓?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小蜻蜓的理由。
(2)那请你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评价朗读情况。
(3)谁能做出蜻蜓的姿态?
学生做动作,文中的哪个词可以表示?
回答(“立”)。
指名说出“立”字和“站”有什么不同?
(轻盈)
(4)练习说话:
透明的()
(5)谁能带着这种轻盈的感觉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C.小青蛙: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为什么喜欢小青蛙呢?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小青蛙的理由。
(2)那就请你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老师进行评价。
(3)出示“呱呱”,猜一猜小青蛙在唱什么呢?
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唱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4)请学生做出“蹲”的动作,体会小青蛙快乐的心情。
(5)出示歌曲视频《小青蛙之歌》。
学生可以一起哼唱。
(6)小组比赛读第四段,读出小青蛙的快乐。
D.小鱼儿:
(1)出示小鱼儿动画。
你为什么喜欢小鱼儿?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鱼儿的理由。
(2)请你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读第五段,学生互评。
(3)问:
“小鱼儿在水中是怎么游的?
”学生发挥想象做出“游”的动作。
出示“捧”字,什么是“捧”?
学生做出“捧”的动作。
(4)它的心情好吗?
找出“笑嘻嘻”并理解体会。
(5)男女生比赛读第五段,读出小鱼儿的好心情。
(三)练习背诵:
1.出示“小水珠、蜻蜓、青蛙、小鱼儿”的头饰,请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读。
2.请三组同学上台表演读,每组四人。
其他同学帮助朗读课文,台上同学做相应动作。
相互评价。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及时表扬;
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表达,在自我展示中获取动力,受到熏陶、感染,得到了发展。
三、拓展练习:
1.引语:
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无限欢乐。
(出示课文插图)现在,我们也来到了荷花池边,你还能给荷叶介绍几个新朋友吗?
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说一说还有谁会和荷叶做朋友。
2.练习说话,出示句子:
()说:
“荷叶是我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的答案:
小鸟、小乌龟、小朋友……指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动作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四、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
朵、机。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指名提醒大家写这两个字分别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板书“朵、机”,并强调:
“朵”字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学生练习临摹,强调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4.挑选两种作业进行展示,一种是具有明显错误的作业,让学生指出不足,不点名批评;
一种是书写非常规范的作业,点名表扬。
坚持写字与习惯紧密相连,在引导学生不断的观察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写好字的能力,老师的评价使学生发现问题,保持对写字的兴趣。
五、作业
美美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躺
小蜻蜓停机坪立
小青蛙歌台蹲
小鱼儿凉伞游
(朵机)
沁园春·
雪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投影)
1.正音:
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
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
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
下阕可分几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
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
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
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
师:
谁能说给我听?
生:
我觉得(读)“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
你能不能概括一下你刚才读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情景?
就是讲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
月亮升起来,还有吗?
就是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等等,现在月亮升起来了,(板书“月亮升起“)后面呢?
(读)“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没到那么远吧?
你先思考一下,另一位同学接着讲。
应该是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还有一个词呢?
霎那间。
你把这一段读一下我听听。
(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
”
洒满了银光以后整个海面上是什么样?
有一个词,是什么?
微波粼粼。
我不会写这四个字,你帮我写吧。
(一学生上前在“月亮升起”后写“微波粼粼”)谁还接着说?
已经告诉我了,月亮升起来了,大海上波光粼粼。
接着往下解释,后来月亮怎么样了?
海面怎么样了?
后来“海面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那月亮跑哪去了?
月亮……
书上怎么说你就怎么读。
应该是(读)“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你的意思说现在月亮升高了,接着往下说,穿过微云以后呢?
(读)“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是不是月亮和大海都产生了变化?
对。
(指板书)这里是月亮刚刚升起,海面上微波粼粼,刚才说的是什么样的啊?
月亮升起。
我再写个“月亮升起”?
越升越高。
谁越升越高?
月亮。
那怎么写啊?
月亮越升越高,我只要四个字。
月亮升高。
对,海面上怎么概括?
海面上波涛汹涌。
不对,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是不是这两句呀?
那这两句用四个字能概括吗?
刮风起浪。
也可以,但不太美。
狂风巨浪。
这风有点太大了。
(笑声)
刮风卷浪。
能不能这么说,风怎么样?
卷。
卷什么样的浪?
巨浪。
对了,“风卷巨浪”这四个字多好呀!
把两个意思都说了。
(板书“风卷巨浪”)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概括成“风卷巨浪”行不行?
行。
(对一学生)你去把“月亮升高”写在“风卷巨浪”的前面。
(学生上前写)再往下看,还有吗?
后面月亮怎么样呢?
大海又怎么样呢?
说不来的“使劲”读一读,谁把皮鞋匠看他妹妹后面那一段读一读。
(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大家一起来读。
接着我的话来读“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读)“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现在月光怎么样了?
照耀。
大海怎么样了?
波涛汹涌。
谁来写这八个字?
(一学生上前写)既然海面是这样变化的,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读出来呢?
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开始。
(学生各自读课文)
谁愿意读“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这一点儿?
谁接着他读“月亮升高,风卷巨浪”这一点儿?
谁读“月光照耀,波涛汹涌”这一点儿?
(三个学生站起来)一个人读完下一个接着读。
大家听一听他们三个读得有没有变化,像不像微波粼粼、风卷巨浪、波涛汹涌。
(三个学生分别读这三段话)
大家一齐来读,我给你们打上拍子,你们一边读一边用眼角扫一下我的手势,我怎么指挥你就怎么读。
咱们看看读起来有意思没意思。
预备,起!
(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
”(教师随机给予指导)
这回谁起来再读?
谁读第一层?
没有发过言的举手,已经发过言的先放下手。
(教师让三个学生站起来)开始。
(三生分别读)
太好了,谁还想读?
(一女生站起来)你现在先挑一层,这三层随便你想读哪一层,读完了,你想和哪位同学挑战,你就点他的名。
(女生点了姓赵的同学)好,你先读,开始。
女生:
”(赵生也读这一层与她比)
满分是五分,全体同学用你们的手给女生亮分。
五分。
五分,好,给第二个同学亮分。
也是五分,很好。
都读得不错。
谁还想比?
还有两个名额。
(指一举手的学生)随便读一段,谁敢应她的战?
(马上有一男生站起来)好,开始读。
(读)“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涌过来。
”(男生重读这一部分)
两个人都读得不错,还有一个名额,谁来读?
(又一女生站起,另一男生站起应战)
”(男生重读)
两位同学读“波涛汹涌”真的波涛汹涌。
前面看见妹妹恬静的脸,读得很温柔。
这位男同学读得也很温柔。
(众笑)好啦,大家读得也不错,讲得也不错,但我还是不明白,我说《月光曲》的曲调在哪?
旋律是什么?
我找不着。
你们告诉我,这儿(指板书三层)写的是月亮和大海,这哪是《月光曲》呀?
它怎么就成了《月光曲》的旋律了?
因为它是用语言文字来代替这个《月光曲》的。
噢,代替了,那《月光曲》就是:
(唱)“月亮升起……”(众笑)
不是,不是,它的旋律,用语言文字来表示它的旋律。
因为课文不可能把《月光曲》整一首的谱子写下来,要是那样的话,我们不用学《月光曲》了。
成音乐课了是吧,他的话解释清楚了吗?
没有。
非常遗憾,没讲清楚,谁能帮我解释清楚?
我觉得“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
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
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
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你光这么说不行,我知道波涛汹涌是“轰隆、轰隆”的非常大的海浪,我知道它的声音很大,它怎么就成了《月光曲》的旋律了?
支老师,黑板上都写的是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海。
对呀!
那我们可以联想到月亮是很……
(打断)你想怎么联想就怎么联想?
不对。
我还可以联想到我小时候,我妈妈生气了,一开始不太厉害,到后来揍了我一顿。
(众笑)我还可以联想到这个呢。
我觉得它第一层的意思是说《月光曲》的第一段非常柔和。
它……
(打断)你怎么认为它是《月光曲》的第一段?
我还认为我妈妈刚刚生气呢!
(众笑)你说它是《月光曲》的第一段不行呀,你怎么来证明呢?
好好读书,再把第九节好好看一下。
(学生各自看书)
想想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不是,是联想。
谁的联想?
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
皮鞋匠和妹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