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手册物理天地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手册物理天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手册物理天地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汽车上的力学知识(三)(5)汽车拐弯时:
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乘客具有惯性。
汽车上的力学知识(四)(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①司机踩刹车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液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汽车上的力学知识(五)(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汽车上的力学知识(六)(8)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的原因。
汽车上的力学知识(七)(9)汽车行驶安全:
①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安全带——防止惯性的危害;
②严禁车辆超载——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减小惯性等;
③严禁超速——防止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摩擦力与你的一天
(一)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
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
摩擦力与你的一天
(二)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
如果这个摩擦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
摩擦力与你的一天(三)你迈步走向洗漱间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
摩擦力与你的一天(四)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
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是错误的。
筷子提米
(一)用易拉罐装米,边装边振动,尽量把米装满装实。
用左手的四指用力压住罐里的大米,右手将筷子通过指间用力从中心插入米中,注意要一直插到罐底。
筷子提米
(二)如果筷子是方形粗糙的,第一次实验就能把一罐米提起来,这是因为米与筷子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如果筷子较圆滑,可在米中加少量的水,米粒膨胀后再提。
生蛋和熟蛋
(一)生蛋和熟蛋在旋转停止的时候情形不一样。
一个旋转着的熟蛋,只要你用手一捏,就会立刻停,止下来,但是生蛋虽然在你手碰到的时候停止了,如果你立刻把手放开,它还要继续略微转动一下。
生蛋和熟蛋
(二)这是惯性在作怪,生蛋蛋壳虽然给阻止了,内部的蛋黄、蛋白却仍旧在继续旋转;
至于熟蛋,它里面的蛋黄、蛋白是跟外面的蛋壳同时停止的。
牛顿
(一)牛顿年幼时,曾一边牵牛上山,一边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
看书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起煮在锅里。
牛顿
(二)有一次,牛顿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已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
牛顿(三)牛顿不仅在力学方面有很大贡献,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
在光学方面,他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牛顿(四)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立。
牛顿(五)牛顿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关键
(1)做好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受力分析图。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或分力。
(3)确定各运动量间的关系。
受力分析的口诀认准对象找重力,遇到多物要隔离,合力分力要分开,绕物一周找弹力,判断有无摩擦力,施力不画画受力,多漏错假要分清。
飞机为什么能飞
(一)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相对前方的空气来说,流经上翼面的气流受挤,流速加快,压力减小,形成吸力(负压力),而流过下翼面的气流流速减慢,于是上、下翼面就形成了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就是空气动力。
飞机为什么能飞
(二)按力的分解法则,将其沿飞行方向分解成向上的升力和向后的阻力。
升力正好可克服自身的重力,将飞机托向空中。
诺贝尔
(一)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
诺贝尔
(二)诺贝尔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诺贝尔(三)1900年6月,诺贝尔基金会成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诺贝尔(四)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
诺贝尔(五)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
30去世的。
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
诺贝尔(六)诺贝尔奖的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市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定,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每个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
诺贝尔(七)1980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达到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为600万瑞典克朗,从2001年到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在2011年,折合约145万美元)。
高速铁路
(一)普通铁路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火车行驶总是离不开“喉当哐当”的声音,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震动、车厢震动、地面也震动,列车行驶一点儿都不平稳,不能平稳前进,速度就不能提高,否则震动加剧就会形成翻车的事故。
高速铁路
(二)我们看看高铁,修路时按照季节,根据钢轨热胀冷缩,伸得最长的时候,把一根根的钢轨焊接起来,这样钢轨就不会伸得更长,到了冬天冷缩的时候,凭着钢材本身的抗拉强度,保持不变形。
高速铁路(三)这样就消除了钢轨上数不尽的接口,车轮平稳地滚动,列车行驶告别了“哐当哐当”的震动,列车平稳前进,就像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舰艇就可以高速前进了。
高铁列车的工作原理
(一)高铁列车之所以能高速、安全行驶,一方面的原因,是高铁的路轨做出了改革,使列车行驶平稳前进;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高铁的列车也做出了改革。
高铁列车的工作原理
(二)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高铁不再用火车头来牵引列车,而是使用动车组,几乎所有车轮都一同运转,不仅团结合作,而且变速也灵活了,这样才能提高速度。
高铁列车的工作原理(三)传统的列车开动,首先要火车头的车轮转起来,火车头自己先开动起来,然后拖动列车。
但是,火车头是不能一口气直接带动整列火车的。
高铁列车的工作原理(四)火车开动时,火车头要首先牵动第一节车厢,有了第一节车厢一同动起来,增大了火车头运动的能量,才能牵动第二节车厢……整列火车开动起来,其实是一节一节动起来的,有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高铁列车的工作原理(五)高铁中,动车组有牵引电机的不只是火车头,几乎每个车厢都有电机,几乎每个车轮都是有动力旋转。
这样一来,动车组前进,就像赛龙舟时个个都奋力划桨,所有车轮一致地运转,团结力量大,列车就跑快了。
力学发展史
(一)力学是最原始的物理学分支之一,而最原始的力学则是静力学。
静力学源于人类文明初期生产劳动中所使用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力学发展史
(二)古希腊人从大量的经验中了解到一些与静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
直至十六世纪后,资本主义的工业进步才真正推动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力学发展史(三)地理大发现时代航海业兴起,人类钻研观测天文学所花费的心力前所未有,其中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
布拉赫和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约翰尼斯·
开普勒为代表。
力学发展史(四)对宇宙中天体的观测成为了人类进一步研究力学运动的绝佳领域。
1609和1619年,开普勒先后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总结了老师第谷毕生的观测数据。
力学发展史(五)1687年,牛顿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牛顿列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导出的六个推论。
力学发展史(六)推论1、2描述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叠加原理;
推论3、4描述了动量守恒定律;
推论5、6描述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由此,牛顿统一了“天上的”和“地上的”力学,建立了基于三大运动定律的力学体系。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斜上抛运动、斜下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和竖直下抛运动等运动形式,好多体育活动都运用到了抛体运动的物理规律,如球类(排球、羽毛球、兵乓球、篮球、足球等)、投掷类(银球、铁饼、标枪等)及跳高、跳远、跳水等运动项目。
望远镜的发明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
李波尔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
哥白尼的“日心说”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5—1543)对天体观测长达30余年,用他的天才著作《天体运行论》打破了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日心说”)。
“日心说”的影响“日心说”打破了传统的“地球中心说”,向西方一千多年来被神学家歪曲的宇宙观念提出挑战,使天文学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引起了整个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谷的观测第谷(1546~1601)是丹麦天文学家,他擅长观测,准确地测定出诸多行星的位置,为天文学发展和开普勒创立三大定律提供了大量证据资料。
伽利略的发现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
有一段时间,他几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的望远镜对向天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聚而成的,并且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
飞天梦想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
我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像图。
外国也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美好传说。
航天器
(一)航天器具有多种分类方法,即可以按照其轨道性质、科技特点、质量大小、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其中按照应用领域进行分类,是使用最广泛的航天器分类法。
航天器
(二)航天器分为军用航天器、民用航天器这三种航天器都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分为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货运飞船。
载人航天器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航天器(三)人造地球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科学卫星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星。
应用卫星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截击卫星和多用途卫星等。
航天器(四)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成功发射了大量航天器,主要是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也有少量的侦察卫星、天文卫星。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神舟”五号
(一)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五号
(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
他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经60万千米的安全飞行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翟志刚进行了出舱活动。
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发射升空。
升空后“神舟”八号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
这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
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第一次入住“天宫”。
33岁的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神舟”十号
(一)“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号
(二)太空授课由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在大约40min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空间探测空间探测的主要目的是:
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和现状;
通过对太阳系内的各主要行星及其卫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了解太阳系的变化历史;
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
月球探测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自然成为空间探測的第一个目标。
直接考察月球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月系统的起源,月球是未来航天飞行理想的中间站和人类进入太阳系空间的第一个定居点。
月球探测的方式月球探测已经实现的主要方式有:
①在月球近旁飞过或在其表面硬着陆;
②以月球卫星的方式获取信息;
③在月球软着陆。
行星探测的方式行星探测釆用的方式有:
①从行星附近飞过拍摄照片,测定它们的辐射和磁场;
②在行星表面硬着陆,直接探测行星大气;
③绕行星飞行,成为行星的人造卫星;
④在行星上软着陆,对行星表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探测。
哈勃空间望远镜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于1990年4月发射升空,十年间进行了10多万次的天文观测,观测了大约13670个天体,向地球发回了黑洞、衰亡中的恒星、宇宙诞生早期的“原始星系”、彗星撞击木星以及遥远星系等许多壮观图像。
“嫦蛾”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蛾”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卫星发射后,相继完成了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
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嫦蛾”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卫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
“嫦娥”三号
(一)“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嫂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
“嫦娥”三号
(二)“嫦娥”三号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棘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直接传回地球。
89.我们古代对静电现象的研究在我国古代书籍中有许多关于静电现象的记载。
西汉末年就有关于摩擦过的玳瑁能吸引轻小物体的记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进一步记述了这种现象。
90.富兰克林
(一)他的一个有名的实验是两个人站在用蜡做成的平台上,第三个人站在地面上,用布摩擦玻璃棒后使站在绝缘台上的一个人带上玻璃棒的电,另一个站在绝缘台上的人带上布的电,这两个人的手指接触时会有电击感。
若他们两个人的任何一个与站在地面上的人接触后再用手指互相接触,电击感觉就弱些。
91.富兰克林
(二)他认为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而树脂带的电为负电。
虽然这是很了不起的一步,但以后科学家有可能将富兰克林的这种选择颠倒过来。
92.富兰克林(三)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93.库仑
(一)库仑(1736—1806)。
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物理学巨匠都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法国物理学家查利•奥古斯丁•库仑就是其中影响力非常巨大的一员。
94.库仑
(二)1736年6月14日生于法国昂古莱姆。
库仑家里很富有,在青少年时期,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95.库仑(三)库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程力学和静力学问题上。
96.电晕放电
(一)电晕引起电能的损耗,并对通信和广播产生干扰。
我们知道,电晕多发生在导体壳的曲率半径小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特别是尖端,其电荷密度很大,而在紧邻带电表面处,电场E与电荷密度
成正比,故在导体的尖端处场强很强(即
和E都极大)。
97.电晕放电
(二)所以在空气周围的导体电势升高时,这些尖端之处能产生电晕放电。
通常将空气视为非导体,但空气中含有少数由宇宙射线照射而产生的离子,带正电的导体会吸引周围空气中的负离子而自行慢慢中和。
98.电晕放电(三)若带电导体有尖端,该处附近空气中的电场强度E可变得很高。
当离子被吸向导体时将获得很大的加速度,这些离子与空气碰撞时,将会产生大量的离子,使空气变得极易导电,同时借助电晕放电而加速导体放电。
因空气分子在碰撞时会发光,故电晕时在导体尖端处可见到亮光。
99.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尖端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100.电流的热效应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
101.伏打伏打于1800年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
他的发明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
102.电灯的发明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103.密立根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并由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04.信鸽
(一)信鸽的上喙具有一种能够感应磁场的晶胞,正是这种器官为鸽子的飞行导航。
信鸽的喙两边有六个磁性矿物质团簇,一边三个,都连着对磁场变化敏感的神经,其中能感觉磁场的单元是一个直径在
的泡囊。
105.信鸽
(二)三对团簇中感觉单元的排列方向是两两相互垂直的,俨然一个三维空间的坐标轴。
这就难怪信鸽超强的导航能力,即使放飞千里之外也能准确回归。
106.信鸽(三)研究还弄清楚每个感觉单元中的三种成分,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彼此分工合作。
磁赤铁矿小片的作用如同电磁铁中的软铁芯,可以增加磁感应强度(地磁场作为外场),以增加同磁铁矿小晶体的相互作用。
107.信鸽(四)计算表明,这些磁赤铁矿小片如果顺着地磁场方向排列可使磁场增强20倍,从而在磁赤铁矿晶体上施加力使其运动引起神经细胞膜的畸变,打开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导致对磁场的感知。
108.心电图
(一)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
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脏会产生微小电流。
心电图
(二)在体表放置心电图机上的电机,就能按时间顺序将体表的电压记录下来,形成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医生可以依此了解心脏的工作是否正常。
无网捕鱼的原理
(一)无网捕鱼实质上是电捕鱼,把吸鱼机的吸鱼管道伸向鱼群,并将它作为阳极,在船的另一侧或船尾把阴极伸入水中,然后两极通过电流,在阴阳极之间的水域中便形成了电场。
无网捕鱼的原理
(二)为什么电场里的鱼会冲向阳极呢?
原来鱼本身是一个导体,电场对它有刺激作用,鱼体与电场方向平行时所受的刺激大,与电场方向垂直时所受的刺激最小。
当鱼头朝阳极时,所受的刺激最大。
无网捕鱼的原理(三)在电场中,鱼总是寻觅刺激最小的方向,使身体与电场垂直,但是朝向阴极一侧的鱼体肌肉产生痉挛,致使鱼的整个身体朝着阴极方向弯曲,最终失去平衡,于是摆动尾部来平衡身体,结果形成了趋向阳极的冲力,这样吸鱼管就聚集了大量的鱼,开动吸鱼机,鱼就被吸到船上了。
尖端放电
(一)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
尖端放电
(二)由于电离后的空气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
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接地放电
(一)地球是良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