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原理Word格式.docx
《艺术设计原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设计原理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造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是评价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艺术形式的本质,实际上也是艺术设计存在的本原价值的体现。
设计的科技性特征:
任何一个物的创造过程,尽管不一定包括发明过程,但少不了设计的过程;
而真正的发明则必须通过设计过程和设计思维方法才能实现。
设计对艺术的影响:
设计活动或者设计作品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借鉴甚至模仿的对象。
一方面,设计材料和生产方法常为艺术家所青睐,用来革新艺术的创作手法甚至产生新的艺术门类。
另一方面,有设计而产生的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也为艺术所关注,并成为艺术家探讨和表达的重要内容。
四、设计的分类
当“设计”为动词,可分为一下类型:
1.生活中的设想和计划2.产生物质形态的设想与计划
3.产生精神影响的设想和计划4.被商业化的设想与计划
当“设计”为名词,可分为一下类型:
1.非物质的秩序设计2.工程的秩序设计3.艺术的秩序设计
一般的理解,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
环境设计通过对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科技因素的中和考虑而创造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存空间。
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
环境设计的类型:
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
建筑的基本目的是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即实用、坚固、美观。
室内设计的内容:
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物理环境设计
人和土地的和谐关系问题是景观设计的核心。
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和人文理想的建构成为对公共艺术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视觉传达设计”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使用,而正式形成于六十年代,是以视觉传播和信息的交流为唯一目的的艺术设计类型。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招贴画为中心的印刷品设计发展起来的。
在“读图时代”的社会机遇中,视觉传达设计不断被注入新的生命养料,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达媒介由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
视觉表达方式由二维扩大到三维和四维形式;
信息传播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信息传达发展。
以承载广告的媒介来分,广告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古代广告时期:
以实物、叫卖、标记、音响为主体
2、中世纪广告时期:
以商标和牌号为主体
3、近代广告时期:
以报刊为主体
4、现代广告时期:
利用电讯科技传递信息
广告设计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感情性原则
广告的设计定位:
商品定位、企业定位、市场定位以及价格和色彩定位。
包装设计一般包括:
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结构设计
绿色包装: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可循环利用和再生的包装。
绿色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容器、包装材料、包装设计、生产工艺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包装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比较传统包装理念与绿色包装理念:
传统包装设计理念:
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
绿色包装设计理念:
以环保为中心,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为出发点;
无视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现象。
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并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形态,形成有利于人类健康和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绿色包装材料主要包括:
1、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2、可降解包装材料3、可食性包装材料4、天然材料
“‘CIS’设计,即企业识别设计,又称企业整体形象设计,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大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经营战略。
”
1907年,德国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彼得•贝伦斯为德国电器工业公司(AEG)设计出西方最早的完整企业标志和企业形象,是现代企业整体形象设计系统的开端。
三个层面的内容:
视觉形象系统、行为形象系统、思维形象系统
视觉形象系统(VisualIdentity,简称VI):
主要是从视觉上来传播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将其通过视觉设计整合而转换为具体的符号概念。
以标准化、统一化的手法,将企业的形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见的识别展示,目的是塑造企业的独特形象,凸显企业个性,提升企业文化。
视觉识别系统包括:
基本要素、应用要素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充分反映和传达企业理念的原则;
第二、设计元素和设计风格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可实施性原则。
行为形象系统—BehaviorIdentity,简称BI
对内而言,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教育训练制度、福利制度及行为规范;
对外是透过社会公益文化、公共关系、行销活动等方式来传达企业理念,从而使消费者获得大众识别认同感。
这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一个准则。
思维形象系统——MindIdentity,简称MI
思维形象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理念为出发点,将其经营方针、宗旨和价值、利益、行为准则等精神理念,予以明确化。
这是企业定位和传播的基础,关键是“沟通”。
企业整体形象设计的东西方差别
企业整体形象设计在发展上,东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东西方不同的企业形象模式。
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设计界而言,企业形象系统主要是视觉系统,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以及这些因素的标准运用规范。
企业形象依然只是视觉传达设计部分,没有扩大到企业管理的范围。
而东方企业形象系统特别是日本的企业形象系统,扩大了视觉设计的领域,把设计内容扩展到企业员工规范、企业管理思想的规范上,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
这种企业形象系统观念适合远东各个国家大而全的设计策划,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营业额。
设计师——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的完成设计的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
设计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它是人文素质、艺术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乃至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设计与生产进一步分离,设计师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机器主宰生产的生产时代,及其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和地位。
一方面,设计师越来越“图纸化”,设计师的主导性被“降低了”。
设计与生产之间产生了巨大鸿沟,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来补充,不得不依靠集体的合作来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
另一方面,机器的高效率生产使得消费品生产领域迅速扩大,设计师的地位又被空前的提高了。
大量的产品想要实现销售,产品出奇的设计就越发的重要了,产品制造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让位于设计阶段。
设计师要有“大内存”的智能结构:
广博的综合理论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领先的时代观念、
非凡的艺术家情怀和高超的审美能力、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卓越的沟通协调能力
设计师还需要具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
1、对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深入了解与关注;
2、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和节省
3、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爱护
4、对人文环境的尊重
5、对消费者趣味的引导
6、沟通人与物的交流
艺术设计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多维性和交叉性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典型特征。
良好的综合理论素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不但是设计师进行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的基础,而且是提高设计品位的敲门砖。
埃米利奥·
艾姆巴茨将设计师划分为三种类型:
顺从者——不对自己工作的社会文化背景提出疑问,仅注意个别产品的审美性质。
改革者——深深关注设计者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往往在实践中发生冲突。
反抗者——坚信除非有深刻的和广泛的结构上的变革,就没有设计的革新。
第二章设计的目的因
一、飞利浦设计美学研究会主管帕崔克.乔丹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消费者的需要层次理论,即功能、易用、快乐。
如果功能上的要求决定了产品能否被使用,易用性决定了产品能否能否被更好、更有效的使用,“快乐”的要求则决定了产品会不会被使用。
功能——设计目的中最基本的需求
设计的结果越是“波澜不惊”,越体现设计作品的“内力深厚”。
一个设计产品的使用如果让人忘记了产品的存在,则表示产品在功能上至少没有什么大的缺陷。
功能美体现在两方面:
适合才美:
适合性法则主宰着功能互融功能美的实现,因此功能美体现在“适合才美”合乎目的是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功能适合性法则。
合乎目的是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功能适合性法则。
机械的美:
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的合理性表明了——人类的智慧、艺术设计师的精巧,体现人们更加完善的需要。
可以说机器之美是当代设计功能美的直接和最集中的体现。
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关系是怎样的?
功能美的主导性,设计功能的主导性是由设计的本质所决定的,功能永远作为人造世界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而存在。
形式美的重要性,在西方美学史和哲学史上,形式美是一直被关注的的对象,在艺术创作、艺术鉴赏和审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艺术设计中,形式美也是带给人快乐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功能的设计有可能会变成“形式主义”的设计,只注重功能而无视形式美的设计,同样是不可取的,容易导致“功能主义”。
功能设计误区:
1、多功能——未必是好用的。
多功能产品“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其使用环境是否有针对性。
功能越多,产品就越复杂
多功能是一种促销手段
2、没有功能——未必就是没有用的
非功能的仪式性的需要在设计中有着复杂的原因和结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缺乏功能性的服装遭到淘汰,但是功能性差的服装未必就失去其应用的场合。
对于设计尤其是艺术设计而言,没有功能或者功能低下不一定是无用的。
“物”的“用与无用”是一个复杂的范畴,既有对人类生理的需要的满足,还有使用者心理需要的关照。
“易用性”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惠特尼.昆森贝瑞的5E理论:
1、效力(Effective)2、效率(Efficient):
3、魅力(Engaging):
4、错误承受力(ErrorTolerant):
5、易学性(EasytoLearn)
易用性的实现途径:
1、人类工效学——解决人与产品之间的身体关系问题。
人类工效学:
是一门以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配置,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学科。
人类工效学的特点:
灵活性、广泛性和科学性。
人类工效学的形成:
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初兴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成熟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六十年代
繁荣时期——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人类工效学的内容
人类工效学的关注目标是人与产品、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的交流。
所以研究重点是人(而不是习惯上讲重点放在人的对象机器上),以及设计品对人的影响。
通过对人使用的产品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人类工效学致力于提高产品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
2、产品语义学——解决人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
赋予新功能以熟悉的形式的原因是为了向使用者“解释”这一新的功能,其做法是将新功能与某些具有传统形式的功能相类比。
产品语义学主要的目的是要把人类因素学从身体或身心的区域拓展到文化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区域,他给产品在易用性和文化价值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很多新产品在设计上都走了这样一条道路——将新功能与某些具有传统形式的功能相类比。
原因:
有时是处于对未来造型的陌生感和空白感而不得不模仿以前的传统形式;
有时则处于对人类记忆的一种尊重而在设计作品中追忆似水年华。
LioneTiger将产品的快乐分为四种:
生理的快乐:
是指产品给消费者带来身体上的愉悦感觉,包括触觉、嗅觉方面的感受;
社会的快乐:
是指产品使用或拥有是消费者感觉到自己从属于某个社会组织并和他人产生互动,体现消费各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身份等。
心理的快乐:
是指完成工作时的感觉以及产品给工作过程带来的快乐。
理想的快乐:
是指产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它关系到趣味、价值和精神——哲学、宗教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需求和满足。
第三章设计的限制因
设计的限制因素:
消费与伦理、环境与伦理、
一、消费与伦理
消费型社会的特征:
我买故我在:
出色的购买者将成为人们的新偶像。
向社会证明自己的能力、智慧、权利甚至存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购买。
在工业社会,身份与生产密切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身份源于职业或专业。
在消费社会中,身份越来越建立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基础上。
炫耀性消费:
通过使用消费品并被他人看见而进行的自我身份确认与建构。
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重要性,重要的是它们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夸耀”的需要。
消费社会的符号化:
在各种各样的广告媒体中,反复强调的正是消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消费符号。
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商品的商标。
拥有名牌商标便意味着拥有一种社会地位,符号的价值甚至超出了产品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原有的正常使用价值被淡化甚至消失,商品变成了一定意义上的记号,人们常常因为拥有不同的消费符号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
通过消费内容和方式人为地将人群分成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从而制造生活的优越感和幸福感。
这是在阶级划分日渐模糊的情况下实现阶层区分的有效标志,也是被企业所广泛利用的促销手段与原则。
现代环境伦理学家泰勒提出了四条环境伦理的基本规范:
不作恶的原则、不干涉的原则、忠诚的原则、补偿正义的原则。
绿色设计
在狭义上,绿色设计作为一种方法,是指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以绿色技术为方法、以仿生学和自然主义等设计观念为追求的工业产品设计及建筑设计。
在广义上,在广义上作为绿色思想启蒙运动的延续而存在。
绿色设计是20世纪四十年代末建立起来并在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延续,是从社会生产的宏观角度对人的活动与自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整合。
绿色设计的最大作用在于改变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系统,而不是改变个别产品的构成。
绿色设计从其发挥作用的范畴来看,可以分成两种:
“系统性绿色设计”和“产品性绿色设计”。
环境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论述环境问题解决的出路,并从从生活实际出发谈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法。
(一)环境伦理问题的根源
1.现代性。
正是这种“现代性”的理性带来的非理性的结果,带来了标准化、麦当劳式的工业生产与社会组织。
2.人类中心论。
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中,所有非人类的物种和其栖息地的价值取决于他们是否满足了人类的需求,而他们自身的内部价值被视为零。
3.现实的方法是让人们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的资本,而不是收入,让人们树立一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观念。
(二)环境问题的解决出路——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方法可以从垃圾预防和改进材料两方面进行。
1、预防垃圾——增加服务时间和减少未来垃圾的方法。
增加服务时间可通过轮回、维修、二手、再装几种方法得以实现,减少未来垃圾我们可以采用浓缩、压缩、积聚的方法。
浓缩——缩小化设计,是一种节约型的设计观念,通过缩小或减少设计作品的体积与材料来实现经济上和资源上的节约,同时也包含着“以小为美”的审美特征。
产品的微型化不仅节约了空间,也节省了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材料,并减少了未来的垃圾体积。
压缩——集中化设计,是指通过对产品功能和形式进行压缩与集中,从而在效果上达到节约、便携等作用的一种设计方法。
积聚——多功能集中在一个设计作品之中,相互间保持共生与和谐的关系,达到对资源的节省和产品使用价值的倍增。
多功能的设计原则被运用于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产品设计等各个领域,用来实现资源的节约。
2.材料的改进——再生产和再循环。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将设计行为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把设计活动的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相结合的设计发展策略,他来源于环境学中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具体而言,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变动性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去污染:
消除或减少设计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2.新材料:
采用和研发新的产品材料以减少资源紧缺的压力;
3.新能源:
采用和研发新的能源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第四章
设计资源是作为设计对象和设计材料的资源。
设计资源可分为:
条件性资源——设计行为中必须具备的设备、环境、人力等设施条件,构成了设计的平台。
介质性资源——是指设计行为中构成设计对象物与“设计材料”的各种设计介质。
它的应用是指以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要内涵的资源形态在现代设计中被重新激活及释放能量的方式、过程。
设计文化资源的内容:
(一)艺术设计已有的风格和形象——民族特性和地方风格的文字和器具、品牌标志和品牌形象、标志性建筑形象和重大事件标志性形象以及名人形象。
(二)各种传说、故事、歌曲和话语等
(三)经典性影视艺术及各类数字艺术带来的图像与非图像的文化符号。
所谓“设计”实质上是设计资源在战术中的改造和运用。
设计资源被整合后附着在设计作品上,资源与设计作品在表层通过视觉联系在了一起,但在表层的背后,资源已经在设计行为的作用下发生了各种变化。
二、设计资源的基本特性
(一)符号性特征:
设计资源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符号,设计资源更是以各种符号的方式来进行传递的。
商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商品的品牌特性更多的是通过商品的符号性体现出来的,产品成了一个躯壳,产品所具备的符号性成了它的灵魂,符号具备了“资源”的意义。
(二)时代性特征
设计文化资源的时代性体现在文化符号与社会的互动中。
设计资源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对当时社会热点问题的利用上。
(三)流动性特征
有的资源由于距离今天的现实太远,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已经不具有使用效力。
资源在传播中因其流动而失去原有的语境,失去了它们作为具有特定指代的文化符号应有的地位。
有的资源由于注入了新时代的基因,被重组后在当今的社会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从设计发展战略资源意义的角度对待设计文化资源,应该给其注入新的时代基因,使其被激活而获得新的生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语境,从而在发展中拓展平面设计的文化资源及其设计内涵。
三、平面设计文化资源的运用:
直接利用、改造利用、模仿利用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设计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是我们对于资源的认识、整合和利用还是远远不够的。
《哈利波特》、《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带给我们的思索。
结合设计的文化资源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功夫熊猫》大获成功的思索,并论述“功夫熊猫”的成功的设计理念带给设计的启示有哪些?
第五章
现代设计方法论是对设计方法的再研究,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对设计领域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
现代设计方法论主要包括:
突变论、智能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优化论、对立论、寿命论、离散论和模糊论等。
突变论:
以事物的突变性理论为基础,强调发展、开拓、创新和突破,把它用于平面设计的策划和创意阶段,能够启发人的智慧,开拓设计新思维。
优化论方法:
一般采用数学规划法来研究和寻找设计的最优方案,最终保障使设计达到最佳效果;
信息论方法:
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交转、传输、处理等问题,市场调研是获取信息的一种具体方法;
智能论方法:
是一种运用智能理论,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发掘一切智能载体,特别是人脑的潜力,尤其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更好地为平面设计的整个过程服务。
系统论:
从设计程序系统化的角度来说,引进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具体设计时,这就要求不仅要考虑画面的视觉效果,还要考虑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自然、物与社会这样一个系统关系,使设计取得和谐整体的效果。
设计策划的原则:
合目的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可调适性原则
创新能力成为区别和判断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设计艺术的过程:
指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活动,是一个不断求取心智活动的历程。
一、创新性思维的先决条件
(一)坚实、广博的理论知识
只有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个人的认知结构,才能在创意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促使创新性思维产生。
(二)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创意中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创新性思维的产生,设计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和想象将熟知的变为新颖的,将平凡的升华为永恒的,这样才能产生高品质的创新性思维。
(三)整体分析能力和综合沟通能力
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的结果,撇开事物的细微末节,从整体上、全局上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设计师在综合思考的同时,与同行、大师、客户的沟通交流也必不可少。
(四)求新、求奇和善于猜想的思维习惯
求新、求异是设计创意不变的追求,是否具有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创新性思维的产生。
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叛逆性——正确的叛逆性预示着新发现的可能,标志着新一场风格运动的开端;
前瞻性——设计的任务既要满足一定阶段下社会生活的最合理性需要,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风险性——不断地假设与推测、每一次的反叛都是与风险并存的。
创新思维的类型:
原创型:
不存在基础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