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86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0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各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

课题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1、病毒

1

2、细菌

3、馒头发霉了

4、食用菌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5、蜡烛的变化

6、食盐和水泥

7、铁生锈

8、牛奶的变化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9、静止和运动

10、距离和时间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2、物体的运动方式

13、动物的运动

第四单元

14、白天与黑夜

阶段考查

15、昼夜与生物

16、四季更替

17、弯弯的月亮

18、日食与月食

19、登上月球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20、蚯蚓找家

21、变色龙

22、植物向哪里生长

2

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24、珍稀动植物

25、生物的启示

研究与实践

*儿童常见疾病调查

*观察月相

*当地生物群落研究

期末考查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四篇课文。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前三节课是并列关系,每一节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

《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馒头发霉了》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

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4、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5、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6、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7、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8、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9、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4、能够通过显微镜自己研究牙缝里的微生物。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6、能够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达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4、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5、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6、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7、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单元课时分配:

1、病毒1课时

2、细菌1课时

3、馒头发霉了1课时

4、食用菌1课时

第一课病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2、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病毒的种类。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提问:

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

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7.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

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

请回去以后在网上或查资料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1、病毒

病毒的危害

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的利用

极其微小

二、病毒的特征寄生在活细胞内

能繁殖

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动物病毒

三、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能积极地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

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第二课细菌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1、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2、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科学知识: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教具准备:

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你们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生观看。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注重及时指导学生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真菌涂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已了解的细菌描述、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

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

(三)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谈话:

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学生讨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现在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细菌不只是人类的敌人,更多的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说无处不在。

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

一些是有意菌,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

一些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微生物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

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呢!

请看资料卡。

(四)自由活动:

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

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呢?

(五)拓展知识:

同学们,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

2、细菌

球菌

细菌的形状杆菌

螺旋菌

有益菌:

生物制药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菌:

世人患病

学生利用显微镜初步认识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世界。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学习通过显微镜发现水中有微生物。

在一滴水中,能够找到几十个微生物,学生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描述和画图,从而认识几种常见的水中微生物,体验生命体的奇特。

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欲望。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2、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3、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4、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仪、镊子。

(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几片发霉的面包,供课上学生观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1、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3、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4、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了解霉的功与过

1、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2、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1、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2、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四、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1、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2、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3、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4、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五、巩固学习:

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2、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水分

空气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教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面包”作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菌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

学生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第四课食用菌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1、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形态特征。

1、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2、体会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

知道真菌的结构,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蘑菇的生长环境和结构。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一.让学生思考:

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

(地下菌丝,菌丝,柄,菌褶,菌盖.)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

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

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

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五.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观察与思考

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

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

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

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

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

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

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

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食用菌

蘑菇的生长环境

菌盖

蘑菇的结构菌柄

(像一把小伞)菌褶

菌丝(地下部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

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等方式对食用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单元总结

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_____________的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_____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2、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_____________下才能看到。

3、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_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

4、在土壤、水、空气以及动植物的________,都可以找到细菌,它们_____________。

5、细菌是一类_________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_________才能观察到。

6、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________、________。

7、动植物分解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8、细菌对于自然界中___________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9、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发霉的________,用来发酵的________,味道鲜美的________,都属于真菌,真菌是既不属于_______又不属于________的一类生物。

10、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_______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_________进行_______生活的。

二、判断:

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从而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它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4、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5、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6、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三、选择: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A.球形B、杆形C、蝌蚪形

2、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的是()

A草履虫B病毒C、细菌

3、下列您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酒的是()

A、酵母菌B、青霉菌C、根霉菌{3}

4、蘑菇是一类个体比劫的()

A、细菌B、霉菌

单元学情总结

第二单物质的变化

单元教材分析: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正是这些物质的不断变化,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单元以帮助学生认识物资的变化为目的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牛奶的变化》。

本单元正是研究类似水、木材等物质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研究物质的变化,对掌握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奠定基础。

本单元课文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蜡烛的变化》借助对蜡烛变化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本课从能否产生新物质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通过《食盐和水泥》一课,从另一角度来认识物资的变化,即按照物质的变化能否恢复原状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在前两课探究的基础上,《铁生锈》一课着重探究物资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铁为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物质的变化给人们生活的利与弊;

《牛奶的变化》通过牛奶与不同物质的混合以及其他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牛奶的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知道空气、水分等因素能够使铁钉生锈,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知道洗涤用品可以使污物发生变化,了解不同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

5、知道指示剂能够鉴别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周围常见的现象中发现物质的变化,并能提出相关的问题。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如铁钉生锈的证据。

3、初步学会制作石膏模型。

4、进一步学会做控制变量的实验。

5、初步学会制定实验方案。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会做石膏模型、用自制指示剂鉴别物质酸碱性的乐趣。

3、经历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4、留心身边的科学,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单元课时分配

5、蜡烛的变化1课时

6、食盐和水泥1课时

7、铁生锈1课时

8、牛奶的变化1课时

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1、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一、导入

1、谈话:

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

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

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蜡烛)看!

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个实验

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

你们加热过蜡烛吗?

会发生什么变化?

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

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

离开火焰冷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