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改培训学习个人总结.doc
《英语新课改培训学习个人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新课改培训学习个人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新课改培训学习个人总结
新课改后的教材呈现方式的突出特点是,以文字、图表、插图及多种栏目等多种形式表现内容,图文并茂,匹配合理,形象直观,活泼新颖,主题鲜明,使得教材较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倍感亲切,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的设计与内容安排
实验教材注意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选材,案例大多是学生身边的事情和现象,主题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情境的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连贯性,并且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力求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材中对知识的安排采取非常明显的循序渐进式,即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文字的表达从先学习表达句子,然后到长句子,再到小故事的表达,有助于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新目标英语教材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如动手做、网络学习、小组讨论、自学及查找资料等,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和解决问题。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从总体设计、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都初步突破了只重视知识传承的教育理念,不仅考虑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广大教师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
1、各种新的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
广大教师现在已经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的课程观。
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要注意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
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的学生观。
通过实践新课程,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
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4)新的教师观。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
(5)新的评价观。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校结合课改,在评价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
比如:
考试试卷要做到五体现、两杜绝。
五体现:
试题形式体现多样化,试题内容体现生活化,试题难易度体现层次化,试题答案体现多元化,试题结构体现综合化。
两杜绝:
一是杜绝偏题、怪题;一是杜绝简单罗列。
**范文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严禁复制发表,否则追究责任。
**
2、课堂教学有了明显变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转变的如何,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1)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
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就是好的课堂效果,而且每堂课有着固定的模式: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
现在教师们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辩论会、动手做、故事会等等,教室里有笑声、有掌声,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并快乐着”的思想。
老师上课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三:
一是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研究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三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
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
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结果表明,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
新课改:
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略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是课改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改面临的问题
1、相当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
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
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
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2、发展水平不平衡。
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信息灵、而偏远乡村学校设备差、师资弱、信息闭塞;年轻教师观念转变快,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便比较困难等。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
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既有的教参,不少人不知所从。
搞好课改的应对方略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进修培训,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
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习,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习,则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