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校园Word文档格式.docx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校园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校园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组织规划注重步行系统的建设,用舒适的铺装步行路面作为校内主要交通系统。
在大学校园内,步行和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交通方式。
而步行系统本身是联系各校园场所的主要网络。
因此,注重步行系统的设计意味着对校园使用者更多的关怀。
第二:
规划布局重视校园的室外空间设计。
室外的许多公共场所,如滨水空间、建筑间的院落、步行道两侧、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等都是人们即兴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应强化这些空间的环境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三:
重视场所的人性化尺度,避免出现超常尺度又空洞乏味的大广场、大草坪,重视空间尺度的多样化及空间变化的节奏感。
第四:
建筑的空间构成适应基地的特性,建筑的空间构成与外部因素是积极的
3、空间结构
校区总体规划分教学区、科研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及预留发展区等五个区域,其空间结构规划可以归纳为“一环、二院、三轴、多核”的形式。
一环:
即校园主环道形成的环状空间,主要为车行快速交通服务;
二院:
由一期及二期教学、学科组团围合形成的空间院落;
三轴:
其一为东西倾斜走向的“硬轴”,从校前区——公共教学广场——图书馆广场——学生活动中心,强烈的轴线一直引导人们从校门直入校园中心;
其二为南北倾斜走向的“短轴”,从北入口广场区——会堂区——图书馆,南北轴线的引入加强了学校空间的开放性;
其三为中心水面南侧的曲线形绿化带“软轴”,从校前区——水系——图书馆——二期生活区,是师生生活、休憩、交往的良好场所;
多核:
“核”也就是建筑组团内部的中心空间,在不同建筑组团内部设计了多种空间形态的“核”,比如宿舍区采用了围合感较强的社区模式,院系楼采用了半开放庭院式和街道式的空间模式,有利于学科交流和景观渗透。
2.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
尊重自然,利用地形中原有的自然要素进行校园景观规划,在校园内营造宜人的生态景观环境,是我们在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们应将洪河的水系引入校区,体现滨水的景观特色。
尊重当地的气候条件,使规划建筑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
3、建筑风格
4、
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
适应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和社会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做到学科结构合理,功能分区明晰,设施完备齐全,继承历史文脉,把握时代脉搏,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园林化、生态型校园。
校区总体规划分教学区、科研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及预留发展区等五个区域。
1.工程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场地地质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周边文教单位集中,自然环境优越,十分适合建设高等院校。
3)人文条件
安阳市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商代,铸铜、烧陶、制骨就成为当时颇具规模的三大手工业。
安阳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人口521万,现辖一市四县四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著名的“殷墟”所在地。
安阳市开发区不属于安阳市殷墟重点保护区,一般没有重要的地下文物,只需进行一般坑墓探测。
地面现为农田,无大型乔木。
三、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本次设计包括总体规划及一期所有建筑单体,其项目明细如下:
四、设计原则
1.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近些年来在国内高校建设的热潮中,一批规模宏大的校园规划已付诸实施,进而已被使用,人们在感叹其速度之快、尺度之巨,景观之美的同时,也切实体会到了其对人性关怀的缺乏和漠视,包括步行交通、环境品质、空间使用效率等等诸多问题。
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类似普遍的问题,将是我们首要关注的。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交通组织规划上应注重步行系统的建设。
在规划布局上重视校园的室外空间设计。
室外的许多场所,如滨水空间、建筑间的院落、步行道两侧、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等都是人们即兴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应强化这些空间的环境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新校区的建设一般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可能作前瞻性研究,以及在规划时就处理好分期实施过程的自然衔接,并使未来发展的建筑不破坏现有格局的前提下,不断补充和完善校园环境,呈现一种动态发展的良好局面。
。
4.地域化的设计原则
安阳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其规划形制和建筑风格非常具有地域化的特征,这本身也包含着人们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规划必须考虑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做好宏观设计。
五、规划设计
1.功能分区
整个校园以中央景观带为界分为两大组团,一面为职业技术学
院教学及学科组团,由教学楼、学科楼群组成;
另一面由风雨操场、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楼群组成,贯穿基地的纵向。
学生生活区与学生教学区都位于校园主环线以内,隔河想相望,即相互独立由联系方便。
两大功能组团分别以两个轴线平行进行一期、二期、远期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校园建筑形态的完整性。
体育运动组团布置在校园的东南角,与学生生活区与学生教学区形成三角形的关系,方便学生的生活活动。
图书馆处于学校中心位置、校园的主轴线侧,又在教学楼群和宿舍楼群之间,方便使用的同时也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2.分期模式
校区总体规划一次完成,分两期实施,并预留发展用地。
本方案对分期实施的原则就是充分考虑各期建设阶段的有机衔接,避免二期建设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
根据任务书要求一期工程主要为部分教学楼、五大学科院系楼、工程训练中心、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风雨操场、运动场和后勤设施,基本形成校园框架,二期建设会堂、学生活动中心及剩余院系教学楼、实验楼和工程训练楼及学生宿舍,基本完成校园主体形象。
远期根据学校当时办学实际,对预留发展用地进行补充建设。
3.空间结构
本方案的空间设计可以归纳为“一环、二院、三轴、多核”层级空间结构。
“核”也就是建筑组团内部的中心空间,方案在不同建筑组团内部设计了多种空间形态的“核”,比如宿舍区采用了围合感较强的社区模式,院系楼采用了半开放庭院式和街道式的空间模式,有利于学科交流和景观渗透。
4.交通组织规划
出入口
校区西临的商颂大街,是学校通往校区的主要的交通通道,因此考虑将校园的主入口及校前广场设在西侧。
北侧及南侧出入口为车辆辅助进出,同时保证与远期发展及外界交通的顺畅联系。
内部交通
校区内,利用环形道路来组织交通,配以网状次级道路(主要为人行),将车行、人行流线最大限度分离。
利用环路周边组织机动车停放,严格控制机动车进入中心区。
利用建筑群体组合形成的空间和环路内侧的人行道及水体周边的沿河步道组成较为完整的步行环路系统。
在建筑群组内组织的步行系统路径便捷,穿行效率高,主要供到达目的性较强的人流使用;
由沿水步道组成的步行系统路径曲折悠长,主要服务于散步性质的游览休憩人群。
两个系统之间也有便捷的联系。
汽车停车场集中设置,在主入口附近及重点建筑边均设有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同时在图书馆设地下停车库;
自行车主要停在各功能区的集中停放处。
步行流线
在特定条件下,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自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
看上去平直单调,而且毫无防护的一段500m小道会使人觉得很长、很枯燥。
但是,如果这段路程能给人各种不同的感受,同样的长度就会使人觉得很短。
因此,在校区主要步行流线的规划中,我们极力避免形成过长而又缺少变化的单调道路,而是通过空间上的收与放,形成连续的、有节奏的节点和广场序列,使学生能在穿越这些不同空间时获得不同的感受,实现更轻松的步行体验。
·
景观步行道
围绕校园中心水面设置的沿湖景观步行道路,在功能性步行系统之外增加了自由活泼的因素,并与其通过并行、交融、穿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步行系统。
5.景观规划设计
设计力求创造“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校园层级绿化系统。
景观廊道
经过精心设计与巧妙的组织,我们在二个入口到中心景区的方向都创造了一个多层次、有纵深的景观廊道,以西侧主入口的景观廊道层次最为丰富,空间最为饱满,序列最为丰富。
主景视域
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无论从其形态还是在校园所处的位置来讲,都是最为突出的。
而以其为中心的多向开放的广阔空间成为校园最为核心的景观区域。
可视与可达
对于视线尽端的主体建筑和景观中心,在到达流线的设置上考虑了适当的绕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可视而不可达的空间意境,并在折向前行中达到移步易景的流动景观效果,为有限的校园带来更多的空间趣味性。
水体景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景的设计已经成为国内新校区设计的一个热点,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后期维护成为水景成败的关键。
从水面形态来讲,设计强调控制水面面积,利用收放自由、曲折有致的形态来加强水面的纵深,形成优美有趣的水景空间;
从地理环境来讲,校内水面与北侧洪河首尾相连,可获得一定的水量补给和交换;
设计水深不宜太深,水边以人工堆石和草坡为主,使得即使在水量不足的时候,也具有“枯山水”的景观效果,体现地域特色;
建议利用建筑中水和水系构成水循环系统。
历史人文特色
在校园绿化、广场铺装及小品节点的设计上通过对甲骨文字及青铜器纹饰的提炼及演化,营造环境的文化氛围。
六、建筑设计
校园整体建筑形象的统一是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方案将大片成组成群的建筑在各个个性的基础上加以统一梳理,以统一的母题和尺度彼此协调。
同时,在重要的空间节点和特殊的使用功能的建筑设计上,力求突破常规,营造亮点。
建筑多以体块的穿插组合为主要设计手法,强调简洁、典雅的建筑风格。
1.教学区设计
教学区由公共教育中心、五大学科学院楼、工程训练中心共同构成。
三大功能部分形体相互呼应,共同围合成教学区组团。
1)公共教育中心
位于校区的中心区域,采用L型平面与管理学院形成围合的空间形态。
其总建筑面积约13500㎡地上四层局部三层,层高3.9M,合班大教室层高4.5M。
该建筑主要由240座教室、120座教室及普通实验室组成。
合办教室部分设置了内部采光中庭,提高了公共活动区域的面积与品质。
2)五大学科学院楼
五大学科学院楼根据基地的规划形态半包围的形态设置,部分学院楼之间以连廊互形相连接,院系楼之间通过透空的处理增加教学区内外部空间的渗透。
学院楼层数2~4层,层高均为3.9M,由各自的教学用房、实验科研用房、办公用房构成。
3)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位于教学区北侧,建筑层数车间部分2层,功能用房及办公用房3层。
车间厂房的层高8M,其余3.6米。
工程训练中心有两部分组成,中间通过架空连廊相连。
内部通过中庭联系训练与办公部分,将车间工程的房间设置在北面,办公部风设于南面减少机械加工噪音对公共教学楼的干扰。
2.图书、行政楼建筑设计
1).功能布局
本案功能区块主要为四大类:
图书馆公共部分、图书馆服务及办公部分,报告厅部分、校行政办公部分。
图书馆依照“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统一层高”设计理念,以灵活、可变的空间适应现代化“开放式”藏阅合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一层设书籍采编、装订复印,密集书库、设备用房等;
二层设共享大厅、学术报告厅、目录厅、读者自助服务区、检索工具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等;
三层设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及休息区、自习区等;
四层设信息发布厅、外文阅览室、理科图书阅览室及休息区、自习区等;
五设层设库存书阅览室、文科图书阅览室及休息区等;
六层设研究讨论室及演播厅;
七~十六层为校行政办公区,其中13层为活动用房;
14层为副校级办公室;
15层为正校级办公室及副校级办公室;
16层贵宾室及校观景平台,兼展览用房。
2).交通流线
本案设置了三组竖向交通核,主楼核心筒部分为专为校行政楼服务,设置3台客梯;
其余两组为图书馆读者服务;
主楼设置一台消防电梯,兼书库运输使用。
标准层水平交通以休息厅及共享大厅联系各阅览室,交通便捷、高效。
3).崇尚自然
赋予建筑阳光、空气和景观。
本案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各层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节约了运行成本。
建筑结构采用7.5m×
7.5m柱网,图书馆层高统一为4.5m,校行政办公层高统一为3.6m。
3.生活区设计
学生生活区内学生食堂1栋,学生宿舍6栋,其中4栋学生宿舍为6人间单间带独立卫生间套型,共635套;
2栋学生宿舍为4人间2间带客厅、独立卫生间套间型,共48套。
1).学生食堂
层数3层,一层设锅炉房、热交换间、学生浴室、教工浴室、粗加工区、开水间、结算中心、厨房及餐厅;
二层设风味餐厅,共设5个风味厨房;
三层设教工餐厅及部分面向中心景观的包间。
厨房内部流线清晰,生熟分离。
2).学生宿舍
层数6层,一层在面向学生食堂的一面设计裙房,设置生活服务用房及小餐饮,形成富有生活气息的学生生活街道。
建筑高度15.75米。
室内外高差0.45m,各层层高统一为5.1m。
4.体育运动区
风雨操场建筑形式新颖,内部设有带少量观众席的篮球场一片,可满足平时学校一般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比赛要求。
另外设有室内羽毛球场地3片、举重房、武术房、体操房各一个、乒乓球8桌。
建筑高度17.25米,局部2层。
室内外高差0.45米。
5.建筑立面设计
校园整体建筑形象的统一是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方案将大片成组成群的建筑在各个个性的基础上加以统一梳理,以统一的色彩和尺度彼此协调。
建筑单体以体块的穿插组合为主要设计手法,强调简洁、典雅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