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694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档格式.docx

和东经113°

14'

~113°

42'

之间,在北回归线以南。

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南滨南沙珠江出海口,西邻佛山市顺德区和中山市,北接广州市区,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2海里,地理位置优越。

番禺区现辖16个镇(街),全区总面积约530平方公里,登记在册总人口194万。

《人民日报》公布的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研究成果显示,番禺区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十。

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四周江环水绕,以江河冲积平原为主,河网纵横,拥有各类水域面积152.7平方公里,水域占番禺区国土面积的28.8%,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广州市水产品主要生产基地。

据统计,2017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4078.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4.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5.5亿元,占番禺区农业总产值的43.2%,渔业人口11635人,是番禺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渔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为番禺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宜渔水面,提高养殖效率,有效保护养殖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因此,对广州市番禺区的养殖水域滩涂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迫在眉睫。

为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部印发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广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特编制《广州市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以番禺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为基础,以绿色健康发展为基本原则,以转方式、调结构和提质增效为方向,优化养殖水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番禺区渔业现代化建设。

《规划》对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的宏观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编制由广州市番禺区农业局组织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具体承担编写任务。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修正版)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

《国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

《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

《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05年)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03年)

《广东省水产品标识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年)

《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7年)

二、相关规划、通知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

和<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

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的通知》(粤海渔函〔2017〕629号)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广东省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2020年)》

《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2016—2020年)》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2020年)》

《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转发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州市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规划(2008-2020)》

《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第三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17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

二、规划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番禺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

三、重点任务

1.明确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

2.根据番禺区水域滩涂分布现状,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4.推进番禺区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第四节基本原则

根据番禺区水域滩涂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农业部水域滩涂总体规划的要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遵从以下四个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番禺区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结合本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番禺区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二、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根据生态规律优先、生态资本优先和生态效益优先三大基本原则,采取种养结合、合理优化、协调发展的措施,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

将番禺区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三、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稳定池塘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向发展,发展多营养级生态养殖、品种轮养混养和休闲渔业,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和协调发展。

四、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要将规划放在番禺区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番禺区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同时,注意与本区的城市、交通、旅游、环保、水利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总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包括番禺区全部的水域滩涂。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番禺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处在北纬22°

26~23°

05′,东经113°

14′~113°

42′之间,北回归线以南。

其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

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

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

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南海区、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相邻;

北隔沥滘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

南滨珠江出海口。

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2海里。

番禺区现辖6个镇、10个街道,总面积530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番禺区全境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

市桥至莲花山公路以北为市桥台地,以南为冲积平原。

台地久经侵蚀,风化层厚,以低丘岗地为主,最高峰大夫山海拔226.6米。

全境约略为"

一山三水六平原"

番禺北部浅丘台地有红色砂岩、花岗岩,红色砂岩分布于东部莲花山、浮莲山、大岗山等地,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沙湾水道以北东部石碁和石楼两镇。

三、土壤植被

按广东省土壤分类标准,番禺区耕地土壤类型包括粘土、沙壤土和壤土,分别占67.45%、13.18%和19.37%。

其中,粘性土通透性差,土层深厚,为第四纪淤积层河淤土;

沙壤土和壤土耕地耕作层浅,肥力差,主要分布在民田区。

沙围田主要分布在沿海及南部和西北部沿河地区,土壤多为第四纪河淤土。

根据岩性特征、成因和形成时代的不同,番禺区内土(岩)可划分为12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素填土、淤泥、淤泥混砂、砂混淤泥、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砂层、粉质粘土、全风化砂岩、硬风化砂岩、全风化砂岩。

从地质岩体稳定性分析,区内无强风化岩,由冲积层直接到中风化岩,岩芯较完整,属软岩,在孔深控制范围内可见岩体稳定性良好。

境内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天然林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四、水域类型

(一)河流

番禺区河流有境内河流和过境河流,干支流河道总长度约181.7公里。

境内河流主要为市桥水道、沥滘水道、莲花山水道、三枝香水道、大石水道和紫坭河6条水道,总长度约69公里;

过境水道主要有珠江干流、狮子洋、沙湾水道、陈村水道、深涌水道、顺德水道等8条水道,总长度约112.7公里。

全区河流中,干流河道宽度多在300-500米,河深1-6米之间;

支流河道宽度约在100-250米,河深3-8米。

主要水道基本情况见表2-1。

番禺区河涌众多,纵横交错,总体由西北流向东,包括砺江河、丹山河、汉溪河、钟屏环山河等总计206条,总长度约406.1公里,水域总面积约16.7平方公里,各河涌宽度多在4-150米,深浅不一。

表2-1番禺区主要水道基本情况统计表

河流名称

起 止 地 点

长度(公里)

一、境内干支流

6条

69.00

大石水道

南涌西三~香江大酒店

9.00

三枝香水道

沙洛~新基

11.00

珠江(沥滘水道)

沙滘围~深井

15.00

市桥水道

龙湾~大刀围头

18.00

紫坭河

紫坭扣~三善围

5.00

莲花山水道

莲花山~八塘尾

二、边境干支流

8条

112.7

珠江(黄埔水道)

深井~东江口

8.20

珠江(后航道)

沙洛~沙滘围头

珠江(官洲河)

三围~新洲

陈村水道

南海三山口~番禺紫坭

22.00

狮子洋

东江口~沙仔

28.80

沙湾水道

张松~小虎山

26.00

深涌水道

码头涌出口~新合益涌出口

4.5

顺德水道

九如围头~李加沙

3.2

合计

14条

181.7

(二)山塘水库

番禺区属珠江三角洲水网区,山塘水库面积较小。

现有12座小型水库和15座山塘,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浅丘和台地,山塘水库集水面积约29.58平方公里,山塘水库总库容约458.2万立方米。

山塘水库基本情况见表2-2。

表2-2番禺区水库和山塘基本情况表

序号

名称

所在地

集水面积(平方公里)

库容(万立方米)

水库类型

1

金山湖水库

钟村街

14.35

124.1

(1)型

2

金银洞水库

沙头街

0.3

10

(2)型

3

南湖水库

1.84

46.45

4

狮岗水库

0.4

5

七盏灯水库

0.7

34

6

马鞍山水库

化龙镇

0.6

22

7

尖岗山水库

1.2

28

8

官桥水库

石楼镇

0.5

11

9

思贤水库

新造镇

14

红旗水库

南村镇

16

礼村水库

大石街

14.5

12

滴水岩水库

沙湾镇

13

凌边山塘

石碁镇

32

山塘

南浦山塘

0.34

15

官涌山塘

0.2

金山山塘

17

新水坑山塘

石碁镇新水坑村

0.1

18

沙涌山塘

石碁镇沙涌村

19

大龙山塘

石碁镇大龙村

20

老丫岗山塘

化龙镇大观园草堂村

8.2

21

明山山塘

化龙镇水门村

百足岗山塘

新造镇南约村

2.35

23

诜村山塘

大石街诜村

1.65

24

大屈坑山塘

钟村街屏二村

25

陈戴巷山塘

石楼镇赤岗东村

1.35

26

九龙珠山塘

钟村街谢村

0.35

27

公安基地山塘

钟村街公安基地

29.58

458.2

(三)池塘

据2017年统计,番禺区池塘养殖面积4078.3公顷。

番禺区鱼塘多集中在石楼、化龙、石碁、沙湾镇等一带,经过多年的发展,池塘养殖已成为番禺区渔业的核心产业。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

一、气候情况

番禺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温受偏南季候风影响,暖湿多雨,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在气候区划上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大区闽南-珠江区。

气温:

番禺区多年平均气温22.1℃,最高气温38.4℃(2016年7月),最低气温-0.4℃(1967年1月)。

日照:

全区多年日照时数在1472小时左右,无霜期357天。

根据月份变化,7月份日照时间最长,最高达236.3小时。

其次是8月份,为222小时。

2~3月份最短,每月日照仅100小时左右。

整个5~12月,平均月日照时间在150小时以上。

降雨量: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多雨地区,降雨丰沛,4~9月为雨季,前期4~6月多西南季风,水气充沛,与南下冷空气相遇,常出现强降雨,后期7~9月盛行东南季风,太平洋及南海的热气旋带来大量水气,形成强风暴雨,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风,多为旱季。

市桥站多年平均雨量为163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653毫米(1965年),最小年降雨量1030毫米(1963年)。

实测最大24h雨量为385毫米(1958年9月28日)。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雨量极值比较大,达2.6倍。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占全年总量的80.7%,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占全年总量19.3%,造成春旱夏涝;

从典型年来看,汛期极值比与多年均值相近为2.5倍,非汛期极值比高达3.2倍,春旱更为显著。

二、自然灾害

由于本区地处珠江下游出海口,上有西北江洪水下泄,下有伶仃洋潮水顶托,加上地势低平,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台风暴潮、洪、涝、咸、旱等自然灾害都十分频繁。

1.台风

本地区季风明显,台风登陆影响频繁。

据有关资料完整统计,1951~2000年50年间,在珠江口附近登陆而使本区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台风共59次,平均每年有台风影响约1.2次。

20世纪60年代较多,平均每年2次台风,最多年份可达4次台风。

台风最早时间为5月上旬(1961年),最迟时间为12月上旬(1974年),而大部分则出现在8~10月。

2012年7月受第8号台风“韦森特”影响,全区普遍出现8级以上阵风,并普降暴雨,录得最大阵风10级。

强降雨造成番禺区部分道路和农田水浸。

2.旱咸

本区降雨量分布极为不均,降雨多集中在4~9月。

若秋雨早去,春雨迟来,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用日降雨量≥20毫米的两场透雨之间的间隔天数来表示,即旱期)。

番禺的干旱包括春旱和秋旱两种。

历史上也偶有出现2~4个月不下雨(或极少量雨)的极端干旱天气。

3.洪水和暴雨

本区位于西、北江下游的水网河口地区,地势平坦,一般暴雨容易排出,泄洪能力较强。

但当西、北江同时暴雨,形成洪水,加上海潮顶托时,就会难以及时泄洪,造成内涝积水,农田、鱼塘受淹,造成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4~6月份,此时,西、北江上游地区会出现面积广泛、量大、期长的降雨过程,区内也连降大雨,尤以立夏到夏至前“龙舟水”为甚。

据统计,“龙舟水”期间,日降雨量≥80毫米的平均三年一遇,日降雨量≥150毫米,在4月份的10年一遇,在5月份约5年一遇。

立秋后,华南大片地区普降锋面雨,造成洪劳灾害。

这时台风多发,且移动路线多变,若锋面雨与台风暴雨叠降,使洪涝灾害更甚。

三、水文特点

市桥水道和沙湾水道的水流动性强,混合良好,上下水层水温基本一致。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在12.5~32.1℃之间,年平均水温23.7℃。

全区水域水质属中性偏碱性水,在鱼类生存与生长的最适宜范围内。

pH的年变化范围在7.19~8.23之间,年平均pH为7.53。

溶解氧的年变化范围在0.86-7.85毫克/升,平均为5.00毫克/升。

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植物

番禺区水域浮游植物共有269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01属。

其中,绿藻门42属110种,硅藻门25属52种,蓝藻门19属35种,裸藻门5属59种,甲藻门5属6种,金藻门2属2种,黄藻门1属2种,隐藻门2属3种。

番禺区浮游植物种类数季节变化范围为120-184,平均为150种。

全年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受季节影响,由多到少依次是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

四季浮游植物组成种类主要是绿藻,其次是硅藻和裸藻,并且四季种类数结构变化不大。

二、水生维管植物

番禺区水生维管植物共35科69属100种,无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24科38属48种,菊科和蓼科植物种类占优势,单子叶植物11科31属52种,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种类占绝对优势。

湿生植物28种,挺水植物61种,漂浮植物6种,沉水植物5种,以挺水植物占绝对优势,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较少,无浮叶植物。

三、浮游动物

番禺区浮游动物79属146种,分别为:

轮虫27属65种,原生动物35属60种,枝角类10属14种,桡足类7属7种。

番禺区各季节浮游动物种类数目变化范围为56-95,平均值为75种。

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类群是轮虫、原生动物,其次是枝角类、桡足类。

四、底栖动物

番禺区的底栖动物有37种,隶属于7纲,其中以腹足纲13种,多毛纲5种,瓣鳃纲7种,软甲纲6种,寡毛纲4种,其他共2种。

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霍普水丝蚓、颤蚓、河蚬和溪沙蚕。

番禺区的底栖动物体现了咸淡水的特点,多毛类较多。

五、鱼类

番禺区水域共有鱼类10目25科,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三角鲂、鳗鲡、沙丁鱼、七丝鲚、泥鳅、赤眼鳟、翘嘴鲌、麦瑞加拉鲮等60种。

番禺区地处珠江口地区,为咸淡水的交汇区,其鱼类组成与广州市其他各区域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中鲤形目最多,共2科25种;

其次为鲈形目,共12科18种;

再次为鲇形目,共3科6种。

鲤形目中只有鲤科和鳅科,而没有平鳍鳅科。

鲤科各亚科中,鲌亚科最多,有8种;

其次为野鲮亚科,有4种;

雅罗鱼亚科3种;

鲴亚科的比例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均只有一种。

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

一、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

番禺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为优。

但粪大肠菌群出现超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监测结果有所上升,需继续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持续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

二、江河水质现状

(一)市桥水道

2016年市桥水道水质属于Ⅳ类,为轻度污染。

市桥水道市桥二桥断面受污染情况较严重,下游的大龙涌口断面和清流断面水质逐步变好,但是粪大肠菌群超标严重,受生活污水的污染明显。

(二)沙湾水道

2016年沙湾水道整体水质状况属于Ⅱ类,水质优,尚清洁。

但是粪大肠菌群超标严重,受生活污水的污染明显。

三、河涌水质现状

2016年,龙湾涌水质属于Ⅲ类,优于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

官涌、南派涌、屏山河、砺江河、裕丰涌水质属于Ⅳ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

丹山河、仲元河、沙墟河和市桥河属于劣Ⅴ类,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Ⅳ类水质要求,主要污染指标项目为溶解氧、氨氮和总磷。

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

番禺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全年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2.1℃,年平均日照时数147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33毫米,全年无霜期357天,适宜鱼、虾、贝、藻的生长,极大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

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境内河道纵横交错,包括珠江干支流14条,总长181.7公里,过境水道8条水道,总长度约112.7公里。

番禺区受海潮影响,海淡水在这里汇合,形成咸淡水区域,同时,番禺区位于珠江下游,水体冲积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营养盐丰富,适宜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

境内江河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状况趋好,给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条件。

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水产增养殖和捕捞业提供了保障

番禺区地质、地貌、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等生境多样性,孕育了较为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

番禺区境内水体形式多样,有淡水、咸淡水和滩涂(潮间带)等水域,且各水域均含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分属于纯淡水和咸淡水种,有溯河性、降河性和洄游性种类。

其中,浮游植物共有269种,隶属于8门101属;

浮游动物79属146种,为鱼虾贝幼苗的发育以及滤食性鱼类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生物饵料基础。

番禺区地腴水丰,境内江河鱼类有10目25科60多种;

贝类常见经济种类有河蚌、螺、河蚬等;

甲壳类主要经济种类有梭子蟹、青蟹等。

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天然的种质资源以及捕捞资源,海洋和内河捕捞已成为番禺区内渔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第七节水产养殖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渔业生产基本情况

2017年,番禺区水产养殖总面积4078.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4.9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0.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