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987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docx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2

苏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10用化石做证据(表格式教案)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1.4 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

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教材分析】

《消失的恐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的第一课时。

化石不仅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研究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历史提供了证据,还为思考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呈现了三则用化石作证据的科学研究资料——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引导学生发现化石除了在古生物领域的研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外,还有着广泛的科学价值。

第二部分,生命演化史不仅是生物进化史,实际上它也是整个自然界的历史,是地球演化史。

它是一个真实、漫长、仍未终止的历史过程。

基于化石的研究,人类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对生命演化史的研究。

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上,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与生命有关的话题。

第三部分,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将化石证据运用到对科学假说的研究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是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的。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动物和植物的概念,知道了动物和植物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认识了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通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也初步认识了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通过化石来了解生物物种的相关科学知识准备。

另外作为六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阅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迁移能力等。

因此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的生物博物馆为情境,带领学生通过观赏化石展品、分析比较、推理想象、阅读资料、提炼总结、撰写短文等方法,建立以化石作为证据,认识和描述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建立这些灭绝的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证实科学假说,从时间维度纵向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博物馆中的化石,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所以探究技能培养的重点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他单元相比也有所改变,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具有严谨性、长期性、困难性等特点,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的坚韧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2.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3.运用化石证据,证明“人猿同祖论”。

【教学重点】

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南美洲和非洲的模型。

学生材料:

阅读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

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蔡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个生物博物馆。

 

[设计意图:

设计游览生物博物馆的情境契合本节课研究化石价值的环境需要,也更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

]

二、探究化石的价值之一:

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1.出示第一件展品。

介绍:

首先,大家看到的第一件展品是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

同学们对兽脚类恐龙有什么认识?

知道哪些兽脚类恐龙吗?

2.学生汇报。

(暴龙、美颌龙、棘龙)

3.出示第二件展品。

介绍:

接下来,介绍第二件展品,你能看出它是谁吗?

(鸵鸟)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件展品,你有什么大胆的想法吗?

4.学生汇报。

(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5.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你们完全具有伟大科学家的潜力。

因为在1870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就提出了跟你们一样的假说。

但是同学们,假说是需要有证据才能成为定论的。

你们的证据呢?

或者你们希望看到什么证据?

6.学生回答。

7.出示第三件展品。

介绍:

好,同学们都很有想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在看看第三件展品。

这件展品是1996年在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这是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身体像鸡一般大,尾巴很长。

科学家给它取名——中华龙鸟。

仔细观察这具恐龙化石,你能发现什么与鸟类有关的信息吗?

8.学生观察,汇报。

9.播放视频。

10.展示第4、5、6件展品。

介绍:

同学们,90年代在我国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还发现一系列带羽毛的恐龙化石。

例如:

中国鸟龙、孔子鸟、始祖鸟

11.思考:

同学们,看到这几件展品,你觉得化石有什么科学价值?

12.学生汇报。

(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证据。

13.小结:

用化石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

1.学生对比发现兽脚类恐龙化石和鸵鸟的相似之处。

2.学生通过观察其它恐龙的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设计意图:

总结复杂且细致的考古复原过程,体会科学的论证有时是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感受考古学家的坚持和不易,领会化石的科学价值。

]

三、探究化石的科学价值之二:

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

1.谈话:

接下来我们不急着看展品,蔡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你们认识他吗?

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

同学们了解这位科学家吗?

2.学生介绍。

(大陆漂移说)

3.谈话:

是的。

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他认为起初全世界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

那么同学们,假设这个假说是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将有可能在两块相连的大陆上发现什么?

4.学生汇报。

(相似的物种、相似的岩层结构)

5.出示7号展品。

介绍:

嗯,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

接下来蔡老师将为大家展示今天的7号展品。

这是一具中龙化石。

有没有同学能介绍一下关于中龙的知识。

6.学生汇报。

(中龙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动物,它是一种淡水爬行动)

7.教师补充:

中龙的化石仅在非洲南部和南美洲的巴西被发现。

8.引发思考:

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中龙化石的发现对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9.学生汇报。

(证明南美洲和非洲原来是合在一起的)

10.出示8、9、10号展品。

介绍:

除了中龙之外,科学家们还在横贯南部个大陆中发现了犬齿兽化石、水龙兽化石以及舌羊齿化石。

11.提问:

所以同学们,参观完7、8、9、10号化石,你觉得化石又具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12.小结:

用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

1.学生思考论证大陆漂移说的方法。

2.学生利用南美洲和非洲模型,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地方发现的动植物化石,论证大陆漂移假说。

[设计意图:

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了解伟大科学假说的提出过程,通过思考、讨论和拼图活动,体会科学的论证的严谨性、长期性,感受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坚持和坚韧,领会化石的科学价值。

]

三、探究化石的科学价值三:

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

1.谈话:

接下来,我们先来聊聊一本伟大的巨著《物种起源》,它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当时震惊了整个学术界。

同学们知道《物种起源》的核心内容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2.学生汇报。

3.介绍: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4.思考:

同学们,你们觉得化石能对生物进化论的成立又提供了哪些证据呢?

5.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

6.学生汇报。

7.小结:

用化石证明了生物进化论。

1.学生通过回忆和分享,进一步认识生物的进化论。

2.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通过做笔记、小组讨论交流、个人分享等方式,总结化石对生物进化论的论证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化石在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化石的科学价值也为下一环节认识地球生命的演化史做好铺垫。

]

四、感受生命的演化史

1.出示生命演化示意图。

谈话:

科学家们通过生物化石推断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史。

同学们看看这张生命的演化示意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或者感想?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汇报,认识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

[设计意图:

观察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信息,培养学生信息提炼的能力、分析对比能力、展示表达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感悟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

五、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

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

[设计意图:

学会通过搜集资料、查找证据并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论证科学假说。

]

【板书设计】

10.用化石作证据

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

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

证明了生物进化论

一、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

1.在一次科学课堂上,同学们统计发现,全班45名同学中,有36名同学舌头能卷,9名同学舌头不能卷。

这是()现象。

A.遗传B.变异C.进化

2.“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讲的是()

A.遗传现象B.变异现象C.进化现象

3.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这种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变化。

A.物理B.形态C.化学

4.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

A.蜡烛融化B.玻璃打碎C.鸡蛋煮熟D.易拉罐压扁

5.()与生锈有关。

A.铁受潮B.铁被煅烧C.瓷盘的瓷少了一块D.钉子打入墙内

6.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A.蜡烛熔化B.木材做家具C.铁块变铁水D.铁钉生锈

7.对比实验中有()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A.1B.2C.3

8.铁钉生锈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没有变化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9.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钉放在空气中不生锈B.铁钉放在潮湿处生锈速度较快

C.铁钉放在水中生锈速度较慢

11.一天朱明跟爸爸到工厂玩耍,看到仓库的铁门生锈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锈也是铁一样的物质;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B.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C.铁锈也是铁一样的物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D.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12.铁钉生锈的现象中,()。

A.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比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生锈快许多

B.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不容易生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