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4729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

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燃烧条件模型

B.

原子结构模型

物质分类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AB.BC.CD.D

二、多选题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将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

甲<

乙<

C.析出固体质量:

甲>

D.溶质质量分数:

乙>

甲=丙

三、填空题

11.【最新】1月3日上午,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环盆地实现人类首次软着陆。

(1)“嫦娥”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用有机材料聚酰亚胺加入金或银制成的薄膜,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

加入金或银的聚酰亚胺薄膜属于___________材料。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

(2)月球岩石中有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Fe2SiO4),月球物质中有来自太阳风的Ar-36、Ar-38。

①画出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判断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②Ar-36、Ar-38在原子构成微粒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2.化学魔法社团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3)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

②写出B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13.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能与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化学反应。

A水B.盐酸C二氧化碳D草木灰

(2)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第四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检验上述工艺中的烧碱溶液里是否含有纯碱,甲同学选择了一种酸溶液,乙同学选择了一种碱溶液,丙同学选择了一种盐溶液,他们都能达到检验目的。

请在下表中写出甲乙丙所用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4)步骤④中检验碳酸钙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4.这学期,小亮和班级的两名同学主动承担了维护班级花坛的工作。

前不久,他们发现有部分花的叶面出现了枯黄的现象,便及时向花坛里施用了足量的化肥,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们决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收集资料]

(1)作物叶色枯黄,他们选择施用_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是正确的。

(2)前一段时间他们曾用熟石灰(化学式为_______)对花坛中的_______性土壤进行改良。

(3)近一个星期一直无雨,气温较高。

(4)通过查阅资料,小亮和同学们知道:

含NH4+的盐受热或与碱混合,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出假设]

(1)太阳的曝晒、气温升高都可使肥效流失。

(2)熟石灰与化肥反应也可使肥效流失。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小亮取少量这种化肥置于试管中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条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

(2)另取少量这种化肥与熟石灰混合,闻到________气味。

[结论]由以上第二个实验中的现象,小亮得出肥效流失与_________有关。

[反思与应用]

(1)小亮进行的第一个实验中,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这与查阅资料给出的信息不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参与了小亮和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想必你也一定受到启发,请你对小亮保存剩余化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5.(调查与研究)化学魔法课堂社团成员来到某电镀厂附近(工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开展下列实验活动:

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5:

05

5:

11

15

20

25

30

pH

4.95

4.94

4.88

4.86

4.85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绘制出时间-pH关系图_______。

②根据雨水的pH及其变化情况,判断本地区是否酸雨?

_______(填“是”或“否”)。

雨水的酸性在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③社团同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3)甲同学:

“实验操作”: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_____。

(5)丙同学:

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现象与结论”

现象

结论

________

煤中含有硫元素

无明显现象

煤中含有碳元素

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温度/℃

烟气中SO2浓度/10-2g·

L-1

脱硫率/%

I

23

2.5

99.5

II

3.2

97.1

III

40

94.3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将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除去二氧化硫,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

O2与Cu+反应生成Cu+(O2);

第二步:

Cu+(O2)与SO₂反应生成Cu+(SO3)2;

第三步:

Cu+(SO3)2与C2H4反应生成S、CO2、H2O和Cu+。

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16.100克某盐酸恰好与13克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这种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D

A、绿化、亮化、美化环境可以山青水绿、天蓝地净,符合主题;

B、对私家车限行,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C、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D、生活污水直排江河,会污染水体,不符合主题;

故选D。

3.D

A、稀释浓硫酸不应在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进行,选项A不正确;

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应该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的竖立起来,使锌粒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图中锌粒直接从试管口放入竖直的试管中,可能打破试管底,选项B不正确;

C、图中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竖直向上,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选项C不正确;

D、图中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选项D正确。

4.D

A、需要在含有大量水源和极高的压强下才能够生成,所以压强增大,冰7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比普通冰中的小,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7需要在含有大量水源和极高的压强下形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冰7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冰7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A

A、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铟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9,选项A正确;

B、从图中可知铟元素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铟元素原子中的中子数不是49,选项B不正确;

C、铟元素的名称“铟”是“钅”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C不正确;

D、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选项D不正确。

6.B

【解析】

试题分析:

A、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二个氮原子,错误,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根据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正确,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

7+1×

14+16×

3+14×

2=174,正确,故选B

考点:

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7.C

A、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氧气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28,水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C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

28:

18=14:

27;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没有变化。

8.D

A、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选项A不正确;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应包含在原子核内,选项B不正确;

C、根据物质是否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根据纯净物是否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因此化合物属于纯净物,应包含在纯净物中,选项C不正确;

D、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选项D正确。

9.D

A、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选项A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花中具有香气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的结果,选项B正确;

C、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所以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因此不易被压缩,选项C正确;

D、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而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因此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选项D不正确。

10.BC

A、从图中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大,因此将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仍然饱和,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没有加入溶质,溶液就变为不饱和,选项A不正确;

B、因为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甲﹥乙﹥丙,所以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关系为:

丙,选项B正确;

C、因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大,所以将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丙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故析出固体质量:

丙,选项C正确;

D、因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甲=丙,所以将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乙溶液为t1℃时的饱和溶液,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甲,丙物质t1℃时虽然溶解度与甲物质相等,但在降温过程中没有加入溶质,所以丙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然为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1℃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是最小的,因此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甲﹥丙,选项D不正确。

故选BC。

三种物质中,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要特别注意丙溶液。

因为降温过程中,没有加入溶质,所以丙的溶解度虽然增大,但降温后它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仍然等于降温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变化。

11.C

+2中子数不同

(1)将金属材料、合成材料等复合起来的材料是复合材料。

金或银属于金属材料,聚酰亚胺属于合成材料,因此加入金或银的聚酰亚胺薄膜属于复合材料。

故选C。

(2)①Si是14号元素,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是Fe2SiO4,根据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最外层是4个电子,在Fe2SiO4中显+4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4)+(-2)×

4=0,解得x=+2。

因此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

②Ar-36、Ar-38,它们的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在原子构成微粒上的不同点是核内中子数不同。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长颈漏斗

密度比空气大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好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图中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没有棉花团,因此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3)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

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好(合理即可)。

②B中发生的反应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3.B

HCl或H2SO4Ca(OH)2或Ba(OH)2CaCl2或BaCl2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酚酞,如果酚酞变红则没有洗干净,如果不变红,则洗涤干净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是碳酸盐,生石灰是金属氧化物、熟石灰是碱,它们均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B。

(2)上述工艺流程中第四步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它能跟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能跟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

能跟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因此甲同学选择的一种酸溶液是:

HCl或H2SO4,乙同学选择的一种碱溶液是:

Ca(OH)2或Ba(OH)2,丙同学选择的一种盐溶液是:

CaCl2或BaCl2(合理即可)。

(4)步骤④中,碳酸钙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根据洗涤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来判断。

因此检验碳酸钙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酚酞,如果酚酞变红则没有洗干净,如果不变红,则洗涤干净(合理即可)。

本题中碳酸钙沉淀表面可能有氢氧化钠溶液残留,所以检验碳酸钙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就是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样品于试管中,利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性质来进行实验,比如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14.氮Ca(OH)2酸氨(或刺激性)土壤中残留的熟石灰(或碱或碱性,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1)红色石蕊试纸是干燥的(或干燥的氨气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色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防晒(或防潮等)。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作物叶色枯黄,施用氮肥是正确的,氮肥使植物茎叶嫩绿。

(2)用熟石灰是Ca(OH)2水溶液呈碱性,对花坛中的酸性土壤进行改良。

[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

(1)取少量这种化肥置于试管中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条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

(2)取少量这种化肥与熟石灰混合,闻到氨(或刺激性)气味。

[结论]肥效流失与土壤中残留的熟石灰(或碱或碱性物质﹚有关,铵盐遇到碱生成氨气。

[反思与应用]

(1)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这与查阅资料给出的信息不符,其原因是红色石蕊试纸是干燥的(或干燥的氨气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色等),氨气遇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2)保存剩余化肥的合理化建议∶防晒(或防潮或防与碱性物质混合等)。

点睛∶氨气遇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保存化肥常用方法∶①防晒②防潮③防与碱性物质混合。

15.

是增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溶液褪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或:

调查与研究: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的时间-pH关系图为:

②pH﹤5.6的雨水是酸雨,本地区的雨水pH小于5.6,因此本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雨水的pH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雨水的酸性在增强。

实验探究:

(4)从题中提供的资料中可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因此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从题中提供的资料中可知,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如果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就会生成二氧化硫,B中高锰酸钾溶液就会褪色,根据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硫元素,因此B中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褪色;

因为C装置中无明显现象,所以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已经不含二氧化硫,根据煤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煤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D装置中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因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含硫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以在B和D之间的C装置作用是:

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

(6)由表中实验Ⅰ、Ⅲ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由表中实验Ⅰ、Ⅱ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根据反应过程分析可知,参加该反应的物质是O2、SO2、C2H4,生成物是S、CO2、H2O,Cu+是催化剂,因此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本题的难点之一是写出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中提供的反应过程,从第一步中可知氧气是反应物,从第二步中可知二氧化硫是反应物,从第三步中可知C2H4是反应物,从第三步中还可知生成物是S、CO2、H2O。

而Cu+虽然参加了反应,但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可见Cu+是反应的催化剂。

由以上分析得出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14.6%

解:

设溶液中HC1质量为x。

解得x=14.6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