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378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docx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方案

地铁2号线工程XXX站施工监测方案

XXXX2206标项目部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

第一章概述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

三、监测的项目

第二章监测依据的规范和技术文件

第三章监测工作技术纲要

一、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二、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三、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四、测量精度要求

五、施工监测工作技术纲要

六、监测施工组织及管理

第四章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第一章概述

一、工程概况

XXXX站设置于XXXX路下,位于XXXX路与XXXX路交叉路口以北,车站呈南北向布置,南接XXXX站,北连XXXX路站。

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两端为盾构接收井,其中小里程端所接区间部分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靠近车站段采用矿山法开挖施工初支后,盾构通过,拼装管片作为二衬,盾构机在车站端头井吊出;大里程段为盾构法施工,从车站端头井吊出。

小里程盾构井段和标准段均为双层双跨结构,大里程端为双层四跨带一层****段,一层****长65。

6m,宽8。

2m,设置3号出入口、垂直电梯和1号风道,与车站主体共墙,共用围护结构。

有效站台中心里程YDK3+482.000,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轨面绝对高程-11。

230m.起讫里程YDK3+389.200、YDK3+578。

200,全长189m。

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度2.9m。

车站底板埋深约16m,标准段宽18。

9m。

车站上方是XXXX路。

本站西侧为XXXX广场及其群楼,建筑物基础为天然浅基,东侧为金融中心主楼及停车场,主楼高22层,基础为桩基础;北侧为XXXX大厦,距车站结构约15m,基础为天然浅基;南侧为鸿隆公寓;车站东北角为汽车总站。

XXXX路是南北方向的次干道,现状为双向4车道,交通流量不大。

XXXX路是东西向的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22.0m,现状为双向2车道,车站范围内交通流量不大。

XXXX路和XXXX路目前均有公交线路经过。

车站主体基坑采用整体明挖法施工。

二、监测目的

基坑工程的施工直接关系到基坑本身及邻近建筑物、道路和管线的安全。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深基坑支护系统受到许多难以确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系统及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动态信息管理,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使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确保支护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三、监测的项目

本站基本位于XXXX路下,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管线纵横交叉、高低错落,根据车站施工方法及周边环境的情况,选定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量测的主要项目有:

(1)基坑周围地面、重要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沉降;

(2)桩顶、地下连续墙墙顶位移;

(3)土压力;

(4)桩体、土体及地下连续墙变形;

(5)支撑轴力;

(6)地下水位观测;

(7)锚索拉力.

具体监控量测项目及布置详见“基坑施工监测设计图”。

深圳地铁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标准见表1-1,本站基坑为一级基坑。

监测指标超过允许值时的临时应对措施见表1—2。

基坑安全判别标准表1—1

一级

二级

三级

基坑深度(m)

>14

9~14

<9

地下水位埋深(m

<2

2~5

>5

软土层厚度(m)

>5

2~5

<2

基坑边缘与邻近建筑物基础或已有管线边缘的距离(m)

<0.5h

0。

5h~1.0h

>1。

0h

地面最大沉降量(m)

<0。

15%h

≤0.2%h

≤0。

3%h

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m)

0.0025h

0。

005h

排桩、地连墙、坡率法、土钉墙

0。

0100h

0.010h

钢板桩、深层搅拌

0。

0200h

第二章监测依据的规范和技术文件

本次监测工作将执行最新的规范和标准,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如下: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深圳市标准《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XXXX站施工图设计》

第三章监测工作技术纲要

一、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1、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XXXX站沉降监控基准点的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

(2)沉降监测控制网是在深圳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的精密沉降监测控制网。

(3)精密沉降监测控制网以里程为观测单位布设,一般每个观测单位沉降监测控制点(基准点)不少于三个,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为附合水准路线.

(4)精密沉降监测控制网中的水准点的标石应埋设在施工或观测对象沉降所波及的变形区外的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也可埋设在稳定性好的既有永久建(构)筑物上。

(5)在沉降观测期间按每月一次的频率,定期对高程控制网高程进行复合。

(6)各类水准点应避开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标石类型选用墙上精密水

准点标志二种。

2、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其主要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每千米高差中数误差(mm)

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

(km)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坦区

±2

±4

2~4

DS1

因瓦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4

3、沉降监测控制网的测量

精密水准点测量的观测方法:

往测奇数站为:

后—前-前—后;偶数站上为:

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

前-后—后—前;偶数站上为:

后—前—前-后

精密水准测量的视距长度、视距差、视距高按下表的要求执行:

标尺

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差累计差(m)

视线高度(m)

仪器

等级

视距

(m)

视线长度20m以上

视线长度20m以下

因瓦尺

DS1

≤60

≤1.0

≤3.0

0。

5

0。

3

精密水准测量站限差不超过下表的要求:

基辅分划读数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mm)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

0.5

0.7

3。

0

1.0

4、数据处理

为评价观测精度和成果的可靠性,计算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高差全中误差和相邻点的相对高差中误差。

计算成果取位至0。

1mm.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高差偶然中误差(mm);

L—-水准测量的测段长度(mm);

△-—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n——往返测的水准路线的测段。

当附合路线和水准环多于20个时,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差(mm);

L——计算W时的相应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的个数。

二、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1、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按照《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位移监测点控制网布设成独立的控制网;

(2)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位移监测网采用独立的导线网,导线的边长取150米左右;

(3)水平位移控制点按二等三角控制网的要求进行布设制作;

(4)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布设在基坑变形影响范围之外,具体基准点应布设在距离基坑的开挖边缘30米之外;

(5)在水平位移观测期间,按每月一次的频率,对基准点进行复合.

(6)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并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顾及观测精度要求,配备强制对中装置,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最大不应超过±0.1mm。

(7)照准标志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符合图象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

位移观测基点可以同时作为水准基点,但不能全部合一相互代替。

以下地点应将两种基点分开设立,如:

(1)作为水准基点监测不便的情况;

(2)合适设立水准基点,但位移观测通视有影响的情况;(3)利用已有水准基准点,但不合适用于导线点的情况。

2、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mm)

导线长度

(m)

平均边长

(m)

测边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

±1.4

3600

300

±15

±5

1:

14000

二级

±4。

2

2400

200

±15

±8

1:

10000

三级

±14。

0

1500

120

±15

±12

1:

6000

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最弱边边长中误差(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1。

0

1000

±5

1:

20000

二级

±3。

0

500

±10

1:

10000

三级(图根)

±10。

0

200

±20

1:

5000

3、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测量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其标称测量精度相当于DJ1。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限差不超过下表的要求。

仪器

型号

两次照准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中2倍照准差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DJ1

1

5

8

5

4、数据处理

为评价观测精度和成果的可靠性,应计算测角网的测角中误差mβ、按方向观测法所测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mα和n个测回方向值中数中误差Mα.

测角网的测角中误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三角形个数。

计算所得的mβ不应超过方案设计所选用的测角精度。

在独立测站上,按方向观测法所测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和n个测回方向值中数中误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