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372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3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网和电力系统Word下载.docx

人们对电力的应用和认识以及电力科学的发展都是首先从直流电开始的。

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信号传输—电报,虽然传输的电流是微弱的,但是人们从此得到启发,并引用于电力传输。

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提出:

如果输电电压选择的足够高,即使沿着电报线路也可能输送较大的功率到较远的距离。

他并于1882年,用装设在米斯巴赫煤矿中的直流发电机,以1500~2000伏电压,沿着57公里的电报线路,把电力送到在慕尼黑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完成了第一次输电试验,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直流输电试验。

此后,直流输电的电压、功率和距离曾分别达到125千伏,20兆瓦和225公里(法国1906~1927年修建的穆蒂尔—里昂的直流输电试验性工程)。

但由于当时是采用直流发电机串联组成高电压直流电源,受端电动机也是用串联方式运行的。

不但高电压大容量直流电机的换向有困难,而且串联的运行方式比较复杂,可靠性差,因此直流输电在当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十九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人们逐步掌握了多相交流电路原理,创造了交流发电机、变压器和感应电动机。

因为交流电的发电、变压、输送、分配和使用都很方便,而且经济、安全和可靠。

因此交流电就几乎完全代替了直流电,并发展成今日巨大的电力系统。

由于直流输电在经济上、技术上都不能与交流输电竞争,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功率可控硅整流元件的出现,为换流设备的制造开辟了新的途径,高压直流输电在世界上才得以快速发展。

相对于交流输电线路,直流输电线路有如下不同:

①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与导线尺寸、气候因素有关,当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相同时,直流线路平均电晕损耗大约公为相应的交流线路的50~65%左右。

这主要因为直流和交流电晕的机理不同,而且在恶劣气候下,直流电晕损耗要比交流小得很多。

②直流架空线路电晕引起的无线电干挠在晴天时大约等于或略小于相应的交流架空线路,而雨天时交流线路的干挠水平要比直流线路高得多。

在一定意义上,电晕引起的无线电干挠要比电晕损耗更为重要,因为后者只是经济上的损失,而前者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输电电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问题更须加以重视。

③单位长度的直流线路所需的有色金属和绝缘材料可比交流线路节省三分之一,直流架空线路杆塔荷载较小,线路所需的走廊也较窄。

④当直流线路的一个极发生持续性故障时,可利用另一个健全极和大地回流电路输送原功率的一半。

在导线发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通过倒换操作将原来分别接在两个极的换流器都并联接在健全极和大地回路之间,因而仍可输送全部的功率。

三相交流线路如因故障断开一相时,不能长期以非全相持续运行。

如果要保证不间断地送电,就必须架设双回路线路。

⑤直流线路的污秽水平要比同样情况下交流线路高,主要原因是直流电场吸附周围灰粒等污秽物引起。

直流输电的经济长度与两端换流设备的造价有关,前苏联1965年分析输送距离和结果为:

输电距离超过1000公里时,采用直流比并流经济,我们国家基丁沿用了前苏联的结果(包括上述电压等级系列)。

我国建设的第一条直流输电线路是葛洲坝~上海±

500千伏输电线路,长1080公里,输送容量120万千瓦。

4、我国输电线路建设历程

11897年上海裴伦路电厂以5条输电线路供路灯用电。

21900年形成第一个输配电网,电压25kV,全长18km,用铅包橡胶绝缘绝缘电缆架空敷设,有12个配电站。

31908年,第一条22kV输电线路建成,从云南石龙坝水电站至昆明钟街变电所。

41954年1月27日,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220kV输电线路(369km)建成,从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输送到东北南部的虎石台变电所,这是中国输电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1972年,第一条33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建成,从刘家峡水电站至汉中,全长534km,随后330kV线路延伸到陕甘宁青4个省区,形成西北跨省联合电网。

61981年,第一条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行,从河南平顶山姚孟火电厂到湖北武昌凤凰山变电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500kV超高压输电的国家。

71989年,中国第一条±

500kV直流输电线路(葛洲坝~上海)建成投入运行,实现华中电力系统与华东电力系统互联,形成中国第一个跨大区的联合电力系统。

82005年9月,西北电网建成750kV青海官亭~甘肃兰州超高压输变电工程(140.7km),中国输电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92009年1月6日,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输电线路正式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国百万伏电压等级的空白,对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和推动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有决定性作用。

102009年12月2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南方电网云南至广东±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

该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工程的顺利投运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制造方面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该工程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西起云南楚雄州,途经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线路全长1373km,输送容量500万千瓦。

5、西电东送,北电南济(中国能源分配战略)

中国大部分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负荷增长迅速,开发西部的水电和火电基地,实行“西电东送”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

“西电东送”分北、中、南三条通道。

北通道,山西、蒙西、陕西、宁夏、豫西火电基地以及黄河上游水电基地向京津唐电网送电。

中通道,四川金沙江(雅砻江)水电基地连通三峡,最终向上海送电。

南通道,云南、贵州的澜沧江、红水河、乌江水电基地向广西、广东送电。

随着“西电东送、北电南济”输电大通道的开辟,将加大电力能源的输送能力并促进中国电网的发展。

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有的杆塔还带拉线,现分别叙述如下:

1、导线

导线是固定在杆塔上输送电流用的金属线,由于导线常年在大气中运行,经常承受拉力,并受风、冰、雨、雪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空气中所含化学杂质的侵蚀,因此,导线的材料除了应有良好的导电率外,还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腐性能。

架空线路常用的导线材料是铜、铝、钢、铝合金等。

铜表面易形成氧化膜,抗腐蚀能力强、导电率高,抗拉强度大,是比较理想的导线材料,但铜相对于其它金属来说用途较广而产量较少,因此,架空线的导线,除特殊需要者外,一般都不采用铜线。

铝的导电率公次于铜。

铝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多的元素之一,它稍逊于氧、硅居第三位。

铝的比重小,采用铝线时杆塔受力较小。

但铝的机械强度低,允许应力小,导线放松时的下垂度(弛度)较大,导至杆塔高度增加。

所以,铝导线只用在档距(相邻杆塔间的水平距离)较小的10千伏及以下的线路。

对于档距较大电压较高的线路,则需采用铝和其它金属配合,以提高导线的机械强度。

此外,铝抵抗酸、碱、盐的能力较差,故沿海地区和化工厂附近不宜采用。

钢的导电率是最低的,但它的机械强度很高,且价格较铝、铜等金属低廉,在线路跨越山谷、江河等特大档距中有时采用钢导线。

钢线在空气中易锈蚀,需要镀锌。

铝合金线的导电率与铝相近,机械强度与铜相近,价格却比铜低,搞化学腐蚀性能好,但铝合金线受振动断股的现象却很严重。

近年来,随着导线防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在使用铝合金线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导线常年在大气中运行,经常承受拉力,科学家把铝合金和钢结合起来研究出了钢芯铝绞线,其不仅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且有较高的导电率。

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趋肤效应),使铝合金截面的载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所承受的机械荷载则由钢芯和铝线共同负担。

这样,既发挥了两种材料的各自优点,又补偿了它们各自的缺点。

因此,钢芯铝绞线被广泛地应用在35kV及以上的线路中。

目前在输电线路设计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钢芯铝绞线,铝合金线也在部分地区采用。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特殊用途的导线。

①大档距导线:

在国外大跨越中,要求导线具有特高抗拉强度,采用过硅铜线、镀锌钢线、铝包钢线等。

②防腐蚀导线:

线路经过海边及污秽地区,为提高导线的抗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制造了各种防腐蚀导线,例如镀铝钢线、钢芯涂防腐剂腐油等。

北欧一些国家一般在钢芯铝绞线生产时,钢芯均涂凡士林进行防蚀保护。

意大利跨越麦西拿海峡的导线也涂有防腐济。

美国则用镀铝钢线作钢芯。

③自阻尼导线:

又称防振导线,加拿大、挪威等国已使用。

认为使用它可以提高运行应力而不必加防振措施,并可增大导线有效半径,减少电晕损失。

④光滑导线:

这种表面光滑的导线由于外径较普通导线略小,可以减少导线承受的风压和冰荷载,并由于表面光滑,可以减少导线舞动现象。

在欧洲、美国、日本都已得到应用。

⑤分裂导线:

分裂导线线已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得到广泛使用。

送电线路上有绝缘子表面漏电和电晕现象。

导线表面电场强度超过周围空气击穿强度,造成导线对空气局部放电,即电晕。

电晕放电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我们在空气潮湿或细雨迷茫的夜晚,有时看到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周围有一圈圈带紫色的晕光,并听到“呲呲“的放电声,有时还能闻到臭氧的气味,这就是电晕。

电晕放电与线路电压有直接关系,导线表面电场强度取决于线路线路工作电压U和导线布置方式(单根或分裂导线)。

单导线:

E=1.47*C*U/r

分裂导线:

E=1.47*C*U/(nr)

式中:

r表示导线半径;

n分裂导线数目;

C:

相导线工作电容

上式说明线路电压一定,分裂导线每相总截面一定,导线表面电场强度随每相导线的分裂根数增加而降低。

因此从减少电晕损失观点看,用分裂导线比单导线要优越。

分裂导线装间隔棒后,减少导线振动,实测表明双分裂导线比单根减少振幅50%,振动次数减少20%,多分裂减少更大。

分裂导线一般有:

每相2根、3根、4根、6根、8根等。

说到电晕,简单说说气体放电:

气体在电压作用下而发生导通电流的现象称为为气体放电。

气体在高电压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电力系统中,气体(主要是空气)是一种应用的相当广泛的绝缘材料,如架空输电线、母线、隔离开关的断口处等都是完全依靠空气绝缘的,还有此虽然不完全依靠空气进行绝缘,但空气包围在它们的外部,构成外绝缘的一部分,如变压器和断路器设备。

除使用气体作为绝缘外,电力系统中有许多处于空气中的绝缘,如绝缘子等,将会遇到气体沿固体表面的放电问题。

处于正常状态并没有受到外能作用的气体是完全不导电的。

由于来自空中的紫外线、宇宙射线及来自地球内部的辐射线的作用,通常气体中总存在少量的带电质点。

在电场作用下,这些带电质点沿电场方向运动,造成电导电流。

所以,气体通常并不是理想的绝缘介质。

但当电场较弱时,由于气体内带电质点极小,气体仍为优良的绝缘体。

当提高气体间隙上的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通过气体的电流会突然剧增,从而使气体失去绝缘的性能。

气体这种由绝缘状态变为良导电状态的过程称为击穿。

气体发生击穿时,除电导激增外,还常常伴有发光及发声等现象。

多年来,人们对气体放电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通过实验观察,在不同的情况下,气体放电现象很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放电形式:

火花放电:

在气体间隙的两极,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气体突然发生明亮的火花,火花向对面电极伸展出细光束。

在电源功率不大时,这种火花会瞬时熄灭,接着又突然发生。

这种放电是高电压放电实验中常见的现象。

辉光放电:

外施电压增加到一定值时,通过气体的电流明显增加,气体间隙两极间整个空间忽然出现发光现象,这种放电形式称为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的电流密度较小,放电区域通常占据整个电极间的空间。

霓虹管中的放电就是辉光放电的例子。

电晕放电:

当电极的曲率半径很小时,电场很不均匀,随外施电压的升高,在电极尖端附近会出现暗蓝色的放电微光,并发出声音。

如不继续提高电压,放电就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成为局部放电。

发生电晕放电时,气体间隙的大部分尚未丧失绝缘性能,放电电流很小,间隙仍能耐受电压的作用。

各种高压装置的电极尖端,常常发生这种电晕放电。

电弧放电:

当气体间隙两极的电源功率足够大时,气体发生火花放电之后,便立即发展至对面电极,出现非常明亮的连续弧光,形成电弧放电。

发生电弧放电时,电弧的温度极高。

2、避雷线

避雷线又称架空地线,其作用是防避危害架空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雷电直击导线,并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35千伏线路一般只在进、出发电厂或变电站两端架设避雷线。

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一般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避雷线常用镀锌钢绞线,并在每基杆塔上直接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以导引雷电流流入大地。

避雷线除了采用镀锌钢绞线外,国内外还采用了铝包钢绞线,OPGW光缆等。

3、绝缘子

输电线路采用的绝缘子主要有针式绝缘子、悬式绝缘子和瓷横担等,国外还有采用棒式绝缘子、绝缘横担的。

绝缘子由绝缘部件与金属部件胶装在一体而构成。

绝缘部件的材料有电瓷、钢化玻璃、硅橡胶等。

绝缘子的作用是支持固定带电部分,使带电部分之间及其对地之间相互绝缘,绝缘子不仅要承受机械力和电压的作用,而且要承受大气中有害气体的侵蚀及温度的变化,因而它除了要满足一定的机电强度之外,还应具有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瓷横担绝缘子是同时起到横担和绝缘子作用的一种绝缘子结构,瓷横担绝缘子的绝缘水平较高,而且由于部分地代替了横担,因此能大量节约钢材,并有效降低了杆塔的高度,没有摇摆角问题,因此可节约线路投资,多使用在10~35千伏线路上,但它的最大缺点是承受弯矩和拉力的强度很低,也只能用在导线型号较小,档距较小,档距长度近似相等的地带。

棒式绝缘子自上世纪20年代由德国首先使用以来,现在仍以德国使用较多,日本、美国等国家也有使用,日本已生产出30吨的高强度棒式绝缘子。

德国认为棒式绝缘子使用方便,并且不必检验劣化绝缘子,运行情况良好,破损仅30万分之一。

国外目前使用绝缘横担较广,型式也较多,其发展原因有:

可减小杆塔尺寸;

减少线路走廊;

便于雨水自然冲洗,与我国瓷横担优点相同,但国外采用材料是玻璃纤维和树脂所制成的玻璃钢高强度绝缘横担,价格昂贵。

可喜的是,目前我们国家在输电线路的临时抢修塔上终于见到了它的身影,但这种临时抢修塔不仅横担是玻璃钢的,包括塔身也全是玻璃钢制作而成(拉线、拉棒除外)。

在雾、露等潮湿气候下绝缘子会发生工频闪络,工频闪络是沿绝缘子表面逐步发展的,为了防止这种闪络,在交流输电线路中,一些国家根据运行经验规定了绝缘子泄漏距离的最低要求,我国和瑞典规定为1.6厘米/千伏,西德是1.7~2.0厘米/千伏,加拿大安大略系统的爬距选的是1.38厘米/千伏。

由于直流电场对污秽物的吸附能力强,所以直流绝缘子选用的爬距比交流要大得多,我国直流绝缘子选用的爬距是2.8厘米/千伏。

目前防污闪的主要补救办法仍为憎水性涂料和带电水冲洗。

4、电力金具

电力系统中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用以导地线与导地线之间、导地线与绝缘子之间、绝缘子与架构和铁塔之间、铁塔与拉线之间、拉线与拉线盘之间的联接、固定、保护及接续等,均称之为电力金具。

电力金具包括线路金具、变电金具、电站金具。

在此只对线路金具做简单介绍。

a、联结金具:

是用来联结绝缘子,以构成绝缘子串,并将之与构架或塔身联接。

主要有:

球头挂环(Q、QP、QH型)、碗头挂板(W、WS型)、U型挂环、延长环、直角挂环、拉杆、挂板(Z、ZS、P、PS、UB型)、U型螺丝、调整板(DB、PT型)、支撑架、牵引板(OY型)、联板(L、LF、LV、LS、LJ、LL、LK、LX型)。

b、接续金具:

是用来连接导线和避雷线的,如压接管(爆压型、液压型、钳压型)、补修管、并沟线夹、跳线线夹、预绞丝补修条等。

c、固定金具:

是用来将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串上,或将避雷线固定在金属串上,主要包括耐张线夹与悬垂线夹。

d、保护金具:

含防振锤、预绞丝护线条、铝包带、悬重锤及其附件、重锤片、间隔棒、均压屏蔽环等。

间隔棒使用在分裂导线上,它的作用是防止子导线之间的鞭击;

抑制微风振动;

抑制次档距振档[风偏角(风向与架空线中心线的水平夹角)在45度以内、风速在3米/秒及以上大范围内的风,能引起各种排列方式的导线发生次档距振动,除双线垂直排列的导线外。

次档距振动会使同相次导线互相鞭击,因而损伤导线和间隔棒,甚至损坏钓具使导线落地]。

均压屏蔽环是装在绝缘子串上一般统称为均压环的保护金具,目前实际上有三种不同作用的均压环。

装在悬垂串下端,用以均匀绝缘子上电压分布的称为均压环;

装在绝缘子串两端的,用以引开短路电弧的,既是均压环,又是招弧环;

装在耐张线夹两侧以降低金具上电晕强度的,称为屏蔽环。

长绝缘子串装上招弧环后,电弧仍沿绝缘子串表面伸展。

目前,大多数国家趋向于仅在际线端部装均压环。

5、杆塔

架空线路杆塔是支承导线和避雷线的,按照杆塔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木杆、铁塔和钢筋砼杆,国外还有采用铝合金塔的。

我国由于森林资源缺乏,故目前对木杆已不再使用。

杆塔按照它在线路上所起的作用,主要分为直线型和耐张型两类(其它主要有特种杆塔,如换位塔等)。

直线塔包括直线塔和直线转角塔;

耐张塔包括耐张转角塔、终端塔。

由于电压等级、地形地理条件、导线型号等因素,使杆塔的种类繁多,例如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我国南方由于水田多,基础施工困难故多采用拉线杆塔,北方黄土高原多使用不带拉线杆塔,近年来,由于土地越来越昂贵,加上拉线塔的运行不安全,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拉线塔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直线杆塔:

是线路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杆塔,一般占全线杆塔总数的80%以上,这种杆塔在正常情况下,只承受导线风压和重量,结构比较简单,材料耗量较少,造价较低。

主要型式有上字型杆塔、猫头塔、杯型塔、拉V塔等。

耐张杆塔:

是用来加强线路机械强度,以限制故障范围,并利于施工与检修,这种杆塔除承受导线的风压和重量外,而且承受导线的张力,大多数还兼转角,因此还受角度力,故杆塔强度要求较高,结构也比较复杂,材料消耗和造价都比较高。

主要杯型塔、干字型塔等。

特种杆塔是在线路遇到特殊情况下采用的塔,如换位塔等。

6、基础与拉线

杆塔基础是指建筑在土壤里的杆塔地下部分,其作用是防止杆塔受垂直荷、水平荷载及事故荷载而产生的上拔、下压甚至倾倒。

混凝土杆基础由底盘、卡盘、拉线盘组成。

杆塔基础根据杆塔类型、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现浇砼和现浇钢筋砼基础;

预制钢筋砼基础;

金属基础;

桩基础(灌注桩、掏挖桩和扩底短桩),当塔位处于河滩时,考虑到河床冲刷及漂浮物对铁塔影响,常采用等径灌注桩深埋基础,掏挖桩基础和扩底短桩基础适用于粘性土或其它坚实土壤的塔位;

装配式基础;

岩石基础等。

对杆塔基础,除根据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其经济、合理的埋深外,还应考虑水流对基础的冲刷作用和基础的冻胀影响。

埋置在土壤中的基础,其埋深应大于土壤冻结深度。

铁塔砼基础,要求不应有裂开、损伤、下沉、酥松等现象,基础面一般要高出地面200mm。

杆塔拉线是塔的生命线,因此运行维护要特别注意,拉线松动要及时调整。

拉线是改变杆塔由受弯杆件为承压杆件的一种装置。

但拉线占地大,不利机械化耕作,维护工作量也大。

运行中有因拉线被盗而倒塔的现象,故目前拉线塔已很少用在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当中。

7、接地装置

埋设于杆塔基础周围土壤中的圆钢、扁钢、角钢、钢管或其组合结构称接地装置。

与避雷线或杆塔直接相连,当雷击杆塔或避雷线时,将雷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将绝缘子击穿的事故发生。

接地装置主要根据土壤电阻率的大小进行设计,施工时必须要满足设计规定的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1、线路复测

⑴线路复测分级

线路复测含一级线路复测和二级线路复测两级内容。

一级线路复测:

由项目部组织,质量科牵头,施工技术科参与,对全线基础桩位的档距、高程、线路转角等进行全程测量。

主要测量工具GPS定位系统(中海达公司HD5800G一体化蓝牙RTK系统)。

二级线路复测:

一级线路复测完毕,项目部对各施工队交分界塔位中心桩。

施工队对自己所辖区段的基础桩位进行复核。

主要测量工具:

J2经纬仪+ET-02全站仪。

⑵测量项目及测量方法

线路复测测量项目及施工方法

序号

测量项目

施工方法

允许偏差

主要施工

机具选择

1

角度

转交桩角度

依据设计勘测标定的两相邻杆塔中心桩为基准,用测回法检查该直线桩是否正确。

1′30″

一级:

主要以GPS为主测;

二级:

J2经纬仪+

ET-02全站仪。

2

水平

距离

档距

利用仪器的自算功能,直接测量读数。

1%

3

被跨越物与邻近塔位水平距离

4

地形凸起点与邻近塔位水平距离

5

风偏危险点与塔位的水平距离

6

高程

塔位高程

根据已测水平距离和测点与被测点间仰俯角度,运用正切定理计算两点间标高,推算至高程。

0.5m

7

地形凸起点高程

8

被跨越物高程

9

偏移

直线桩横线路偏移

以两相临直线桩为基准,用正倒镜分中法检查桩位是否正确。

50mm

说明:

设计交桩后个别丢失的塔位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订。

⑶丢桩的补钉及保护

对个别丢失的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

对丢失的直线杆塔中心桩可依据两相邻直线杆塔中心桩,用正倒镜分中法测量补钉;

对丢失的线路转角中心桩,可利用两耐张段延长线交点法予以补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中心桩再次丢失。

⑷不通视情况下的测量

当桩之间有障碍物,视线无法通视时,可采用等腰三角形法或运用三角形余弦定理解析任意三角形法测量。

此时仍无法测量或测量较为困难时,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

⑸线路复测注意事项

1)标段分界塔位中心桩及施工队分界塔位中心桩复测时,必段延伸到相临标段或施工队至少两个桩位,以确保整体线路方向的准确性。

2)凡是实测值与设计值之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会同设计人员进行复核,以查明原因。

3)对线路地形较大或杆塔间有跨越物,或者有设计要求开挖凸起的土石方时,应复测杆塔中心桩处、地形凸起点、被跨物的标高。

风偏距离可能不够处亦应复测其距离及标高,以便与设计核对。

2、土石方施工

施工项目

主要工器具选择

一般规定

1)基坑土方的开挖,必须经施工测量并进行分坑、放线、订立标志桩之后进行。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分坑放线尺寸进行。

2)施工中如发现古墓或文物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4)山区施工,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措施。

在陡坡山坡脚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亦应做妥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