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复习大纲设计相对系统Word下载.docx
《金融的复习大纲设计相对系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的复习大纲设计相对系统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我国目前货币量层次的划分内容如下:
M0=现金;
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M3=M0+全部银行存款
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其基本特点是: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和汇率稳定。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
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
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
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信用:
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亦称金融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
所谓商业票据,就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信贷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利息:
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FisherEffect)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
如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价格(利率)上升。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
“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线中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试述信用的基本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通过信用活动就可以把社会经济运行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使国民经济更有效地运行。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信用一方面把社会资金积累和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特有的资金运动形式把这些资金分配出去,这里,信用的分配职能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信用还能对生产成果进行再分配。
(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信用通过积累、集中和再分配社会资金,调剂社会资金的余缺分配,按照经济利益诱导规律,全社会资金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在宏观上,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通过信用活动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信用活动还可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
在微观上,通过信用促进或限制某些企业或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扶植或限制某些企业的发展。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关系发生时,总要出具一定的证明,这些信用证明就是信用流通工具,如期票、汇票、本票、支票等。
(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无论是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一个部门的经济状况,都在银行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
根据银行反映出来的这些情况,国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
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1)商业信用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相联系,有其广泛的运用范围,因而它构成了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普遍的、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几乎所有的工商企业都卷入了商业信用的链条。
商业信用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2)但它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严格的方向性。
商业信用严格受商品流向的限制。
产业规模的约束性。
商业信用所能提供的债务或资金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基础的,它最终无法摆脱产业资本的规模限制。
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商业信用是由工商企业相互提供的,如果某一环节因债务人经营不善而中断,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债务链条的中断,引起债务危机的发生,甚至会冲击银行信用。
由于上述局限,使商业信用具有分散性、盲目性的特点,所以它不能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信用的中心和主导。
什么是信用工具?
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要求?
(1)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2)信用工具按不同的标志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主要有: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按可接受性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使用工具。
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
(3)任何信用工具都应该具有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这四个特性。
偿还性。
这是指信用工具按照其不同的偿还期偿还的要求。
大多数信用工具都既要还本,也要付息,但股票和永久债券则只付息不还本。
收益性。
购买或持有信用工具,不仅要求还本,还希望带来利润,这是购买者的本能要求。
信用工具的收益性通过收益率来反映,收益率是年净收益与本年的比率。
流动性。
这是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经济损失的条件下随时变现的能力。
安全性。
这是指信用工具的持有者收回本金及其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
信用本身就包含有风险因素,买卖信用工具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一定风险。
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1)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2)信贷资金运动形式就是G—G—W—G′—G′。
这个包含有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的价值特殊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G—G为第一阶段,即由银行向企业提供生产经营资金;
G—W—G′为第二阶段,即生产经营资金发挥作用,通过生产过程,价值有了增殖,并实现了已经增殖的产品的价值;
G′—G′为第三阶段,即银行收回贷款并取得利息。
(3)防范信用风险,要遵循信用资金运动规律,必须注意:
①信贷资金运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所决定,各阶段工作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各异。
第一阶段(G—G)是贷款的投向和投量的选择,第一阶段对贷款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决定意义;
;
第二阶段(G—W—G′)是如何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职能作用,加速周转、增殖并随之实现的问题,而信贷资金的归流和增殖是以转化为生产经营资金为条件的,所以决不能忽视第二阶段的关键作用;
第三阶段(G′—G′)需要研究的是贷款利息的大小和贷款周转速度问题,第三阶段是信贷资金运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前提,利息的取得又可使信贷扩张并进行再分配。
②要重视对信贷资金运动进行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性方向的研究。
信贷资金的运动以银行为中心,贯穿于国民经济各个部分。
由信贷资金运动规律作用所实现的贷款经济效益,首先应该是最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不仅要重视信贷资金微观经济效益的实现,更要重视对信贷资金运动进行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性方向的研究。
什么是利率?
它是如何分类的?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经济生活中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
(1)按照计算日期不同,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
(2)按照计算方法不同,利率分为单利和复利两种。
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通称“利滚利”。
(3)按照性质不同,利率又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两种。
名义利率是指货币数量所示的利率,通常也即银行挂牌的利率。
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差数。
(4)按照管理方式不同,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确定的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间内,利率不因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稳定不变。
浮动利率是指借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共同确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利率。
(5)按形成的方式不同,利率可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两种。
官方利率是指一国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通常为中央银行)所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利率。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
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主要是指长期资金交易的场所,它包括证券市场和长期借贷市场。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也称权益市场,是指股票发行和交易转让所形成的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间资金融通和借贷交易的场所;
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则包括了所有国际金融资产的交易及其供求关系,既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又包括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国际衍生工具市场。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集中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或通过电讯方式进行外汇交易的组织系统。
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交换的比率,或者说,是外汇市场上各种货币买卖交易的价格。
离岸金融市场:
所谓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亦称为欧洲货币市场(EurocurrencyMarket),特指那些经营非居民之间的融资业务,即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资金借贷业务所形成的金融市场。
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
它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
从广义上看,它包容了资金借贷、证券、外汇、保险和黄金买卖等一切金融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活动所推动的资金交易的总和。
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性。
第一,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
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普通商品,而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则是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
第二,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
普通商品市场上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而金融市场上交易对象的使用价值则往往是相同的,即给金融工具的发行者带来筹资的便利,给金融工具的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
第三,交易价格具有一致性。
普通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五花八门的,而金融市场内部同一市场的价格有趋同的趋势。
第四,交易活动具有中介性。
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直接见面,一般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而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大多要通过金融中介来进行。
第五,交易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
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的固定性,而金融市场上融资双方的地位是可变的,此时可能因资金不足而成为资金需求者,彼时又可能因为资金有余而成为资金供应者。
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
(1)按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2)按市场级次,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指的是证券、票据、存款凭证的发行市场。
二级市场是金融工具流通转让的市场。
(3)按交易方式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是当交易双方成交后,立即或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钱货交割的交易形式。
期货市场是以标准化远期交易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市场。
(4)按功能可分为综合市场和单一市场。
(5)按区域可分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金融市场由哪些要素构成?
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
金融市场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和交易价格。
(1)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分为资金的供应者、需求者、中介者和管理者。
具体讲,他们又可以分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及海外投资者。
(2)交易对象。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或交易载体是货币资金。
(3)交易工具。
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指的是金融工具,也称信用工具,它是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它对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意义。
(4)交易价格。
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对象的价格就是货币资金的价格。
在借贷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价格就是借贷利率。
证券市场上,资金的价格较为隐蔽,直接表现出的是有价证券的价格,从这种价格反映出货币资金的价格。
外汇市场上,汇率反映了货币的价格。
黄金市场上,一般所表现的是黄金的货币价格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最早出现的现代金融机构,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政策性银行:
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或政府的相关决策进行投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其放贷支持的主要是商业性银行在初始阶段不愿意进入或涉及不到的领域。
1994年,我国组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
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1)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功能:
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
这构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业务。
(2)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
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3)金融机构的承销功能:
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4)金融机构的咨询和信托功能:
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拥有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但又不是一般企业,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因为一般企业经营的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而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不仅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也存在很大差异①与中央银行比较,商业银行从事的金融业务的主要目的是盈利。
而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政府机关,从事金融业务的目的也不是为盈利。
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其他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都属于特种金融机构,只能提供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3)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它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
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
(4)信息中介
信息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5)金融服务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
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影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
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意,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
(3)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安全性的反面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
(4)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
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
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的指标有哪些?
(1)现金资产率。
这一指标是指现金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率。
现金资产包括现金、同业存款和中央银行的存款。
流动性资产又称储备资产,包括现金资产和短期有价证券。
(2)贷款对存款的比率。
它是指存款资金被贷款资产所占用的程度。
这一比率高,说明银行存款资金被贷款占用比率高,急需提取时难以收回,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
(3)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或全部贷款的比率。
这一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充分。
其中,前者反映负债的保障程度,后者反映银行资金投放后的回收速度。
(4)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相对于法定准备金而言的,银行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就是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的绝对值越高,表示流动性越强。
(5)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
所谓易变性负债是指季节性存款、波动性存款和其他短期负债。
其差大于零,表明有一定的流动性,其数值越大,表明流动性越高;
若其差值小于或等于零,表明了流动性短缺的程度,说明有信用风险。
(6)资产结构比率。
这一指标反映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说明商业银行整体性流动水平。
(7)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
这一数值大于零,表示银行流动性在上升;
若该数值小于零,表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