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3529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海洋水体

一、海水温度:

1.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影响水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洋流、深度

(1)水平方向:

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

西太平洋28°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

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3)时间:

同一海区,夏季>冬季

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概念:

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

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

2.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1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

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2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

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3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4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水平方向

1气候因素一一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2洋流因素一一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3河流径流注入因素一一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5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3)时间:

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

最高海区:

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

达4.1%

最低海区:

波罗的海。

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

不超过1%。

三、海水运动:

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成因

作用

波浪

风能形成的风浪;地震波形成的海啸;引潮力形成的潮波

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渔业、航运、海岸建筑、石油开采

潮汐

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地球的自转

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

洋流

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

详见洋流的影响

四、洋流

1.定义:

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

(1)洋流的性质分类:

寒流和暖流

流向

水温

暖流

从低纬流向咼纬

比到达海区温度高

寒流

从高纬流向地纬

比到达海区温度低

 

(2)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

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盛行风

风海流名称

低纬

信风

东北信风(北半球)

北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南半球)

南赤道暖流

中纬西风

盛行西南风(北半球)

北太平洋一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盛行西北风(南半球)

西风漂流(寒流)

极地东风

极地东北风(北半球)

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季风(北印度洋)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密度流:

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梯度

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密度流大都发生在封闭海区和开阔海洋之间。

海峡和运河

表层海水流向(低到高)

底层海水流向(高到低)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一>地中海

地中海>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一>红海

红海一>地中海

曼德海峡

印度洋一>红海

红海一>印度洋

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一>波斯湾

波斯湾一>印度洋

卡特加特海峡

波罗的海一>北海

北海一>波罗的海

黑海海峡

黑海一>地中海

地中海一>黑海

补偿流:

海水是连续的流体,当某一区域风海流和密度流开始形成时,其出发区的海水就会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便来补充。

海区

补偿流

离岸风

北太平洋东岸

加利福尼亚寒流

东北信风

南太平洋东岸

秘鲁寒流

东南信风

北大西洋东岸

加那利寒流

东北信风

南大西洋东岸

本格拉寒流

东南信风

南印度洋东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

东南信风

北印度洋西岸

索马里寒流

西南季风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逆南顺;

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北半球中咼纬度海区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寒流。

南纬40°附近海区

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

夏顺冬逆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经过一

-

匚促进高底纬之面热量初水汽的交抵

寒證经过一

晦;B减<8

例①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

2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

3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4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

的结果。

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

结果。

(2)对航运的影响: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3)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成因: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海水交汇)(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

五、“海一气”的相互作用

(一)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雨水多);东部温度低、海面低(雨水少)的状态下形成的。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定义:

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

(1)大陆东岸:

变得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大陆西岸:

产生暴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山区引发泥石流;抑制冷海水上泛,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

(3)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三)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的加强)

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四)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海一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

合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一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2.海一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且把其中的85%

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潜热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海水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就越多。

3.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的大气温度的变化。

a海洋的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性,北半球,二月为海洋最冷月;八月尾海洋最热月。

b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小

c海一气的长期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

第二章海底地形与形态

、海底地形

类型

形成、分布规律及特点

大陆架

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不足200米,地势平坦。

油气、渔业资源丰富

大陆坡

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坡陡。

水深在200~4000米

岛弧

与海岸山脉和海沟相伴而生,因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上升而成。

太平洋西岸最为典型

海沟

大洋最深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年龄最老。

大洋盆地

面积约占洋底总面积的的一半。

洋中脊(海岭)

分布在海洋底中部,为海洋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裂地带,年龄最轻。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地图册P112大西洋形成过程示意图)

火III闊弧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

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

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运动的方向(边界类型)

对地表的影响

举例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咼原、阿尔卑斯山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与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

第三章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用

典型

基岩海岸

海水和波浪侵蚀而成。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线曲折

天然良港;发展滨海旅游业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砂质海岸

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

海滨浴场开辟盐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岸

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分布在大河河口和大型冲积平原沿海地区。

滩涂养殖开辟盐场

长江入海口附近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

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抵御海洋灾害;保护海岸。

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沿岸

珊瑚礁海岸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南沙群岛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大型海湾周围,已发展成以航运、交通为先导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区和城市带。

较小的海

湾由于具有某种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单项开发。

具有良好沙滩的海湾,可以开辟为海上浴场;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湾可发展海产养殖;海湾为港口提供天然保护,常建有优良港湾。

1.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a水域条件:

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b陆域条件:

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陆地平坦开阔。

2.滩涂养殖的条件:

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温度;营养丰富

3.开辟盐田的条件:

平坦开阔的海滩;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背风坡〉或大风天气多)

4.旅游资源开发

三、海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