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437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编辑系统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线性编辑方式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磁带编辑中,每编辑一次就等于复制一次。

将一个节目的素材带变为成品带,往往需要复制3-4次。

如果采用的是广播级的高质量编辑系统,复制3-4次后,成品带重放的图像质量变化一般肉眼分辨不出来。

但如果采用低档的编辑系统,多次复制后,重放时可看出图像质量的明显下降。

因此,录像机的复制性能是线性编辑系统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俄机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等编辑方式。

3编辑程序

一、编辑前后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和程序如下:

(1)准备镜头素材

编辑前,首先观看节目素材。

其次,按照分镜头稿本捡查素材,按剧本情节顺序,核对所需镜头素材的位置,用多长时间,是否与解说配合使用,是否需要补拍等。

(2)准备字幕

字幕要简明精炼,大小、色彩以及位置等要符合节目画面内容的要求。

(3)准备音乐、效果声

需要音乐时,选择符合节目画面内容要求的乐曲素材。

需要效果声时,可选择素材自带的效果声,也可以后期制作效果声。

当然,一般都需要有解说或者对白等。

(4)准备设备

编辑最基本的设备是编辑录像机、编辑控制器、监视器和相应的电缆等。

加字幕时使用字幕机,或用摄像机拍摄手写体字幕;

做特技时则需要特技效果发生器和时基校正器;

制作和处理音频素材时,还需要话筒、录音机、CD机以及调音台等。

(5)编辑

可先编图像,后配音(解说、音乐、效果声等)。

也可以先配音,然后根据声音编辑相应的画面。

编辑图像时,要遵从镜头组接原理。

编辑声音时,要注意和画面的配合,并控制好音调音量以及各种声音间的比例关系等。

6.1.2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

编辑系统一般由两台具有自动编辑功能的编辑录像机(一台为放像机、一台为录像机)。

一台编辑控制器(又称自动编辑控制器)和两台彩色监视器组成,如图6.l所示。

放像机用做素材带的重放(简称放机),录像机用做节目的录制(简称录机),两台监视器分别监看(听)放机和录机的画面(声音)。

放机与录机之间用视频电缆、音频电缆连接。

编辑控制器具有控制编辑放机和编辑录机的八点和出点的功能,还有预演(在录制前预先检查编辑组接是否符合要求)、重演(录制后重看)、编辑点的修正,画面检索,按时、分、秒、帧计数显示,快速或慢速检索画面、静像以及出入点的记忆等功能。

1.编辑录像机

磁带编辑与节目复制都可看做是信号转录的过程,但编辑过程中的复制内容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如插入编辑)。

更重要的是,编辑过程必须确保编辑点前后的信号相位连续,即实现以场为单位,将各种素材信号在编辑点前后按照正确的相位组接起来。

要实现这些功能,并非任何录像机都能胜任,必须使用具有编辑功能的录像机。

与普通录像机相比,编辑录像机具有以下特点:

(1)普通录像机伺服系统只能实现内基准重放,而编辑系统为确保编辑点前后的信号相位连续,要求编辑录像机能实现外基准重放,即能以编辑放像机重放信号中分离出来的反映其场序的帧脉冲作为基准信号,与编辑录像机重放的控制磁迹信号或电机的测速反馈信号实现锁相。

编辑录像机在进入记录状态前,就应实现速度稳定,并实现与编辑放像机重放信号中分离出来的基准信号同步锁相。

为此,具有编辑功能的录(放)像机都设有预卷功能。

使用时,首先在磁带上选择编辑点,然后按下预卷钮,编辑录(放)像机从此点以搜索方式倒回数秒钟、暂停、再启动为正常速度的放像,经过与倒回秒数相同的时间,放像机继续重放,录像机恰好行进到画面编辑点,并切换成录像状态。

有了预卷功能后,编辑系统可以利用预卷后的重放状态,对编辑放像机的重放信号与编辑录像机的重放信号的相序进行比较、调整和锁相,以保证到编辑入点时的带速以及磁鼓速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正常速度,并实现信号的相位连续,然后再将编辑录像机切换成录制状态。

在插入编辑时,编辑录像机在过编辑入点前后始终对编辑放像机重放的基准信号与编辑录像机重放的控制磁迹信号实现锁相;

在组合编辑的预卷重放状态,编辑录像机对编辑放像机重放的基准信号与编辑录像机重放的控制磁迹信号实现锁相;

在进入编辑记录状态后,则对编辑放像机重放的基准信号与电机的测速反馈信号实现锁相。

不同的编辑系统,预卷时间的长短可能不同。

另外,预卷时间也随锁相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

若只要求行场同步,奇偶场序一致,则预卷时间有SS即可。

若还要求色度信号R-Y的相位(4场一循环)和副载波的相位(8场一循环)也能一致(即彩色成帧ColorFraming),则预卷时间要长一些,以保证彩色稳定。

预卷功能钮一般设在编辑录像机的面板上,背面板则同时设有彩色成帧开关,可决定预卷时间。

彩色成帧开关在关的位置时,预卷时间为58。

如果在开的位置时,则彩色成帧系统起作用,预卷时间相应地延长到108以上。

成帧是磁带编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计算编辑误差的基础。

从对信号相序的要求程度来说,成帧有黑白成帧和彩色成帧两种,黑白成帧只考虑奇偶场序,因此黑白成帧只要求信号完成两场一循环。

对PAL制来说,彩色成帧有4场一循环的彩色成帧和8场一循环的彩色成帧两种。

4场一循环的彩色成帧只能实现色同步相序连续。

而8场一循环的彩色成帧可实现副载波相序连续,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彩色成帧。

(2)普通录像机录像时,磁带先经过全消磁头,由全消磁头把磁带上原有的磁迹全部抹干净,再通过视频录放磁头录上新的图像信号。

由于固定的全消磁头与倾斜旋转的视频录放磁头之间有一段距离,并且它们是同时工作的。

这样在刚开始录制的几秒钟内,会出现两种磁头之间磁带上的信号未消掉而又录上新图像的情况,造成新;

日图像的重叠(几秒钟后,消过磁的磁带走到机频磁头处以后,这种现象消失)。

同样,在编辑出点处,运行到全消磁头至视频旋转磁头的旋转面之间的那段磁带已被全消磁头消磁,而此时送给视频旋转磁头的记录电流已被切断,从而造成图像记录信号缺损,出现三角形空白区,如图6.2所示。

同理,全消磁头与处于磁鼓出口处的音频磁头和控制磁头之间也有一段距离。

因此,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也存在重叠记录和信号缺损的情况。

记录信号的重叠和缺损会导致重放信号彩色失真,图像晃动,声音含混不清,不同步以及伺服系统出现紊乱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编辑功能的录像机都在磁鼓上两个视频录放磁头旁分别装有一个消磁头,跟随视频磁头一起同步旋转。

录像时,磁鼓每转一圈,两个消磁头各消掉一场视频信号磁迹,并在消去旧磁迹的同时录上一条新磁迹,这样就不会出现图像信号的重叠记录,如图6.3所示。

同样,在原音频录放磁头之前,靠近音频录放磁头的位置安装专门的音频消磁头,并将音频消磁头、音频录放磁头和控制磁头组成一个组件,称为音控磁头。

配音或插入编辑时利用音频消磁头消去一条或全部音频磁迹,从而避免了音频信号的重叠记录。

由图6.3可知,旋转消磁头与视频录放磁头间有一个夹角6,这使得旋转消磁头的消磁痕迹不能完全对准磁带上的已录视频磁迹,引起消磁不良。

为此,在安装时使旋转消磁头与视频录放磁头在磁鼓上的安装高度有所不同,如图6.4所示。

用高度差来补偿角度差所引起的扫描跟踪误差。

实际上,由于在编辑入点旋转消磁头接受消磁电流和视频录放磁头进人记录状态是同时发生的,但视频录放磁头要经过时间t后(t为磁鼓旋转o角所用的时间),才能到达旋转消磁头的起始消磁点,因此在起始的时间t内,所记录的视频信号仍会产生重叠。

在编辑出点,旋转消磁头切断消磁电流和视频录放磁头停止记录也是同时发生的,这会导致旋转消磁头和视频录放磁头之间的时间t内出现信号空白区。

同理,音频信号也会出现记录的重叠区和空白区。

为了消除信号的重叠区和空白区,在编辑录像机中设有定时控制电路。

假设在旋转消磁头扫描磁带上某一点之后,视频录放磁头要经过时间T才能扫描到该点,亦即磁带上同一点从旋转消磁头走到视频磁头的时间为T^,那么,在从重放状态变为记录状态时,只要视频录放磁头的切换时间比旋转消磁头切换时间延时,就可以消除信号重叠区。

在编辑出点,从记录状态变为重放状态时,也使视频磁头的切换时间比旋转消磁头切换时间延时几,就可以消除信号空白区。

同理,假设磁带从消音磁头走到音频磁头的时间为T。

,则在编辑点使音频磁头切换时间比消音磁头切换时间延时T。

,就可以消除音频信号的重叠区和空白区。

线性编辑的定时关系如图6.5所示。

(3)为了使编辑点前后不仅信号相位连续,而且画面完整无损,这就要求编辑点应处在场消隐期间,编辑点前后均为完整的一场画面。

因此,编辑系统应能识别编辑点,并具有将人工选择的编辑点自动置于临近下一场的场消隐期间的能力。

(4)由于在编辑时经常要前后寻找图像,并需精确地找到某一幅画面作为编辑点,这就要求编辑录像机必须具有正反向快速、慢速及逐场搜索图像的能力。

此外编辑录像机还应设有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的选择按钮(或开关)以及切出或(CUTOUT)等。

编辑用录像机通常还需装有视频录制电平调节钮和手动/自动开关。

若开关放在手动位置,可用调节或按需要调整视频录制电平,调整时可参照视频电平表的指示。

若开关放在自动位置,则自动把录制电平调在标准电平上,此时手动调节或不起作用。

另外,编辑用录像机一般都没有编辑或(EDIT)来实现切换功能,设有同步方式选择开关(MODESELECT)来选择同步锁相状态。

一般录放像时将同步方式选择开关置于普通(NORMAL)位置,如果连接时基校正器放像,外同步信号也取自时基校正器的超前同步信号,则开关放在TBC的位置,而在编辑录制时放在编辑(EDIT)的位置。

2.编辑控制器

编辑控制器是采用专用多芯电缆(有5芯12芯、20芯J33芯、34芯、45芯等)对编辑录像机、编辑放像机等进行集中控制的设备,该设备的控制功能是通过编辑接口实现的。

编辑控制器根据其控制功能的强弱可分为普通编辑控制器和具有时间码功能的A/B卷编辑控制器两种。

编辑控制器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显示放机、录机的控制信号(CTL)计数或时间码(TC)信号。

(2)选择编辑方式。

(3)遥控放机与录机快进、倒带、重放、搜索、静像等,以寻找合适的编辑点。

(4)存储编辑点。

有些较高级的编辑控制器能存入多个编辑点,并且出现错误选定时,

如出点设在八点之前,还能自动显示错误标志。

(5)分离编辑功能,即在插入编辑时,可为视频和音频分别设置不同的入、出点位置。

(6)自动编辑功能。

存入编辑点后,只要按自动编辑键,完成自动编辑任务。

(7)编辑预演功能。

编辑前,按下预演键,编辑控制器能控制录、放机按自动编辑程序运行,但录机并不转入记录状态,录机的输出信号在编辑记录期间为电一电信号。

因此,可以从录机的监视器上视听编辑效果,以便确认所选编辑点是否恰当。

(8)编辑点修正功能。

编辑预演后,若发现选择的编辑入、出点位置不理想,可按相应的入、出点增、减键,逐帧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四)编辑点检查功能。

编辑结束时,使用检查键,编辑控制器就能按一定程序控制录机,重放入出点前后的画面与声音,供编辑人员检查。

检查结束后,磁带自动返回出点位置。

(l)高级的编辑控制器还能对具有动态跟踪(DT)功能的放机在编辑时的带速进行设定、存储与控制,实现动态运行控制(DMC)的编辑。

61.3线性编辑系统的分类

编辑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核心,自从出现了磁带录像机,便出现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

在20世纪9O年代,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视频信号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平台的硬盘为存储介质的非线性编辑。

由于线性与非线性编辑各有优缺点,且有很强的互补性,于是又出现了取线性与非线性编辑之所长,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混合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由磁带、编辑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组成。

磁带是存储视频、音频及辅助信号的介质,主要有氧化物磁带和金属磁带两种。

编辑录像机是线性编辑系统中存储视频、音频及辅助信号的主要设备,它与普通录像机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编辑录像机必须具备完善的伺服系统、旋转消磁头、音控组合磁头和场消隐切换功能,才可完成编辑任务。

编辑控制器是线性编辑系统中对编辑录、放像机及其他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设备。

有些广播级编辑录像机兼具编辑控制器的功能,它可通过遥控电缆直接遥控放像机进行编辑,如U型机的BVU-800P、820P、950P,BetacamSP系列的PVW-280OP及M-11系列等,在没有外部编辑控制器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一般的自动编辑。

当然,配备了高质量的编辑控制器后(如BVE-600‘910‘2O00等),它们的编辑功能会更多,并可实现多机编辑(A/B卷编辑、同

步编辑等)。

从系统的功能和规模来分,编辑系统主要包括一对一编辑系统、二对一A/B卷编辑系统、二对一A/B卷特技编辑系统、多对一编辑系统等。

上述编辑系统既可以是同格式编辑系统,也可以是多格式混合编辑系统。

1.一对一编辑系统(标准编辑系统)

一对一编辑系统是指由一台编辑放像机、一台编辑录像机、一台编辑控制器、两台监视器组成的编辑系统。

一对一编辑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6.6所示。

该系统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编辑系统,编辑放像机重放素材,编辑录像机编辑母带。

两台监视器分别作为素材内容和编辑母带内容的监看。

编辑控制器对编辑录、放像机进行遥控和自动编辑。

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但一般只能实现无技巧切换编辑。

2.二对一A/B卷编辑系统

二对一A/B卷编辑系统是指由两台编辑放像机、一台编辑录像机、一台具有A/B卷功能的编辑控制器、一台调音台3台监视器组成的编辑系统。

典型的H对一A/B卷编辑系统如图6.7所示。

该系统具有一对一编辑系统的全部功能,与一对一编辑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同时处理两盘素材带,并可由两台放机(分别称为放机A和放机B)交替放像,录机连续记录,实现轮流编辑或A/B卷编辑。

若节目素材全部在两盘磁带上,则该系统可事先确定好全部的入、出点,利用其A/B卷功能一次自动完成所有镜头的编辑,因而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3.二对一AB卷特技编辑系统

指由两会编辑放像机、一台编辑录像机、一台具有A/B卷功能的编辑控制器、一台调音台、一台特技机(切换台)、3台监视器组成的编辑系统。

二对一A/B卷特技编辑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6.8所示。

该系统可实现二对一A/B卷编辑系统的所有功能,与二对一A/B卷编辑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一台特技机,通过该特技机可以对两盘素材带的素材内容及编辑点的过渡作特技处理。

4.多对一编辑系统

多对一编辑系统是指由两台以上的编辑放像机、一台编辑录像机、一台具有A/B或A/B/C卷功能的编辑控制器、一台调音台、一台特技机、两台以上的监视器组成的编辑系统。

多对一编辑系统是对二对一编辑系统的扩展,它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编辑控制器能控制多台编辑录、放像机自动寻找编辑点、自动预卷和自动编辑,并能控制特技画面的实施,是一种全

自动程序控制编辑系统。

6.2编辑方式

6.2.1编辑H作方式

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1)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系统通常都是指磁带编辑系统。

由于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作为存储介质,磁带不仅容量大,而且价格低廉,因而到目前为止,磁带编辑系统仍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主要设备。

线性编辑的目的是将不同磁带上的素材按一定顺序转录到另一磁带上,编辑的主要设备是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

为了在磁带上给每帧视频图像提供一个绝对地址,以便查找素材时能对磁带准确定位,线性编辑通常在磁带上记录有时间码信号。

时间码信号是以时、分、秒、帧的形式表示磁带上每帧画面的地址,它可与视频信号同时录放。

(2)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指随机存取和处理素材的编辑系统,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以硬盘为存储介质的编辑系统。

由于非线性编辑具有成本低,信号损耗小,素材存取方便,便于修改,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近年来在各级广播电视制作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2.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

(1)组合编辑

组合编辑是指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拍摄的分散在不同素材带上的视频、音频和CTL信号等,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连续记录在母带上的编辑方式。

组合编辑的特点是编辑点后的视频、音频和控制信号(CTL)等磁迹均被消去,然后重新记录素材带上的所有信号。

组合编辑方式如图6.9所示。

图中A、B、C为素材带1的节目内容,D上、F为素材带2的节目内容,G、H。

I为素材带3的节目内容,G、B、F为组合编辑后记录在母带的节目内容。

由于组合编辑是将编辑点后的视频、音频和控制信号(CTL)全部消去,然后重新记录所有信号,因此,图6.9中编辑母带的素材带内容占据了整个磁带宽度。

组合编辑中,由于编辑出点后一般还要记录新的节目内容,直到编辑结束。

因此,没有必要完全利用旋转消磁头来消磁,旋转消磁头只需要消去总消磁头到旋转消磁头的旋转面之间的磁带磁迹,磁带上的其他磁迹只需要简单地利用总消磁头消磁即可。

这一要求意味着在编辑入点处,需要同时给总消磁头和旋转消磁头馈送消磁电流。

当经总消磁头消磁的磁带到达旋转消磁头的旋转面时,可将债送给旋转消磁头的消磁电流切断,只用总消磁头消磁,直到组合编辑结束。

显然,组合编辑只能保证编辑入点处视频、音频和CTL信号磁迹是连续的,而在编辑出点后,会形成梯状空白区。

使用组合编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于编辑录、放像机在进入编辑状态后有磁带的预卷过程,在预卷后开始重放到编辑入点之前,编辑录机需要对其重放信号的场序与放机重放信号的场序进行比较和调整,以确保编辑入点前后信号相位的连续。

因此,在使用空白母带或从磁带的某一空白段之后开始组合编辑时,需要在所确定的编辑入点之前录有一段控制信号,长度不得少于预卷时间。

该控制信号可以是特技机的黑场信号,摄像机的彩条信号或其他无时基误差的视频信号等,记录时直接用录像机的记录(RECORD)键复制即可。

②由于组合编辑出点之后会形成梯状空白区。

因此,对已经编好的节目中间修改时,不能采用组合编辑;

否则,编辑出点之后的部分内容会丢失,这在技术上是不允许的。

③由于组合编辑只用于连续编辑,而不能用于修改,因此,组合编辑只要求有一个准确的编辑入点,一旦确定好编辑入点即可开始编辑。

(2)插入编辑

插入编辑的本意是将一个编辑完成的节目中间的某一部分内容替换下来,然后换上新的节目内容,即原来那部分内容被消掉并由新的内容代替。

为了确保插入的内容刚好处于被替换内容的位置,母带上必须保留有供主导伺服系统用来与基准信号重放伺服锁相所需的控制信号(CTL)。

因此,插入编辑只能插入图像和声音信号,或单独地插入图像或某一声道的声音。

插入编辑方式(以视频信号的插入为例)的示意图如图6.10所示。

图中A为母带上原有的视频节目内容,B为准备插入的素材带上的视频节目内容,A~BA为插入编辑完成后母带上视频节目内容的排列情况。

由于插入编辑要求编辑入、出点处视频、音频和CTL信号磁迹连续,不允许在编辑出点后留有空白区,因此,插入编辑自始至终应由旋转消磁头担当消磁任务。

使用插入编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插入编辑虽可用于节目内容的替换,但这并不意味着插入编辑只能用于对成品带的修改。

插入编辑也可用在与组合编辑相类似的连续编辑中,这主要取决于操作的习惯和编辑内容。

使用插入编辑进行连续编辑之前,节目母带上必须录有完整连续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的长度不得少于节目内容的长度,且第一个编辑入点之前的控制信号长度不得少于预卷时间。

②老将插入编辑用于成品带的修改,则必须严格按照“三点编辑”的原则,在节目母带上选择编辑入、出点,并在素材带上选择编辑入点;

老将插入编辑用于与组合编辑相类似的连续编辑,则可以只选择编辑入点,一旦确定好编辑入点即可开始编辑。

③插入编辑既可用于在成品带中插入图像和声音,也可用于在已录有图像的磁带上插入音乐和解说词,也可以在已录有声音的磁带上插入图像等。

无论用于哪一种情况,插入编辑时,只有需要插入的信号通道处于记录状态,其他通道均处于重放状态。

3.控制信号(CTL)编辑与时间码(TC)编辑

准确确定编辑录、放像机的编辑入、出点是实现自动编辑和保证编辑精度的关键。

常用的确定编辑入、出点的方法有两种:

即控制信号(CTL)脉冲记数法和时间码(TC),与其相对应的编辑方式分别称为控制信号编辑与时间码编辑。

门)控制信号(CTL)编辑

控制信号是由专门的控制磁头纵向记录在磁带边沿的帧脉冲信号,记录时该信号主要用来反映视频磁迹在磁带上的分布情况,重放时以该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控制磁鼓和主导轴的转速与相位,以实现跟踪和成帧。

控制信号是帧频的方波脉冲,每25个控制信号脉冲为ls,磁带运行时,编辑系统通过对CTL脉冲记数,可以反映磁带运行的位置。

控制信号编辑就是以CTL脉冲的记数值来确定编辑入、出点位置。

由于CTL脉冲的记数值只具有相对意义,因而在编辑控制器上可以对磁带的任意位置清零,以便计算每个“镜头”的长度。

当高速搜索画面时,磁头与磁带接触不良,或因磁粉脱落丢失CTL信号时,就会产生计数误差,导致编辑点产生误差,并且计数误差还具有累积性。

因此该方式的编辑精度不够高,编辑误差一般在tZ帧左右(取决于VTR精度)。

(2)时间码(TC)编辑

为了进一步提高编辑精度,人们提出了一种能更可靠识别磁带位置的方法——时间码。

时间码编辑的基本原理是:

在磁带上记录的每帧信号分别对应一个地址信号,该地址信号用时间(小时、分、秒、帧)表示,这种地址信号被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记录在一条专用的纵向地址磁迹上,或插入视频信号的场消隐期间内。

编辑时,把各编辑点所对应的地址信号存入编辑控制器中,在整个节目编辑点选择完成后,由编辑控制器利用存入的各编辑点地址信号一次完成编辑。

与控制信号(CTL)不同,时间码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