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367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寒假作业四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

寒假作业(四) “世界经济成长历程”综合回顾练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

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

A.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B.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

C.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

D.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解析:

选D 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不能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故A项错误;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是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故B项错误;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而展开的,故C项错误;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故D项正确。

2.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解析:

选C 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16世纪,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为了寻找到更多的黄金,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解析:

选D 从题干信息中可知,材料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

4.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人文精神传播推动奢侈消费

B.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战乱不断致使产品供应减少

D.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

解析:

选D 从表格中看不出奢侈消费,故A项错误;自由放任政策产生于工业革命期间,故B项错误;1475年到1597年英国国内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乱,故C项错误;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

5.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这说明(  )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选B 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

6.1879年,一位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说:

“我们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并与他们竞争是明智之举。

”“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文化使命’。

”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可能是(  )

A.君主立宪B.文化传统

C.殖民技巧D.工业技术

解析:

选C 英国是当时的殖民霸主,由材料中“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可知,应是学习殖民技巧,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方面英国不如德国,故D项错误;A、B项与题意无关。

7.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议会就开始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如《济贫法》《工厂法》等,严格限定童工和女工的工作时间,改善被雇佣者的生活境遇。

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启蒙运动的推动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工厂法》等社会立法”,反映了工业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政治、法律的影响,故A项正确。

8.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斥垄断组织的扩张:

“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

”这说明垄断组织(  )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

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

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

解析:

选A 材料表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但没有破坏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会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9.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

”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解析:

选D 材料中“最好”与“最坏”、“充满希望”与“令人绝望”、“什么都有”与“什么也没有”反映了同样形势对不同的人来说完全不一样,可见民众生活差别很大,故D项正确。

10.在历史上,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

“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

”这深刻反映了(  )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B.不同时期的英国面临的发展需要不同

C.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变殖民掠夺的方式

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解析:

选C 1852年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有“日不落帝国”的美称,故A项错误;1852年时,英国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是英国财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1852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殖民地落后,无法推行自由贸易,影响了英国的全球贸易政策,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的美国还无法和英国相抗衡,故D项错误。

11.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

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

材料说明美国(  )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解析:

选A “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可见在美国电力已经广泛运用,故A项正确。

12.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

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

这说明该计划(  )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解析:

选C 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

13.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

B.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

解析:

选D 材料中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部门是“钢铁、铁路和纺织”,无法反映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新经济”的含义,故B项错误;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从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增长更快,故D项正确。

14.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于2017年1月23日签署命令撤出“TPP”,1月27日签署“限穆令”。

2月1日,英国议会下院授权首相启动“脱欧”程序。

2月5日,法国竞选总统玛丽娜·勒庞发表竞选纲领,承诺若当选,必以“法国优先”。

这与下列哪一做法相类似(  )

A.二战时期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

B.二战后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二战后签署“关贸总协定”,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D.大萧条时期各国采取利己主义政策,以邻为壑

解析:

选D 大萧条时期,各国的利己主义与材料中“美国优先”“法国优先”“脱欧”等相符,故D项正确。

15.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种很有形象的论调,认为美国的经济困难是由缺乏计划造成的,经济没有统一的规划以保证企业生产正常的数量,以正常的价格出售,因此出现了经济的不平衡、失业增加。

持此论调的人(  )

A.主张建立失业保险制度B.倡导生产决定需求

C.要求实施公平竞争法规D.强调加强产业竞争

解析:

选C 持此论调的人强调,“保证企业生产正常的数量,以正常的价格出售”,即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

A项属于社会福利制度,故A项错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干预,使得企业的生产由无序变得有序,与倡导生产决定需求无关,故B项错误;实施公平竞争法规,是使企业的生产有序的有效措施,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加强对产业的监管,而非强调加强产业竞争,故D项错误。

16.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联邦德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据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在国家财富再分配的基础上

B.资本主义福利政策不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好处

C.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不断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

D.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解析:

选A 福利国家制度属于西方国家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给普通百姓带来基本的生活保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福利政策加大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扩大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福利政策建立的关系,故D项错误。

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曾评论苏俄(联)某项经济政策:

“照俄国人说,俄国现存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实行马克思主义;要像英国、美国之实业经济的那样发达,才可以实行马克思主义。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

选B 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用市场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进而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符合题目中“俄国现存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

18.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民主。

材料中这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