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66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x

模电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自测题

一、1.杂质浓度;温度。

2.减小;增大。

3.单向导电;最大整流电流IF;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RM。

4.0.5;0.7;0.1;0.2。

5.15V;9.7V;6.7V;1.4V;6V;0.7V。

6.大;整流。

二、1.①;⑤;②;④。

2.②;①。

3.①。

4.③。

5.③。

6.③。

三、1、2、5、6对;3、4错。

思考题与习题

1.3.1由直流通路(图略)得ID=(10-0.7)/5.1×103≈1.82mA;则有rd≈26(mV)/ID(mA)=14.3Ω。

再由微变等效电路(图略)可得输出电压交流分量uo≈[14.3/(14.3+25)]ui≈3.6sinωt(mV)。

1.3.2(a)UD=-3V,VD截止,UAB=-12V。

(b)UD1=10V,UD2=25V,VD2优先导通,VD1截止,UAB=-15V。

1.3.3当ui≥1.7V时VD1导通,VD2截止,uo=1.7V;当ui≤-1.7V时VD2导通,VD1截止,uo=-1.7V;当-1.7V≤ui≤1.7V时VD1、VD2均截止,uo=ui。

故uo为上削顶下削底,且幅值为±1.7V的波形(图略)。

1.3.4在等效电路中,两二极管可由图1.3.2(c)来表示。

当-0.5V

当ui≥0.5V时VD1导通,VD2截止,uo=[(ui-Uth)/(R+rD)]rD+Uth,其最大值为Uom≈1.42V。

同理,当ui≤-0.5V时,Uom≈-1.42V。

图略。

1.3.5由分压公式分别求得UA=5V,UB=8V,UBC=5V。

因UCA=UC-UA=UCB+UB-UA=-2V。

截止。

1.4.1当ui>8V时,稳压管起稳压作用,uo=8V;-0.7V

图略。

1.4.2

(1)因RLUI/(RL+R)=18V>UZ,稳压管起稳压作用,UO=UZ=12V,IL=UO/RL=6mA,IR=(UI-UO)/R=12mA,IZ=IR-IO=6mA。

(2)当负载开路时,IZ=IR=12mA。

(3)IL=6mA,IR=(UI-UO)/R=14mA,IZ=IR-IL=8mA。

 

第2章

自测题

一、1.15;100;30。

2.(从左到右)饱和;锗管放大;截止;锗管放大;饱和;锗管放大;硅管放大;截止。

3.

(1)6V;

(2)1mA,3V;(3)3kΩ,3kΩ;(4)50,-50;(5)1V;(6)20μA;(7)30mV。

4.

(1)1mA,6V;

(2)14.1kΩ,3.6kΩ;(3)-1.5。

5.削底,削底,削底。

6.共集;共集;共集和共基;共集;共射。

二、1.②。

2.④。

3.③。

4.②;①;④。

5.②④。

6.④。

三、1、5对;2、3、4、6错。

思考题与习题

2.1.1(a)NPN硅管,1-e、2-b、3-c。

(b)PNP硅管,1-c、2-b、3-e。

(c)PNP锗管,1-c、2-e、3-b。

2.1.2(a)放大状态。

(b)截止状态。

(c)因JC零偏,管子处于临界饱和状态。

2.2.1图(a)电路不能放大,因为静态IB=0。

图(b)电路不能放大,因为VCC极性接反。

图(c)、电路具有放大功能。

2.3.1

(1)当S→A时,因Rb<βRc,管子处于饱和区,IC=ICS≈VCC/Rc=3(mA)。

(2)当S→B时,因Rb>βRc,管子处于放大区,IB=(VCC-UBE)/RbB=0.0228(mA),IC=βIB=1.824(mA)。

(3)当S→C时,截止,IC=0。

2.3.2

(1)由题图2.8(b)得VCC=10V,UCE=4V,IB=40μA,IC=2mA,所以Rb=(VCC-UCE)/IB=232.5kΩ,RC=(VCC-UCE)/IC=3kΩ。

又由图可知ICR'L=(6-4)=2V,故R'L=1kΩ。

据R'L=Rc//RL得RL=3/2kΩ。

(2)因ICR'L

由图知β=IC/IB=2/0.04=50,rbe=0.9kΩ。

Au=−βR'L/rbe=−55.5,故得Uim=Uom/Au=−36mV,即最大幅值为36mV。

(3)当Uim继续加大时电路先产生截止失真,需减小Rb直到消除失真为止。

2.3.3由图(b)A点得VCC=12V;B点得Rc+RE=12/2=6kΩ;C点得R'L=Rc//RL=3kΩ。

故Rc=4kΩ,RE=6-4=2kΩ。

因IB=10μA时IC=1mA,得β=100。

据图(a)知VCC=IBRB+0.7+(1+β)IBRE,得RB=930kΩ。

2.3.4

(1)由−UBE+IBRB−VCC=0得IB≈0.49mA,IC≈9.8mA。

由−UCE+ICRc−VCC=0得UCE=−7.1V。

PC=|ICUCE|≈69.6mW

(2)若基极开路,UCE≈−12V,管子可能被击穿。

2.3.5

(1)IC≈βIB=β(VCC-UBEQ)/R1,UCE≈VCC-IC(R2+R3)。

(2)Au=−β(R2//RL)/rbe,Ri=R1//rbe;Ro≈R2。

(3)若将C3开路,rbe和Ri不变,此时Au=−β[(R2+R3)//RL]/rbe,Ro≈R2+R3。

2.3.6

(1)IB=(VCC-0.7)/[RB1+RB2+(1+β)Rc],IC=βIB,UCE=VCC-(1+β)IBRc。

(2)Au=−β(RB2//Rc//RL)/rbe,Ri=RB1//rbe,Ro=RB2//Rc。

2.4.1

(1)UB≈4V,IC≈1.65mA,IB=IC/β≈28μA,UCE≈7.75V。

(2)rbe≈1.2KΩ。

(3)Au=−100。

(4)Uom=IC(Rc//RL)=3.3V。

(5)若UCE=4V,则IC=(VCC-UCE)/(Rc+Re)=2.4V,UB=0.7+ICRe=5.5V,Rb1≈38.2kΩ。

2.4.2

(1)Q点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上时输出幅度最大,由此可得ICR'L=UCE,且UCE=VCC-IC(Rc+Re),故解得IC=1.5mA,UCE=3V。

于是得UE=3V,UB=3.7V,Rb1≈11.4kΩ。

(2)rbe=1.85kΩ,Au=−108。

2.4.3因UB=3.43V,UE=2.73V,IE=UE/(Re1+Re2)≈1.82mA,故rbe=0.951kΩ。

Ri=Rb1//Rb2//[rbe+(1+β)Re1]≈5.19kΩ。

Au=−β(Rc//RL)/[rbe+(1+β)Re1]≈-9.14,Aus=-7.66。

Ro≈Rc=3.3kΩ。

当Re并一大电容,Ri=Rb1//Rb2//rbe=0.856kΩ。

Au=−β(Rc//RL)/rbe≈-126.54。

结果表明,Re被大电容短路后,Ri减小而Au提高了。

2.4.4

(1)IC≈IE=(VCC-UE)/(Re1+Re2)≈1.35mA,UCE=−[10−IC(RC+RE1+RE2)]=−3.5V。

(2)图略。

(3)因rbe≈1.2kΩ,故Au=−βRc/[rbe+(1+β)RE1]≈−14.5,Ri=RB1//RB2//[rbe+(1+β)RE1]=4.6kΩ,Ro=Rc=3.3kΩ。

(4)因Au=−β(Rc//RL)/[rbe+(1+β)RE1]≈−11.4,故Aus=-7.76。

(5)当RB1调大时,Au减小、Ri增大,而Ro将保持不变。

2.4.5

(1)由图得IC=1.5mA,UCE=7.5V,VCC=15V;UCE+IC(Rc//RL)=10.5V得Rc=3KΩ;VCC/(Rc+Re)=3mA得Re=2KΩ。

(2)Rb2=UB/IRb2=(ICRe+0.7)/IRb2=10KΩ;Rb1=(VCC-UB)/(IRb2+IB)=28KΩ。

(3)Pom=UcemIcm/2=2.25mW,PVcc=VCCIC=22.5mW,η=Pom/PVcc=10%,Pc=PVcc-Pom=20.25mW。

2.4.6

(1)IC≈(UB-UBE)/Re≈1.8mA,IB=IC/β=18μA,UCE≈VCC-IC(Rc+Re)=2.8V。

(2)因rbe≈1.66kΩ,故Au1≈−0.79;Au2≈0.8。

(3)Ri=Rb1//Rb2//[rbe+(1+β)Re]≈8.2kΩ。

(4)Ro1≈Rc=2kΩ;Ro2=Re//[rbe+(Rb1//Rb2//Rs)]/(1+β)≈31Ω。

2.4.7

(1)IB=28μA,IC=1.4mA,UCE≈6.4V。

(2)rbe=1.25kΩ,Au=0.99,Ri=76kΩ,Ro≈22Ω。

2.4.8

(1)由于基极电流较大,故用戴维南定理得IB≈0.2mA,IC≈10mA,UCE≈10V。

(2)Au=25,Ri=19Ω,Ro≈500Ω。

 

第3章

自测题

一、1.结型和绝缘栅型;电压控制;输入电阻高;不参与导电。

2.漏;源;源;漏;源。

3.4mA;-3V。

4.16mA;+4V;8ms。

5.减小;减小;减小。

6.gm和RS。

二、1.②。

2.③。

3.④。

4.④。

5.③。

6.②。

三、3、4、5对;1、2、6错。

思考题与习题

3.1.1图(a)为N-DMOS,UP=-2V,IDSS=2mA;图(b)为P-JFET,UP=2V,IDSS=3mA;图(c)为P-DMOS,UP=2V,IDSS=2mA;图(d)为N-EMOS,UT=1V。

3.1.2图(a)为N-EMOS,UT=3V;图(b)为P-EMOS,UT=-2V;图(c)为P-DMOS,UP=2V,IDSS=-2mA;图(d)为N-DMOS,UP=-3V,IDSS=3mA。

3.1.3

3.1.4

(1)为N-DMOS;

(2)UP=-3V;(3)IDSS≈6mA。

3.2.1

(1)Au=-gmRD=-66。

(2)Au=-gmR′L=-50。

(3)Ri=Rg+Rg1//Rg2Rg=10MΩ,Ro=RD=33kΩ。

(4)若Cs开路,A′u=-gmR′L/(1+gmRs)=Au/5,即下降到原来的20%。

3.2.2

(1)将UGS=9.3-11ID代入转移曲线方程得ID1=0.56mA,ID2=0.4mA;再分别代入UGS=9.2-11ID中可得UGS1=3.04V(舍去)和UGS2=4.8V。

故静态漏极电流ID=0.4mA,UGS=4.8V。

并且UDS=VDD-ID(Rd+Rs1+Rs2)=9.6V。

(2)Ri=2.08MΩ,Ro≈Rd=10kΩ。

(3)因gm=1mA/V,故Au=-gm(Rd//RL)/(1+gmRs1)=-2.5。

3.2.3

(1)转移曲线方程得ID=1mA,由UGS=-IDR1得R1=2kΩ。

(2)由UDS=VDD-ID(Rd+R1+R2)得R2=4kΩ。

(3)因gm=1mA/V,故Au=-gmRd/[1+gm(R1+R2)]=-1.43。

3.2.4

(1)解方程得ID1=1.15mA,ID2=7.8mA(舍去),进而得UGS=-1.15V,UDS=5.05V。

(2)因gm=1.23mA/V,Au1=-9.1,Au2=0.38。

(3)Ri=1MΩ,Ro1≈Rd=12kΩ,Ro2≈Rs//(1/gm)=0.31kΩ。

3.2.5

(1)解方程得ID1=0.82mA,ID2=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