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卫辉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卫辉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
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
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把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B.与杜、白、韩及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样,苏轼有时还带着让人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C.苏轼诗文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既有对政治的退避,也有对社会的退避,后者比前者更深刻。
D.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充分透露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2.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的意义的一项是()
A.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追求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和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哲理高度。
D.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艺成就不如屈、陶、李、杜,然而在中国文艺史、美学史中却比上述几人具有更大的意义。
B.苏轼即使能退避政治也无法退避社会,这使他陷于一种要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伤感的境地。
C.苏轼认为陶潜诗文中所表现的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是艺术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相对于苏轼,朱熹更赞赏王安石,因为王安石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不具有破坏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
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
魏国初建,拜丞相理曹掾。
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
“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
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
诏怒曰:
“汝非曾、闵,何言毁邪?
”促收考竟。
柔见弘信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
帝乃诏曰:
“孝哉弘也!
其原之。
”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
先渊未反,数陈其变。
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
柔上疏曰:
“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
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
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
”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
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自引去引退B.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痛恨
C.柔见弘信甚羸劣相信D.诚应枭县通“悬”,悬挂,示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3分)
①柔举宗从之②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③愚谓乃宜贷其妻子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
⑤虽为凶族,原心可恕⑥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不同意太祖对宋金家属加重刑罚的做法,认为那样会让正在从军的士卒怕自己被杀掉,也跟着一起逃走。
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C.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所以魏明帝催促廷尉要将其逮捕拷打致死,又是高柔了解实情上奏明帝,使解弘得到原谅。
D.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5分)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
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8.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9.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千岩万转路不定,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4)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第Ⅱ卷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劳模老莫
叶大春
老莫从当学徒起到临近退休,整整烧了四十年锅炉,他没日没夜地厮守锅炉,老婆跟人跑了,一个女儿不好好念书干脆停学了,一个儿子没人管教误入邪门歪道坐了牢,但老莫因烧锅炉有功当上了省劳模,家里的奖状奖匾满壁都是,奖章奖杯摆了一橱柜。
有人统计过,老莫四十年来很少休假,把节假日、加班加点累计起来按八小时工作制计算,他已干到了2020年。
这几日,风传工厂要破产,将被私人老板收购。
老莫心烦意乱忧心忡忡,要不是锅炉缠身,他早就扎进工友堆里去问个子丑寅卯。
老莫心有主见,头脑冷静,一来锅炉实在离不开他,锅炉一停全厂就要瘫痪,万一锅炉爆炸就会出人命;
二来自己是省劳模,不能不顾身份不讲觉悟,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
凡事要相信政府依靠组织,只能帮忙不能添乱。
那天,多日不露面的厂长神情憔悴地路过锅炉房,递给老莫一根烟,望着老莫黑汗流水的疲惫样子,一阵酸楚歉疚,沉缓地说:
“老莫,从今天起,你把锅炉停烧吧,好好休息一下……”厂长在香烟盒上写了几行字,递给老莫。
说:
“从明天起,工厂就由公改私了,我这厂长也当到头了;
这些年来我对你关心不够,欠你的人情债太多,这是我最后一次行使厂长权力,给你批一笔劳模补助费,你快去领吧!
”老莫颤抖地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那上面批的数额不大,却也不小,足够给他刑满释放的儿子当本钱做点小买卖的。
但老莫在厂长转身而去时,就毅然将纸条扔进了炉火中。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厂子都要垮了,哪还有脸去领劳模补助费?
老莫将锅炉熄了火,但日夜厮守着锅炉,怕激怒的工友干糊涂事,将锅炉撬去换钱或砸了卖铁。
大难临头人心叵测,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果然,一天深夜,几条黑影窜到锅炉房,惊醒了老莫。
老莫声色俱厉:
“你们要干什么?
”黑影说:
“没你的事,放聪明点只管蒙头睡觉!
要不把你假装绑上也行!
”老莫怒吼:
“你们休想打锅炉的鬼主意!
我与锅炉厮守这么多年,看得比我的老伴还要亲,你们要砸它,我就砸你们,别怪我不客气!
”老莫怒擎一只大锤,硬是吓跑了那几条黑影。
新厂长上任后,不知怎的知道了老莫保护锅炉的事迹,重金奖励了老莫。
老莫拿那笔钱,救济了那些被除名或下岗或生病的工友,其中就有要砸锅炉的人。
老莫还是像过去那样烧锅炉,还是那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是想到过去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却是在给私人老板卖命,心里酸溜溜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尽管工资奖金比过去吃大锅饭时还拿得多,福利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老莫心头上仍笼罩着一层说不清道不白的阴影。
老莫心事重重时,就独自嗟叹,对着老伙计锅炉嘀咕,有时还啜泣着,流出老泪。
一天傍晚,新厂长踌躇满志地踱步经过锅炉房时,看到老莫一身煤灰、满头大汗的样子,惊讶地问:
“你为什么不穿工装不戴口罩手套?
怎么不领台电风扇?
”老莫嘿嘿笑了:
“大老粗哪那么娇贵?
烧锅炉的还穷讲究什么?
几十年就这么过来的,习惯了!
”新厂长说:
“不行!
新厂新规矩,劳保得达标,锅炉房不能拖后腿,明天我再看见你赤膊露脸地干活,就停你的工资扣你的奖金!
”老莫瞠目结舌。
新厂长又问:
“几个人烧锅炉?
”老莫答:
“就我一人。
”新厂长一愣:
“明天我派两人来。
”老莫直晃手:
“别派人来,我一人侍候锅炉就行了,这么多年都是我一人烧锅炉……”新厂长愤怒地说:
“乱弹琴!
长年累月加班加点,没有假日,这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你想让我吃官司栽大跟头呀?
”老莫心头一震,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选自《1999中国年度最佳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劳模老莫的故事,反映了国企职工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像老莫这样的国企老职工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情感,企业转制让他们感到失落。
B.老莫老婆跑了,女儿辍学,儿子坐牢,可他却因烧锅炉有功当上省劳模,小说这样安排意在表明老莫只注重自己的名誉而忽视了对家庭的经营。
C.老厂长在离职后给老莫批了一笔劳模补助费,老莫却毅然将“纸条”扔进炉火,说明老莫认为工厂垮了他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新厂长因老莫保护锅炉而重金奖励老莫,而老莫却拿来救济要砸锅炉的人,这说明老莫原则性不强,是非不分。
E.新厂长要求老莫工作时穿工装、领劳保用品,要给锅炉房增加新的员工,与老厂长相比,新厂长是一位以人为本,注重以法治厂的企业管理者形象。
(2)请分析小说第一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3)小说中的“老莫”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处,老莫流下了眼泪。
有人认为老莫是因感动而流泪,也有人认为他是因委屈而流泪,或许还有别的原因。
老莫为什么流下眼泪呢?
请说明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邓稼先:
埋名戈壁28年
黄小坚
在中国西北罗布泊戈壁深处的核试验现场,活跃着一位不为外界所知的年轻指挥员的身影。
直到他因公殉职后,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生于1924年6月25日,4岁时随家人迁往北平。
“七七事变”后,为避战乱,他随姐姐辗转来到昆明,1941年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1945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夏,怀着“今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理念,邓稼先考取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邓稼先年仅26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
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进入钱三强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担任研究员,与于敏等人一道开创性地开展了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8年10月,他和一大批科学家被调去研究原子弹。
到了北京郊区一片阳光普照的高粱地后,隐姓埋名,突然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
起初,他们准备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但不久,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邓稼先只好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
作为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和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方面办起“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弹研制的主攻方向。
他正确地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并运用算盘这样简单的工具进行繁重的数学计算。
在原子弹总体力学的计算中,有个参数即原子弹爆炸时内部所要达到的大气压的数值对探索原子弹原理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为此,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紧张的计算,用特性线法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
该结论最终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从而成为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性理论成果。
研制原子弹成功后,从1965年起,邓稼先又奉命率原班人马与从原子能所调入的于敏率领的研究队伍合作,开始了氢弹理论设计任务,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交了被外国人称为“邓-于方案”的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理论的成功。
邓稼先在大漠深处风餐露宿,艰辛地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
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
从第一次核试验起,他就形成了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
1979年,在一次航弹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地上。
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
尽管如此,他仍然继续带病工作,直到1985年才因癌症而被强行安排住院治疗。
病榻上,他平静地说: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赤诚。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
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转了一小圈,表示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逝世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特地撰文悼念他这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挚友: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想到“国家建设需要人才”,在获取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毅然登轮回国。
B.在研究原子弹之初,邓稼先就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的科研攻关,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
C.在原子弹的研制中,邓稼先的主攻选择正确,研究结论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
D.研制原子弹成功后,邓稼先提交了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成功。
E.本文通过记述“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研制两弹过程中的的艰苦卓绝的攻关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形象。
(2)邓稼先开始研究原子弹时面对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3)回国后,邓稼先做了哪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4)邓稼先为我国两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艰辛,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有些人认为邓稼先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值得。
你的看法呢?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领导干部,在会上侃侃而谈,实际工作中却述而不作,会上讲的事情不能得到落实,这种工作作风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B.北约的空袭,反政府武装的进攻,国际法庭的通缉,众多高官的叛离,已使得卡扎菲政权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C.定于9月26日举办的“第六届成都中国国际美食节”的大幕尚未拉开,各地的食客已经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这个“美食之都”,意欲先饱口福。
D.毛泽东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
这里的“认真”就是做事情要仔细,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
这句话与当今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含有同样的道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刘秉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刘秉毅同志学习,为了落实这件事,有关部门一大早就召集三个学校领导进行工作部署。
B.教育部自2010年印发《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以后,各地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经过努力,不同程度上遏制了择校乱收费现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C.江维杰能够在中国围棋界夺得“名人”的头衔,其实力自然非同寻常,尤其是连续击败都曾是中国围棋第一人的古力和孔杰时,更显含金量十足。
D.2月27日下午,来自北片的人大代表孙长生进行了一次在线“微博访谈”,由于网友提问的热情十分高涨,原本安排提问的一个小时时间不得不再延长50分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朱光潜的《谈美》一书中还谈论了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对象当中。
所以说,艺术可以使人出世。
①那么这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
②区分了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感觉
③指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④当我们感觉到高兴而联想到自身的欲望时
⑤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
⑥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这一生动的比喻
A.⑥②③④①⑤B.④①⑤②⑥③C.③④①⑥②⑤D.②④①⑤⑥③
16.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写一则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5字。
据美国媒体1日报道,美国航天局去年5月丢失一台未经加密的笔记本电脑,电脑中存有国际空间站的控制码。
据报道,这一信息由美国航天局总监保罗·
马丁在2月29日提供给国会众议院的一份书面证词中透露。
马丁承认,2010年至2011年间,航天局共发生5408件电脑安全事件,导致航天局系统遭到非法入侵并被装上恶意软件。
美国媒体认为,尽管每年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花费超过5000万美元,但美国航天局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相当糟糕。
平均下来,美国联邦机构大约54%的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都经过加密,但航天局经加密的移动设备只有大约1%。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江水奔流不息,炫出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
山岭巍峨起伏,炫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河对面开满鲜花,它们准备到对面采食花蜜。
第一条毛毛虫说:
“我们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
”第二条毛毛虫说:
“我们应该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
”第三条毛毛虫说:
“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
”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
第三条毛毛虫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
只一会儿工夫它就飞到了河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
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
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见闻、思考、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B“与……一样”错误,后句判断是苏轼的特点
2.B是苏轼的个性和思想,不属于“意义”
3.D无中生有,没涉及王安石破坏性问题。
4.C(确实)
5.B(①说高柔跟随袁绍,与“处法允当”无关②说是高柔“处法允当”有些勉强,更主要的不是“直接表现”,是县吏的做法,⑥是明帝的做法)
6.C(明帝不是“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才要杀他)
7.
(1)这说明重刑不是制止士卒逃亡的办法,却反而是增加士卒逃跑数量的办法了(判断句式、“所以”、“益”、“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