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B.呼吸作用C.钢铁生锈D.燃放烟花
11.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O2会越来越少,CO2会越来越多,因此将CO2转化为O2,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O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2分解又可重复使用。
NiFe2O4在此反应中是( )
A.粘合剂B.制冷剂C.防腐剂D.催化剂
12.校运动会上,发令枪打响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此白烟主要是
A.红磷B.五氧化二磷C.水蒸气D.四氧化三铁
13.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用托盘天平称量15g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移,此时的操作应是
A.增加砝码B.添加粗盐C.减少粗盐D.调节平衡螺母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15.某同学用10mL量筒量取8.6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实际体积( )
A.小于8.6mLB.大于8.6mLC.等于8.6mLD.不能确定
16.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滤纸用水润湿紧贴在漏斗壁上,不留气泡B.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为加快过滤,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17.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CO2和N2(澄清石灰水)B.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观察颜色)
C.空气和O2(带火星的木条)D.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18.下列实验操作,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洗涤试管时,上下震荡试管
B.由于未说明用量,王倩取了1—2mL氯化钠溶液做实验
C.蒸发操作时,当液体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D.胶头滴管先伸入试剂瓶内,再挤压胶头吸取少量液体
19.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20.某同学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出现的情况是()
A.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C.反应速率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二、填空题
21.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
(1)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
(2)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 (3)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 (4)研究空气成分
2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氧气_____。
(2)水_____。
(3)氨气_____。
(4)二氧化硫_____。
2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镁条燃烧时下方垫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加热“铜绿”时看到固体颜色变化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在空气中灼烧红亮的铜丝,主要现象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实验中气体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目的_____;
(5)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4.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_____;
(填名称)
(2)干冰可以制造舞台云雾,因为干冰升华是一个_____过程(吸热或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成雾状;
(3)很多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充了氮气,因为氮气不活泼,不易与食品反应,也为了避免食品与空气中的_____反应而变质。
(4)下列物质: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水蒸气;
③白酒;
④干冰;
⑤洁净的空气;
⑥铁粉;
⑦生理盐水;
⑧四氧化三铁;
⑨冰水混合物;
⑩稀的双氧水;
其中属于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填序号)
三、实验题
25.我们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常见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该实验时试管口要_____,目的是_____。
用此方法来制取和收集相对纯净的氧气可用装置_____(填序号),当看到_____,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你认为制备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文字表达式是_____。
要回收该实验中的二氧化锰,进行的实验操作名称_____,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_____。
该实验需将圆形滤纸折叠。
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3)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氧气,文字表达式是_____,如果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_____(填“a”或“b”)通入。
26.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至少回答两点)_____;
(3)已知镁+氧气
氧化镁(固体),镁+氮气
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成分?
_____,原因是_____;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二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
_____。
27.用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
如图,再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一端伸入红色的水中。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银白色的铁丝表面_____,同时看到烧杯的导管中_____。
(2)日常生活中铁生锈都较为缓慢,短时间内不易察觉,本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很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8.某校学生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带火星的某种材质的小木条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取出吹灭后,再次将带火星木条插入,发现小木条又能复燃,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后发现,木条最后不再复燃。
于是同学们决定探究能使带火星的该种材质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少的体积分数。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为1、2、3、4、5,并分别使集气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集气瓶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集气瓶内的水排尽,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见下表)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1)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5的集气瓶中,其现象为:
(2)通过三步实验操作,可以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的体积与总混合气体的体积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4的集气瓶前,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提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有些同学认为实验到此还没有得出结论,决定继续进行研究。
为使实验更具针对性,你认为他们应该使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做法,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题意;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D、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这些都是节约能源的措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法,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D
A、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积土成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磨杵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4.D
A、加碘盐是由氯化钠、碘酸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食醋是由醋酸、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是由水、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5.A
A、镁的元素符号为Mg,故A错误;
B、氧元素符号为O,故B正确;
C、氟元素符号为F,故C正确;
D、硅元素符号为Si,故D正确;
故选A。
6.A
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用铝做成锅,利用的是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熔点较高的性质,这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用石墨做电极,利用的是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用铜制导线,利用的是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7.C
A、长颈漏斗,错误;
B、量筒,错误;
C、坩埚钳,正确;
D、锥形瓶,错误。
故选C。
8.C
A.不能用手取药品,防止腐蚀,应选药匙,故A错误;
B.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防止失火,应选灯帽盖灭,故B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C正确;
D.连接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图中操作易挤碎试管底部,操作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
C。
9.B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
10.D
A、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氧化分解,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11.D
【分析】
NiFe2O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2分解又可重复使用,说明NiFe2O4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没有和二氧化碳反应,故NiFe2O4不是反应物,NiFe2O4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催化剂。
A、
在该过程中作催化剂,不是粘合剂,故A不正确;
B、
在该过程中作催化剂,不是制冷剂,故B不正确;
C、
在该过程中作催化剂,不是防腐剂,故C不正确;
D、
在该过程中作催化剂,故D正确。
12.B
发令枪弹丸中含有红磷,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产生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五氧化二磷。
13.B
称量15
g粗盐,首先调节天平平衡,接着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相同的称量纸,在天平右盘添加15
g的砝码,再用药匙向左盘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若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的量少,则应添加粗盐。
14.C
试题分析:
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物理变化;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得到氧气的速度慢一些;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因为产物中固体有两种;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是否集满。
故选
考点:
氧气的制取
15.B
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某同学俯视读数为8.6mL,由于在仰视读数时,读数偏低,实际数偏高,则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8.6mL,因此B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在读数时经常出现的两种错误是仰视读数和俯视读数。
仰视读数时,视线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下,读数小于实际数;
在俯视读数时,视线斜向下,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上,读数大于实际数。
16.C
A、滤纸用水润湿紧贴在漏斗壁上,不留气泡,选项正确;
B、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杂质随液体流出,选项正确;
C、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损坏滤纸,选项错误;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可加快过滤,同时防止滤液溅出,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17.B
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可以,选择的方法正确;
B、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均是白色固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进行区分,选择的方法不正确;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空气中的氧气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能够区分,选择的方法正确;
D、光亮的银白色金属丝为铁丝,光亮的红色金属丝为铜丝,观察颜色可以鉴别铁丝与铜丝,选择的方法正确;
18.B
A、洗涤试管时,应该甩动手腕震荡试管,错误;
B、由于未说明用量,固体盖住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正确;
C、蒸发操作时,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错误;
D、胶头滴管先挤压胶头排空气,再伸入试剂瓶内吸取少量液体,错误;
19.D
A、在该实验中,铜粉应过量,这样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使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可以使氧气与铜充分反应,能够使氧气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D、在正常情况下,反应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应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与玻璃管内气体总体积的1/5,符合题意。
20.D
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所以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生成氧气的量会增多,又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度也加快了。
21.
门捷列夫俄国科学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放射性的钋和镭;
诺贝尔研究改进了炸药,改进引爆装置,使炸药使用变得更广泛;
拉瓦锡法国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提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22.O2H2ONH3SO2
(1)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氧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化学式为:
O2;
(2)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学式为:
H2O;
(3)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一个氨气分子中有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化学式为:
NH3;
(4)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化学式为:
SO2。
23.石棉网
镁+氧气
氧化镁
绿色固体逐渐变黑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红色物质逐渐变黑
铜+氧气
氧化铜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为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反应现象及实验操作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为了防止镁条燃烧时掉落的生成物烫坏实验台,在下方热石棉网。
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
答案为:
石棉网
镁+氧气
氧化镁
(2)铜绿受热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绿色物质变黑。
故答案为:
绿色固体逐渐变黑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3)铜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红色物质逐渐变黑。
红色物质逐渐变黑
铜+氧气
(4)铁在氧气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物温度较高,掉落后易使集气瓶底因不均匀受热而炸裂。
铁+氧气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5)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完成本类型题目需要明确文字表达式的组成。
文字表达式由反应物、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没有反应条件)、生成物三部分组成。
24.碳元素吸热氧气①③⑤⑦⑩
(1)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炭黑中含有碳元素;
故填:
碳元素。
(2)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
吸热。
(3)很多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充了氮气,因为氮气不活泼,不易与食品反应,也为了避免食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
氧气。
(4)纯净物是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①③⑤⑦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②④⑥⑧⑨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①③⑤⑦⑩。
25.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AE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B过氧化氢
水+氧气过滤漏斗甲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a
(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以及排水法收集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固液分离的方法、过滤用到的仪器以及滤纸的折叠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以及氧气的密度进行分析解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该实验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汽,到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回流,使试管炸裂;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发生装置为加热发生装置,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因此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相对纯净的氧气采用排水法,因此选择E;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AE;
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
(2)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选择发生装置为B;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回收该实验中的二氧化锰,进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还需进行洗涤干燥);
过滤用到仪器有:
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过滤时应把叠好的滤纸分成一边三层一边一层进行过滤,故滤纸折叠正确的是甲;
B;
过滤;
漏斗;
甲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气体应从a端进,空气从b端排出。
氯酸钾
a
26.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不能镁条燃烧不但消耗氧气也消耗氮气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即可)
(1)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红磷的量不足(没有使氧气完全反应)、装置气密性不好(空气进入装置)、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导致剩余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偏高)等;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
(3)镁条燃烧不但消耗氧气也消耗氮气,这样会使气体减少的总量要大于容器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使结果偏大,故不能用镁进行实验;
不能;
镁条燃烧不但消耗氧气也消耗氮气
(4)改进后的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也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等
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即可)
27.出现铁锈液面上升食盐水加速铁丝生锈
(1)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银白色的铁丝表面出现铁锈,由于铁丝生锈,消耗了氧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故同时看到烧杯的导管中液面上升;
(2)在本实验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可能是食盐水加速了铁丝生锈。
28.复燃不易溶于水有助燃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52.6%小于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题意,编号4的集气瓶内氧气的浓度比编号5中氧气的浓度低,木条能够复燃,所以编号5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有助燃性;
取出正立放好,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