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配套K12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项D错误,大量引入国外物种有可能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5.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
取样地点
N(mg/L)
P(mg/L)
玫瑰拟衣藻增长率
鱼塘1
7.53
0.101
0.244
鱼塘2
8.5
0.082
0.2163
艾溪湖1
0.74
0.03
0.1716
艾溪湖2
0.67
0.032
0.1989
青山湖1
1.32
0.21
0.4138
青山湖2
1.48
0.16
0.2684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
B.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
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
D.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
【解析】玫瑰拟衣藻对N元素的需求量比对P元素的需求量要大,A错误;
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B错误;
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C正确;
由于鱼塘中的P元素含量低,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的生态破坏并不是最严重的,D错误。
6.下图甲~丙为3个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3个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
(2)甲图中,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
乙图中,最高营养级是第____营养级。
丙图中,食物链有______条。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靠__________调节维持。
甲图中⑦、乙图中⑨和丙图中⑧为人们所需要的资源,若流经三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传递效率相等,则人们获得资源最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4)若甲图表示人工鱼塘,则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来光能外,还需来自人工投放______。
人们常把几种鱼类混
合放养,可更好地利用________,以提高经济效益。
(3)生态系统之所以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分析三个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可知,乙、丙的营养结构复杂,在流经三个生态系统能量及传递效率均相同的条件下,则二者的能量消耗、散失较多,因此人们获得资源较多的生态系统是甲。
(4)由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较单一,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光能外,还需来自人工投放的饵料。
把几种鱼类混合放养,可更好的利用空间和食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1)分解者
(2)⑦ 四 5 (3)(负)反馈 甲 (4)饵料 食物和空间
7.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该食物网中螺蛳、鲤鱼和人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食物链;
根据图示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浮游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5)后来,由于工厂废水排入池塘,造成该池塘水体环境严重恶化。
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
【答案】
(1)种群密度 垂直
(2)不能 消费者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食 (3)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4)直接 (5)恢复力
易错起源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例1.(2016·
全国丙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
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项错误。
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B项错误。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C项正确。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D项错误。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名师点睛】
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1)生产者:
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
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掌握能量流动的4个去向、3个关系式及2个特点
(1)去向
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
③流入分解者;
④暂时未被利用。
(2)关系式
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识记碳循环的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机
环境的途径
4.图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
【提示】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
2.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提示】 南方热带雨林气温高、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中有机物不易积累,故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
3.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提示】 防治稻田害虫,可以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提示】 捕食者的信息也会被被捕食者发现。
易错起源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例2.(2016·
全国乙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即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1)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2)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2.解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4.理清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
(1)三个层面:
基因多样性(同物种内)、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三种价值
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3)四类保护: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1.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提示】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2.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提示】 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一类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提示】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提示】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6.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
【解析】田螺、草鱼均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小球藻具有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可捕食稻田中的小动物和杂草。
下列有关稻蟹农业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稻蟹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河蟹和水稻
B.水稻长势整齐的稻田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C.稻田中水稻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均匀分布
D.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被循环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3.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
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
环往复,反复利用
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
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反复利用,B错误;
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
B.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等
C.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D
5.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
野外训练。
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
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
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解析】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
6.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
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a
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解析】读图知a为CO2库,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
图中由b、c、d构成的食物链不止2条,A错误;
有机物被e分解后以CO2形式传递到大气中,B错误;
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传递效率并未提高,C错误;
防治、捕杀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正确。
7.某岛屿上的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
某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后鼠种群暴发,并由鼠疫杆菌引发鼠疫。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B.大量捕杀鼬后,若兔的数量不变,则鹰的数量会减少
C.鼠和兔获得的能量越多,流向鹰的能量就越少
D.该岛上的蘑菇属于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碳元素不能传递给植物
8.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解析】净光合作用C=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它将用于桑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
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总能量减去桑树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和流入蚕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B错误;
桑树同化的总能量为A,蚕同化的能量等于E+F+G+H,所以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C正确;
桑树的总光合速率等于其呼吸消耗速率+净光合速率,即可以用B+C表示,D正确。
9.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10.“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C.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选项A错误,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选项B错误,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青蛙的繁殖也有环境阻力,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
选项C正确,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
选项D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C.为了保护即将灭绝的动物,最好为其建立自然保护区
D.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
【解析】对于将灭绝的动物,应当采取易地保护,C项错误。
12.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
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
A.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
物链组成
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
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
D.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3.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缸。
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
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
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
据图分析问题。
图1 图2
(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1所示生态缸要放在__________的地方才能长期维持下去。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
(2)图2中甲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__________。
图2的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_。
(3)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__________(用图2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3)图2中缺少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甲→环境中的CO2。
【答案】
(1)有光(或散射光) 负反馈调节
(2)藻类植物 有机物(或含碳的有机物) (3)甲→环境中的CO2
14.某城市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分解者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某人工湿地实现废水处理的流程图。
请回答:
①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____。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
②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
③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35
0.34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____。
(3)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加,则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食物网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是甲和乙,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丙和丁,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是戊。
【答案】
(1)阳光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向水体中通入空气
(2)①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②失水过多死亡 ③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3)丙和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