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32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 332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332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
( )娠(rè
n) ( )晕(xuà
捷,洁;
涌,拥;
饪,妊;
炫,眩。
【词语积累】
1.词语释义
炫耀:
夸耀显示。
显露无遗:
完全显示、表露出来。
营造:
①经营建造。
②有计划地造。
2.词义辨析
创造 营造
创造:
重在出新。
重在有计划。
如:
营造防护林。
破除 解除 废除
破除:
指打破、除掉原来被人特别重视的信仰或蒙蔽人们的不合理的不好的东西。
“解除”的对象常是指精神压力、思想顾虑或职务。
废除:
对象多是制度、法令、规章等不合理的或无用
的东西。
排除 排斥
排除:
着重除掉,消除。
中性词。
排除险情。
排斥:
着重使人或事物离开自己。
用于人或组织时,贬义词。
排斥异己。
排挤:
着重指凭借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贬义词。
排遣 宣泄 倾吐
排遣:
强调利用某种事来消除寂寞和烦闷。
宣泄:
指吐露心中的积郁。
倾吐:
强调用尽力量,彻底说出心里话,适用范围比“排遣”“宣泄”大。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翁乃群,生于1948年,福建龙岩人,中国现代学者。
著有《南昆八村》《官阶、辈分、师生、父子》等。
2.探寻背景
二十世纪末,随着“全球化”多元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以快捷价廉取胜的美国快餐麦当劳来到中国,并迅速遍及中国的大中城市,形成了所谓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现象。
当大众广泛接受欢迎麦当劳的同时,不少人对这种“麦当劳化”现象忧心忡忡,他们由此断言中国文化将麦当劳化,甚至危言耸听地惊呼殖民主义的卷土重来。
其实,细心观察便可了解,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是与麦当劳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麦当劳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
结果是中国的麦当劳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也不同于它的西方“原型”。
中国现代学者翁乃群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发表在《读书》杂志1999年第11期。
3.艺术技巧
(1)运用比较,彰显主旨
文化的冲撞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对于这一主旨,作者主要是通过麦当劳进入中国后它给中国人带来的新感受和它自身的一些改变得出的。
麦当劳进入中国后,它在很多方面与原先不同。
一方面是接受者(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对待它,另一方面是进入者(麦当劳)对接受者的一些适应调整。
作者主要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它的变化
的。
“在北京,麦当劳的‘快捷’慢了下来……”,“被美国大众视为价廉的麦当劳餐食,在北京则成为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可以就餐的地方,而对收入不高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偶尔可以光顾的地方”;
又如“在麦当劳,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无大差别”,“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再如,“当美国消费者对麦当劳餐食的营养价值及其汉堡包中脂肪含量表示疑虑之时,北京的老百姓则正在接受麦当劳餐食是富有营养和健康的媒体报道和经营管理者的宣传”。
麦当劳进入中国后,哪些保持了原先的风格,哪些已发生了变化(地方化了),就在比较当中自然地显示了出来。
这些变化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它用事实说明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文化冲撞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
(2)语言简练平实
文章的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奇崛的技法,在简练的叙述中展示变化,揭示主旨。
合作探究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
①麦当劳的三个特点:
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
②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
②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
③顾客行为的自律。
④吃麦当劳与体味外国文化。
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1)变:
①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
②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③营造中国式的家庭气氛。
(2)不变:
经营理念和方式。
4.从《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现象?
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人喜欢麦当劳里体现的美国文化:
麦当劳来到中国,在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的互动中,北京麦当劳在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在外来文化被地方化的同时,地方文化往往也被外来文化潜化,即非地方化。
这一切都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是冲撞和互动的,并且这种变动
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文化冲撞中,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带给我们启示的有:
(1)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是必然的,我们要坦然待之,不能阻止。
(2)合作共赢是正确处理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3)外来文化应在保持其本性的前提下,努力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积极促进“地方化”进程。
文苑小憩
学者翁乃群在《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中说,很多中国顾客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很有意义的一种饮食和文化经验。
对那些有着高收入并希望多接触外边世界的年轻中国人来说,光顾麦当劳成为他们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参与跨国文化体系的一个途径。
麦当劳不仅把中国人带进一种新的餐饮方式,还使他们接受一种新的行为举止。
这些行为举止表明,他们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的同时,也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
这种餐桌行为文化简洁地依靠一股温暖的纯黄便体现出来,这使中国人对这种外来饮食模式空前认同。
于是,试图将中餐与麦当劳分店形式结合起来的尝试出现了,我们也在各大城市里看到了各种中餐连锁店。
它们的色调是橙色,正如红加上黄。
专家们研究表明,橙色是最能勾起食欲的颜色。
无怪乎中西合璧之后的餐饮行当,无不是取调于这二者的均衡。
永和大王、马兰拉面、全聚德烤鸭店甚至还有一度红火的红高粱羊肉面……都是中餐借鉴麦当劳模式而树立起来的招牌,同样在前文提到的河南,我还看到有一些类似麦当劳,名字却为“麦肯鸡”、“麦可儿”等的连锁店。
它们与麦当劳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对抗又是一种融合。
虽然店面上色彩上还是固执地保有红色情结,但在管理与营销上向西洋快餐靠拢了。
这是饮食意义上的全球化浪潮。
在麦当劳的背后,有肯德基、罗杰斯、哈根达斯等等诸多外来饮食品牌的众头攒动。
它们使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习惯于坐在宽敞明亮的大间,随意地晃动着转椅,双手轻巧地拈起一块薯条,就着番茄酱或者雪糕,自如地聊天。
这已是中国社会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景象。
而在麦当劳之中成长的一代,尽管在食物摄入上仍然需要注意他们的营养结构,但是在文化心理的接受度来说,他们已经比他们的前辈们有了更多的接受力和包容度。
文化侵略也好,文化融合也好。
明快的黄早已融入了热烈中国红之中。
[赏析]麦当劳——美国快餐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已经在中国各地生根开花。
对于它的到来,人们没有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它,也没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向它靠拢,全盘学习它。
它的到来,丰富了国人的饮食生活,改变了一些国人的饮食习惯。
但它也在被改变着——中西文化就这样平静交流着,平静地整合着。
究其原因,一是国人的开放意识,“他们已经比他们的前辈们有了更多的接受力和包容度”,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浪潮所致。
本文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的主旨是一样的,都通过麦当劳进入中国之后的种种情况的叙述,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我们应积极思索的问题。
不同的是《红+黄:
全球化饮食》在行文上显得活泼一些,形象性强一些,但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相比显得有些浅,深度有些不够。
当然,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本文所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一些。
【大家文坊】
麦当劳与中国的对话
熊茂森
两个中国大学生在北京的麦当劳餐厅吃午餐,他们的嘴巴一张一合,吞进食物的同
时也吐出了词语,于是,就有了这篇“麦当劳与中国的对话”。
“我感觉有点怪,麦当劳是快餐厅,可是这里的人吃得却相当慢,连平时吃饭如狼似
虎的我都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慢了下来。
”
“的确是慢,在美国的电视和电影里看美国人吃麦当劳的时候还以为他们都是一群
饿了三天的人,吃得那么快,恨不得是一口一个汉堡包。
“那为什么麦当劳到了中国就慢了下来呢?
“就是因为麦当劳来到了中国,所以慢了下来。
一个浅显的例子,光顾北京麦当劳
的中国顾客平均就餐的时间远远长于在美国麦当劳顾客平均就餐的时间。
麦当劳在美
国的角色只是快餐厅。
但到了中国它
就有了别的角色了,比如,有的中国人就将麦当劳
当作是悠闲消遣的好场所,人们在这里闲聊、会友、与亲朋团聚、举行个人或家庭庆典仪
式、甚至某些学者也在这里读书写作。
“这是不是说北京(中国)的麦当劳既不是美国人的快餐厅,也不是中国人的中餐
厅,北京(中国)的麦当劳已经是‘中美合作’产生的‘混血儿’了,既有中国的基因,又有
美国的基因?
“就是这样的,我们先说说美国的基因吧。
在北京(中国)的麦当劳里,菜单品种有
限且品种之间的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
无多大差别,因而,富人来了不显富,穷人来了不显穷,这就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麦当
劳餐厅里的平等、民主的氛围。
这与中餐厅是完全不同的。
中餐厅里的菜单品种繁多
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还有雅座单间的设置,服务更是有很大的差别,使得就餐者的消
费差异显露无余。
除了平等、民主的感受之外,麦当
劳还带给了中国人一种新的行为举
止,中国的就餐者受麦当劳餐桌文化的影响,将自己餐桌上的垃圾倒掉,就餐时说话的
声音更小,对待他人更有礼貌,总之,在麦当劳餐厅里,顾客的行为举止比在同等或更高
档次的中国式餐厅的顾客更加自律。
受这些的影响,中国人与美国人相反,相信麦当劳
是富有营养和健康的媒体报道和经营者的宣传,而麦当劳所宣扬的质量、服务、洁净和
价格的企业哲学也成为了中国政府倡导的企业现代化的努力方向的典范之一。
“那中国的基因又是什么呢?
“中国的基因主要表现在麦当劳为适应中国的环境而做的努力上。
如,他们的员工
绝大多数是中国人,用的原料大部分也产自本地。
他们还积极的参与社区活动,发放奖
学金,在教师节慰问老师,升降中国国旗等。
还有,他们为中国年轻的恋人设置‘情人
角’,为儿童设置‘儿童乐园’……所有这些,都是在表达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中国式家庭
气氛,‘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的口号的提出正是这种努力的证据。
一句话,北京麦
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是这样的,这就让我感觉到对中国人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符号意义比它作
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
而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在我看来还有更为普遍的意义,这
个意义就是在人类的文化交往中,外来的事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硬件还是
软件,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里就不废话了,我想说的只是
历史上外来文化本土化的经验对于现今‘全球化’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其实,‘全球化’
就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口号、不是主张、不是信仰,就是世界上的各种文化更加
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的相互接触和冲突,并且冲突是双向的。
我们应该
明白,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近代的航海技术、战
争,都推动人类的交往,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
联系更加密切,文化冲突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个情况,我们要明白‘全盘西化’是虚幻
的东西,人类文化不可克隆,那么,研究麦当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恩,是这样。
呆得太久了,该走了。
”
课堂巩固训
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赋予(yǔ) 倡(chà
nɡ)导 区域(yù
) 氛(fè
n)围
B.模(mú
)样 供(ɡò
nɡ)奉 角(jiǎo)色媲(pì
)美
C.编拟(nǐ)回溯(shuò
)钳(qiá
n)制显赫(hè
)
D.负荷(hè
)得逞(chěnɡ)隔阂(hé
)摒(bì
nɡ)弃
DA.“氛”读fēn,B.“角”读jué
,C.“溯”读s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遮蔽 涌现 闲聊 望尘莫及
B.诞生 受惠 妨碍 毫不废力
C.铸铁 频繁 赋与 归根结底
D.谅解 媒体 浪漫 优闲消遣
A B.废——费,C.与——予,D.优——悠。
3.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北京,麦当劳的“快捷”慢了下来,光顾北京麦当劳的中国顾客平均就餐时间远远长于美国麦当劳的顾客。
B.而麦当劳所宣扬的企业哲学,即质量、服务、洁净和价格,则又是中国政府倡导的企业现代化努力方向的典范之一。
C.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
D.“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
它不是一种口号、一种主张或一种信仰。
C 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或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许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④“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可是许多不了解股市行情而一心只想投资赚钱的股民对此却,结果等到他们血本无归后才后悔不已。
⑤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如行
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A.徇情 批阅 引荐 不以为然 浑然天成
B.殉情 披阅 引荐 不以为然 玉汝于成
C.徇情 披阅 引见 不以为意 浑然天成
D.殉情 批阅 引见 不以为意 玉汝于成
C 徇情
:
徇私;
殉情:
因恋爱受到阻碍而自杀。
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重在“批”;
披阅:
披览,阅读,重在“阅”。
引荐:
推荐人;
引见:
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
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到心上,表示轻视态度。
浑然天成:
形容文章、才德等完美自然;
玉汝于成:
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
5.(2010·
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 A.满城风雨:
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
此句中贬词褒用。
B.防患未然:
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用预防措施。
此句是说在灾害发生之时各级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损
失。
属自相矛盾。
C.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句中用于捡拾垃圾,属望文生义。
D.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有力。
也比喻议论深刻。
句中说院士的话深刻,符合句意。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也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B.为了适应中国年轻恋人的需要,北京的麦当劳还专门在店堂相对僻静的地方设有人们称之为“情人角”的区域。
C.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体现。
D.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在互动中,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B A“虽然”应放在“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后;
C第二个“和”应改为“或”;
D前半句应改为“在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的互动中”。
课后强化作业
课内挖潜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对于讲究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在麦当劳就餐与在中式餐馆就餐的感觉是很不同的。
在麦当劳,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无大差别。
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
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正是通过上述不同感受的比较,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
不少中国顾客指出,麦当劳的就餐环境和优良服务是吸引他们来就餐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中国年轻人看来,麦当劳的就餐环境既浪漫又舒服。
有些顾客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一种很有意义的饮食经验。
对于儿童来说,到麦当劳吃东西是最高兴、最值得向伙伴们炫耀的事情。
它也是少年儿童与朋友一起庆祝自己生日的好地方。
在麦当劳餐厅里,顾客的行为举止比在同等或更高档次的中国式餐厅里的顾客行为更加自律。
通常他们说话的声调更低,对待他人更有礼貌。
这些行为举止表明,他们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的同时,也在逐步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
当美国消费者对麦当劳餐食的营养价值及其汉堡包中脂肪含量表示疑虑之时,北京的老百姓则正在接受麦当劳餐食是富有营养和有益健康的媒体报道和经营管理者的宣传。
他们相信麦当劳餐食是根据人们日常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科学的配料设计,并按照科学的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是具有“现代性”象征的食品。
而麦当劳所宣扬的企业哲学,即质量、服务、洁净和价格,则又是中国政府倡导的企业现代化努力方向的典范之一。
1.为什么麦当劳快餐备受消费者的欢迎?
答:
麦当劳餐厅有一种平等、民主氛围;
麦当劳的就餐环境优良、服务优良;
麦当劳餐厅有益于养成“文明”的举止;
麦当劳食品富有营养,科学合理。
2.“不少中国顾客指出,麦当劳的就餐环境和优良服务是吸引他们来就餐的重要原因。
”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使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平等、民主的氛围。
3.以上语段是通过 的方法来突出麦当劳吸引人就餐的。
比较
4.你怎样理解文段第1自然段中“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的含意?
(1)在麦当劳,菜单品种少,价格差别小,消费差异不大,服务无大差别。
(2)低收入者不显穷,高收入者难以显富。
5.“对于讲究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在麦当劳就餐与在中式餐馆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
”感受不同在哪里?
请概括回答。
在麦当劳,消费差异不大,提供的服务也无甚差别;
在中式餐馆,价格差别巨大,受到的服务有很大差异。
课外拓展
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6~9题。
消隐了的桨声灯影
谢 冕
五十年代访问南京时,听说秦淮河已变成臭水沟。
我怕那事实污了我心中华彩的六朝金粉,没有勇气去看。
后来,听说市政当局终于修复了秦淮河,欣喜之余,总想找个机会去圆这个秦淮之梦。
但机会没有到来,这一相隔数十年的阔别竟把当年的满头青丝变成了苍苍茫茫的一堆乱雪。
秦淮画舫中有过纸醉金迷的梦影,但那里也保留了一些在江山易帜时刻表现出惊人气节的奇女子。
这些才情并茂的女子,以舞衫歌扇的千种风情而赢得艳名。
而她们在社稷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勇气、胆识、壮烈和果决,却令普天下的男人为之愧赧,更不论当日围绕在她们舞裙周围的、号称文坛魁首的那些显赫人物的尴尬和卑琐了。
一出《桃花扇》演出了数百年人们为之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这虽是遥远的故事,但却牵萦着人们深深的思念。
我曾给一位南京友人写信说:
重访南京的愿望之所以如此强烈,不仅是要追寻那里留下的青春和爱情的足迹,同时也是为了向那位卑微而心灵崇高的女性致敬。
阔别三十七年后,我终于来到南京,终于拜访了秦淮河,拜访了重修的香君故居。
媚香楼的匾额当然是新刻的。
那里的摆设是否有据却也难说。
作为初访者的第一个印象只觉得那里的世俗之息与我们从孔尚任的剧本中感受到的雅致相去甚远。
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桃叶渡、乌衣巷皆昔时文物鼎盛之地,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香君故居既已“修复”,当以《桃花扇》旧事为背景和主干方是。
这将使历史和文学、旅游和文化得到融汇。
但是,在今日的“媚香楼”,我却没有找到一把哪怕是小小的点染着那女子碧血丹心的扇子!
这即使从商业的眼光来看,也是缺乏文化造成的“疏忽”。
文人的积习,每到一处总喜欢寻找那些名家笔下的有关遗迹,不管是真是幻,是纪实、是虚构。
这次来到秦淮河,当然要找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笔下的桨声灯影了。
我记得当年秦淮画舫的典丽,小游艇雅致的窗格,以及每船都有的迷人的灯影。
我记得那河上的夜雾和朦胧的月色,也记得灯火阑珊之时的那份清寂。
河上的萧鼓歌吹,那橹声点染的幽长,无时不在唤起追寻的热情。
这番金陵访旧,除了前述的满怀对那几位女性的敬意,便好似要圆这桨声灯影的梦了。
那夜与南京学界友人欢聚“秦淮人家”,二楼整座大厅悬挂着江南灯彩,很显示出六朝古都的繁盛。
饭店服务开始的歌舞也真淳雅朴,一扫那种职业演员的匠气和矫情。
趁着夜幕初降,坐上游艇想领略秦淮的清艳。
迎面而来的却是五光十色的灯火和嘈杂的乐声,与秦淮风光全然异趣的喧哗。
冲激着彩色喷泉的电光,这种现代声光技术激发的现代热情,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