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121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六声速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可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换能器及弯曲振动换能器。

图6-1所示为纵向换能器的结构简图。

(3)FD-SV-2声速测定仪

仪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声速测定装置、正弦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1)声速测定装置如图6-2所示

图6-2 数显声速测量装置结构图

1-电源开关;

2-位移显示;

3-位移显示置零;

4-位移调节;

5-信号输入;

6-超声发射器;

7-超声接收器;

8-接收信号输出;

9-转动导轨

图4中,6和7分别为超声发射器和超声接收器;

5和8分别为发射器信号输入和接收器信号输出;

1为数显游标卡尺电源开关;

2为位移显示;

3为位移显示置零;

4为位移调节。

2)声速测定装置分三部分:

A、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

超声波传感器结构如图6-3所示。

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频率约为40KHz,其中超声波接收器与超声波发射器结构相似,只是两种压电晶片的性能有所差别。

接收型压电晶片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效率高;

而发射型相反,电能转变机械能效率高。

B、数显游标卡尺。

它有一个位移传感器及液晶显示器。

游标移动时,能直接显示其移动距离,液晶显示器上有一个电源开关(图4中1),使用时打开,使用完毕即关断。

还有一置零开关(图4中3),正式测量前先将数字置零。

C、正弦波发生器。

其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连续可调。

图6-3超声波传感器

(a)外形图;

(b)电路符号;

(c)内部结构

实验原理

根据声波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可知V=λν,其中V为波速,λ为波长,ν为频率。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声波的波长λ和频率ν求声速。

声波的频率ν可以直接从低频信号发生器(信号源)上读出,而声波的波长λ则常用相位比较法(行波法)和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来测量。

(1)相位比较法

实验装置接线如图6-4所示,置示波器功能于X-Y方式。

当S1发出的平面超声波通过媒质到达接收器S2,在发射波和接收波之间产生相位差:

(6—1)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

来求得声速。

的测定可用相互垂直振动合成的李萨如图形来进行。

设输入X轴的入射波振方程为

(6—2)

输入Y轴的是由S2接收到的波动,其振动方程为:

(6—3)

图6-4实验装置

上两式中:

A1和A2分别为X、Y方向振动的振幅,

为角频率,

分别为X、Y方向振动的初相位,则合成振动方程为

(6—4)

此方程轨迹为椭圆,椭圆长、短轴和方位由相位差

决定。

=0时,由式得

,即轨迹为处于第一和第三象限的一条直线,显然直线的斜率为

如图6-5(a)所示;

时,得

,则轨迹为处于第二和第四象限的一条直线如图6-5(e)所示。

(a)(b)(c)(d)(e)

图6-5合成振动

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L,相当于改变了发射波和接收波之间的相位差,荧光屏上的图形也随L不断变化。

显然,当S1、S2之间距离改变半个波长

,则

随着振动的相位差从0~

的变化,李萨如图形从斜率为正的直线变为椭圆,再变到斜率为负的直线。

因此,每移动半个波长,就会重复出现斜率符号相反的直线,测得了波长

和频率

,根据式

即可计算出室温下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2)共振干涉(驻波)法测声速

实验装置接线仍如图21-2所示,图中S1和S2为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

S1作为超声源(发射头),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交变电压信号接到换能器S1上,使S1发出一平面波。

S2作为超声波接收头,把接收到的声压转换成交变的正弦电压信号后输入示波器观察。

S2在接收超声波的同时还反射一部分超声波。

这样,由S1发出的超声波和由S2反射的超声波在S1和S2之间产生定域干涉,而形成驻波。

设沿X轴正向传播的入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6—5)

设沿X轴负向传播的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6—6)

(6—7)

由(7)式可知,当:

,k=0,1,2,3……;

(6—8)

,k=0,1,2,3……时,这些点的振幅始终为零,即为波节。

当:

(6—9)

,k=0,1,2,3……时,这些点的振幅最大,等于2A,即为波腹。

故知,相邻波腹(或波节)的距离为

对一个振动系统来说,当振动激励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近时,系统将发生能量积聚产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

当信号发生器的激励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声波波腹处的振幅达到相对最大值。

当激励频率偏离系统固有频率时,驻波的形状不稳定,且声波波腹的振幅比最大值小得多。

由上式可知,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L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

形成驻波,示波器上可观察到较大幅度的信号,不满足条件时,观察到的信号幅度较小。

移动S2,对某一特定波长,将相继出现一系列共振态,任意两个相邻的共振态之间,S2的位移为,

(6—10)

所以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L连续改变时,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化,相当于S1和S2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此距离

可由读数标尺测得,频率ν由信号发生器读得,由

即可求得声速。

实验内容

(1)声速测试仪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在接通市电后,信号源自动工作在连续波方式,选择的介质为空气的初始状态,预热15min。

声速测试仪和声速测试仪信号源及双踪示波器之间的连接如图6-4所示。

1测试架上的换能器与声速测试仪信号源之间的连接

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换能器接口(S1),用于输出相应频率的功率信号,接至测试架左边的发射换能器(S1);

仪器面板上的接收端的换能器接口(S2),请连接测试架右边的接收换能器(S2)。

2示波器与声速测试仪信号源之间的连接

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的发射波形(Y1),接至双踪示波器的CH1(X),用于观察发射波形;

信号源面板上的接收端的接收波形(Y2),接至双踪示波器的CH2(Y),用于观察接收波形。

(2)测定压电陶瓷换能器系统的最佳工作点

只有当换能器S1和S2发射面与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

为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发射换能器S1谐振频率点处,才能较好地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提高测量精度,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超声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调节方法如下:

各仪器都正常工作以后,首先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电压(100mV~500mV之间),调节信号频率(在25~45kHz),观察频率调整时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34.5~37.5kHz之间)电压幅度最大,同时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的信号指示灯亮,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频率点,记录频率νi,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适当选择位置(即:

至示波器屏上呈现出最大电压波形幅度时的位置),再微调信号频率,如此重复调整,再次测定工作频率,共测5次,取平均值

0。

(3)用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形)测量波长

1)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连好线路,把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调到最佳工作频率

0。

2)调节示波器:

①打开示波器,先把“辉度”(INTEN)、“聚焦”(FOCUS)、“X位移”(POSITION)和“Y位移”(POSITION)旋扭旋至中间位置;

②“扫描方式”(SWEEPMODE)选择“自动”(AUTO);

③“耦合”(COUPLING)选择“AC”;

④“触发源”(SOURCE)选择“INT”;

⑤输入信号与垂直放大器连接方式(AC-GND-DC)选择“AC”;

⑥“内触发”(INTTRIG)选择“CH1-X-Y”;

⑦把“选择扫描时间”(TIME/DIV)旋扭旋至“X-Y”,在“Y方式”(VERTMODE)内,按下“CH2-X-Y)”按钮,使S2轻轻靠拢S1,然后缓慢移离S2,观察示波器的波形。

当示波器所显示的李萨如图形如图21-3中(a)时,记下S2的位置X1适当调节示波器上的“V/cm”或信号源上的“发射强度”,可提高灵敏度;

⑧依次移动S2,记下示波器上波形由图21-3中(a)变为图21-3中(e)时,读数标尺位置的读数X2、X3、X4,…共12个值;

⑨记下室温t;

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4)干涉法(驻波法)测量波长

1)按图21-2所示连接好电路;

2)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把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调到最佳工作频率

将示波器的触发源(SOURCE)选择“LINE”,“选择扫描时间”(TIME/DIV)旋至2µ

s处。

再共振频率下,将S2移近S1处,缓慢移离S2,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时,记下读数标尺位置X1´

3)依次移动S2,记下各振幅最大时的X2´

、X3´

…共12个值;

4)记下室温t;

5)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5)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换能器发射端与接收端间距一般要在5cm以上测量数据,距离近时可把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强度减小,随着距离的增大可适当增大;

2)示波器上图形失真时可适当减小发射强度;

测试最佳工作频率时,应把接收端放在不同位置处测量5次,取平均值。

数据处理

室温t=oC

(1)陶瓷换能器系统最佳工作频率

次数i

1

2

3

4

5

平均值

(2)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标尺读数(mm)

相距6个λ的距离(mm)

X1=

X7=

△X1=

X2=

X8=

△X2=

X3=

X9=

△X3=

X4=

X10=

△X4=

X5=

X11=

△X5=

X6=

X12=

△X6=

=

mm

=m/s

已知声速在标准大气压下与传播介质空气的温度关系为:

Vs=(331.45+0.59t)m/s

m/s

(3)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速(根据课时选做内容)

相距6个λ的距离(mm)

X1´

X7´

△X1´

X2´

X8´

△X2´

X3´

X9´

△X3´

X4´

X10´

△X4´

X5´

X11´

△X5´

X6´

X12´

△X6´

´

=mm

=m/s

思考题

1.共振干涉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怎样安装仪器?

观察现象?

2.位相比较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图形如何变化?

3.实验前为什么要调整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

怎样进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