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5036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公考申论热点解读Word格式.docx

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三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

  今后五到十年是东北地区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东北地区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振兴的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

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东北地区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

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步伐加快,为东北地区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和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了更多机遇。

  但是,东北地区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

  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

  四是区内部分资源供给能力下降,一些流域、区域和海域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五是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社会、生态问题突出。

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振兴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

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以下重大举措。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区域合作进程。

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二)振兴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形成以沿海、沿边和主要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专栏1:

东北地区“十一五”时期主要规划指标

专栏1:

类别

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

增长

人均GDP(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5318

8614

21889

9450

7.4

1.9

预期性

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比重(%)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城镇化率(%)

38

36

1.3

52

41

48

2

55

[3]

[12]

[0.7]

资源

环境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覆盖率(%)

2548

51.9

34

2553

>

60

[20]

[30]

[0.2]

[10]

[8.1]

[4]

约束性

社会

发展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4.2

2550

9

<5

3270

80

10

[0.8]

5.1

[1.0]

  注:

[]内数据为5年合计。

  三、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

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快结构和布局调整,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一)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及工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家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

专栏2:

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  数控机床——高速数控车床、数控铣镗床、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多轴联动加工中心、车铣中心和柔性自动线、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等集成产品。

  大型炼油和乙烯成套设备——1000万吨炼油装置以及配套设备、100万吨级乙烯、PX、PTA、PVC、聚酯成套设备。

  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煤液化工程配套1250KN压缩机。

  大型冶金设备——新一代短流程大型薄板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烧结成套设备。

  大型发电设备——大型水电机组、大型高效低污染煤电机组等,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重型燃机、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发电设备铸锻件、电站辅机成套设备、大型空冷机组和大型风电机组。

  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加快开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

800千伏级直流输变电设备。

  其他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全断面掘进机、大型水泥成套设备、港口装卸设备、大型起重设备、离心压缩机组和制冷设备、高效调速大流量输油管线泵、大型高温高压容器及换热器、往复式压缩机。

  大型船舶装备——30万吨级原油运输船、大型及超大型集装箱船、专用汽车滚装船、新型客滚船、大型散货船及矿砂船、不锈钢舱化学品船以及船用配套装备、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等。

  轨道交通设备——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新型地铁车辆的核心技术。

  

(二)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立足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构建高技术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是:

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

培育发展生物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精细化工材料、粉末金属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纳米级金属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技术及产品;

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提升飞机和发动机核心部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扶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三)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坚持节约优先、环境友好、煤油并举、多元发展的方针,优化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

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呼伦贝尔、霍平白、胜利等大型煤电化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炭基地及辽宁铁法等矿区。

稳定原油生产能力,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加大对海拉尔盆地、二连浩特盆地和近海石油勘探力度,综合开发吉林油页岩资源,建设俄罗斯边境至我国东北的原油管道,启动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

优化电源点和电网建设。

积极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搞好重点节能工程,努力推进能源节约。

2010年,规划煤炭生产规模3亿吨左右,原油生产规模5700万吨,天然气产量7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

  专栏3:

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建设重点

  电网建设——建设呼伦贝尔至辽宁中部输电通道。

建设霍林河和赤峰煤电基地至辽宁省负荷中心的500千伏交流输电通道,建设黑吉省间2回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吉辽省间第4回500千伏输电通道。

  天然气管网工程——哈尔滨-长春-沈阳-唐山主干线,大庆-哈尔滨、长岭-长春-吉化、抓吉-哈尔滨、大连-沈阳支干线,大庆-齐齐哈尔等十条支线。

  (四)提升基础原材料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行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控制总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

一是建设新型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建设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炼油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快实施大庆、吉林石化、抚顺石化等乙烯改扩建工程,形成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

2010年,炼油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乙烯产量达到400万吨/年。

二是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适时建设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黑龙江东部和辽宁西部等煤化工基地。

三是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依托鞍本钢铁集团建设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依托东北特钢建设特殊钢和装备制造业用钢生产基地。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设鲅鱼圈钢铁基地,逐步将钢铁工业发展重点由内陆向沿海转移。

  (五)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

  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品牌,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

发展化学制药和中药制剂产品,鼓励发展民族医药产业;

大力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粮食、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生物化工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造纸、塑料制品、家具和林产品加工等轻工产业。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巩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一)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特色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和农机装备的投入力度,促进农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成现代化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确保其具备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给能力。

  2.推进精品畜牧业发展及基地建设。

  建设以中部平原为重点的肉蛋奶生产与加工精品畜牧带,以西部农牧交错带为依托的牛羊育肥基地,以滨洲沿线松嫩草原和蒙东草甸草原、优质人工草地和优质饲料基地为依托的大型现代化奶牛饲养和牛羊繁育区。

  3.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力度,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立一批高标准的国家和省级绿色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出口基地。

积极培育和开发食用菌、人参等林特名牌产品,建设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地区绿色水果生产基地及沿海优势水产品养殖、精深加工出口示范基地。

  

(二)提升农业发展基础

  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1.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推进改土治水、节水灌溉和中低产田改造,改进传统耕作方式,发展精准型农业、标准化农业、节约型农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型农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大型优质农产品基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改造、品种改良与技术投入,提高耕地等级,建设粮食单产在500公斤/亩左右、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多渠道筹集资金,“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400万公顷。

  2.完善农业支撑体系。

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和应用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

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和完善新型农工商联合体模式。

建立稳定的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专栏4:

农业发展重点

  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在“两江一湖”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和适时开工建设部分新灌区。

  中低产田改造——松嫩平原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壤培肥、三江平原瘠薄型和渍涝型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改良与风沙地修复、辽河平原东北部棕壤区渍涝和盐碱土地改造治理。

  大型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

  农业机械化——推进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机服务网络建设,农机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

  保障体系建设——动植物保护、农牧业良种培育,科研与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农村能源、牧区草场围栏建设,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公共设施。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依托中心城市构建现代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贸易转移,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深度挖掘服务业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

  

(一)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

统筹规划省际间物流节点设施和物流通道,改造和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物流配送设施,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加快建设大连国际性物流中心,沈阳、长春、哈尔滨和通辽区域物流中心,打造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体系。

  加快发展金融业。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改组、改造,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投资信托、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机构。

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东北地区信用担保体系。

加快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研究设立农业保险等专业性保险公司,推动保险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

加快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

积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

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

规范发展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

优化调整会展业结构与布局。

  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大力发展专业化工业设计,鼓励建立东北地区工业研发设计联合体。

积极发展娱乐、影视制作、演艺、体育、出版、广告等产业。

建设以长春、大连为核心的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和国产动漫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文化产品出口。

  

(二)规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务业

  提升商贸服务业。

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

  积极发展旅游业。

发挥冰雪、森林、草原、湿地、边境及工农业旅游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旅游产品,发展森林旅游、草原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精品。

  专栏5:

旅游业发展重点

  冰雪旅游——建设哈尔滨、吉林等冰雪旅游基地。

发展高纬度极地滑雪旅游、山地冰雪运动旅游和大众冰雪娱乐旅游。

  森林草原湿地旅游——重点发展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宁东部森林旅游,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草原观光、民俗旅游,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和大兴安岭等湿地生态旅游。

  火山温泉旅游——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内蒙古阿尔山等地的火山岩熔地貌观光、火山湖观光、科考旅游,发展温泉疗养、度假旅游。

  工业旅游——保护最具代表性、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工业文化遗产,重点在沈阳、鞍山、长春、大庆和齐齐哈尔等城市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积极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工业旅游。

  农业旅游——以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和旅游型特色村镇。

  文化历史旅游——以红山文化遗址、高句丽遗址、渤海国遗址、辽宁“一宫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旅游。

  边境旅游——完善丹东、珲春、绥芬河、黑河、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等重点边境口岸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通关环境,丰富边境旅游内容。

  滨海旅游——充分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发展滨海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

六、协调区域和城乡发展

  引导区域分工与合作,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深入挖掘哈大和沿海经济带一级轴线的发展优势,促进二级轴线集聚发展,形成“三纵五横”的空间发展格局。

  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

建设以大连经济区、辽中经济区、长吉经济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核心区域的哈大经济带。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群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带。

  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

以大连为龙头,以长兴岛、营口沿海、锦州湾、丹东和花园口“五点一线”为重点,优化港口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带。

  促进二级轴线健康发展。

重点发展东部通道沿线、齐齐哈尔-赤峰,绥芬河-满洲里、珲春-阿尔山、丹东-霍林河、锦州-锡林浩特二级轴线,推进城市经济区(带)建设和边境口岸城镇发展,支持有条件地区规划设立边境贸易区。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合理划定四类主体功能区边界和区内具体的功能定位。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和人口等政策

专栏6:

东北地区部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1.限制开发区域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非保护性采伐;

继续实施天保工程;

点状开发,集聚发展;

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扩大保护范围,控制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强度,改善湿地环境;

发展农业和特色产业。

  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禁止过度开垦、不适当樵采和超载放牧;

实施必要的防治措施;

加强城镇建设,集聚发展;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森林公园108处,国家地质公园12处。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