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976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docx

完整版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项目管理最初是由美国政府和军方推行的,如曼哈顿工程、北极星导弹计划、星球大战项目等,多是国防项目,因此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最初带有很强的官方色彩。

财政拨款的项目,效益与干系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产出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投入。

因此成本问题只被当做质量和工期计划的附属计划对待,项目团队的成本管理,只局限在实施阶段控制超支,因为一旦预算超支则需要另向国会申请资金,那是很麻烦的事情。

在企业界,最早接受项目管理理念的是建筑业。

一个土建项目,开发商是项目发起人,承建商是项目实施团队,两者之间是招标方(发包)和投标方(承包)的关系。

●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发包方关心的问题;

●而作为项目团队的承包方,对成本的管理只求在不突破投标预算的情况下按期保质完成工程,承包方的利益只有在成本节约中体现出来。

追根溯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只被当作一个阶段性的计划孤立存在的,控制方法也是消极被动的。

其特点是重节约而轻效益,重投入而轻产出,重控制而轻计划,重操作而轻决策,重防守而轻进取。

然而,随着项目管理向企业界的渗透,市场观念和效益理念逐渐渗透到了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中。

与政府财政项目不同,企业的项目是自负盈亏的,成本约束越来越多地成为项目的刚性约束,成本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时常成为凌驾于其他计划之上的主导计划。

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

@在空间上横向伸展——发展成为集成性全方位的成本管理理论。

把成本管理涉及的范围扩展到了资源优化配置,投入产出价值分析,风险评估等领域,以效益指标为核心,强调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注重各不同领域的动态价值关系。

@在时间上纵向伸延——伸延发展成为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理论。

把成本管理涉及的阶段向前伸延到了决策立项阶段,向后伸延到了项目成果维护阶段,优化资源的阶段性配置,追求项目的成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达到最小化。

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传统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不重效益,所以不强调资金的成本概念。

然而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接受了以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理念,因此资金的时间成本概念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时间和价值坐标中形成的资金价值曲线上任取两点,P在时间横坐标上代表现在,F代表未来;于是在价值纵坐标上就有了相应的两点PV和FV,分别表示资金的现值与未来期值。

接下来也许读者有必要将以下概念深深地根植在大脑中,让它变成一个条件反射式的思维:

FV价值观念上与PV等值。

在价值观念上等值,并不意味着在数学意义上相等。

从图中列出的数学公式中我们看到,在PV与FV之间的等号旁,还有一个系数a,而资金的现值与期值之间价值关系的所有奥妙,都体现在这个小a上,它顺时理解就是利息率,逆时理解就是贴现率。

不断膨胀的钱袋子

PV=现值

FV=终值

i=利息率

n=利息期数

FVn=PV*(复利系数)=PV*(1+i)n

不断变薄的纸票子

PV=现值

FV=终值

r=贴现率

n=计息期数

PV=FVn/(1+r)n

向投资人保证今天投入项目的100万元在五年后将收获150万元时,投资人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五年之后能得到的这150万元,是否值今天的100万元,这个计算的结果决定了你是否能够从他那里获得资金。

实际上,大多数的项目投资并不是今天投资一笔钱,五年之后才全部回收的。

最常见的模式是"多期不等值现金流"回收模式,第一年回收100万元,第二年回收150万元,第三年200万元,第四年250万元,第五年300万元,每年回收的金额不相同,而且每年的折现值也不同,以不同年份不等额的金额分别求出当年相应的折现值,然后将五年的折现值相加之和才是这五年投资回收的总净现值。

贴现率的概念与构成

贴现率=安全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

■资金的安全成本

比如当前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或者支付宝等,总之是那些只要把钱投进去,就能够稳稳当当获得收益的投资产品。

■资金的机会成本

假如投资者不把这笔钱投进你的项目,把钱存在银行,还保持着流动性,还可能有许多挣钱的机会,例如可以去炒股票,也可购买物业出租,或者抓住其他可盈利的投资机会。

可是他现在成为了你的股东,丧失了其资金的流动性,因而也就丧失了这些机会,难道他不应该期望从你的项目中获得比上述投资机会更多的收益吗?

■资金的风险成本

设想一下,投资者把钱从银行提了出来,放弃了银行利息的安全收益,投资于你的项目,为什么?

因为他得到承诺:

五年之后他将获得数倍于本金的回报。

但是收益再高,那毕竟也是五年之后的画中之饼,谁知道这五年之内有多少风险在等着他,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金融风险等,哪怕碰上一个就能让他的期望值大打折扣。

考虑到这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他不指望从你的项目中获得远远高于上述安全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收益,他会下这个投资的决心吗?

●现实中,贴现率都是由投资者拍着脑袋算出来的,因为上述三项要素中,除了安全成本之外,其余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都是没谱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投资者的心理期望值。

Ø要是投资者贪得无厌、信口开河,那资金成本不就被他们抬到天上去了吗?

Ø其实,金钱也是一种商品(特殊的通用商品)。

Ø只要是商品,就有价格,贴现率就是资金的成本价格。

Ø世界上不止一个卖方,只要存在竞争,买方就至少有一半决定价格的权利。

因此资金的成本价格也最终会回到买卖双方的供求平衡点上来。

(价值规律)

●在现实中,还有一种资金成本需要考虑,就是沉没成本。

以前失败项目投入的成本,如果已经被认为无法收回,并也无法对目前进行的项目产生贡献,即可以被判定为沉成本。

沉没成本往往被忽略,但是事实上它应该被视为资金成本的组成部分。

贴现率=安全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沉默成本)

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资本构成不是单一形式的。

如果存在多种资本形态,需要根据不同资本的具体成本和其权重,计算出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然后设定贴现率。

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

假设一个企业投资于某项目的资金总额为2500万元,由四种成分构成:

企业债券、银行信贷、优先股和普通股投资,其各自的数额、比重和个别成本如下图所示。

资本形式

金额

比重

个别成本

加权成本

企业债券

600万

(600÷2500)24%

10%

2.4%

银行信贷

500万

(500÷2500)20%

8%

1.6%

优先股

400万

(400÷2500)16%

12%

1.92%

普通股

1000万

(1000÷2500)40%

16%

6.4%

合计

2500万

100%

-

12.32%

运行资本

2500万

(2500÷3000)83.33%

12.32%

10.27%

沉默成本

500万

(500÷3000)16.67%

100%

16.67%

总计

3000万

26.94%

*个别成本:

单个企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实际生产费用

运行资金和沉没成本的加权成本分别为:

(83.33%×12.32%)10.27%

(16.67%×100%)16.67%

再将两者的加权成本相加,获得整个项目的综合资金成本:

26.94%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需要计算全部投资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的话,资金贴现率至少应该设为26.94%。

掌握了贴现率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制作现金流量表了。

在很多人眼里,现金流量表只是一个财务核算的工具,数字枯燥的堆积常常使人望而生畏。

其实,现金流量表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它同时还是一个项目投入产出的分析工具,甚至是一个项目最重要的决策工具。

它的功能不仅仅是用来记录过去的流水账,而是更多地用于推算未来的数据,一个项目是否值得立项和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现金流量表推算出来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下图是一个项目现金流表,统计期为5年,资金贴现利率设为10%:

收支列项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1.现金流入合计

0

100

100

100

100

400

>1.1硬件销售收入

0

50

50

50

50

200

>1.2软件销售收入

0

50

50

50

50

200

2.现金流出合计

80

66

46

46

46

284

>2.1资产投资

50

20

0

0

0

70

>2.2生产成本

15

20

20

20

20

95

>2.3销售成本

15

20

20

20

20

95

>2.4营业税/增值税

0

6

6

6

6

24

3.现金净流量

-80

34

54

54

54

116

4.净流量累计

-80

-46

8

62

116

 

5.现金净流量现值

-80

31

45

41

37

74

6.净现值;累计

-80

-49

-4

37

74

 

1.现金流入合计=硬件销售收入+软件销售收入

2.现金流出合计=资产投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营业税

3.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合计

(1)一现金流出合计

(2)

4.现金净流量累计=之前各年现金净流量(3)的累计额

5.现金净流量现值=现金净流量(3)折现后的净现值

6.现金净流量现值累计=之前各年现金净流净现值(5)的累计额

●五年内现金流入总额为400万元,现金流出总额为284万元。

●两者之差(3)构成了项目的现金净流量累计总额116万元。

这个数字尚未扣除资金的时间成本,是折现之前的金额,可以被视为五年来该项目所获得的会计利润总额。

●如果以10%的贴现率折现,现金净流量累计总额的净现值(5)就变成了74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扣除资金成本,该项目盈余的净现值只剩下了74万元。

投资者第一年投入了80万元,其中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0万元运营资金,由于该年没有任何收入,这笔钱必须垫付,再加上第二年追加的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内共投资100万元,这可以视为投资者的总投资成本。

千万别告诉投资者五年之后他将可以赚116万元,他会把你当做外行而嗤之以鼻。

他已经从现金流量表中看到了,五年后他将累计获得的116万元的会计利润,只相当于今天的74万元净现值。

也许这个结论会让很多读者感到诧异,不过你只要反过来计算心里就会平衡了。

假如你存入银行74万元资金,按照年均10%的复利率,五年之后银行将还你116万元。

复利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驴打滚,不过驴是怎么滚过去的,它就会怎样倒滚翻滚回来。

项目评估的三项指标

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项目决策中的三项核心指标:

●财务净现值即在给定贴现率的前提下于统计期末获得的净现金流余额的折现值

●内部收益率于统计期末使财务净现值达到零的贴现率

●投资回收期从资金投入之日,净现值累计额达到正数的时间跨度

●当贴现率为0%的时候,即不计资金时间成本,财务净现值为116万元,相当于会计利润等值

●当贴现率设为10%的时候,116万元的会计利润折成了73万元的净现值,相当于会计利润的63%

●当贴现率设为20%的时候,116万元的会计利润折成了43万元的净现值,相当于会计利润的37%

●当贴现率设为30%的时候,116万元的会计利润折成了22万元的净现值,相当于会计利润的19%

●当贴现率设为44%的时候,116万元的会计利润折成了0,这个44%的贴现率,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不赔不赚)

内部收益率并不能单独证明项目的效益,它必须相对于贴现率才有意义。

下图演示了三个项目:

项目A内部收益率20%(20%-10%)

项目B内部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