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549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是电子政务的使用开发程度不高,重硬件建设、轻业务使用。

一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网上服务功能不足,机关迫切需要的电子政务使用系统开发少;

二是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利用效率低,电子政务网络设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

三是电子政务建设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强;

四是地方相关配套法规及标准化工作滞后,建设、运行资金筹措难度大,网上业务缺乏制度保障;

五是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总体上看,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正历经从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上网阶段,向电子政务全面深化使用为特征的关键性阶段跨越,面临着提高行政效率和为民服务能力的挑战。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先行工程,正在引领着政府管理服务体制的创新变革,特别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看,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转变:

一是由分散的基础要素建设趋向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的体系建设;

二是由注重形式建设趋向注重实现网上为民服务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三是由主要实现信息发布趋向党政部门自身业务处理内容开发;

四是信息资源由部门所有向共享性资源变化;

五是由少数职业工作者的电子政务建设热情向党政部门自身提高行政能力建设转变;

六是从缺乏标准制度到逐步建立国家法规和标准化体系相互配套的制度约束。

把握好以上电子政务发展和转变态势,对做好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建设,也是我省实施“和谐社会”建设,推进“数字安徽”工程,实观奋力崛起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任务。

  二、“十一五”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电子政务是我省“数字安徽”建设的先导工程,要率先突破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全省“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以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两大业务建设为抓手,拓展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开发党政办公业务资源数据库和使用系统,大力推进党政部门业务上网,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十大示范工程,完成五大建设任务,初步建成我省电子政务框架体系。

  具体来说,“十一五”时期,全省电子政务建设要实现“一个转变”,把握“二个抓手”,做到“三个促进”,完成“五大任务”,实施“十项重点工程”。

“一个转变”就是由重硬件建设转向重使用开发,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网络和硬件基础,全力推进党政部门的业务使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共享。

“二个抓手”,一是牢牢抓住网上为民办事服务的开发建设,逐步建成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统一进出口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

二是以党政部门文档电子化起步,以网上公文处理为主要业务流程,逐步形成全省网络化、电子化的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系统。

“三个促进”是指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有效地促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行政效能提高。

“五大任务”是指围绕建成我省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必须统筹组织和实施的五大建设任务,即以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网站体系,以电子化、网络化、视频化为特征的党政机关网上办公业务体系,以共享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体系,以统一有序覆盖全省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以及电子政务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十项示范工程”是指组织实施一批起步容易,有一定基础,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

  根据这一基本思路,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立足需求、统筹规划。

根据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行政职能紧密相连的依存关系,电子政务建设要和办公业务相融合,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相一致,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从为人民群众办事服务入手,按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目标扎实推进。

  二是联合共建、资源共享。

从整合资源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统一网络平台,统一使用系统标准,统一党政共享信息目录,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促进互联互通,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原则,进行建设项目方案的设计、论证和实施。

特别是要从简单易行的使用项目做起,不贪大,不冒进,在取得经验后,逐步完善。

  四是重点带动、务求实效。

选择一批基础扎实,社会需求迫切,起步快、资金难度不大,带动性强的项目作为示范项目,以扩大影响,带动全局,力求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尽快发挥效益。

  “十一五”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是:

到2010年,初步形成具备公共服务、决策支持、行政监管等功能的全省电子政务体系,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党政主要部门基本实现文档管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传达类会议视频化(即机关办公实现‘三化’),重点使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政府网站成为政府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可公开的政务信息全部上网,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通过政府网站方便获得政务信息和服务;

覆盖全省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使用平台功能基本健全,和国家和外省,特别是和长三角地区形成互联信息平台;

电子政务的主要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到“十一五”末,力争我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在中西部省份处于前列,部分领域在全国领先,电子政务为“数字安徽”奠定扎实的基础。

  “十一五”全省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指标为:

省、市、县以上上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政务信息上网公开率90%以上,文档电子化率80%,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机关办公业务网上办理率70%,全省公务员的计算机装备率超过90%,公务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技能培训通过合格率90%以上。

  三、“十一五”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十一五”时期,全省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完成以下五大任务:

  

(一)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必须加快拓展和完善政府网站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网上“一站式”服务,使政府网站成为我省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服务的平台,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互动的桥梁,成为展示和宣传安徽的窗口。

  1、拓宽政府门户网站服务领域。

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门户网站,大力拓宽政府网站的服务面。

一是要按照方便市民办事的原则开展网上办事服务,从婚姻登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教育、文化、卫生保健、公用事业、住房、出入境、兵役、民主参和、就业、社会保障、交通、纳税等系统化服务程序提供电子政务服务。

二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办好为“三农”服务的特色网站,为农民提供涉农政策、科技知识、气象、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信息、外出务工、教育、合作医疗、农用地规划、乡村建设、灾害防治等服务。

三是要按照方便企业办事的要求,在网站上设立从企业开办、纳税、年检年审、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商务活动、对外交流、劳动保障、人力资源、资质认证、建设管理,直至破产登记等全过程的电子政务服务。

四是省政府和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和完善外文网站,为外籍人员提供出入境、商务活动、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就业等服务。

五是为满足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做好专题服务,围绕市场和经济运行、农业和农村、资源和环境、行政和司法、公共安全和应急预案等方面加强信息发布和导向服务。

  2、强化政府网站五大服务功能。

一是网上申报、审批、办事功能。

建设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办事服务区,按企业办事、居民办事等办事特点和需求,建立简便、明了的办事指南和服务栏目,建立表格处理数据服务中心,开发网上联合审批办事系统。

逐步建立在线受理,在线服务功能,将交费、办证、查询、咨询、求助等服务项目逐渐上网办理,市级网站网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要达到60%左右。

市、区政府网站都要开辟社区服务栏目,逐步将社保、低保、医保等服务上网。

建立就业和劳动力指导栏目,农村劳动力输出量大的地方,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指导和就业栏目。

二是政务公开发布功能。

各级政府网站要具备及时发布本级政府的公报、公告、政策文件、地方法规、人事任免、新闻发布、政府工作动态、财政预决算报告、政府采购、重大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事项等及时发布功能,并能提供查询、打印服务。

三是信访、咨询、投诉、举报、评议等互动功能。

按政府管理职能分工,建立信访、咨询、投诉、举报、评议系统和栏目,各政府网站要设立本级行政主要负责人信箱,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保证投诉、举报、信访的安全性。

建立政务网上评议栏目,对政府有关政风、行风进行评议。

四是宣传和导向功能。

介绍本地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介绍本地知名企事业单位和旅游及名优产品等,进行发展项目推介、招商引资服务,开办网上博览会。

对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项的发生要具备开设专栏和重大提示发布功能,通过政府网站和多种传输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五是本地政府网站导航服务功能。

加大网上服务整合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组成部门和相关单位都要将本单位的公众网站作为政府门户网站子网,超联到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三级政府门户网站要具备子网站服务栏目调用功能,方便访问者查询和使用。

政府门户网站根据方便用户使用的原则,建立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制度。

积极优化网上业务流程,采取“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返馈”和“一点受理,并联享用”等技术手段,加快实现本地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办事功能。

  3、建立政府网站三项管理制度。

一是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务信息共享制度,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行政决策的程序、过程和结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和权、监督权。

对只涉及部分人和事的信息按规定程序,向申请人公开。

不能公开的要给予解释和说明,通过政府网站打造“公开、透明”政府。

二是建立利用电子政务履行本单位的职能和提高办事效能制度。

各政府网站都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将本单位应该履行的行政服务职能上网公布,可以在网上履行的要尽快上网。

特别是政府组成部门的网站,要以公开办事程序为主要内容,建立网上办事指南、办事栏目、网上快捷办事程序,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事,信访回复等,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政府网站的管理责任制度。

各政府网站都要明确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机构。

省、市、县政府门户网站要设置专职编辑和维护人员岗位,确定专人负责。

各政府网站都要制定网站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责任目标。

尽快建立省、币、县政府门户网站和各子站的内容保障工作机制,形成门户网站综合服务能力。

省、市政府门户网站还要制定监测和考核本级及所属单位的政府网站的绩效考评制度,定期进行考评和向社会发布。

  

(二)推进党政机关办公业务上网,促进使用系统建设。

使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构建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的基础保障。

“十一五”时期,通过省政府政务信息系统的推/-使用,带动省直厅局和市、县级政府办公业务上网运行,加大党、务信息系统和人大;

政协等业务使用系统开发建设力度,基本实现党政机关文档管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传达类会议视频化。

  1、完善党政机关内部网上办公系统。

一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省直各单位和各市级政府利用全省女子政务网络平台作为内部办公网互联平台,建立和省政府政务信息系统互联的网页,报送到省政府的请示件、信息、简报、参阅材料、重大活动安排等,实现电子文档报送,政务信息网上运行。

二是以公文交换、信息报送为各部门的业务使用的起点,推厂射频技术使用,建成电子公文交换中心。

将党务、人大、政协及省直有关职能部门内部网上办公系统按业务逻辑互联互通,基本建立连接全省各党政部门的内部办公业务使用系统。

三是县以上政府都基本建成机关内部网上办公业务使用系统。

  2、基本实现文档电子化管理。

省、市、县三级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用3年左右时间普及电子文档管理使用系统,对本部门制作发出的文件、简报、资料等文档,除按规定要采取纸质文档流转、归档外,一般采用电子文档方式进行报送、流转、督查、存放和归档。

实现办公文档电子化管理,网络化传输。

大力推进电子图文演示技术的普及,重要的汇报采用电子图文演示方式。

  3、社会应急指挥系统联网运行。

按照省、市、县对社会突发事件承担的管理职责,实现社会应急指挥网络系统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应急预案和指挥的网络支持系统,应急信息通过网站、邮件、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发布,实现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理社会突发事件。

  4、基本建成党政主要管理部门的纵向业务网络系统。

对现有业务使用系统进行梳理,优先支持基础较好,办公需求迫切的使用系统发挥作用。

党政主要部门要利用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搭建各系统的纵向业务网。

一是对省直单位已建立的纵向业务系统进一步梳理、完善,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逐步提升;

对不规范的业务使用系统,进行改造和调整;

对还需要建设的纵向业务使用系统按规范要求,逐步建立。

二是配合完成国家部委布置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任务,将我省的纵向业务网络和国家部委进行上联。

三是积极探索解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和政府网站之间的传输联接问题,到2010年,初步建成机关内部网和政府网站互联的办公处理系统:

在有条件的部门建设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办公系统,实现重点使用系统互联互通。

  5、开通党政部门视频会议资源共享系统和服务平台。

利用全省党政网资源,建设党政部门专网视频会议服务系统,在现有视频会议使用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省直有关部门,用两年时间实现省直主要业务部门的传达、动员、通报类会议用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

利用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中心的平台和市级平台的服务功能,开通全省党政部门专用短信服务系统,将会议通知、情况通报、突发事件指挥等通过短信平台快捷、方便发布。

  (三)建设“三库一中心”,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信息资源采集、更新、共享的具体要求,从安徽信息资源开发现有基础出发,“十一五”时期,我省要通过建设“三库一中心”项目,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

“三库”是基础数据资料库、党政办公业务文档库、共享信息资源库,“一中心”是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

基础资源库按职能分工由各单位自行建设,共享系统以共享目录为前导的方式,有效推动信息资源的开发。

到2010年全省党政办公业务资源数据库全部建立,公益性数据交换中心更广泛地向社会提供服务,基本建立信息采集和更新机制,建成数据库共享和运行维护制度。

政府的信息资源基本整合,在为党政机关办公和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等方面发挥明显效用。

  1、基本建立各单位基础资料数据库。

按行业管理分工,明确界定各部门的信息采集和权责,各单位都要组织力量,用5年时间建设本单位职能承担的基础资料库。

重点落实开发宏观经济运行、财政收支、税务、工商、海关进出口、国有资产、国土资源、城市规划、交通、水利、医疗卫生、教育、人口、环保、技术质量、企事业信息、社会保障、社区及档案等专项基础资料数据库,形成有序采集建设机制,减轻社会负担。

配合国家确定的四大基础信息库建设,逐步建立全省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库。

  2、基本建成各单位办公业务文档库。

根据党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分解落实建设本单位的电子文档数据库和办公业务共享数据库。

各职能部门首先都要建设本单位的电子文档数据库。

按照党政办公业务系统的管理需求,协商制定共享文档目录,由各单位按共享目录提取和编制共享文档,实现建立共享文档数据库的目标。

近期,集中力量完善省、市级的政务公报、本地法规、政务资料、历史档案等政务公开类数据资料库。

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建成全省党政部门办公业务共享电子文档库。

  3、编制数据共享目录,建立网上协同办公数据库及支持系统。

针对省、市、县党政部门网上协同办公业务资源需求,按党政部门的职能分工和管辖范围,编制和建立协同办公数据库共享目录,明确各部门在建立共享数据库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各单位文档库、基础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编制协同办公支持系统,提取共享信息,实现党政信息共享。

对部分涉及面广、管理交叉的共享资源,由各级党政网络中心在有关部门协调下组织开发。

力争用两年时间,网上协同办公业务数据库和支持系统开始发挥作用。

  4、建立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为社会各界提供公益性政务信息服务。

积极支持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公益性信息目录资源库,采取政府资助、市场运作的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公益性信息的资源数据库,建立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公益性数据资源交换服务中心,大力提高公共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重复采集和多重处理负担。

积极筹建安徽省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到2010年,基本建成我省公益性信息服务体系。

  5、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针对省、市、县三级党政部门办公业务的需求,梳理政务信息资源,编制和行政事务管理相协调的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立信息资源开发机制和实施办法。

力争在2008年完成上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6、提高数据库技术开发水平。

使用性能稳定的正版数据库软件,建立灵活安全的访问授权体系、数据备份体系和数据分析体系。

针对党政部门办公业务的需求,按照标准统一,目录统一的要求,采用易用、易维护的技术来开发党政部门内部使用的数据库和公益性数据库。

开发党政部门数据库接口系统,方便党政部门数据库共享。

  (四)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平。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基本满足政务部门业务使用需要的电子政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即各单位现有的内部办公局域网、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全省电子政务外网,以及全省党政机关内部业务和电子政务外网交换平台等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为全省党政部门提供高速、安全的网络通道和简便、高效的交换平台,为和国家电子政务骨干网络接入,以及对接其它电子政务网络提供条件。

  1、全面建成机关内部办公局域网。

机关内部办公局域网是各单位用于处理本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的网络,各单位的内部办公局域网和全省电子政务网络物理线路相连,该网由各单位自行建设和维护。

市、县级党政网及县级以上单位内部局域网一般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

对人员较少的机关,从实际出发,可以采用微机互联的方式构建。

目前,各市政府和80%的省直单位、30%的县政府已建内部办公局域网,未建的单位在两年内应逐步建立,已建的要逐步完善。

  2、进一步完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各单位通过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互联。

  

(1)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全省电子政务网络是全省党政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专用网络,该网由目前已建成的主干为千兆的省直厅局光纤专网和省市间155兆SDH网组成,待市级单位的电子政务城域专网和市、县间电子政务纵向专网建成后,和省、市间155兆SDH专网物理联接,构成全省电子政务主干网。

全省电子政务主干网是国家电子政务骨干网络的组成部分。

全省电子政务网络目前全程采用和互联网物理隔离方式进行安全管理,和党政各部门内部局域网采取逻辑隔离方式进行网络连接。

按照省政府要求,省、市、县各党政部门凡构建跨单位和本系统的网络,包括采用加密技术的网络(普密级),都要利用全省电子政务网线路来建设,不得重复建设。

对业务量大,行业和部门管理系统要求高的单位采用虚拟专网技术在全省电子政务网上建立专用通道和虚拟专网。

对部分厅局已建立的纵向网(不包括公安、税务等处理面向社会公众专项业务量特大的网络),要逐步整合到统一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上。

  

(2)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

省、市两级建立本级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功能平台。

目前,省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已初步建成,基本具备为省直厅局开展电子政务的功能(包括国家、市、县接入,建立虚拟业务专网,网内电子邮件,网内视频,数据交换,目录表格管理,数据资料备份及网管管理等)。

各市要在充分利用省级平台功能基础上,建成本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各县和人手少的政府组成部门要充分利用省、市两级平台功能构成本级平台,一般不再另建网络平台,防止‘小而全’。

如确有需要,在充分论证后,在资金、人员有保障的条件下方可建设独立的本级网络平台。

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可将本单位的服务器和网管交由省电子政务网络中心托管,以减少开支和保障安全。

用三年时间,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基本达到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的各项功能,建成较为完善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

  (3)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为保障全省各部门在电子政务网上互联互通,方便开发使用,全省电子政务网IP地址按国家电子政务网的统一要求,由省电子政务网络中心统一规划和管理,主干路由和网管安全由省电子政务网络中心统一管理和设置,网络运行状态由省电子政务网络中心负责监控。

省、市、县网络平台必须按7*24小时不间断保持畅通,有专门机构负责运行维护。

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主干线路、省直光纤网、省、市级网络平台要建立设备、线路结构布置、技术参数、土建工程等资料档案。

要做好IpV6技术准备,积极开发网络使用。

  3、加快建设全省电子政务外网,更好地提供接入服务。

  

(1)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建设。

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是连接各政府网站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专用网络,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连接,和互联网逻辑隔离。

省、市、县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依托电信部门公共网络建设,网络带宽随各部门的实际需求确定,为便于管理和节约行政开支,全省电子政务外网主干网络按国家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

  

(2)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

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是政府部门对外办公和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电子业务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