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6465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云南B.陕西C.甘肃D.新疆

10.有人说:

“两千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

C.秦始皇统一六国D.百家争鸣

11.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是()

A.班超经营西域B.张骞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D.大秦遣使来汉

12.年轻时寻访各地名胜古迹,阅读大量书籍,后经过十多年努力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古代著名史学家是()

A.司马迁B.张仲景C.司马光D.辛弃疾

13.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B.简化制作过程

C.使造纸原料容易得到而又便宜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14.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起义

C.项羽起义D.黄巾起义

15.“君暴税重民怨起,陈胜、吴广举大旗,错用兴楚号天下,星火燎原作先驱。

”下列与诗中描述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相关的有()

①烽火戏诸侯 ②徭役沉重 ③赋税沉重 ④刑法严酷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近年来,新疆有一股分裂势力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12月28日,新疆墨玉县发生暴恐袭击事件,4名暴徒被全部击毙。

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管辖,成为我国领土组成部分的标志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C.西域都护的设立D.丝绸之路的开辟

17.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黄帝B.张仲景C.华佗D.郦道元

18.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C.汉武帝首创殿试

D.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

19.东汉时一位帝王迷恋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专门遣人炼制丹药,供他服用。

这说明他信奉(  )

A.佛教B.道教C.儒家思想D.基督教

20.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

A.西汉以前B.西汉早期

C.西汉末期D.东汉早期

二、非选择题

21.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箭头所示的交通线被称作什么?

(2)它为什么叫这个名称?

(3)简要说明它的出发点,所经过的地区以及终点。

(4)这条交通线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5)在这条路上,你将会尽情吃到哪些汉朝不容易吃到的水果。

(两种即可)

22.某校七年级

(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

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

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他的功绩。

[图示中的历史]

(1)这两幅图示都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作用?

[史料中的历史]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

(2)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钱币中的历史]

(3)图三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

除此外汉武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评价中的历史]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4)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他在位时西汉进入了怎样的局面?

结合毛泽东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24.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5)在这条路上,你将会尽情吃到哪些汉朝不容易吃到的水果(两种即可)

25.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的时候,西汉国力强盛。

然而,身居高位的汉武帝却无法摆脱烦恼。

而他也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

请你根据下列史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

可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中找出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

(3)结合所学和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让自己心神安宁?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是西汉初期的皇帝,A项符合题意;

BC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A。

2.【答案】A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故答案为A。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统治黑暗、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是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东汉末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D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4.【答案】A

【解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多里,形成了万里长城。

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秦。

长安是今西安,在陕西省。

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陕西出发。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6.【答案】B

【解析】西汉初期,儒生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加入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而被汉武帝上升为封建正统思想,从此之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其原因是儒家思想不断吸取诸子百家思想,从而能不断适应不同时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

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迅速崛起,削平群雄,推翻元朝,在1368年建立明朝;

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是解题的关键,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迅速崛起,削平群雄,推翻元朝,在1368年建立明朝。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刘邦即汉高祖,文景之治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期间近40余年的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历史。

由此分析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9.【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丝绸之路”路线图中长安即今天陕西西安,途经敦煌,在今天甘肃。

“丝绸之路”,途经陕西、新疆、甘肃三省。

因此选A。

10.【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西域与汉朝友好的关系,为开创了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故答案A。

11.【答案】B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大秦遣使来汉均是在东汉时期,故选B。

12.【答案】A

【解析】史学家司马迁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故选A。

13.【答案】C

【解析】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造纸的原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

刘邦起义和项羽起义是继陈胜吴广起义后的反秦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sì

)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所以答案选B。

1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的领土。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1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既爱情昂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所以答案选B

19.【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东汉时一位帝王迷恋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专门遣人炼制丹药,供他服用。

这说明他信奉道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B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抹灰的山川入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由此可知,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西汉早期,故选B。

21.【答案】

(1)丝绸之路。

(2)中国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而得名。

(3)从长安出发,经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4)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葡萄、石榴。

【解析】

(1)根据题图,这一交通线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和欧洲大秦。

此路线被称为丝绸之路。

故本题答案为:

丝绸之路。

(2)因为这条路线是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由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运抵西亚和欧洲大秦,甚至于更远的地方。

(3)这一交通线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和欧洲大秦。

(4)这条交通线后来成为中西方进行交往的重要通道,所以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5)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让中原人民可以吃到西域地区甚至欧洲的水果,比如葡萄、石榴。

22.【答案】

(1)休养生息的政策;

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1)依据题干信息“汉初采取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时期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到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这一政策,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2)依据上图《主父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逐渐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归纳总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推进大一统格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➀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

在全国13个州部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➁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➂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23.【答案】

(1)实施了“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使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3)五铢钱。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言之有理即可)

(1)第一小问,根据两幅漫画可知,这是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而采取的“推恩令”;

第二小问,根据漫画和所学可知,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第三小问,这样做的作用就使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可知,《六经》是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所以,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小问,根据“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和所学可知,汉武帝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第一小问,根据钱币上行文字“五铢”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还包括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实施了上述经济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大一统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第二小问,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虽然在统治期间出现“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但在晚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了罪己诏。

从其一生功过来看,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用一句话概括为: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4.【答案】

(3)实际上这个题也是在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

这一交通线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和欧洲大秦。

25.【答案】

(1)王国问题。

汉高祖时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允许诸侯王将白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利于中央集权: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万面采取措施,为大一统帝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国家空前强盛。

(1)根据材料一“王国问题终于彻底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王国问题。

由“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知汉高祖时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从而削弱王国势力。

(3)根据材料汉武帝“心神不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使他“心神不宁”。

因此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逐渐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使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