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43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3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要求: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01.上海的陈先生到北京来联系业务的行为属于旅游。

()

02.人们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必须具有旅游动机、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

()

03.从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角度说,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客源资源。

()

04.中国旅游日是在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确定的,时间为每年的5月19日()

05.总部设在我国的第一个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

()

06.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

07.1921年7月23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

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

08.北魏孝文帝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

09.1935年著名的遵义会议后,于3月中旬,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首,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

10.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时期,因鲁国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

11.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中,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它深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

12.火塘是彝族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

13.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14.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15.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16.明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后,博彩众长,形成了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京剧。

()

17.长期以来,对汉族居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

18.纳西族人因居住地区不同,婚姻习俗各有特点。

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泸沽湖畔的纳西族的一个支系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阿夏(伴侣)、阿注(情人)走婚制和母系家庭的形式。

阿注婚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取妻,女不嫁夫。

()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从2008年1月1日起,除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

()

20.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妇女独特的织锦工艺品,它和“摆手舞”并称土家族人民的艺术文化,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另外,土家族的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62分)

01.人们普遍认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这反映出旅游资源具有()的特点

A多样性B无形性C有形性D关联性

02.一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客观上表现为该项旅游资源()

A特色与众不同的程度B吸引旅游投资的数量C吸引游客来访的数量D对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

03.将旅游业的构成划分为行、游、住、食、购、娱六大部分的依据是()

A旅游产品的供给特点B游客需求涉及的领域C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D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04.下列关于商务旅游者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商务旅游者()

A旅游频率高B文化水平高C消费水平高D对服务要求高

05.对旅游者来说,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

A食B住C行D游

06.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养”指的是()

A养生旅游B养性旅游C养神旅游D养颜旅游

07.我国对旅游业的定位是()

A战略性先导产业B战略性重要产业C战略性窗口产业D战略性支柱产业

08.在我国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中,多年来一直居前四位的国家是()

A美国、日本、英国、德国B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C韩国、俄罗斯、美国、英国D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

09.唐代李白在多次被贬后,游憩于山水之间,足迹遍天涯。

李白的这种旅行活动属于()

A享乐旅行B考察旅行C健康旅行D学子漫游

10.作为中国旅游业标志的“马踏飞燕”是()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

A东汉B西汉C东周D西周

11.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A有巢氏B疱牺氏C燧人氏D神农氏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B商C周D秦

13.最早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时代的甲骨文。

A西周B殷商C东周D春秋

14.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龙凤人物图》

15.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A《左传》B《春秋》C《尚书》D《史记》

16.八卦中的“坎”卦代表()

A水B火C风D山

17.俗称“金不换”的中药材是()

A鹿茸B三七C人参D虫草

18.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水经注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广游志

19.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它正式开始于()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0.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念而设置的称号,年号始于西汉()即位之年的“建元”。

A高祖B文帝C景帝D武帝

21.1927年10月上旬()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A朱德B林彪C贺龙D毛泽东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A1976B1977C1978D1979

23.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B东南疏西北密C东西密南北疏D东西疏南北密

24.《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并称为中国三大史诗

A高皇歌B阿诗玛C玛纳斯D创世记

25.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据说是为纪念春秋时()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所设

A晋国B楚国C齐国D越国

26.迎客远道而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

A迎宾酒B牛角酒C进门酒D交心酒

27.()的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A藏族B白族C土家族D苗族

28.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祭敖包B呼麦C马头琴音乐D那达慕

29.分鸡心是()的交友礼节

A彝族B黎族C苗族D土家族

30.三道茶是传()统的品茶艺术和待客礼仪

A彝族B白族C苗族D傣族

31.荷包香囊是()妇女特别喜爱的随身事物

A傣族B黎族C满族D苗族

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8分)

读图回答问题:

题目要求:

(题1:

填写文字,题2至题5:

填写图画的字母代码)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题1.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四幅图代表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

______族,B:

______族,C:

______族,D:

______族。

题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______图所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题3.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尕帕(四棱小花帽),饮食特色为手抓饭,是对______图所示少数民族描述。

题4.该民族建筑以竹楼为特色,泼水节是该民族的年节,是对______图所示的少数民族的描述。

题5.该民族招待客人特制食品是冷面、打糕、松饼,服饰上爱穿白色素服,因而有“白衣民族”之称。

这是对______图所示的少数民族的描述。

四、填表题(每格0.5分,共10分)

题目要求:

将下列表格内容依据节日名称对应补充完整

汉族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节日别称

节日时间

过节民族

主要活动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试卷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

01—05√√√√√06—10√×√√√11—15√√√√√16—20×√√√√

二、单选题

01—05ACBBD06—10ADBDA11—15CABDC

16—20ABCBD21—25DCACA26—31BCBCBC

三、综合题

1.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四幅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

维吾尔族,B:

傣族,C:

朝鲜族,D:

蒙古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D图所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3.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尕帕(四棱小花帽),饮食特色为手抓饭,是对A图所示的少数民族的描述。

4.该民族建筑以竹楼为特色,泼水节是该民族的年节,是对B图所示的少数民族的描述。

5.该民族招待客人特制食品是冷面、打糕、松饼,服饰上爱穿白色素服,因而有“白衣民族”之称。

这是对C图所示的少数民族的描述。

四、填表题

汉族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节日别称

节日时间

过节民族

主要活动

春节

新年

农历正月初一

汉、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

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祀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饮屠苏酒、给压岁钱、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元宵节

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

放花灯、观花灯、耍社火、打太平鼓、猜灯谜、踩高跷、

舞狮子、扭秧歌、唱大戏等活动

清明节

踏青节

农历三月间,公历4月5日前后

汉、彝、壮、布依、满、侗、瑶、白

扫墓、插柳、踏青、射柳、蹴鞠、放风筝、荡秋千等

端午节

端阳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

农历五月初五

汉、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

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

中秋节

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

农历八月十五

汉、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

祭月、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