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334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7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研究并确定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4、研究并制定本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5、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6、严格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致病菌群失调等情况,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7、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

合理安排病人,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必要是转往定点医院。

3.医务人员上班时,应规范着装,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

病房环境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地面湿式清扫,每日清扫二次,遇有污染随时消毒,空调过滤网使用期间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如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非感染性与感染性布类应分别放置,封闭运送,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6.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传染病人后及时消毒。

7。

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止血带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器,雾化器面罩、管道,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等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使用无菌蒸溜水。

8.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等需消毒洗消毒的物品和器械一律归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

9。

使用中的紫外灯管,每周用95%酒精清洁一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须更换;

10.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巾,用后清洗、消毒备用;

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床单位必须做好终末消毒。

11.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12.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3。

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总务设备科必须穿隔离衣、帽、鞋,每出入病室一次消毒一次。

14.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处理后排入下水道。

15.科、治疗室、病房、厕所、开水间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6。

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应放入黄色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统一回收,封闭运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7。

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医生应该正确使用抗生素。

18.对消毒灭菌及一次使无菌物品进行严格管理,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传染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程序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穿戴整齐,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下班后或就餐及开会、进图书馆时不应穿工作服。

外出应换工作服、鞋.

二、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积极宣传院内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知识.

四、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

五、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

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放,不互串病房;

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

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六、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

七、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须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所有垃圾视为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送至垃圾暂存点.

八、严格陪住探视制度.

九、当医院出现医源性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应该及时向本科室.

十、医院感染监督控制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十一、科室医院感染监督控制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护士仔细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病例感染加重.

十二、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十三、如出现特殊的医源性感染病例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便于及时控制.

传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穿戴整齐,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三、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积极宣传院内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知识。

五、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

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放,不互串病房;

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

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七、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须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所有垃圾视为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送至垃圾暂存点.

传染病的分区收治规定

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病人的收治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的收治行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传染科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门诊日志、转诊负责制度、首诊报告及首诊负责制.

二、对于疑似甲类或乙类传染病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患者,收住留观病房内进行医学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留观病房设在隔离病房1—2床,一旦确诊,立即转入相应的隔离病房进行严密隔离治疗。

三、对于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种和传播途径分区收治,按急、重、危患者优先收治。

传染科隔离病房分区收治情况:

呼吸道隔离病房5-6床、7-8床,肠道隔离病房3-4床,肝炎病房22—47床,虫媒传染病48—49床.

1、按不同传染病种进行隔离治疗。

⑴对于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霍乱患者应收住在肠道隔离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鼠疫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和鼠蚤叮咬传播,以肺鼠疫最为常见。

鼠疫患者应当单间隔离治疗,肺鼠疫应收住在呼吸道隔离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⑵对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根据病种收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的措施。

相同病种的传染病可集中收治在同一间病房,不同病种的传染病,应独立单间分开收治,禁止不同病种混合收治在同一间病房内。

对于传染性肝炎患者收治在肝炎病房,并严格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不同肝炎病种进行独立病房隔离收治。

2、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隔离治疗。

⑴肠道传染病收治在肠道隔离病房内进行隔离治疗;

⑵呼吸道传染病收治在呼吸道隔离病房内进行隔离治疗;

⑶传染性肝炎患者收治在肝炎病房内进行隔离治疗;

⑷虫媒传染病收治在设有切断传播途径防护措施的病房内隔离治疗。

四、设置隔离标识,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黄色为空气传播,粉色为飞沫传播,蓝色为接触传播,红色为血液及体液传播,棕色为消化道传播。

对传染病或严重感染的病人在病房、床头、病历均设有相应的隔离标识,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五、如遇传染病疫情暴发,现有传染病集中收治无法满足需要时,由医院医务处根据实际需要临时指定收治机构.

六、在传染病病人分诊、转诊或者转运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及消毒、隔离、防护等规定,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1标准预防的概念

1.1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上述物质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1.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病人传播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由医务人员传播至病人。

2、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

1接触隔离:

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病病:

如痢疾、甲肝、轮状病毒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

2空气隔离:

预防因空气(微粒核或漂浮的尘埃)而传播的疾病:

如水痘、麻疹、肺结核等。

2.3微粒隔离(飞沫隔离):

预防经气溶胶微粒而传播的疾病。

微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近距离讲话、某些医疗操作如支气管镜检查、吸引、使用通气设备等。

因其颗粒直径大,传播距离近,所以不需通风,许多细菌性疾病可通过微粒传播:

如B型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腺病毒感染、流感、百日咳、小儿腥红热等。

3、具体隔离措施:

3。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3.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3.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3.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3.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消毒措施。

医疗锐器刺伤的职业防护措施

1.医疗锐器刺伤的职业防护措施

1.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1.2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若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1.4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5接触每一个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1.6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7在工作中预料会有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8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9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1.10。

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对于特殊暴露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半年一次,检查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体、肝功能、胸透.

接触消毒液的防护原则

2.1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

2.2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尽量选择对空气污染小的化学消毒剂。

2.3科学地对待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浓度。

2.4遵守医院或部门的剧毒、有害物质的保管规定,集中存放,容器密闭,并有显著标记

5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一些使用消毒剂集中的特殊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的建筑应达到一定速度的通风排气要求。

6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3.血液、体液喷溅职业防护及应急处理措施

3.1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可能时应做好防护措施,穿防水围裙,戴手套,必要时应带防护眼镜。

3.2当遇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工作服,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喷溅到黏膜或破损皮肤时,采用无菌水冲洗,必要时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3.3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对源头血液及暴露者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追踪观察随访。

如源头血液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时,按艾滋病职业防护程序进行.

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处理措施

4.1应设置隔离病房,门口悬挂“请勿入内”警告牌,门保持关闭,任何人入内必须向护士站报告,护士有责任告知进隔离室必须执行的隔离措施,也需判断探视者的免疫能力(如麻疹、水痘).

2进病室应戴口罩,接触过病人及污染物品后洗手。

4.3职业暴露时应进行医学观察,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非典型肺炎、人感染禽流感等特殊传染病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5.肠道传染病职业防护及应急处理措施

5。

1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同室隔离。

2不必戴口罩,工作服有污染可能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污物应戴手套.5。

3接触过病人及污染物品后应洗手。

4病人粪便可能污染物品,应随时严格消毒。

废弃物装入有标记的污物袋运出销毁,或进一步消毒处理.

5.5遇到职业暴露时按照血液、体液喷溅处理程序实施。

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梅毒、乙肝等传染病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制度

随着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不断增加,医务人员受职业暴露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为了防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组织培训,医务人员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掌握正确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处理程序。

分析在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环节,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规定,进行控制。

1按照国家的规定,每位病人输血前进行包括艾滋病在内的九项检查,对艾滋病疑似的病例进行艾滋病的检查。

细菌室、输血科检查过程中发现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科室、感控科及保健科。

2.2感控科专职人员立即对科室进行消毒、隔离的指导和监督;

专职人员在下病房进行感染病例监测过程中,发现以上感染病例,应立即告知科室并督促做好隔离工作,并在个案监测中记录.这样及时有效地对这些病例进行隔离。

3.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既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防护眼镜;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3.5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梅毒、乙肝等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

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4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5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梅毒、乙肝职业暴露后,立即上报感控科。

4.6感控科应当根据职业暴露的种类,联系专家指导医务人员进行预防用药。

4.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控科应当对其暴露的方式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监督、指导病例的消毒隔离,并进行登记,内容包括: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8期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全院工作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请各科遵照执行。

一、洗手。

医护人员在进行以下各项操作时必须洗手。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或从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后;

3、穿戴隔离衣前后,摘戴手套前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7、护理特殊易感患者前后。

注意事项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二、卫生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第三步揉搓的步骤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三、外科手消毒

(一)、外科手消毒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外科手消毒应当遵循以下方法

1.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

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三)、外科手消毒方法

1、清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

具体步骤是:

2、进行外科手消毒时,应将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充分揉搓2~6分钟,用洁净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

如果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则充分揉搓至消毒剂干燥,即完成外科手消毒。

注意事项:

1、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这一次性使用;

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附件

六步洗手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具体详见下图:

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微生物容易沉着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佩戴事物的部位等。

2、肥皂保持清洁、干燥,盛放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禁止将皂液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3、洗净手后应用一次性纸巾或干手巾擦干,干手巾应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二、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三、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适用对象:

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

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防护要求:

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加强防护防护对象:

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

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

转运疑似SARS和临床诊断SARS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

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

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

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控制制度及程序

1.甲型、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

其控制措施执行有关规定。

2.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病毒在医院主要经血(输血及血制品、插入性操作及皮肤膜破损等)和母婴垂直传播。

其控制措施如下:

(1)注射应一人一针,采血应一人一针一巾一条止血带,一用一灭菌。

(2)病人用过的棉签、棉球要集中回收在医疗垃圾袋内。

装标本的试管、容器,用前应检查,防止渗漏和隘洒。

(3)所有病人进行插入性操作前,应常规进行HBSAG、抗-HCV检查.

(4)对肝炎病人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按严重污染处理或焚化,严禁共用牙刷、剃刀及其他易被血液或已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5)产房、ICU、血液净化室、手术室、内窥镜室、导管室对病毒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管理分别别执行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